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荣返沧州
而今,已经是冬日。
北风卷地,檐流渐凉,但见气雾冥冥,水泉减竭。
高见初到沧州的时候,还是秋日,那时候可以看见许多农田成熟,遍地收割的模样。
但到了现在,已经是入冬许久了。
河流已经结冰,风雪不断飘落,虽然不是时时狂风大作,但偶尔一阵风来,也让人牙酸骨疼,深受冬日之苦。
沧州处在神朝大地的西北之地,本身就是苦寒地带,和越州那种温暖富饶的海边不一样。
越州此时,虽然略有凉意,但那个地方一年四季都不怎么冷,来自海洋的暖风一直吹拂着越州。
但沧州,已经开始飞雪了。
此时此刻,整个沧州外城,也已经蒙入风雪里面,人民躲在家中取暖,靠余粮度日。
没有余粮的,就得冬天也要出门做工,换取一口粮食。
有些实在家贫的,全家只有那几身衣服,还都是单衣,于是便全家人都把衣服脱了,凑给家里的壮年男丁,让他穿着出去干活,家中女眷和幼子便缩在一起,有铺盖的就盖上铺盖,没有铺盖的就缩在稻草里,等着男人出去拿粮食回来。
因为有这些穷人存在,所以沧州外城还是有很多人在奔波,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在做力工的活儿,搬运柴火。
沧州附近没什么大型森林,毕竟都被砍伐光了,上千万人,每日烧柴都是天文数字,哪怕神朝地大物博,但一片地方的森林总归是有限的。
但沧州那么大,荒郊野岭的地方,绵延百里的森林到处都是,每到寒冬之际,就有大批大批的柴火从其他县城源源不断的送到沧州来,供州城烧炭,取暖。
可这么多的柴火,总是需要人去搬运的,平素里有水运,一船直接就运了过来,但如今寒冬,河流封冻,就只能全靠机关兽之类的大批量的送到城市旁边,再由力工之类的,去扛着背着进城。
这些柴火,一小部分是直接给外城的人烧火用,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拿去烧炭的。
这取暖,也是有讲究的。
有钱些的,就烧好炭,像是银丝炭,就需要掘土层叠,装载入一泥塔内,泥塔动辄高二三丈,和小楼一般,封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上好的硬木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火炽,然后闷火三日,冷定,毁塔取出,方才能成就好炭。
如此烧炭,炭硬如钢,吹火既燃,能烧一日而火不绝,无烟无味,用手抚摸而手不沾灰,炭身其上覆盖银丝,故名为‘银丝炭’,还有些讲究的,会在泥塔其中覆盖药草,如此成炭,不仅无烟不臭,还会有清香味。
只是对柴火耗费巨大,每十柴耗去其七,成本不低。
而条件只是一般,不是太富有的,就只能用普通的炭,有灰有烟,易碎,用手指抚摸,便是一手黑灰,但炭终究是比柴火要好。
穷人们,就只能用柴火了。
柴火一烧,黑烟滚滚,呛的人睁不开眼睛,必须要开烟囱才行,不然在屋子里能活活把人呛死,味道浓烈刺鼻,而且柴火烧的快,银丝炭能烧一天而火不绝,普通的炭一两个时辰还是轻轻松松的,柴火却半个时辰都坚持不了。
还要往下,要真是家中贫苦的,连柴火都没得烧,只能烧些柴火上面掉下来的枯枝败叶,不耐火,几分钟就烧完了,味道巨大,火还小,取暖都远远不够,每年冬天冻死的,多半都是这些人。
而这些炭火木柴枯枝之流,都是外城的人用的。
像是内城的贵人们,他们是用不着炭火这种东西的,他们取暖,都是用术法,阵法。
尤其是那些世家的园林,这些园林之中甚至能分四季,各种景色,各种奇,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都被浓缩在一个园林之中,一个园林,却有千百种颜色,十分绚烂。
季节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天地之气的改换,这种变化会影响他们的修行,至于温度什么的?那根本就无所谓。
再怎么冷,也不会冷到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整个沧州外城的力工们,那十多万人,就是外城这么多人所需要的柴火木炭的生命线。
因此,这也是他们一年之中最挣钱的时候。
“哈哟呀嘛!”
“嗨呦!”
“不要晃荡呀嘛!”“嘿呦嗨嗨哟嘛!”
“兄弟几个呀嘛!”“抬着堆木头呀!”
“前边拉着呀嘛!”
“嘿!”
“后边甩甩呀嘛!”
“嘿哟!”
一声声号子响起来,却见沧州外城,一大堆一大堆的力工,纤夫之流,只穿着一身单衣,却丝毫不觉得冷,分成几十上百人一队,每一队都拖着一个巨大的拖车。
拖车之上,尽是木炭,柴火,堆的高高的,每一个拖车上面怕是有几十万斤重的木炭和干柴,拖车下面是平的铁板,方便吃力。
纤夫和力工们,列成队列,随着领头的人喊号子,喊一声,就拉一步,充满节奏感的往前缓缓前进。
大冬天的,力工们身着单衣,但却浑身上下冒着热气,身上的热气和天地的冷气撞在一起,砰砰的生出许多白烟,白烟笼罩周围,逼的四周监工的商会老板们都往后退了几步。
其中却见几个商会的掌柜,此刻正在和李俊搭话,他笑道:“李先生,今年的效率比往日要快得多啊,你手底下这些人,看着一身肉膘的,火力这么足,今年生意不错?”
李俊连忙摆手,说道:“我一个粗人当不得先生,各位要是抬举我,叫我一声工头就行了至于这生意嘛,都差不多,只是吃的好了点。”
商会的掌柜们马上旁敲侧击道:“这不像是吃的好了点吧?我看这一身气血,像是练了点功夫?”
李俊则笑了笑,挥手说道:“嗨,谁家不练点功夫?没有功夫傍身,几百上千斤的东西下来,不得给人压垮了?”
“哈哈哈哈。”四周笑声一片,虽然没什么好笑的地方。
李俊也跟着笑了起来,虽然他也觉得没什么好笑的。
但这时候的笑声,与其说是笑,是一种对话题的终结,代表这些人不会继续追问了。
李俊看着下面的力工们干活,心中盘算着这一个冬天,拉这些煤炭柴火,能入账多少。
但他却并不高兴。
账上的数字逐渐增加,力工们的修为也一日日提升,城外这些码头已经收编,上头有人撑腰,下面兄弟们也争气,已经有了好几个一境的了,都在带徒弟。真要说起来,在外城,这些力工帮派,也算得上是一派响当当的势力了,而他李俊,甚至有资格进内城,带着人帮内城的老爷们办些杂事。
那时候他才知道,当初,那些一境以上的工头,在他们面前作威作福的工头,只不过是有资格去内城办点杂事而已。
他真正握住这十来万力工的账本的时候,才知道,对工头来说,一个码头一年能剩个两三金的利润落到手里,已经算多的了。
外城上千码头,有个两三千金左右的净利润,这是一整年的。
但算算流水呢?
上千码头,十万多人,一人每天吃十钱,一天就要吃掉百万钱,每天光吃饭都要吃掉一百金。
一年下来,十多万张嘴巴,吃饭就要吃掉三万多金。
如果算明白上千个码头的所有进账和各方面的开支,一年下来要有十万金以上的流水!
这是多大的一笔进项?为什么落到工头们手里的只有两三千呢?
甚至,这两三千金,这还是工头们不断克扣,不断压榨的结果,结果每个工头一年下来,落到手里也不过二三十金,才够他们一百多个一境修为的工头每个分点。
剩下的超过九成的流水,利润,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案是,都被内城挣走了。
码头上下打点,要靠内城的关系。
每天吃饭的粮食运作,要走内城把握的渠道。
这些商会运货进来,要走内城的审批。
没了内城,你什么都做不到,你根本没办法去做生意。
如今,规则其实没有变。
李俊为了让力工们能够安稳的做生意,一样要交这么多。
实际上,李俊可以执掌现在的生意,除了有高见和水公子的关系,再加上外城百神,能镇得住宵小不来挑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城默许了。
只要外城的码头每年给他们贡献的账目还是那么多,那么他们对于工头和力工们的权利更迭,内城的老爷们都懒得抬眼看。
钱到位就行了,至于谁在办事,不重要,最多问一句:“换人了?”
李俊当时的回答是:“是,换人了,老爷。”
“噢。”那位贵人点了点头,就再也没有问过了。
根本没有人在意外城的小小风波,内城人根本无所谓到底是谁在执掌码头。
因为不管是谁,都无所谓,一切最终都是握在内城老爷们的狗绳上的。
甚至,就这样,李俊还是战战兢兢,他知道自己根基不稳,其实是站不住的,很多人想着码头的事情呢。
现在之所以立得住,是因为水公子在明面上‘罩着’,尽管李俊没见过几次水公子,可他知道,自己的安稳是高校尉在前杀了工头和曾经的百神立威,现如今的百神撑腰,幕后还有水公子打了招呼,才能发展的这么顺利。
但就在这么顺利的情况,他每个月的预估了之下,发现,就算在他手里,各个码头上极大的减轻了原本纤夫力工们的内耗的资源,还因为没了竞争,所以在很多生意上抬了一些价格,可年底落到手里的一样只有两三千金。
不过纤夫力工们的收入倒是翻了一倍,再加上集中采购压低的价格,他们吃的比以前好多了,受伤了也有人养护,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这两三千金,是公账上的,如果和以前的工头一样抽纤夫力工们的水,多压榨一下,能有个六千金左右。
这就是极限了。
这两三千金还要拿去培养修行者,应对各种意外,真要长久运营下去,那么账上绝对是多不出什么钱的,都得出去。
而出去,在什么地方呢?
毫无疑问……还是内城。
一切的一切,都是内城!你钱也好,赚钱也好,甚至不也不赚,就去钱庄存钱也好,反正不管做什么,所有的钱,最后都会流到内城去!
甚至,李俊惊恐的发现,内城的那些老爷们,他们拿一万金出来,在外城全部洒出去,送给穷人,然后什么都不管,直接回去睡觉。
等他们睡醒之后,这一万金,就会自己回到内城,而内城的老爷们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做。
李俊的码头,大部分流水要上到内城。
和码头做生意的商会,他们大部分流水,也是会流到内城。
路边的卖汤饼的摊贩,小甜福曾经的戏馆,再到卖酒的,木匠,鞋匠,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
怪不得以前的工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富裕,怪不得所有的工头一年也只有十几二十金,还得拼命压榨这些苦大力才能有那么点油水。
钱的大头,永远会流向那个地方。
内城,对李俊来说,从一个美丽华贵的世外桃源,变成了一座恐怖的魔窟。
这个魔窟,以一种李俊无法理解的手段,攫取整个沧州的财富和血肉,这个过程无声无息,合理合情合法,挑不出半点错处。
但越是挑不出错处,李俊就越是觉得可怕,他甚至数次在梦中惊醒,他不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手段……
每每想到这里,李俊的心情都好不起来,所以他已经很久都没有笑了。
在其他纤夫和力工的眼里,‘俊儿哥’变的越来越忙碌,虽然一样待人亲和,一样值得信赖,但却好像是被蒙入了一层阴霾似的。
啪啪!
李俊拍了拍自己的脸,让自己清醒一点。
就算再恐惧,也不能在这时候这样,现在可是一年最重要的大单子。
不过,这时候,却见旁边的那些商会的掌柜们突然指向天空。
他们声音惊骇的说道:“那边!那边,天上有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