返回第97章 调查进展(1 / 1)薄情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7章 调查进展

另一边,何初与张行之也查到了关键信息。

又看了一遍整理出来的,关于死者,或者说“鬼”的信息后,两人都有些沉默了。

两人通过走访,打探,以及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终于确定了什清高等中学最近出事的学生。

那是一个叫罗慧文的女生,周五放学后就没再回家,一直拖到了周一没去上学,老师打电话去问家长了,家长才知道罗慧文竟然失踪了。

因为她是单亲家庭,父亲是个开货车的司机,忙起来基本十天半个月不在家,睡觉都是在车上睡,所以人是什么时候失踪的,他根本就不知道。

还是周围邻居说,周五放学就没看到她回来,周六和周末更是不见人,邻居还以为她是去已经离婚的妈妈那里了。

这下事情就大了。

学校和罗慧文的父亲都报了警,铺天盖地的搜查寻找,可惜这个年代并没有覆盖摄像头,只能依靠走访调查,询问目击者。

很快,有目击者说,星期五时曾在民心公园见过罗慧文和她的同学。

警方的目光锁定在了小铃和小夏身上,并且分开询问了两人。

两个高中女生哪里见过这阵仗,当即竹筒倒豆子一样的,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交待了出来。

她们的口供几乎完全一致,都说是星期五放学后三人一起去了公园准备拍照,中途来了个明星,两人去拍明星了,再回来时罗慧文已经没了踪影。

办案多年的老刑警仔细看过了这个高中女生的状态,虽然她们畏惧,害怕,打哆嗦,但应该没有撒谎。

也就是说,罗慧文的失踪与她们应该无关。

这么说的话,罗慧文的失踪时间也基本能确定在星期五下午六点左右。

警方实地走访调查后,在小铃和小夏说的拍照地点仔细探查,第一时间都看到了那口井。

找来公园的负责人问了问具体情况,说是那是口古井,有一定历史价值,不能填,不能封,所以公园干脆做了些石雕摆在井口的前方,免得有人直勾勾地过来掉井里。

警方了解清楚后,当即就觉得,搞不好罗慧文真的意外坠井了!而小铃和小夏因为着急去追星,没有看到这一幕,还以为她已经先回家了。

这个逻辑完全说得通。

当时警方就派人绑上安全绳下了井。

这口井有点深,的确是老井,下面水情复杂,水系交错,但口子都不大,过不了人。

整口井被摸了个透彻,完全没能找到罗慧文的尸体。

难道她没有坠井?

案件至此,完全陷入了僵局。

罗慧文整个人宛如人间蒸发,到处都找不到踪影。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后,什清高等中学开始有了闹鬼的传闻。

闹鬼闹了大半个月后,学校停课了。

也就是现在的情况。

何初和张行之了解了个大概。

这几个小时,他们甚至走访了一些学生的家里,以报社记者的名义。

张行之的话术还是很可靠的,三言两语就博得了信任,聊起了关于那个失踪女孩子罗慧文的事。

总的来说,罗慧文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家庭孩子,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母亲早已改嫁不在这个城市里了。

她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又因为父亲的职业是个货车司机,常年不在家,也不善言辞,只知道把物质条件给罗慧文提供好,父女两完全不知道如何谈心。

这也导致罗慧文的性格越来越内向,甚至是孤僻。她羞于在大众面前大声说话,羞于抬头直视他人的眼睛,甚至羞于拒绝他人,什么事都只会默默忍耐。

在同学的印象中,她是个阴沉的怪人。

因为何初与张行之要验证的楔子是关于教室的,而且在罗慧文的手指上发现了很明显的,长期练习乐器的痕迹,所以两人还问了问其他学生,罗慧文有没有乐器方面的特长。

这时,有一个学生说,罗慧文会弹吉他,是学校的音乐老师教她的。

信息就到此为止了。

两人站在校门外,一通调查下来,已经快晚上十点了。

再等一会儿,差不多就可以进学校的音乐教室,去验证那句楔子了。

“这位音乐老师叫曾伟,我们要不要去找他了解一下情况?”张行之问。

何初没有回答,张行之本以为他在思考,又等了一会儿后才发现,何初在出神。

“何初?”张行之拍了拍他的肩膀。

何初猛然回过神来,连忙不好意思地说:“抱歉,我刚才走神想别的去了。”

张行之略显担忧地看着他:“你从捉迷藏后就一直不太对劲,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何初勉强笑了笑:“没事,我只是……没事,我保证不会再走神了!”

“趁着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去找那位音乐老师问问吧。”何初说到。

张行之看了一眼时间:“好吧,十二点前能回到校门口就行。还有你,小何,如果有问题,随时告诉我。”

何初感谢地看着他,点了点头。

两人手上有从学生那里问来的地址,这位曾伟老师住的地方离学校不算太远,走路二十分钟,他平日里骑个自行车来,十分钟就到了。

曾伟家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房子有些年头了,但保持得很干净。

何初敲了敲门,忽然,一阵风从两人背后刮过去,吹得人一哆嗦。

“谁呀?这么晚了。”

“您好,我们是南城日报的记者,关于什清高等中学的事,我们有些事情想询问您,这边可以付给您一笔咨询费。”张行之轻车熟路的说。

记者不记者只是个说辞,给钱才是最关键的。

果不其然,门很快就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头发垂落到肩上的,三十来岁的男人,留了些胡子,穿着一件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很时髦的绿色毛衣,的确很符合两人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

“您好,请问您是什清高等中学的音乐老师曾老师吗?”张行之上前笑着问。

“是我,你们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都这么晚了。”曾伟看了两人一眼后,忽然有些送客的意思。

张行之一把按住门框,半推半挤地钻了进去,一个信封塞进曾伟手里,笑道:“我们只有几个问题,问完就走,这是咨询费,先付给您,请不要推辞。”

曾伟瞥了一眼手里的信封,又看了两人一眼,这才完全让开身子:

“进来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