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助董,或是助袁?
冬十月二十六日,因上党海拔高,故冬天比河北的冬天更冷些。
然天气虽冷,黎亭的汉军大营却是热火朝天,人声鼎沸,接待张辽所募的千来号人马。而千来号人马分成二部,在吏员引导下前往各自的驻地休息。
今时从天空往下看,可见汉军的营寨沿着河流而建,可容纳三千号人的军营随着张辽所部的抵达,今下已是被填满。然当前兵马虽多,但除了中军营寨的千号人外,新募的两千人兵卒绝大部分是乌合之众,上不了战场。
大帐内,张虞与张辽、张杨等将,聚集于大帐。
张虞为张辽倒了樽温酒,笑道:“文远至河北募兵当多有辛苦了!”
张辽灌了口酒,说道:“从武安过涉县,入了上党境内,天气骤降不少,上党比魏郡冷多了!”
“那此行是否顺利?”张虞问道。
张辽沉吟了下,说道:“得韩冀州相助,可称得上顺利。”
“你见到韩馥了?”
“见到了!”
张辽说道:“辽手上无钱粮募兵,前往拜会韩馥,得知我募兵目的,遂拨了不少钱粮于我,并准我于河北招募兵马。”
说着,张辽想起什么事,从怀里取出书信与张虞,说道:“辽至邺城时,东郡太守桥瑁所书檄文至邺,言檄文为三公所述,上书董卓罪恶,邀天下诸郡讨贼。”
“今邺城内官吏多有议论讨董之事,袁绍谋划起兵,命门人至邺,邀韩馥与他为国讨贼。而袁绍门人知我身份,便托我将书信交于君侯。”
“讨董之事,韩馥有何动作?”张虞拆信之余,问道。
张辽皱眉良久,说道:“韩馥颇是忌惮袁绍,听冀州官吏言,自袁绍上任渤海太守起,韩馥便派门人至南皮督视袁绍。”
“至于讨董,韩馥召见辽时,曾问及君侯态度。辽不敢妄言,便以身份卑微,不知君侯所思搪塞。”
“讨董?”
张杨啧啧不已,说道:“某至河内时,王匡动作不小,在郡内招募兵马,核查出入雒阳百姓。若非有王公旧吏游说,王匡断不会调拨钱粮于我募兵。”
“然今董卓虽说废立天子,但朝廷依旧是朝廷,王匡、袁绍、桥瑁这些人怎有胆子起兵征讨京师?”张杨不能理解道:“莫非他们不知道今下若是起兵,恐天下将无宁日尔!”
张辽脸上露出迷糊之色,同样是不能理解关东士人们的操作。
张虞浏览声讨董卓的檄文,冷笑了下,说道:“征讨董卓为假,索取名利怕是为真。”
前世初读三国,本以为关东群雄讨董为了汉家天下,故关东义士起兵讨董。然张虞作为其中的当事人,仅能说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引董卓入京之人为袁绍,今在雒阳政斗中被董卓反噬,袁家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拿回自己的利益,或是说不甘心失败,遂有联合众人讨董。
那些群雄里,或许有忠义之士,但更多是在雒阳政变中的失败者。那些失败者在关东地区拥有崇高的名望,掌握了话语权。而今他们利用自身的舆论,以为国讨贼的名义,去纠集兵马讨董。
至于是否考虑到讨董而引起的天下崩裂,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他们自身的利益。即便讨董难成,那些拥有话语权的发起人将会在这场盛宴里吃得满嘴流油。
“君侯,那眼下当如何是好?”张辽问道。
张虞放下檄文,说道:“让众人到大帐里议事!”
“诺!”
少顷,在侍从通报下,高顺、吕范、庾嶷、徐庶、张丰等人趋步入帐,将营帐坐得满满当当。
见许褚披甲出帐守卫,张虞喊住说道:“仲康,不必在外守帐,今日你也列席参议!”
“诺!”
“元直,读此檄文!”张虞将檄文交于徐庶,说道。
“诺!”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这”
满宠眉头而皱,与左右几人对视,脸上皆是露出震惊之色。
张虞环顾众人,问道:“今袁氏门人传桥瑁所书檄文至此,不知诸君有何高见?”
满宠斟酌了下,说道:“董卓入京师,废立皇帝,毒杀太后,确有如此罪责。但君侯若随众人起兵讨之,恐天下会深陷动荡之中,故宜当深思利弊。”
吕范沉吟少许,说道:“今若讨董,惹怒董卓,恐王君性命难保。祁县王氏恐会因此而视君侯为仇寇。”
“若不助袁,君侯岂不助董乎?”庾嶷问道。
张杨满不在乎,说道:“助董不行,助袁也不成,大不了两不相帮,安心讨贼!”
“君侯名声受挫事小,若惹怒袁氏,往后恐有灾难!”庾嶷担忧道。“不知君侯有何见解?”满宠拱手问道。
张虞沉吟许久,说道:“董卓乱政,废立皇帝,毒杀太后,可为国贼。然诸豪今下起兵讨董,恐不利国家社稷,如伯宁所言,需商榷其中利弊。”
顿了顿,张虞说道:“幽州牧伯安君,为皇室血脉,温厚尊长,名声响彻天下,拥民百万,甲士十万。今可命人出使幽州牧,观刘牧伯之心意。”
群雄讨董,在张虞眼里本质上就是场闹剧。群雄中除了吞并冀州的袁绍得到了名望与地盘外,也就曹操因追击董卓,送光了所有兵马,赢得了忠臣的名头,余者群雄几乎无人获利。
既是场闹剧,张虞又有何必要参加?
倒不如安心谋划并州诸郡,接收因战乱而逃入上党的河北的百姓。
若是参加了,不说害死王允,后续还会耽搁张虞谋划并州的时间,毕竟并州太穷了,而冀州太富了。
至于出使刘虞,算是张虞为自己提前找好的盟友。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乌桓之乱肃清,百姓安居乐业。在日后钱粮紧缺之时,张虞还能去找刘虞借钱粮。
见张虞有意观望刘虞的态度,众人倒也不好多说。
“君侯,那不知由谁出使幽州?”满宠问道。
张虞瞧了圈帐中人,最后将目光落在庾嶷身上,说道:“邵然追随我多年,曾与刘幽州有过往来,今由邵然为我出使何如?”
“愿奉君侯之令!”
庾嶷起身作揖,问道:“然不知出使幽州,有何嘱托之事?”
张虞踱步片刻,说道:“邵然若拜见刘幽州,代我呈交书信,以及询问今下是否有意起兵围讨雒阳。”
“诺!”
踱步少许,张虞停下脚步,沉声说道:“今观天下形势,兖、豫二州不日将乱,而诸君家眷滞留于河南。为诸君家眷安危而忧,劳诸君写信归乡,而我将派兵马南下,迎接诸君家眷至晋。”
张虞想接手下的家眷到并州已是很久,毕竟将手下家眷滞留于别地,一旦手下家眷被擒,手下将会陷入为难中,而张虞都会陷入是否放行的矛盾。
如历史上的徐庶,因母亲在长坂之败中被曹军所获,徐庶为了母亲的安危,不得不舍刘而归曹。
眼下群雄讨董,势必会造成中原动荡,派兵去接手下家眷,这是张虞必须要做之事。
“诺!”
庾嶷犹豫了下,拱手说道:“嶷家中尚有老母与幼弟,劳烦君侯了。”
“庶有老母在家,需劳烦君侯了!”徐庶感激道。
高顺拱手说道:“顺家眷不少,恐需劳烦君侯!”
“伯宁!”
张虞看向交椅上的满宠,说道:“伯宁,劳你核对军中兖、豫籍贯兵吏,届时劳伯宁率部南下,将诸君家眷接至上党。至于安置问题,无需多忧,我已与刘太守商量好。”
“诺!”
将琐碎之事料理好,张虞独自留下吕范、张丰、许褚三人,另有要事叮嘱。
“仲康,你父兄迁至上党,不知可有问题?”张虞问道。
许褚为难摇头,说道:“家族在沛多有产业,今下迁至上党,不知我父兄是否会舍得!”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我今表你为假校尉,你兄长若能至上党,我表你兄长为军司马。至于家产,上党荒田颇多,可容你族耕作,我可做主让你家免赋税十年。”
许褚家族为豪强,门客、族人不少,若能吸收入军,对张虞多有裨益。今下的难事,便是要看许褚能否吸引族人至上党。
许褚点了点头,明白张虞的好意,说道:“君侯心意,褚已知之,当会尽力劝说族人迁徙至晋。”
“子衡为难否?”张虞问道。
吕范笑了笑,拱手说道:“有何为难?今家中无余财,迁至上党便捷,倒是让我妻父迁家略有困难。”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既然如此,劳子衡前往壶关,请太守明日准时前来赴宴,言为商讨平黑山贼之事。”
“诺!”
吕范神色收敛,沉声应道。
吕、许二人离开大帐,张虞叮嘱张丰,说道:“明日离寨,莫要让外人发觉,切记不准使用军中兵器,不可暴露行踪。”
张丰神情郑重,拱手说道:“兄长放心,明日必不走漏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