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2章 受举为帅(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受举为帅

堂内寂静,众人纷纷看向张虞,希望能了解张虞的表态。

张虞看了圈众人,反问道:“堂中诸君多为晋人,莫非愿见胡兵劫掠三晋?”

闻言,王泽的脸红了起来。张虞虽没直接点人,但听者有心,这句话明显是说给他听。

张虞屈膝而起,拱手说道:“今幽、凉二州叛军骚乱不安,白波起于河东,黑山踞于大形太行山,除我并州外,北疆纷乱不安,朝廷征讨匪寇不休。”

“今若舍城而走,转据兹氏,令贼骑得要冲,必掠太原。太原诸县,为三晋富饶之所在,男女布野,农谷栖亩,若听贼骑掠,则太原将敝矣!故以虞之见,于离不可弃。”

张虞按剑踱步,语气铿锵,说道:“于离地势,河谷狭窄,重兵难展,骑卒难用,胡舍骑就步,非彼之所长。今如能据险峻,匈奴兵锋或盛,但并非不能御。”

张虞驻足,挺拔的身形立于堂中,沉声说道:“故我与郭、冯二君意相同,今不可舍于离,需与胡寇角斗于河谷。”

见张虞出声支持郭、冯二人意见,并站在乡土之情上来说教,王泽纵有不满,也仅能屈服于众人的集体看法。

郭缊思索了下,问道:“张校尉多有谋略,不知以今形势,可有高见否?”

张虞按剑微吟,说道:“实不相瞒,虞有一计,但恐诸君不愿从之。”

“请细言!”郭缊拱手请教道。

张虞整理了下思绪,说道:“于离虽为咽喉门户,但城小墙矮,多年无修,据守城郭非是上策。”

“于离以西为河谷川地,而自于离以东则为山岭,绵延起伏,地势险峻。离城二十里,有黄芦岭,其之地势,马不能行,车不能过,据之能俯下,攻之需仰登。”

“故我之方略,于黄芦岭列栅筑垒,以山势而据敌,待敌寇士气消磨,或有意罢兵回师,我军则能胜矣!”

“那于离城呢?”冯博问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于离城可据,可不据。若据于离城,则兵马不宜多,以弱敌攻城之心;若是不据,可暂迁民至山穴,暂避敌寇兵锋。”

“为何不据于离城,而是守黄芦岭?”李晋问道。

张虞耐着性子,说道:“于离城小,东临山岭,西接河谷。我军如来援,则必从东来,敌人可守黄芦岭据我。而于离城中辎重不多,如援兵不能至,城池安能久守?”

如果能守城,张虞早守于离了,又怎会至黄芦岭固守。因之前出征征讨匈奴,本无意守城,故于离城中没提前准备守城物资。今下仓促备战,城中拿不出供给数千兵马的物资,且在不知是否有援兵的情况下,若执意固守城池,岂不是在自寻死路。

固守黄芦岭,卡住于离通往兹氏的要道,匈奴需破山岭,才能入太原劫掠。而大军则能源源不断得到太原郡内的补给,依靠太原的补给优势,足以耗退匈奴人,若匈奴人给机会,张虞还能顺势追击立功。

见众人沉思不语,张虞心中不由着急,拔剑奋然,说道:“以我之策,必能保守于离。诸子若疑,我愿率部坚壁临之,令敌不敢越我而进;诸子若惧,则蹑我部后,以来保晋也!”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无不肃然。

郭缊不再犹豫,起身说道:“今张使君阵亡,我部大军无首,眼下既有方略,却不能定,是为兵家大忌之事。”

“是日平川,张校尉率部破敌,知我大军溃败,深谙谋略,率部鼓吹张势,惊退胡人追兵,收拢溃败兵吏,于军而言是谓大功。”

“故张校尉,名震朔代,胡虏所惮。今军无主将,而形势危急,其或虽年轻,但以形势观之,非张校尉不能安。”

郭缊对众人拱手,说道:“缊愿举张校尉为帅,都督各部兵马,临机决断,以据胡虏。”

郭缊这番言论将会议内容推到另外一个层面,而张虞感激看向郭缊。

就实际情况而言,张虞没有说窥探临时主帅之位,毕竟他资历很浅,王柔同为副将,又是他之前的上级,比他更具有出任主帅的资格。

而他刚刚那番话,有出于为形势着急而考虑的层面,亦有想在众人面前博名声的念头。

张虞虽然不知汉灵帝去世前后的并州形势如何,但张虞却知道他若想入主并州,除了用军事手段外,他个人形象也很重要。

如袁绍之所以能兼并冀州,除了袁氏名声响亮外,其自己身上更有一层起义兵而反董卓的光辉形象,甚至为了讨董,其家人都被董卓杀光,更是为了他披上悲情色彩。

亦或是曹操入主兖州,则是曹操击败黄巾军,保卫住了兖州。而今纵观张虞现状,短期内没有比保乡安民更好的人设了。

今下郭缊举荐他出任临时主帅,毫不夸张说如果他能出任,并率领败军反败为胜,他的名声将会在并州士民中响彻开来,妇孺或许尽能知他姓名。

顺着郭缊给他搭好的台子,张虞朝众人拱手,说道:“郭君之语,虞愧不敢受。王公久治匈奴,为虞旧时君长,若王公有破敌之策,能退匈奴进犯之兵,虞愿举王公为帅。”

“咳”王柔虽很想接任主帅之位,但他却不能保证能击退匈奴。毕竟眼下可是烂摊子,兵仅六千余人,兵将士气低迷,而反观匈奴人兵马有数万,携大胜之兵锋,是谓强敌临阵。

念及任务艰难之故,王柔犹豫良久,推迟说道:“济安有名将之资,今既呈破敌方略,不如暂就主帅之位,都督各部兵马御敌。及陛下得闻兵报,另有委任别将统御。”

见王柔谦让位子,无意与张虞抢夺帅位,冯博松了口气,一直在看戏的他终于有了表态。

“郭君所言甚是,今主帅阵亡,各部涣散,无敢斗之志。张校尉意气风发,有据胡之志,胸怀退敌方策。博愿举张校尉为帅,暂御兵马,以抗胡寇犯晋之势。”冯博拱手说道。

二人表态支持张虞,王柔又主动退出,王泽已无其他选项,遂道:“张校尉智勇俱备,泽愿举之为帅。”

见人皆举自己为帅,张虞心中或有欣喜,但更多是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若不能击退匈奴叛军,或是说扭转战局,他将前功尽弃矣!

张虞神情严肃,向众人行礼,沉声说道:“虞意不为帅,然因诸君长不以虞不才,举选为督帅,虞今惶恐矣!”

“旧时如有得罪言语,望能一笔勾销,齐心以御胡寇。且即日起,某既为督帅,自有号令各部之权,故如有号令不当,或惹诸君不满,望勿要见怪!”

顿了顿,张虞当即问道:“今若无意见,大军向东撤离二十里,于黄芦岭修筑营垒。何如?”

“以督帅之言为上,博无他见!”冯博支持道。

“愿遵督帅之令!”

“善!”

见众人颇是配合,张虞微微颔首,直言说道:“我军兵败而逃,辎重多被匈奴所拾,故今箭矢紧缺。为杀伤胡寇,劳诸君精选部下善射者,配以劲弓强弩,由郭定襄统领。”

说着,张虞向二王行礼,说道:“而步卒则劳二君统率,遏守山岭,与强敌殊死而战,断不能令胡人登岭。”

“诺!”

见张虞分配合理,三人别无意见,拱手领命。

“于离背靠太原,而冯君为太原郡守。今有劳冯君至兹氏,为大军坐镇后方,调度辎重、义兵至黄芦岭。”张虞拱手道。

“善!”

冯博没有拒绝,当下除了他能调度太原资源,短时间补给到军中外,余者所辖郡县实在太远,实在是鞭长莫及。

“那于离城中百姓呢?”李晋问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城中百姓由县长尽迁于黄芦岭,助大军修筑栅垒,以免被胡人所掠。”

“劳李君助虞督领军中文书!”

“诺!”

张虞受举为大军主帅,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安排好众人的任务后,不敢回营与部下汇合,仅让左右通禀任务。

紧接着,张虞马不停蹄赶至黄芦岭,他必须在汉卒至黄芦岭前,构思好栅垒工事的布置。

很快,张虞通过与众人的磋商,将栅垒安排妥当,交由步卒与百姓修缮。

工事修缮之余,众太守已是依照张虞的指示,选出善射手,配备劲弓强弩。为了加强善射手的杀伤力,张虞甚至都让部下游骑都加入其中。

不过张虞却保留了甲骑,由张杨、张辽、吕布三人统率,三人听从他的军令,在非必要之时,甲骑不会出战。

汉军热火朝天备战之际,匈奴叛军反因击败汉军出现了分歧。

《唐书·太祖本纪:“……懿督军讨匈奴,用兵失当,太祖连谏之,懿不能用……上党太守卫轩惊惧遁,兵大败,懿没于军中。众尽星散,太祖破敌而后撤,所部无损,鸣鼓自持,大张声势。匈奴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唐书·列传十:……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匈奴所乘,三军皆失色。缊以太祖略达于众,名声响彻朔代,乃谓众曰:“张将军,并州名将,胡寇所忌;今举张将军为帅,必能率部破敌。”遂举太祖为督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