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会盟诸侯,西讨关中一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正月。
晋阳,州府。
“君侯,刘玄德率兵经河内,今已至河东。”郭图上报道:“而张君正在整军,询问何时与君侯会合。”
张虞将注意力从关中舆图上挪开,问道:“临汾高台修筑如何?”
“会盟之台已修筑完毕,今吕布、董承、刘和、刘备等诸将遣人询问何时会盟。”郭图说道。
张虞没着急回答,而是看向吕范,问道:“子衡,今诸部兵马情况如何?是否已悉数归营备战?”
吕范拱手说道:“禀君侯,护国、西安、西河、河阳、高平、云中、河中等七军兵吏除患疾而休假者,皆已悉数归营,实归营人数共计三万零五百三十五人。”
张虞利用河东降军,扩建了河中、西安、西河三军,其中除河中军满员五千人外,西安、西河两军相合仅有一军的兵马数目。故张虞名虽有七军编制,但实际上仅六军三万人的数目。
而此番西征关中,三万人便是张虞所能调用绝大部分的主力,剩余兵吏需要负责粮草护送,以及坐镇郡邑。
当然了,如果算上诸侯的兵力,此番征讨关中的兵马不止三万,能逼近四万人。再算上运粮的兵马、徭役,其中涉及的人手估摸能有十万之众。
“善!”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令人传令于各部,二月二日在临汾会盟,登台祭祀,共商讨贼方略。”
“诺!”
既是会盟讨贼,自当要撰檄文,焚告于天,让上天见证。毕竟若无正当性理由,以臣子身份而讨天子,岂不是代表张虞此次出兵是造反?
见张虞目光一直在关中舆图上,辛毗问道:“贼军沿大河布置,今敢问君侯,可有进军方略?””
张虞眉头微皱,说道:“自河东入关中,蒲津渡河最为便捷,如今贼兵屯于王城,便是欲阻我从蒲津渡河。大军若想渡过大河,恐需另寻别道。”
在角落默默无闻的赵咨,忽然开口说道:“昔韩信伐河东时,魏王封锁河关,阻韩信渡蒲津。而韩信行声东击西之策,佯以蒲津渡河,实从龙门至河东。仆以为君侯欲渡大河,不如效行韩信之策。”
张虞瞥了眼赵咨,自己当初因赵咨进谏先平关中,再下河北的计策,提拔他为参军。自赵咨出任参军以来,为人倒是低调,很少发表太多见解。今面对叛军封锁蒲津,能说出声东击西之策,军事素养着实不错。
因恐赵咨抢了他的风头,郭图赶忙说道:“声东击西之策可行,但恐李傕、郭汜之流有所防备,君侯欲渡河而胜贼军诸将,不如联络关中义士,里应外合,一举击溃贼军。”
说着,郭图说道:“侍中马宇、故凉州刺史种邵来信,言君侯若率兵西征,其愿为内应。另朱公奉诏入京,可为君侯内应。”
“公则所言有理!”
张虞微微颔首,看向了钟繇,问道:“之前元常负责联络马腾,今不知马腾可有回复?”
钟繇沉吟少许,说道:“禀君侯,马腾于信中自言有报国之念,然涉及起兵之事,马腾便左右而言他。以繇之见,欲让马腾为君侯所用,非依离间计策不可,以便君侯从中取利!”
张虞眼睛微眯,心中已是有所了然。半响之后,张虞说道:“孤率兵出征,劳元常坐镇晋阳,以防袁绍突袭上党或是河内。”
钟繇拱手说道:“有张燕居常山,袁绍欲击并州,必会先取常山。然君侯倘若离晋,因大司马断公孙瓒兵粮之故,恐会让袁绍有所动作。繇以为君侯出兵之前,需书信与大司马、公孙瓒二人,尽力劝说二人和睦。”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元常所言有理,孤近日会书信于大司马、公孙瓒二人,看能否扼袁绍独霸冀州之趋势。”
“君侯英明!”
袁绍家世、名望、才能皆胜普通诸侯,张虞可不敢掉以轻心,今即便远征关中,依旧将希望寄托于刘虞与公孙瓒,利用二人阻止袁绍的壮大。
出征之后的留守事宜,已不用张虞交代太多,上下早已习惯张虞不在晋阳的日子。太原、雁门、定襄三郡军政之事几乎由钟繇一把抓,上党由王晨负责,河内由杜畿治理。
而今在出征前夕,张虞尽量多与家眷相处,算是大战前的放松。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台,月光洒在屋内。
望向张虞的目光中,蔡琰充满了哀怨。
因前年失去过一任丈夫,今时好不容易再遇见体贴的丈夫,蔡琰已是依恋不已。然得知张虞即将出征,实在让蔡琰心神不宁。当然了,自呼衍玉怀孕以来,后宅妻妾几乎皆有子嗣,而她与张虞厮混的日子不少,可是肚子迟迟没动静,让蔡琰深感郁闷。今张虞若是出征,她一人在家里岂不孤单。
张虞受不了蔡琰的目光,搂住才女纤细的腰肢,安抚道:“天下混乱,兵戈四起,天子深陷水火,今不得不出兵。”
蔡琰担忧说道:“关中叛军剽悍狠辣,昔董卓在世时,手下兵将擒获叛军,竟当着满朝诸卿之面,将数百人虐杀之。妾无意劝阻夫君出征,而今为夫君安危而忧。”
张虞笑道:“我不通诗赋风骚,与昭姬难以应和。可论武艺,军中无多少将士能胜得过我。且我今为大军主帅,周围护卫众多,故昭姬无需担忧!”
蔡琰回抱张虞宽阔的臂膀,说道:“夫君虽不通诗赋,但却胸怀大志,非凡夫俗子所能比。妾已是喜欢夫君,唯望夫君能早成大业,之后便能常居宅院。”
张虞哈哈大笑,说道:“我若能成大业,今后便封你为妃。”
说着,张虞用手挑起蔡琰洁白的下颌,问道:“初在屋中见你,满是清冷样貌,今不怨我将你强行讨回府上?”
蔡琰脸色羞红,说道:“乱世中宁为将军妾,莫为兵吏妻,妾怎敢怨夫君。况夫君虽出身边塞,但却也懂得风趣。仅是夫君出征,妾孤身冷清,望能有孩子相伴。”
“待收服关中,下次与你途经河东,彼时暂借下卫氏宅院……”
听完张虞的混账话,蔡琰身体已是酥软下来,含水的眼眸已能拉丝。张虞啥事都好,唯独爱吃味,常说混账话。
且不言出征前夕,妻妾们雨露均沾。而在临行前的一夜,张虞还与父亲张冀相见。
张冀今虽贵为诸侯之父,但衣食上依旧朴素,因腿脚不便,留在他身边的妇人,依旧是参合坞中的那位相好。
“儿明日出征关中,今前来拜别父亲!”张虞行礼道。
张冀望着意气风发的儿子,心中感触不已。当年能想到儿子出众,但实在没想到儿子竟有这一番成就。
“济安如今贵为上卿,见我已无需再行大礼。让下人看见,恐有损威望!”张冀说道。
张虞笑道:“父子之间为孝,子不能孝顺父亲,虞今后将何以御下?”
张虞识别下属的人品如何,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看下属对待自家父母的态度。前后恭敬有加,不敢说能为他效死力,但至少靠谱。
张虞在张冀面前,他始终做到身为儿子的行为规矩,否则他怎能要求属下效忠于他。毕竟两汉社会,能将孝延伸到忠君层面上,必然是有一番道理。
闻言,张冀心中纵有万般言语,一时间也难以开口。
张冀不善表达情感,今切换话题,说道:“我已老迈,不识天下大势。但今却知汉室尚存于人心,济安如讨贼成功,望能忍受一时,尊敬天子与诸公。”
顿了顿,张冀说道:“济安子嗣年幼,今上下皆赖济安。此番讨贼失利,尚有机会再来,莫要急于一时。”
“多谢父亲告诫,平日儿不在家,望父亲能保重身体。”张虞跪拜道。
父子之间的话题总是很少,今张虞与父亲张冀一番话下来,实际上对话便已终结。之后张虞扯了几句家事,便告辞拜别张冀。
第二日,张虞在众人的送别下,率护国军离开晋阳。
南下途中,先与从雁门南下的云中军汇合,继而是郝昭的西河、程普的西安二军,再是徐晃统率的河中军。
正月三十一日,两万兵马浩浩荡荡行至临汾,而在张虞率兵抵达之前,张杨、张辽、吕布、刘备、刘和、董承等将已至临汾等候。
二月一日,张虞先后会见了袁术的使者及刘备、刘和等人,明确了他的政治观念,即‘迎天子于雒阳,效姬周东迁故事’。对张虞的政治理念,众诸侯倒无异议。
仅是会盟的诸侯中缺了陶谦的身影,而经张虞一番打听才知,陶谦因受李傕的册封,中途取消了与众人的会盟。
李傕为了拉拢陶谦,非常舍得下本钱,除了授封陶谦为徐州牧外,还另拜都督徐、扬二州,封下邳侯,镇南将军。除以上之外,李傕表陶谦属下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让陶谦的势力得以深入扬州。
而今陶谦突然放弃会盟,虽引起众人的议论,但因陶谦仅有呼喊奔走作用之故,倒是没影响诸侯会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