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编练五校,与幽州盟
“君侯,我部兵马三千出头,上党郡兵约有两千人,今下约有五千步骑。若能调雁门二部匈奴及平城七百骑南下,兵马可约至六、七千之众。”
黎亭大寨内,张虞视察兵马操练,而张辽随行身侧,说道。
张虞皱眉而吟,说道:“上党距平城有一、两千里之遥,今若调雁门二部匈奴及云中骑南下,路程遥远不说。不知鲜卑是否会趁虚袭取参合陂盐池,或是袭击二部匈奴民众。”
自白波贼击败牛辅的消息传来,张虞便加紧筹备兵事,以防白波贼向东进军,与盘踞在太行山边缘河谷的黑山贼会师。为了筹备兵事,今下张虞需盘点帐下可用之兵。
“若不调平城从骑,白波贼若挥兵东进,上党可用之兵仅五千步骑,禁军千余人为主力,余者郡兵为次,新募之兵为辅。”张辽说道。
张虞按剑踱步,说道:“敌寇号称十余万,其数或虽有假,但至少有六、七万流民,加上匈奴于扶罗三千叛骑,其可用之步骑应不下万余人。以五千新老步骑,迎战万余流寇,是为以寡而敌众,非用兵之道,今下还需抽调部分骑卒南下。”
“欲以寡而破众,非骑卒不能担此重任。今让什翼、呼衍乐精选匈奴、义从五百骑南下,余者兵马留守雁北。”张虞说道。
“诺!”
倒不是张虞不想动用匈奴兵,而是动用匈奴兵远征存在风险。匈奴骑尚不是职业兵,他们远征与汉人相同,同样会耽搁生产。
且匈奴骑南下,因临近边塞,空虚的匈奴部容易遭到边塞鲜卑部落劫掠,匈奴骑一旦得知部落遭掠的消息,很容易溃逃离散还乡。
而郦嵩所率的七百骑,用于威慑雁北胡众,以及都护匈奴二部。若是率兵南下,那些匈奴与胡众大概率不会安分。
故张虞除非不得已,正常情况下不会动用雁北的兵马。今下出于对上党形势的忧虑,张虞仅能抽调精壮五百骑南下,留下郦嵩都护匈奴二部。
“今下郡兵与新兵情形何如?”张虞问道。
“郡兵为旧太守刘博所领,今刘博病逝,郡兵将校倒无动作。”张杨说道。
张虞沉吟良久,说道:“今下加强军备,不宜用外人掌军。子循今可与仲康接管两千郡兵,而张君将骑卒交于文远统率,转与伯安统新募两千兵丁。文远为以校尉之职掌骑,来恩、伯道二人辅之!”
五千步骑依照步军校尉千人,骑兵校营八百规划,约可分为四名步军校尉统率,一名骑兵校尉掌骑,两百亲军直属张虞。
“那可有称号?”张辽问道。
张虞笑道:“大军则以度辽为号,骑卒则以云中骑为号,余者步卒四营,便以陷阵、固山为营号,各分左右二营。”
说着,张虞看向高顺,叮嘱说道:“若与白波贼临阵交手,胜负在骑,不败在步。而子循尤善治兵,故交手之时,非君为先锋不可。今下编制步军四营,甲胄、兵器优先于君。”
“诺!”
高顺顿感责任重大,拱手说道:“练兵难以一时骤成,顺请君侯调旧部数百名于在下,并杂以精壮兵丁。顺不消数月,则能为君侯编练千人锐士。”
“可!”
张虞点头说道:“开春之后,我将观子循与诸君兵马,莫要让我失望!”
“诺!”众人拱手应道。
张杨见张虞将先将骑卒精锐分与张辽,再将步卒精锐分于高顺统领,留给自己所统步军营兵多是老弱,张杨神情渐露不满,但碍于众人在此,不好当面向张虞抱怨。
又聊了些要点,张虞让诸将各自退下,抓紧时间整军。
待众人离去,张杨独自留了下来,抱怨说道:“济安,高顺为外人,今若让他执掌锐士,不畏高顺贪利而走乎?”
张虞安抚说道:“今西有白波,东有黑山,子循治军严明,忠于军务,岂能不委以大事?且子循家眷已在路上,今有何疑虑?”
顿了顿,张虞说道:“叔父虽掌弱兵,但今虞有重任交于叔父,且非叔父不能胜任。”
“何事?”张杨振奋问道。
“今天下纷乱,并州有山河之险,我张氏掌有兵马,自当保境安民,安抚并州诸郡。贼患若能消亡,明岁我将图谋太原,而上党太守除叔父外,无人可以胜任!”
张虞笑眯眯,说道:“届时太原如能我为张氏所据,我欲将上党太守交于叔父,令叔父为我张氏治民。”
上党太守的饼让张杨吃得很饱,遂神情大喜,搓着双手,说道:“济安若有太原,上党确实需交于亲信之人手中,但恐我不能胜任。”
“有何难事!”
张虞搂着张杨的肩膀,说道:“叔父能安抚上党百姓,广垦田亩,惩治贼寇,军粮不缺,便是为大功一件。”
“这倒是不难!”
张虞顺着话,说道:“今上党户不过一、二万,民不过十余万,供给五千兵马,恐多有不足。故明岁春,叔父可率帐下兵马军屯,闲时耕种,军时征战。”
“军屯?”闻言,张杨神情多有不愿,他想上阵杀敌,但是张虞却安排种田的活给他。
“上党太守责任重大,供给军需是为关键之事,莫非叔父不愿?”张虞叹气道。
“愿意!”
张杨咬了咬牙,说道:“既济安有求,而上党太守责任重大,某愿为大军军屯。”
“一时之用,叔父委屈了!”张虞安抚道。
上党才两万户出头,榨干所有百姓,还不够养五千兵马。尤其明年可能会涌进一批流民,军屯对张虞而言,已是必然选择。
至于让谁军屯,张虞思来想去,今下能帮他尽心做事的人不多,只能用上党太守为饼,诱惑让张杨帮他军屯。
至于吕范、满宠二人,历史上虽说是军政复合型人才,但眼下因经验问题,尚支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且二人还要顾及军事。
念及于此,张虞不仅想念钟繇、杜畿二人,他很需要内政达人,帮他打理内政,规划钱粮军需。
“看来需写信于钟繇,看他能否前来助我!”
张虞独叹了声,决意写信于郭图、孙资、钟繇、杜畿四人,邀请四人前来助他。
是日,张虞从黎亭归壶关城,俯首撰写书信。
“茂山,依照书信姓名,将四信寄于诸君。”
张虞将写好的书信,塞入锦囊中,交于张丰,叮嘱说道:“一封信寄往汉中南郑,另两封信寄于雒阳城,另一封寄于清河贝丘。”
杜畿在汉中任职,孙资、钟繇在洛阳,而郭图之前因救王允有功,表为孝廉之后,出任清河郡的贝丘长。
张丰将锦囊收好,拱手说道:“丰当命亲信前往送信。”
“善!”
张丰趋步退下后不久,侍从快步入堂,说道:“禀君侯,庾长史今在堂外候命。”
“速请!”
“诺!”
少顷,庾嶷风尘仆仆入堂,拱手说道:“嶷不负君侯嘱托,已至涿县拜会刘牧伯。”
“如何?”
张虞挥手让左右奉温水,说道:“邵然奔波千里多有辛劳,刘太守不幸身亡,今由我暂治上党,而我已拜君为长史。”
庾嶷作揖而拜,说道:“多谢君侯爱戴,关于起兵讨贼之事,刘牧伯已有言语。”
“请!”
“刘牧伯言,其观起兵之州郡,名托义兵讨贼,实无忧存社稷恤人之意,故今他无意起兵,并让将军观望形势。且刘牧伯言,若上党贫瘠难居,将军可率兵至幽州。”庾嶷说道。
闻言,张虞抚掌而笑,说道:“刘牧伯识大势,今有幽州为盟,我今无忧尔!”
刘虞不会参加讨董之役,因有前世知识,张虞还是能记得这点,故他立场打算跟刘虞走。而刘虞邀请他到幽州驻兵,算是他没料到之事。
刘虞上位之后,因幽州无兵乱,裁撤了大量兵马,仅保留公孙瓒一支部队。若他前往幽州,以他与刘虞的关系,大概率所得到的资源,会比公孙瓒更多。
可惜张虞已有谋划并州的战略,自是不可能离开上党,前去投奔刘虞。当然若张虞割据失败,倒可前往刘虞帐下,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今下以上党临近幽州之关系,若张虞真有危难,且求于刘虞。不用怀疑,刘虞大体会出兵救援,算是变相与刘虞结盟了。
庾嶷沉吟少许,问道:“君侯,今下刘公无意讨董,不知我军有何打算?”
张虞指着案牍上公文,说道:“上党户口凋敝,钱粮赋税不丰,难以供养大军;西侧白波贼似有东进之势,而我军兵马不精,需操练兵马;明岁京畿兵乱,流民或会入境,今需规划荒田。除以上之外,更有琐碎杂事,今需邵然为某分忧。”
庾嶷神色了然,说道:“请君侯吩咐政务!”
“善!”
《唐书·太祖本纪:“十一月,黑山贼伏杀上党太守刘博,诸县无首,遂请太祖督上党,治壶关。未几,太祖以度辽将军,兼领上党太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