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不予理会,扩兵选将(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4章 不予理会,扩兵选将

长安,司徒府。

“董卓欲与济安结亲,今让我书信于殊岚,劝其谦退正妻之位,以便董卓孙女嫁于济安。”

王宏微叹了口气,说道:“我本不愿,然李儒却问我,董氏女与殊岚孰尊,碍于大计,我不得不言董氏女尊,王氏弗能比及之语。”

“岂有此理!”

王允怒拍案几,说道:“济安与殊岚成婚多年,二人恩爱有加,董卓怎能不顾纲常礼法!”

王宏无奈说道:“济安翘楚于并州,董卓为之忌惮,故欲与济安结为姻亲之家。而今欲成诛董之业,非王氏得董卓信服不可。唯今之计,仅能顺从董卓之意,写信劝殊岚谦退为妾。”

闻言,王允如泄了气的皮球,面露苦相,说道:“那倒苦了殊岚。今需韬光养晦,令国贼松懈,方能有成事希望。”

“且看济安是否同意,若济安不愿与董卓结亲,纵董卓如何逼迫你我二人,亦是奈何不了济安!”王宏说道。

说着,王宏问道:“董卓虽身在雒阳御敌,但其爪牙密布长安。欲图谋大事,需有可信之人方能成事,不知子师可觅得义士乎?”

王允沉吟少许,说道:“我之前本欲与盖勋联合,但盖勋不幸病逝。而今可信之人,唯士孙瑞与宋翼二人。”

“无兵马恐难以成事?”王宏说道。

“吕布为并州人士,我与他交好多时,看能否挑拨其与董卓的关系。”王允说道:“若吕布能为你我之用,则大事可成矣!”

王宏拱手说道:“今能否为国除贼,将赖子师谋划尔!”

“同勉!”

其不言王允、王宏兄弟二人忍辱负重,联络京中义士,欲图谋董卓。

而今袁绍欲扶刘虞为帝之事,由荀谌为使前往晋阳,看能否争取到张虞的支持。

“仆荀谌拜见度辽将军!”

荀谌向张虞拱手道:“今奉车骑将军之命,前来恭贺将军讨平边患!”

张虞瞄了眼奉上的礼单,笑道:“车骑将军聚关东义士讨贼,虞至今尚未遣人拜会,倒有劳荀君奔波入晋。”

荀谌神情谦和,说道:“不敢,晋地贼患严重,将军难以抽身,且将军前些月为上党蝗灾而操练,所忧虑之事,不亚车骑将军。今董卓惶恐,伐贼初有功绩,袁公特命仆前来拜会将军。”

张虞放下礼单,直接问道:“袁公心意,虞已知之。不知君此番前来,除庆贺赠礼之外,可还有他事需禀?”

荀谌看了下堂内左右众人,见人数不少,神情迟疑了下,说道:“事关机密,可否屏退左右?”

张虞挥了挥手,说道:“堂内文武皆为我心腹,荀君但说无妨!”

“诺!”

见张虞这般言语,荀谌仅能拱手说道:“禀君侯,董卓西迁幼主,其篡位之心,众人尽知,汉室衰微,有覆灭之险。故唯今之策,唯有东立圣君,效世祖中兴之业。”

“昔光武为汉室宗亲,以大司马领河北,耿弇、冯异劝即尊号,遂代更始中兴。今刘公自恭王枝别,亦以大司马领幽州牧,此其与光武同。冀州牧韩公愿效犬马之劳,而将军又都护并州诸郡。”

“若将军心怀汉室,何不与袁、韩二公携手,共扶汉室。事成之后,天子与袁公必有重谢。”

闻言,张虞眉头微皱,问道:“此事刘公知否?”

“知也!”

荀谌说道:“但需众人劝谏,或能令刘公登基!”

张虞摸不清袁绍卖得什么药,先是同谋冀州,今下又要搞另立新君。但不管如何,张虞无意掺合太多袁绍谋划。毕竟袁绍这种人属于是典型的权谋家,凡找上你的事,不是有求于你,便是惦记你手里的东西。

张虞故作沉吟,说道:“袁车骑匡扶汉室之心,虞今已知之。但迎立新君之事,为天下大事,虞不敢妄断,容我思量多日。”

说着,张虞不给荀谌多说的机会,笑道:“荀君奔走多有辛苦,今可先退下休息,晚些虞设宴亲迎荀君。”

“诺!”

话被堵回来,荀谌便只能退下。

待荀谌退下,钟繇说道:“袁绍迎立刘公为帝,恐另有图谋啊!”

郭图捋须微思,直言说道:“袁绍图谋冀州已久,今迎立刘公为帝,恐其意在河北,而非有心匡扶社稷。”

吕范叹息道:“今天下崩裂,国贼当道,若二帝并立,天下则将愈乱尔!”

“君侯,今下当如何是好?”张辽问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刘公非贪图大位之人,以我所料,袁绍、韩馥谋划必是难成。今将袁绍书信转呈于刘公,我另附书信于他,劝刘公慎行此举。至于如何回复袁绍,不予理会便可!”

说着,张虞看向郭图,说道:“你与荀谌为友人,今夜便由你款待荀谌。”“诺!”

钟繇沉吟了下,说道:“荀谌为袁绍所遣使者,今下宴请不宜礼薄。今夜由繇与公则,并郡中文吏款待荀谌便好!”

张虞挥了挥手,说道:“由你二人自决!”

“诺!”

又交谈了几下,钟繇、郭图先行出堂,留下余者满宠、张辽、吕范等人。

“太原郡降卒整顿何如?”张虞问道。

吕范拱手说道:“禀君侯,太原降者近四千人,范与诸校尉拣选精壮,得有三千兵马,骑兵千人,步卒两千人,其中步骑甲士五百余众。”

打下太原之后,张虞虽降服四千步骑,但考虑到上党遭受蝗灾,张虞并不打算全部接受,而是让部下淘汰老弱,选出三千步骑,与上党旧部兵马,凑出八千步骑的编制。

至于后续兵马,等太原、上党二郡能缴纳赋税,郦嵩南下前来拜见自己,再进一步扩军不迟。

“太原军中可有出色将领?”张虞问道。

“郡人令狐衍善骑射,勇略不俗,深谙并州地势,可以为将。”张辽举荐说道:“君侯若是有意,不妨召见令狐衍,考究其勇略。”

“善!”

张虞笑了笑,说道:“兵马扩张,帐下甚缺将校。令狐衍若是可用,倒可拜他为校尉。”

八千兵马以一校千人编制,张虞麾下需八名校尉出任。除了旧有的校尉外,张虞必然要提拔或委任新的校尉。而令狐衍作为太原军将领,若有能力的话,出于拉拢考虑,张虞倒有必要授予一校兵马统率。

“君侯,今兵马可分八校,不知如何统属?”吕范问道。

张虞翻阅将校名单,说道:“八校兵马,徐晃、孟宁之、高顺、许褚、郝昭五将各领一校。张君、文远二人,我已拜为骑都尉,各可统两校兵马。”

顿了顿,张虞看向沉默少言的满宠,问道:“伯宁,我欲拜校尉于君,不知伯宁敢任否?”

自跟随张虞以来,满宠不论是参议军事,亦或是在政治上都有出色表现。眼下兵马激增,若不让满宠出任校尉岂不可惜了?

满宠略有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拱手说道:“宠愿出任校尉,为君侯效力。”

“好!”

张虞笑吟吟,问道:“不知子衡愿领一校兵马为我效力否?”

吕范沉吟少许,摇头说道:“范愿为督军,辅佐君侯治兵!”

“为何?”

张虞神情露有疑惑,说道:“子衡随我征战多年,今立有功绩,出领兵马,立功于沙场,岂不乐哉?为何复屈小职,料理军中细碎杂事?”

“不然!”

吕范神情微正,说道:“仆愿舍乡土,以身家托付君侯,非为妻子富贵,而是欲成就功名。范与将军关系如同舟涉江,一事不牢,则有兵败之险。今求任督军,不仅为君侯,更是为范!”

“一岁之内,君侯兵马扩张数倍,兵马虽多,但人心不稳。若无亲信之士辅佐君侯,军士军纪必然松弛,君侯往昔赈济百姓,保境安民之语,恐将随朔风而去!”

吕范言语几乎是切中张虞心声,因是天下大乱,许多人更倾向于带兵出征。而吕范以高位屈居低位,愿意负责细碎之事者,其所为完全出自于公心。

而张虞今时终于明白,为何能力并不拔尖的吕范能成为东吴开国重臣了,其不就是靠着一颗公心做事。如此人才若不委以重任,岂不可惜了?

张虞感触万分,握住吕范的手,诚恳说道:“子衡赤诚之心,虞必不负之。虞今拜卿为都督,都督度辽军八校军纪,掌管八校兵吏升迁。”

吕范行礼而拜,正色说道:“范必不负君侯所托!”

见张虞厚待吕范,纵是一向恩宠有加的张辽,亦是有些吃味。而满宠顿感压力山大,吕范持公心在前,他岂不是逊色一筹。

太难了,为君侯效力,今下不仅要能力出众,往后或许要持以公心才能出头?

张、满二人想法,张虞自是不知。今他扶起吕范,问道:“子衡,今可有出任校尉人选?”

吕范思虑片刻,说道:“君侯,张茂山追随君侯多年,勤勉做事,作战骁勇,何不委任一校于他?”

“可从子衡之言!”

《唐书·列传五:太祖下太原,欲委军于范。范曰:“今君侯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范在远,闻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领督军,佐将军治下。”太祖曰:“卿有大功,岂能复屈小职,理军中细碎事乎!”

范曰:“仆托身于君侯,非为妻子,而欲济世务。同舟共济,一事不细,俱受其败。”太祖敬之,拜为都督,督查八校军纪,掌兵吏升迁,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