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确诊怀孕(1 / 1)岁晏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 确诊怀孕

方明澈用自行车载着林嫣去看的医生。

让她先坐到后座,然后他再从前面上的。这样就不用颠簸上车的那一下。

老中医把过脉,问了些情况,点头道:“没错,是怀孕了。刚四十来天!”

说了些注意事项,然后就打发他们回来了。

回到家,林嫣拿着日历算预产期。算出来应该生在明年五月中旬。

她皱眉,有点不好安排。

期末考试肯定没办法考了,只能参加补考。

不过,九月开学的话,孩子百日了。那应该不耽误什么。

但是这就必须有个人来给看孩子了。

方明澈道:“我先去给岳父、岳母打个电话。”

于情于理都要通知一下长辈。

至于自己父母那里。堂哥没在那个老板那里干了,也就没有座机电话可以打。

他明天去拍个电报吧。

堂哥又思考了一个星期了,也不知道想好了没有。

方明澈走出门,想起还没把女儿接回来。算了,打了电话再去接她。

林母接到电话很高兴。她其实一直觉得林嫣只生了一个女儿不太保险。

也是她从他们复婚就念叨,让林嫣再生个儿子。

这会儿终于又怀上了,当外婆的自然是高兴的。

“告诉阿嫣,我们一会儿就过来看她。”

林父、林母其实不是土生土长的首都人。是因为被调进京工作才搬迁来的。

前头几十年,很多人被调进京工作。团结湖小区就是这样形成的。

只不过他们两家没住在那里,住的单位房而已。

所以称呼上也保留了一些南方的习惯,和方明澈一样都是叫的‘阿嫣’。

“好的。那你们过来吃晚饭吧。”

“不了、不了,我们吃了过来。别让阿嫣和颜颜等着!”

“也行。”

方明澈付了电话的钱,往家走。

然后看到颜颜不等他接,已经自己回来了。她之前就看到爸爸、妈妈回来了。

等她走出来,爸爸又出去了。

她就和古大爷、古叔叔打了个招呼,自己走了回来。

古家父子也从窗户看到他们进了院门。而且出去了一个,家里还剩一个,便答应了。

颜颜道:“爸爸,你怎么又出去了?”

方明澈道:“我去给你外公、外婆打电话来着。”

上辈子的二胎有些惨烈。这辈子他想起来都还有些心有余悸。

不过,时间不一样,不是那一个了。

这一次,一定要平平顺顺的。

方明澈道:“你饿了没有?”

颜颜点点头,“有一点儿。不过刚古大爷拿了橘子糕给我吃。我想着很快要吃晚饭了,就只吃了半块。”

方明澈又对林嫣道:“岳父、岳母说吃了晚饭就过来看你。那你是愿意在家等我端回来吃,还是直接过去吃?老崔那里油烟气挺大的。”

林嫣道:“我应该不忌讳油烟气,生颜颜的时候不是什么反应都没有么。走吧,直接过去,懒得端来端去了。”

方明澈便去碗柜拿一家三口的餐具。

颜颜挠头,觉得他们的对话有点怪怪的。不过很快就抛在了脑后了。

林嫣问道:“什么时候告诉她?”

“你平时和她提过当姐姐这类的话题么?”

“没有呢。”

“那等吃过晚饭吧。你想让岳母过来照顾你么?”

林嫣摇头,“她过来了,让我爸和林怿去吃十个月食堂?算了,不用。咱们就按寻常过日子那么过好了。”

方明澈道:“那上下学呢?”

“还是一样,没那么娇气啊。如果还在乡下、也没能去教书,这种情况还不是该干嘛就干嘛。”

方明澈点头,“那回头不方便了,咱们再包个黑的接送。”

“到时候再看吧,能坚持我还是坚持。”

方明澈又想了想,“你和老师、班长都说一声。这样班上同学就知道了。不然万一有同学开玩笑,把你的凳子勾开了,一下子摔了不得了。”

班上确实是有这么开玩笑的同学,没什么恶意。但造成的后果可能挺严重的。

林嫣失笑,“你想得还挺多啊!行,我告诉班主任老师。不过,他肯定会不大高兴吧。之前就和我们几个结了婚的说过,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不要把目光就放在家庭生活上。但我是自己真的想生。”

方明澈心道:上辈子在《知音上看到过这样的实例。还是位名人呢,就是不想受特殊照顾或者麻烦别人,所以没有出声。但后座的同学搞恶作剧,结果孩子当场摔没了。

至于阿嫣班主任的话,他好像也被任课老师叮嘱过。

这个年代的人想不开,总觉得结婚、生孩子要影响学习。

殊不知再过四十年,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结婚证,甚至是一手抱娃才是人生赢家。

现在不许多生,四十年后拼命鼓励生。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了!

一家三口去吃晚饭,方明澈也是和崔嫂子说了下情况,让她看着给拿主意上菜。

他是打定主意,一切以对孕妇和胎儿身体好为要。

旁人的笑骂都不打算上心。

“哟,这真得跟我们家老崔交代一下。浓油赤酱统统不要!你们坐着,我去看着菜给你们点三菜一汤。”

崔嫂子很当回事的转身出去了。

颜颜问道:“爸爸,你们在说什么?”

得,等不到吃过饭再说了。

方明澈道:“颜颜,你就要当姐姐了。”

颜颜皱眉,隐约记得当姐姐不是什么好事儿。

方明澈和林嫣对视一样,这看起来好像一点也不高兴啊。

方明澈道:“颜颜,你不想当姐姐么?”

颜颜‘嗯’了一声,然后道:“不想要哥哥、弟弟。”

没说不想要姐姐、妹妹。

方明澈想了想,“你是不是还记得老家的堂哥、堂弟啊?”

颜颜摇摇头,但她记得有哥哥和弟弟不好。

林嫣道:“颜颜,爸爸、妈妈不会重男轻女,只让你干活,让弟弟、妹妹歇着的。”

你们大了,都得给老娘力所能及的做事。

方明澈附和的点头,“爸爸、妈妈会一视同仁的!你可以监督我们。”

吃完晚饭回到家,他找出和林嫣跟老家亲人的合影,指着上头咧嘴傻笑的方健和方康道:“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都不会像他们一样。”

颜颜伸手戳了堂哥、堂弟的头一下。

她只有很模糊的记忆,但确实不喜欢这两个。

“一定要有弟弟、妹妹么?”

林嫣摸摸肚子道:“都已经来了呢。以后他会和颜颜长得很像。而且他比你小,得听你的话。”

颜颜静默了一会儿,“也没见小舅听你的话。他连外公、外婆的话都不听。”

她老听外公、外婆还有父母埋怨小舅非得和韩梅阿姨在一起。这就是不听话嘛!

林嫣和方明澈对视一眼,小丫头很有主见啊!

颜颜抬起头,“都已经来了,在哪里?”

方明澈道:“在妈妈肚子里。颜颜也是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的。接下来半年多,妈妈会很辛苦。会重来一遍生颜颜的经历。”

接下来颜颜一直有些闷闷不乐的。

公交车的趟数和站点如今都还很少。方明澈在电话里嘱咐了小舅子让他喊胡同里的黑的送一下。过来他给钱!

这样省得坐到广场还得一路走一公里过来。也就不用他骑着三轮车去接了。

这会儿林怿就在做父母的思想工作,“我们三个人,一块钱,直接到。也省得姐夫还想着来接,又能照顾葛大叔生意。何乐而不为呢?”

林父道:“你说得这么大气,那你倒是出钱啊!”

“我姐夫有钱。再说我都跟人老葛叔说了,人家说吃了晚饭就开车出来。”

林父道:“回头你媳妇儿怀孕了,你给你老丈人和俩小舅子出得起黑的钱不?”

“他们离得近,走路就过来了。再说了,你们为了彩礼扯皮,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得了婚呢。”

林父道:“你要是能自己出得起彩礼,你尽管结婚去。你给韩家多少,老子都没意见。告诉他们,没有诚意就不用再谈了。”

林怿道:“那谁家还不给儿子准备彩礼了?”

“谁家把闺女的彩礼全留家里啊?不说给嫁妆、压箱钱,彩礼一个子儿都不给闺女带过来?好了,不说了,话说三遍淡如水。你如果有本事,就自己去结婚。”

外头传来喇叭声,林怿道:“唉,走不走啊?人家车子到了。”

林母道:“走吧、走吧,我总得过去叮嘱阿嫣几句。走啦,老头子,女婿出钱你就别在这儿舍不得了。”

“谁出钱那也是钱啊。一块钱,两斤肉啊!”

“走啦,早去早回。不用走来走去挺好的。”

林母拎上她准备的两只老母鸡。下头用口袋系好,省得脏了别人的车。

一家三口坐上车过去。

方明澈已经骑自行车带着颜颜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孕期照顾的书回来。

有点贵,还带图片呢。

等黑的到的时候,他正指着图片上的大肚子和里头画的胖娃娃给颜颜做讲解说明。

告诉她,孕期有多么辛苦。

颜颜拿手在妈妈肚子上方比划着,“那我那会儿这么小么,居然装得下?”

方明澈道:“嗯,你被护士包好抱出来给我看时,就这么大点。”

当时看到那么小、软不隆冬一坨,真的是手软,不敢抱。怂得一批!

三天后接阿嫣和颜颜出院,他用板板车拉着人。阿嫣头上戴着帽子,被围巾围着头脸,和女儿一起躺上头。

等回到家,颜颜一开始是他妈抱的。当时大嫂也是大腹便便,要生方康了。

大哥在旁边笑话他没用。

颜颜道:“然后我就长这么大了?”

“你说得好容易哦。”

小偏院门口传来小轿车到了的声音,方明澈搁下书迎出去。

岳父、岳母回应过他的招呼就朝里走。

拎着两只老母鸡的林怿把口袋递给他,“姐夫,给你。”

方明澈接过来,这怎么养啊?家里平常人都没有。而且,罩鸡的笼子还得现编不成?

这又没有现成的竹子。

但是,就算是轮着吃,也是吃新鲜现杀的好些。那至少也得养一顿时间啊。

岳母道:“养着下蛋也好啊。你农村人还能不会养鸡啊?”

林嫣看方明澈皱眉,笑道:“你拿去宋嫂子那里托她先帮忙喂着吧。告诉袁大妈一声,这两只是咱家的。”

这样,宋家规定内的三只鸡就不会超标了。

现在明面上还没说解除这个限制呢。

方明澈点头,拎着两只鸡过去了。

宋嫂子笑着接了过去,“行,先搁我们这里。”

老宋升职加薪都托小方的福,这点小事小意思了。

宋全兴致很好,“你这得长期养着三只鸡才行吧,免得断了顿。要不要我给你编个罩鸡的?”

方明澈从他这里拿了些现成的竹条,“你的手还是留着编十二生肖卖给外国人吧。我农村孩子,这点活儿还是能做的。”

说着给宋全讲了那52个公费留学生,公家只给了50美元就把人送出国门的事。

“现在知道为什么你们合作社的手工艺品能卖给外国友人,上头这么看重了吧?如今,能给国家挣外汇的,都是这个。”方明澈比了比大拇指。

宋全瞠目,“咱的外汇穷到这份儿上了?”

如今也有相关的宣传,但没小方说得这么直白。

宋嫂子也道:“那外汇拿来,就是去别人的国家的是吧?”

方明澈道:“是的。主要我们现在很多东西生产不了,都必须靠外汇才能买。譬如说先进的武器、战斗机这些。人家肯卖,也得咱买得起啊。”

1980年起,中国就会大肆向美国购买武器、战斗机。

这对减少我们自己的研发时间、快速迭代是大有好处的。

一度还买到了倒欠美国多少亿美元。

所以接下来几年能够挣美元的,才是英雄啊!

而且没有足够的外汇美元储备,后来98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拿什么力挺刚回归的香港啊?自保都难!

所以,接下来二十年国家最需要的就是能挣外汇的事业。

老宋他们这些手工艺人,只要能运作好,都是会很吃香的。

宋全听了方明澈的分析,“照你这么说来,我们这行大有可为啊?”

“是啊。我先回去了,老丈人、丈母娘还有小舅子来了。”

方明澈不客气的拿走了足够他编一个鸡笼的现成竹条。确实接下来,家里得长期养鸡才行。不管是下蛋还是杀了炖汤。

回去后,他就坐在门口的位置,一边陪老丈人说话,一边编着。

老宋这些竹条都弄得挺圆润,不至于划破手指。蛮好的!他主要是为了方便想diy的外国游客,全部都是用砂纸打磨过的。

如今便宜他了!

颜颜抬个小板凳在旁边看着,她一向喜欢看爸爸做手工活。

林父也坐在旁边看,嘴上还抽着女婿散给他的中华烟。

反正越看女婿,他就越觉得林怿没出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的!

林母出来道:“吃完了我再给你们买,你们年轻人上学忙。”

方明澈道:“妈,不用的。废品站那边可以直接在村里买。”

林母点头,“哦,对对对,我还把那里给忘了。”

林怿在里头候了半天,这才等到自己老娘走开了。

于是小声跟他姐道:“姐,你借我几百块钱吧。”

林嫣看看他,“爸妈不给你出两转一响,三十二条腿。你这是打算让我出啊?”

“我跟你借。”

林嫣嗤笑一声,“借钱给人,我得能看到收回钱的希望吧。你有还的能力么?你一个月35块,韩梅没有工作还想每月至少拿5块钱回娘家。你说说,你打算怎么还我?你想借的应该不是三四百,至少得七八百才能勉强满足韩家的要求。”

往少了算,手表几十块,收音机百来块,缝纫机一百多。这都是要本身有票据的情况下。

三十二条腿,用差一些的木头做,几百块倒是也做得出来了。

但问题,林怿什么时候还得起?

林嫣说完,看林怿有些尴尬,笑道:“你不会只想了借,没想还的事吧?”

“我还,我是准备还的。”

“好啊,那你说说准备一个月还多少?你现在一个人交生活费,兜里都分币不剩了。回头真把人娶回去,一个人的工资要交两个人的生活费。你还能有剩?你以为这一次满足了韩家,就算了结了?他们会得寸进尺,时不时拿捏着女儿再向你提要求的。”

“韩梅说,以后就不听他们的了。”

林嫣点头,“那好,那就说这次的钱准备怎么还?爸是不可能提前退休让韩梅去接班的。你可别把那也算进去了。”林怿道:“韩梅说想学摆摊。以后我上班,她摆摊。”

林嫣摇头,“摆摊不是稳赚不赔的。那么大一笔钱,我家正是用钱的时候,不可能借给你的。回头你外甥要吃奶粉了,我得去黑市买奶粉票,然后再去供销社买奶粉。到时候你俩直接手一摊,说没挣到钱或者没攒下钱?直接钱还不上了,让你外甥饿着?”

“小孩子吃大人的奶水不就好了。”

“那大人的奶水从哪来?也得吃营养品啊。你总不至于以为吃进去的草,能挤出来奶吧?以后韩梅要奶孩子了,你也这么跟她说?林怿,自己没那个能力,就别去答应什么。父母和姐姐,都不可能替你承担一辈子。你满足了他们这一次,那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林怿道:“只要这一次,韩梅和他们就了断了。”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那样的人家,舍得这么对待女儿,不会有个尽头的。韩梅是愚孝也好、是怎样都好,她只会告诉你她的不得已。我看你还是听妈的,在厂里找个有工资的。哪怕是刚考进厂的临时工,那也能有一个月15块啊!人家还不会要求每月拿5块钱回娘家。彩礼也不会要多的,还能带回来作为小家庭的经济基础。”

借钱遭拒,而且细想了想自己确实是没有还钱的能力。林怿回去的一路都蔫头耷脑的。

回去还是老葛的黑的来接的。送来的时候方明澈跟他约了一个小时后来接。

等方明澈听林嫣说了林怿借钱的事,一阵好笑。

“他俩还弄得跟苦命鸳鸯,想反封建一样啊?要反封建,那第一条就该抵制不合理彩礼。”

林嫣道:“不说他们了。反正咱们不可能给承担。”

第二天是周日,方明澈去邮局拍电报,把颜颜也带上了。

那么巧,遇上了堂哥。

“明峰哥,你”

方明峰道:“我跟你嫂子约好的,十号早上十点打电话回去。她在那边邮电局等着接。”

他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有公用电话。

方明澈院外不能去了,便直接来了邮电局。嗯,坐的隔壁村的旧拖拉机来的。

人家还是听说他是收菜那家的亲戚,这才顺路载他的。

“那正好,你让嫂子转告我爸妈,阿嫣又有了。”

方明峰前两天已经听魏嫂子说了,当下点头,“行!”

方明澈就电报也懒得拍了,带着颜颜在外头等着。

方明峰打过去,那边正好是他老婆接的。

他把两个生意的优劣说了说,他老婆道:“谁说一定得二择其一啊?你在首都学明澈的样子再开一个废品站不就得了。县城这边,咱们出钱占大头,白纸黑字写清楚。让我兄弟看着场子不就是了。”

“我们方家那么多人,单只喊你兄弟一个不够。”

他不在的话,还真担心小舅子黑他的钱。干脆叫方家也去两个靠谱的兄弟。

不过,他老婆的话确实是让他茅塞顿开。

是啊,谁说只能做一个生意啊?只要够本钱,完全可以两个生意一起做。

首都呢,有利于孩子将来受教育。但老家的钱,因为有人脉,肯定要好赚一些。

方明澈听他说了,也觉得挺好的。

“那我在天安门以西的地段,明峰哥你就去以东吧。”

“好,我去寻摸寻摸地头。”

开废品站要的本钱少一些,先做这个。他已经让他老婆汇钱过来了,就汇到方明澈名下就成。

一千块钱而已。

当初明澈上京,都敢把全副身家两千块委托给他。他还不敢把一千块汇到他这里再来拿?

堂嫂挂断电话骑着自行车回家,心头暗骂堂哥信不过她兄弟。

但是,留一手也有留一手的好处。这样,也是防止她兄弟伸手嘛。

她的车子回家的时候拐了下弯,拐到方明澈家的地坝去。

这两天,秋收刚刚结束。大家都累得有些够呛,在休养生息。

这会儿方明澈家地坝里还在晒谷子呢。这不是就分给他们家的了,只是分给各家负责晒干的。该上交多少,有数的。

回头还要全村一起去把公粮交了,然后才说按工分分粮食的事。

家家户户地坝里都在这么晒,村里晒谷场也在晒,都安排了主劳看着。不晒到干透了,阴雨天要发芽的。

方父本来都在做上bj的打算了。预备上bj去过国庆,再去瞻仰一下毛主席纪念堂。

他这辈子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亲眼见过毛主席。

他是从旧社会活到新社会的人。甭管别人怎么说,他记得解放前农民过的日子有多苦。

多亏毛主席解放了大家伙,才能吃饱饭的。

但支书私下和他说,先莫走,可能近期有大事!

自从老二复婚那晚请了村干部来喝喜酒,后来他的录取通知书又送来,如今村干部们对方家都挺客气的。有什么事也会知会一声。

至于方康,他肯定和双百分无缘。而且,这也还没月考呢。

方芳上学后倒是很用功。村里的小姑娘上学一般都是很用功的,读书识字的机会来之不易。

尤其是这种有哥哥、有兄弟的。

不过,方父说了,怎么也不能只读个两年就不让读了。

家里如今没穷到那份儿上。孩子只要考得上,就让她一直读下去。

如果能考上中师也挺好的。女娃娃读了中师教书,一辈子的铁饭碗。

可以说存折上那500块,给了方父挺大底气的。他也没重男轻女到那份儿上。

方明华心道:你肯拿钱出来当然没问题啊!现在的问题不就是钱不够么。

这会儿一家子就在闲话此事。

方父道:“支书说可能有大事,我怀疑是不是老二那晚说的包产到户的事。”

方明华一边用铲子翻着谷子、一边道:“不可能哦!”

“什么不可能啊?政策变了,万事皆有可能。不过这都是猜测,你别在外头说去。”

真要是这个事,那他今年肯定就不进京了。

去了,知道是分土地这样的大事,他也得立马赶回来。这对农民,是一辈子的大事。

要是他没赶回来,回头老大去拈的万一尽是不好的地,等他回来也晚了。

别以为这里头就没有猫腻。

到时候肯定是让极少数人吃点亏,然后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公平,然后把事情就定下来了。

以为真的是全凭手气啊?他才不信呢。

方明华道:“这种大事,我有几个脑袋敢乱说?现在安徽小岗村秋收没有都还不知道呢。”

方父想了想,“那边好像比我们秋收稍微要晚些天。等等吧——”

堂嫂就是这时候骑着自行车到的。

看到在晒谷子,她把车在篱笆外就停下了,“老叔,婶子,明澈让我来带句话。”

方母在做鞋。她也是前几天秋收有些累,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就歇着。农村人没那么金贵。

便和袁淑芬一起在给自己孩子做布鞋。

两个男娃子穿鞋都挺费的!

这会儿听说小儿子带话回来了,便拿着鞋底和锥针出来,“进来坐着说。”

“不坐了。明澈说,林嫣又怀上了!刚怀上,一个月的样子。”

方母道:“哎哟喂,我明天得去庙里还愿去啊!”

方明华道:“那是他俩怀上的,和菩萨有啥关系?”

回头又买上供品去答谢菩萨,还要丢功德钱。钱多了烧得慌!

他吓唬道:“你身为堂堂大学生的妈,却去相信封建迷信。回头传扬出去,老二都要跟着丢脸。”

这破四旧都没能破了农村老年妇女迷信的根子啊。

方母道:“我偷偷的去,不让人知道就是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方父想了想,“你还真别去。老二和林嫣将来肯定是要端比以前更大的铁饭碗的。你别拖后腿!”

如今这求神拜佛还没有被允许呢,那小庙也残破得紧。那里头的姑子以前乡政府把人赶出去嫁人。这两年又冒出来了。

他发话了,方母才不情不愿地道:“那好吧!”

堂嫂道:“叔、婶子,我就先回去了。”

方父点头,“哎,明峰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说的要和明澈一起做生意。他把明澈的地址都给我了,让我汇一千块钱去。”

等堂嫂走了,袁淑芬道:“这一千、几百的,在他们嘴里怎么就只是个数字了?”

他们这里,30块钱上京的车费都紧紧巴巴的。

如今小学读一学期的书,学费和杂费只要十来块钱,30块钱都够三个孩子读一学期了。

孩子们二叔的好意,每年以压岁钱的名义其实是在赞助他们供几个孩子读书。

但只在土里刨食还是吃力。尤其遇上家里谁生个病什么的。

但真的要读书才有出息啊。

晚上方明华和她说,也许老二说的包产到户要落实了。老二还说到时候就多劳多得,希望也能兑现。

袁淑芬对小叔子说的话是很信服的,忍不住道:“真的啊?”

“我听他那天说得丁是丁、卯是卯的,不像信口开河!希望能如他所言吧。”

堂嫂寄的一千块很快到了方明澈家。

他抽了个时间把汇款单拿去交给了堂哥。

“明澈,我已经在村里意向性的找到了要去收废品的村子。村里有几户人家和那边结了亲,说是附近也有垃圾场。既然钱到位了,我这就跟着去看看。今天借你一辆三辆车,让村民载我过去。回头,再把耿山借我使使,带一带我那儿的人。”

“成!你知会堂嫂一声,省得她担心。”

“好的。”

多的方明澈就没有管了。明峰哥不至于依葫芦画瓢都有问题。

至于堂哥县城的录像厅什么时候开得起来,他也没有多过问。

他的学业有点吃紧。

而且家里一个三岁多不太想当姐姐的小朋友,还有个刚考上大专的孕妇。

这都是他的责任,得照顾好了。

日历一天天翻过,转眼到了国庆。堂哥那里的废品站也开张了。

他们一家三口送了祝贺的礼物去。

如今国庆只放一天,还没有什么黄金周。

黄金周是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朱总理为了拉动内需才搞的,还早。

就连周休两天都还早,别说黄金周了。

国庆之后方明澈继续学习。英语资料已经陆续到了,他确实是全部直接就拿回了家。

资料这个东西,回头借来借去,同样是不知道到底借给谁去了。

谁要借,就到他家来看或者来誊抄吧。

这些资料可不是去新华书店就能买到的。

十月入账一千二。他又买了个进口收音机。这回可以搜短波电台,直接收到bbc的。

大的那个就成了颜颜专用的。

阿嫣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不过据她说都可以克服。她的口头禅就是“当过知青的人,哪那么娇气哦?”

不过,如今兜里没那么穷了。黑市、友谊商店又基本不限购。害口还是能尽量满足的。

颜颜已经开始穿秋装了,终于慢慢接受了要当姐姐的事实。

“那他会小我,四岁多。”

方明澈点头,“对了。到时候让他唯姐姐马首是瞻。”

“嗯?”

“就是什么都听姐姐的。”

颜颜点头,“这个可以。爸爸,你在报纸上找什么啊?”

方明澈是想看看有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秋收的消息。但找来找去没找到。

他想了想,都要1982年才正式定下包产到户的政策。也许现在不会大鸣大放。

也就老家那些个会进行下一步试点的地方会说一说。

现在还是一切求稳。

于是上学后,他去找原籍安徽的校友打听情况。

对方惊讶的看他两眼,然后道:“你问这个干嘛?”

“我老家今年也要开始试行了。”

对方这才笑道:“大丰收!总产量为上年的4倍,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3万斤、油料2.4万斤,农民平均收入311元。年年“吃粮靠返销,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你们那里既然也要搞,也会很快过上好日子的。”

方明澈一听和上辈子一般无二,也是露出了笑脸。

他和对方一起讲起了各自老家村里以前穷哈哈的场景,彼此都很有话讲。

“方同学,会好起来的!我们村那十八个叔伯,去年是冒着杀头风险搞的啊。幸好,土地没有辜负他们!”

“那就好、那就好。”

那改革开放的进程,还是会一如前世的!

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可以说是迎来了长达40年的盛世啊!

方明澈托堂嫂帮他和家里也约了个打电话的时间。

到了周日早上十点左右,他第一趟打回去还是占线。应该是有排在前头的人讲电话没有讲完吧。

过了两分钟再打,这回通了,是他爸接的。

“明澈,你在大学听得懂哇?”

“嗯,一开始有点吃力,现在好些了。”

他依然保持着之前学习英语的习惯,背单词、广泛的阅读、听收音机。

前几天刚月考了,感觉应该考得还可以。

“哦,那就好、那就好!”

“那儿媳妇呢?她学习和身体都还好吧?你要把人照顾好啊。还有颜颜,也要把她照顾好。你这自己要读书、还要照顾她们娘俩,也是够辛苦的。”

方明澈道:“爸,我晓得。爸,村里和你们说分田的事没有?”

方父道:“没明说啊。但是我瞧着感觉在放风声了,如今大伙儿私下都议论呢。但没有准信,这也不好说得很。”

“我有个校友是安徽小岗村的,我特地打听到他的宿舍去问了。他跟我说.”

方明澈把那个同学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真的啊?凤阳小岗村能有那样的收成?他不是往自家老家脸上贴金吧?我们可都知道的,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三年倒有两年荒。”

方明澈道:“关人家洪武大帝什么相干啊?反正我校友说的时候可自豪了,简直一洗多年耻辱。”

“如果是这样就好哇。庄稼人不怕吃苦受累,只要能有个好收成。如今集体劳动,生产队长跟喊渡船似的。一个个都摸鱼混工分!”

“爸,那人家混工分,你跟我哥也别太实诚了。攒着点力气,等分下了田地用在自家田里。”

“哎,好的、好的。对了,你只和我说安徽的情况,首都没什么动静啊?”

“首都除非是政策出来了,或者是先有事实倒逼政策。不然肯定是外地试行之后,再说首都的事。农业部应该有消息,但咱们平头百姓,消息没上报纸就什么都不知道。反正京郊的农民,没听说今年要搞包产到户。”

“那估计真是外头试验好了,再传回中枢。明澈啊,你那里钱够不够用啊?不要亏了她们母女,尤其是人家林嫣还怀着你的娃娃呢。”

“够的、够的,我现在收废品,还当菜贩子。挣的钱足够销。”

方父也觉得收废品有些不上台面,“谁知道你们两兄弟竟然敢这个去了。不过现在确实是挣钱最大!不能再亏着我儿媳妇的嘴了。对了,你堂哥还买了大彩电、录像机呢。”

“他是要开录像厅,才不是为了自家看呢。应该是在县城开,这个生意只要黑的、白的关系打通了,生意很好的。”

方明澈也觉得堂哥这样开两朵,把各自的优势吃到挺不错的。

他再去到学校,唯一在宿舍的郑兴告诉他一件事:“斜对面宿舍出事了!”

方明澈挑眉,“出什么事了?”开学一个多月,因为个人原因,他也就和自己宿舍的人熟悉些。

郑兴道:“月考有人只考了十几分。还都做的选择题。”

“不可能吧,都是英语高分调剂过来的。”话没说完,方明澈反应过来了,“不会是冒名顶替来上大学的吧?”

郑兴道:“我们也分析是这样的情况。大家说不能坐视,去向上反应了,申请调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