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公孙瓒打得什么仗啊?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二月。
大陵城南,浓烟滚滚,铸造声铿锵作响。
张虞领着州吏巡视冶炼兵器的工官,因工坊内温度甚高,张虞不由扯了衣领。
“大陵工官有多少工匠,能制多少甲胄、兵器?”张虞问道。
护工郭钧弓着身子,说道:“禀君侯,大陵工官本受大司农所督,因并州临近边塞,各类工匠上千余人,必要时能征召周遭百姓帮衬。”
“依大陵工官现状,刀、斧一岁能各出五千多把。至于弓弩若前年有所准备,当年制作弓弩至少能有三千多张。至于甲胄,铁甲一副需费三个月,前后经二十余人,故若是倾力铸造铁甲,一年能制作两千多领。”
“元常,大陵工官规模为并州诸郡工官之首,今竭力铸造铁甲,仅能交付两千领,纵加上诸郡工官倾力铸甲,离一万两千领之数亦相差甚远。”张虞望着制作甲胄的流水线作业,说道。
钟繇说道:“在下已将流民中工匠及其家眷迁至汾水新城,再设晋阳工官,为大军铸造兵、甲,竭力为大军供应甲胄。”
说着,钟繇拾起已冷却的鳞片,说道:“鳞甲少则有数百上千片,多则两三千片。鳞片若是齐全,皮绳连缀,熟练者两三日能成一甲。故锻甲之重,在于锻造鳞片。”
“今我欲让晋阳工官全力铸造鳞片,由善手工妇人连缀鳞片,料想至岁末,或许能有一千多领铁甲。河阳军怕是供给不上,让高平、云中二军大部配备甲胄,应不成问题。”
张虞把玩着手中鳞片,努力想起了前世参观甲胄博物馆中的布面甲。
布面甲起源于唐,而后被蒙元沿用,明朝将布面甲发扬光大,并将甲融合进去,形成具有保暖能力的布面甲。
当然了,同时代的火器的发展,也是推动布面甲取代扎甲的关键因素。
而明朝之所以大面积推广布面甲,其本质在于布面甲比扎甲鳞甲便宜,其铸造技术不高,诸如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都能铸造,利于快速制作推广。
为何布面甲比扎甲便宜呢?
其根本在于鳞片数目上,甲胄本质由鳞片堆积而成,因连缀工艺不同,以及形状不同,因而才有不同种类的区分。
如扎甲由细条鳞片串接而成,而布面甲则是将甲片固定在布料上。二者成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成甲片数的差距。如鳞型重甲的甲片大概接近三千片,而布面甲的甲片才五百多片。
不谈甲片大小问题,甲片数目相差了六倍之多,虽然导致了布面甲的防护力弱些,但考虑节省的时间,节省的成本,以换高比例的披甲率,似乎不是件不能接受之事。
“君侯!”
郭图见张虞把玩甲片而陷入沉思,出声说道:“今可要去巡视下制弓司?”
“不急!”
张虞收敛思绪,笑道:“今为制作甲胄,元常当费了不少心思。”
说着,张虞看向钟繇、郭钧二人,说道:“我今思得新式甲胄,今若能锻造而成,或许能节省不少功夫。”
“请君侯指点!”
“来人拿巾帛来!”
“诺!”
张虞顾不上手脏,从地上捡起一块木炭,在巾帛上画上几道横竖线,说道:“诸子且看,今若能将甲片铆钉或缝制于布上,而不用皮绳扎连,甲片则能锻造大些,……成甲时所用甲片当少于鳞甲,岂不能节省时间?”
“嘶”
闻言,郭护工先是倒吸了口凉气,而后神情欣喜,拱手说道:“此甲以布为连,胸背用大片遮之,唯有肩、臂需用小片,如此制作甲胄当比鳞甲更省时省力。”
张虞笑眯眯,说道:“不仅于此,作战时甲片破损,维修时撤去甲片,更换上新甲便能继续使用。”
钟繇点了点头,赞叹道:“君侯巧思,鳞片层叠堆积而为甲,工艺复杂繁琐。今用大片代之,令工匠锻造使其坚固,铆钉于布面上则能为甲,将节省大量人力。”
高顺盯着巾帛上的横竖线,沉吟说道:“工艺虽说简单,甲片也少上许多,然因无鳞片重叠遮蔽,仅凭单层铁片,怕防护会弱上些。”
“可让铁匠锻数百锤,使之十分坚固,此般防护虽不及鳞甲,但却省出功夫能制作甲裙,遮蔽双腿、裆部,令其为全甲。”郭钧倒是聪明,能举一反三。
高顺别无言语,汉代的军队中除了锐士与重骑外,许多士卒的甲胄仅能保护上半身,有些甚至没有臂甲。
而如郭钧所说布面甲的防护力不如铁甲,但是因布而成甲,将能增加防御面积,则也是变相增强了披甲率,以硬度换保护面积。
“有得有失!”张虞看得很开,说道:“布面甲可以绢、麻、锦为衣,甚至能将甲片铆钉于皮甲上。今后用兵,冬时可在甲内穿冬衣,夏时可穿夏服,倒是能便捷不少。”
布面甲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如蒙古人西征时为了强化防护力,在皮甲内部铆钉上甲片,披皮铁两层铠作战。
至于其防御水平,弱是比鳞甲弱,但应付冷兵器时期的烈度战争纯粹够用。以明日之间的朝鲜战争为例,日军用太刀砍不破布面甲,甚至用随身携带的短刀都捅不进布面甲。
以至于战场上,经常能看见明军身中数箭,甚至十余箭在搏杀,人人皆为赵子龙,直到日军用火铳轰打才将明军杀死。
当然了,汉代的锻造技术不及明,但应付同时代冷兵器下的对手,布面甲没任何问题。
在张虞的吩咐下,郭钧便安排人制作布面甲的试验品。若能通过验收,并州诸郡的工官将会改制布面甲,以便快速提高军队的披甲率。
在视察完甲胄制作之后,张虞陆续视察了制弓、锻刀的工坊,这才从大陵返回晋阳。
打仗涉及的事太多,今张虞虽将后勤工作交于钟繇,但不代表张虞真的不管,毕竟君臣的身份不同,巡视之后所带来的效果也会不同。
回到晋阳不久,张虞便收到张燕派人传来关于河北局势的消息。
“公孙瓒打的什么仗啊?”
张虞瞧了几眼书信,便忍不住吐槽。
“莫非公孙瓒大败于袁绍?”郭图幸灾乐祸道。
“何止大败于袁绍,简直是惨败!”
张虞将书信交于众人浏览,说道:“公孙瓒于界桥之惨败,诸将务必吸取教训,怎敢用骑兵冲击披甲步卒!”
前世张虞虽听过界桥之战,但却不知道公孙瓒具体战损,而今亲身听闻,让张虞不得不为之感叹,公孙瓒简直在糟蹋士兵。
公孙瓒在击败青州黄巾之后,步卒有两万多人,骑兵有万骑,兵马合计三万多人。袁绍步骑相加才两万人,其中骑卒才两三千人,袁绍兵马少于公孙瓒,更别说公孙瓒有精锐的白马义从。故公孙瓒若正常用兵,其优势大于袁绍。
可惜公孙瓒实在轻视袁绍,将袁绍手下的士兵视同青州黄巾。两军在列阵之后,公孙瓒欺负麴义手下兵少,直接派出骑兵冲击。然麴义在军阵中伏以千弩,直接将公孙瓒的骑兵射爆。
公孙瓒骑兵溃败,袁绍直接全军压上,受溃骑冲击,公孙瓒兵败而走,冀州刺史严纲被斩。袁绍斩甲首千余级,俘虏杂兵众多,而麴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营寨,攻破其牙门大寨,后续因袁绍被围,诸将才回兵解围。
“太轻敌了!”
许褚蹙眉说道:“公孙瓒怎能如此用兵?”
高顺神情严肃,说道:“依袁绍用兵布置,公孙瓒当遣步卒上前,骑卒压两翼,先溃其骑卒,再夹击步卒,以稳妥之势用兵,袁绍必被公孙瓒所败!”
赵云苦笑连连,他在投张虞之前,有考虑过投效公孙瓒。然今幸亏没投奔公孙瓒,用骑兵冲击结阵的步卒,唯有不知兵的人才能干得出来,而今唯有用‘轻敌’才能形容公孙瓒。
“公孙瓒强盛,今败于袁绍,当有利于河北局势平稳。”辛毗尚未看书信,说道。
“怕是不然!”
吕范指着书信,说道:“公孙瓒败于界桥,在袁绍追击下,逃亡入河间郡,途中向张燕求救,张燕遣杜长出击,不幸被袁绍所败。而今公孙瓒率兵撤至涿郡,袁绍遣崔巨业率兵围攻故安县。”
“这”
辛毗神情惊疑,凑到吕范身侧,才得知张燕写信于张虞的目的。因公孙瓒败得太惨,杜长又是兵败袁绍之手,故张燕今写信向张虞求援,希望张虞出手,以维持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平衡。
“君侯,今下出兵否?”
辛毗看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虞,问道。
“君侯,公孙瓒被袁绍追杀入幽州,今若让袁绍全取冀州,则君侯之图谋恐功亏一篑也!”钟繇说道。
张虞食指轻敲案几,若他没记错,公孙瓒在河北挺了许久。而今不知道是不是蝴蝶效应,公孙瓒竟被袁绍一击就溃,直接兵败逃亡回幽州。
张虞吐了浊气,说道:“出兵,然此次出兵不为征伐,意在平息袁、孙二人兵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