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降俘众多,封赏难事(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 降俘众多,封赏难事

郭泰乘骑而逃,然汉骑始终在身后挥之不去。

箭矢的破空声嗖嗖作响,仿佛那催命的魔音,吓得郭泰缩紧脑袋,不敢回头去看。

云中骑如跗骨之蛆般追击不停,从河谷追到沁水东岸,再从东岸涉水至西岸,让他都无法停下整兵。

见身边护卫自己的侍从越来越少,郭泰心中暗暗叫苦,他都逃了数十里了,没想到云中骑还在追击。若不是中途遇见杨奉的乱兵阻挡了下,怕不是自己早死了。

但或许今下怕也走不远了,毕竟不知从何处杀来一骑,其射术格外精湛,已经射死他不少护卫。

“嗖!”

一枝箭矢破空而来,郭泰仅觉得大腿一阵剧痛,其身子一软,直接摔倒在地上。

继而数名汉骑飞驰而来,郭泰自知摆脱不掉,于是抽出长剑,打算临死拉个一个垫背。

该死的于夫罗,若非他临阵倒戈,今下被他追杀之人便是张虞了,可恶啊!

他之前可是研究过张虞作战风格,不管是在雁北期间,还是突袭匈奴,无不是亲临战场,冲锋陷阵。但张虞今日用兵却像小人一般,竟用奸诈的手段取胜,当真辜负了其名震并代的名声。

今日之役,张虞无英雄气,太小人了!

郭泰挥舞愤怒的长剑,然不料汉骑潇洒躲闪,避开了他的挥砍。

“嗖!”

下一瞬间,郭泰胸口剧痛,锋利的箭矢射穿他的咽喉,鲜血顺着气管迸溅而出,郭泰挣扎了下,重重地摔倒于地上。

什翼在射中郭泰的那一刻,便娴熟地侧身而立马镫,借着马速缓行,来到郭泰的尸体跟前,抽出腰间的匕首,将郭泰的头颅斩了下来。

同骑汉卒懊恼自己动作慢了,但却又很快呼喊,说道:“斩郭泰者,云中骑乌苏什翼!”

郭泰的首级很快便被人送于张虞,而张虞今时正在安抚归降的徐晃。

“晃中途蒙尘,归降贼寇。今幸蒙将军不弃,愿纳某卑鄙之身。”徐晃单膝跪地,忏悔道。

张虞双手扶起徐晃,安抚说道:“大丈夫终有落难之时,韩信有胯下之辱,周勃少以治丧为业,但因奋发图强,纵有封侯拜将之时。公明昔为郡吏,不幸遭掠,无奈为寇,乃受迫于形势。今有心归我,我岂会弃之!”

徐晃受搀扶而起,说道:“禀君侯,沁水河谷中有数万白波民众,皆是受贼兵裹挟,君侯若欲济大事,晃愿受命招抚。”

“善!”

张虞满意而笑,说道:“上党户口凋敝,我正有招降流民之念,今劳公明为我招抚流民。”

“多谢君侯!”

见张虞给自己表现机会,徐晃感激说道。

待徐晃欲退下之际,侍从快马携郭泰人头而来。

“君侯,乌苏什翼斩杀贼将郭泰!”

侍从将血肉模糊的首级奉上。

得见郭泰怒目的首级,徐晃不禁微叹一声,他虽受郭泰裹挟才从贼,但他却也感谢郭泰饶他性命,并委以兵马。眼下得见郭泰的首级,徐晃心中唏嘘不已。

见徐晃不忍直视,张虞指着头颅,问道:“公明欲如何待其首?”

徐晃咬了牙,拱手说道:“晃从贼之时,郭泰于我有恩。今他已亡,不知君侯能否葬之。”

“可!”

张虞吩咐说道:“郭泰于流民中多有威望,今将其尸首择地葬之。”

“诺!”

“多谢君侯!”

徐晃朝张虞作揖而拜,激动的说道。

待徐晃离去,郭图说道:“徐晃旧从贼,恐不可深信!”

张虞笑道:“郭泰于他有恩,今尚能仗义而言。眼下归降于我,何愁徐晃不能为我尽心效力!”

徐晃有从贼的背景在汉末却是为污点,很难让人信任。历史上徐晃即便因救汉帝而洗白身份,但在归降曹操之后,依旧难得曹操大用。唯一大用的时候,便是樊城之战,但徐晃依旧受赵俨都督。然对张虞而言,因他有后世的记忆,自然晓得徐晃可用,顾忌从贼身份大可不必,反而他还能因不拘于身份而重用徐晃,而得到徐晃效忠。

见张虞自有审视标准,郭图倒也不敢多说。在之前张虞或许是他的友人,他尚敢多说什么。在成为张虞的手下之后,郭图倒不敢多说,点到为止即可。

少许,于夫罗率亲信数骑而来,与张虞会面。

“大王临阵倒戈,助我官兵破贼,有大功于并州。是役之后,虞当会上表朝廷,册封大王为单于。”张虞见汉将打扮的于夫罗上前,拱手道

于夫罗微微回了下礼,说道:“某非有意与白波贼联合,今将军率官兵前来讨贼,我部匈奴出手相援,是为举手之劳。往后将军与我有姻亲之盟,你我两家当齐心协力。”

张虞心中冷笑了下,若他没记错,于夫罗在历史上反复多次,先与白波军联合,再与袁绍合作讨董,后来与袁绍翻脸,再与袁术合作,直到被曹操击败,这才短暂归顺曹操。

今他能为了复国,背刺白波军。日后若他侵犯了于夫罗的利益,估摸于夫罗必叛!

张虞心中忌惮,但脸上却是笑吟吟,挽着于夫罗的手臂,说道:“我与单于虽为一家人,但还需说明些状况。我上党民少,白波数万百姓,恐不能分于单于!”

闻言,于夫罗脸色不太好看,问道:“那将军欲以何物分我!”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白波军所遗辎重,我尽数不取,由单于自取。是役之后,单于归平阳屯兵,我今后每岁会分两万石粮草与单于,以为单于养兵之用。”

于夫罗摇了摇头,狮子大开口说道:“我部有近三千骑,两万石粮草不够。除非君侯能每岁给予五万石。”

闻言,张虞叹息摊手,说道:“单于,上党百姓仅十余万,五万石粮草,我实在出不起,最多予单于两万石。若待我拿下太原、雁门,我不说五万石粮,纵是七、八万石粮也能给得起。”

一名成年人一月食二石,一年食用二十四石,两万石差不多够八百人吃一年,五万石能够两千五、六百人吃一年。

于夫罗索要的数目看似不多,但对上党而言,可以说是不小的负担,尤其上党今下粮草不多。张虞之前不打算进行持久战,便是怕粮草枯竭。

毕竟不考虑马匹,四、五千兵马月食近万石,一年下来便要粮二十四万石,故张虞需要尽快发展上党农业。

于夫罗盖知张虞难处,沉吟问道:“那敢问君侯多久能为我复国?”

张虞计算了下时间,说道:“早则两、三年,晚则三、四年,我便能为单于复国!”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于夫罗点头说道:“你我既为一家人,我无意为难君侯。君侯今岁予我两万石粮,另白波贼所遗粮草我尽数取走,而后我便往平阳驻扎。”

“好!”

张虞为何非要让于夫罗到平阳驻扎,其原因倒也简单,阻塞关中前往太原的大道。

平阳位于汾水河畔,即后世的临汾市,出入太原皆需经过平阳。今张虞与于夫罗联姻,短期内二人会是盟友,让于夫罗回到平阳屯兵,可防止董卓派人到太原,以来限制他的发展。

至于张虞为何不派人亲自驻守平阳,一是兵力不够,难以跨数百里驻守;二是担心派兵入河东,会引起董卓的戒备。

与于夫罗约好瓜分战利品,张虞便派出所有部队接收沁水河谷里的白波民众。留守大营的李乐在徐晃的劝降下,率部下及数万老弱出降。

此番沁水之役,得匈奴兵倒戈相助,白波贼兵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汉军斩首两千余级,李乐、徐晃二将归降,俘降五千多人,仅杨奉、韩暹、胡才三人各率残部亲信出逃。

而匈奴兵本有打算劫掠及虏掠汉妇,但见汉军步骑这般骁勇,杀得白波军人头滚滚,并在于夫罗的叮嘱下,其心思也安分下来,除了拿走钱粮外,别无其他动作。

当晚,经连夜清点随军的民众,张虞倒是知道了老弱人数,除归降的五千多兵马外,民众有四万六千多人,合计约得五万一千多人,可谓大获全胜。

深夜,张虞与钟繇、郭图二人在盘点人数,笑声时不时从帐内传出。

张虞乐得连喝两口酒,笑道:“上党在册百姓仅十余万出头,而今得民五万余众,有在册户籍近半数,是可谓大喜之事啊!”

郭图笑容满面,说道:“不论今岁流民涌入上党数目,今将五万多百姓编户齐民,约可得万余户。将上党荒地分于众人耕作,明岁便能产出粮草。”

钟繇捋须而吟,说道:“君侯,五万多百姓若能编户齐民倒好,但我忧以何物赏赐于部下。”

闻言,张虞神情收敛,他已是明白钟繇的意思。

因上党荒田多,凡是非屯田兵的士卒,其实都分到田地,甚至有立功的将士,分到的荒田会更多。

若天下太平,兵将倒是能归乡耕作。但今下却是乱世,许多兵将仅能打理不多的田宅,而多余的田宅容易荒废,今需额外的劳动力帮他们耕作。

故钟繇的言外之意,已是呼之欲出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