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8章 黄河之险,文和之对(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8章 黄河之险,文和之对

二月,蒲坂。

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从黄土高原上汹涌冲刷而出龙门,河水奔腾流经蒲坂时骤而渐缓,弯折于潼关时与渭水相汇。

薄山中条山上,张虞率诸将登高而眺望关中。

关中与河东之间交接的黄河三百多里,实际上能渡河的地段不止所谓的蒲坂与龙门,而历代军事家为何执着于蒲坂与龙门两处渡口,实际是因河西的地形所决定。

河西与黄河毗邻的地区不是平摊的土地,而是存在一定高度的台塬,无法直接至渭北地区。且因台塬内的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非常不利军队展开布置。

故若中间渡口过河,依旧要南下从河西的蒲津渡口至渭北。而关中根据蒲津渡的地形,在中间地区修筑了临晋关。临晋关谈不上险峻,但却能阻止河东兵马从蒲津渡河。

“李傕率重兵屯于蒲津,联营十余里,今下我军欲从蒲坂渡河,恐难如登天。”吕布指着河对岸的关中联军,说道:“今欲渡河恐需另寻他计。”

郭图沉吟少许,说道:“自古从河东入关中,河津道路有三,龙门、蒲坂、风陵三津口。”

“龙门河流湍急,离长安遥远,吴起、韩信从龙门渡河建功。蒲坂河流平缓,渡之便可望渭水,高祖出临晋而降虏殷王司马昂;风陵渡河滩广阔,虽毗邻长安,然因渡之临潼关,故不可渡之。”

“以图之见,若欲行声东击西之策,不如从佯从蒲坂偷渡,实则从龙门渡之。如能在河西立足,则君侯便能率大军渡之。”

在渡河问题上,郭图毫不客气地将赵咨的想法挪用过来,建议张虞声东击西,佯出蒲坂,实出龙门。

张虞持鞭遥指关中,担忧说道:“声东击西之策可行,然恐关中叛军中有智谋之士,能识我军巧渡龙门之策。”

郦嵩蹙眉而思,说道:“嵩率兵击羌胡时,在龙门渡上游,壶口之下游,另有采桑津可渡河。今君侯担忧龙门渡河受击,不如从采桑津渡至关中。”

“采桑津太偏僻,其距蒲津有四百多里,且两岸多为丘陵、沟壑,即便渡过黄河,但若想取关中,亦要转大道南下关中,沿途山峦重重,大军补给不便!”徐晃反驳道:“不如偷渡龙门便捷!”

“韩信偷渡龙门至河东,吴起以龙门夺河西,今贼岂能无备!”郦嵩说道。

见众人意见不统一,张虞看向随行众人,问道:“诸位以为何如?”

“君侯,羽以为可从公明之策!”

关羽按捺不住立功心情,从刘备身后而出,拱手说道:“羽为河东解县人,深谙大河水情。大河春旱秋涝,故龙门河流虽说湍急,但渡之不难。”

张虞看向其他人,似乎想听听他人是否有不同见解。

若是其他人在西岸,张虞或许敢直接从龙门渡河,但今关中联军中有贾诩,张虞担心从龙门偷渡的想法,会被贾诩所识破。

张辽斟酌几许,说道:“君侯,今若无良计,不如尝试从龙门偷渡,若被贼军识破,亦能另寻他策。”

眺望关中良久,张虞忽然点名问道:“伯宁可有见解?”

满宠摇了摇头,说道:“今暂无见解!”

见无特别好的建议,张虞思索半响,决意尝试偷渡龙门的计策。毕竟战争之事很多都是不确定性事件,张虞即便担心龙门偷渡计策不成,但在没有更好计策出现的同时,必须派遣将领尝试。

环顾帐下诸将,张虞说道:“今不知何人愿率精兵偷渡龙门?”

“末将既献此策,今愿率兵为先锋!”徐晃主动请缨,说道。

张虞迟疑了下,看向刘备,说道:“玄德帐下关羽识大河水情,今暂借关羽一用,以为公明副将。何如?”

刘备神情严肃,说道:“君侯为大军主帅,备岂敢不遵。今独由徐将军出兵,恐兵力单薄,备愿率麾下兵马,与徐将军并进,渡龙门津,为军先锋。”

此番能到舞台中表现,刘备岂会甘心为坐视,今自然要争取多立功。

见刘备请求出战,张虞笑了笑,说道:“既是玄德请战,那便由君与公明并进,率精兵三千偷渡龙门。而孤蒲坂津搭建浮桥,以来迷惑李、郭之辈。”

说着,张虞补充说道:“若贼军于龙门有备,不宜强取。”

“遵命!”

且不言张虞为渡河之事头疼,决意尝试从龙门偷渡关中。而李傕得知张虞命人搭建浮桥,当即召集诸将商议。

大帐内,李傕环顾诸将,问道:“张虞修缮浮桥,欲从蒲坂渡河,今诸位可有御敌方略?”

“哈哈!”郭汜大笑几声,说道:“稚然过忧了,张虞从蒲坂搭建浮桥,那便让他搭建。待他率兵过河,我军半渡而击,将能大败张虞。之后挥兵向东,占据河东郡,瓜分盐铁之利。”

见郭汜当着众人的面,直呼自己字号,李傕心中暗恼。然考虑到今下情况,李傕不好发作,仅能笑道:“相国在世时,盛赞张虞军略。且张虞名声威震河朔,今与之相持,不宜小觑。”

张济沉吟少许,说道:“不如派斥候渡河,探查张虞用兵动向。或是说别遣一军渡过风陵津,袭扰张虞粮道。”

“张虞帐下多骑卒,今遣偏军渡风陵,恐有进而无退!”董越说道:“马腾屯兵于郿县,我恐其会与张虞、袁术联合,或是突袭长安。”

郭汜冷声说道:“马腾若与张虞联合,怕不是自寻死路!”

李傕眉头微皱,看向了沉默的贾诩,问道:“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捋须微思,说道:“张虞知我军屯于蒲坂,而却搭设浮桥,其必有别图。以诩之见,张虞或许行声东击西之策,已遣兵从别处偷渡大河!”

“声东击西?”

李傕念叨了下,问道:“不知张虞会从何处渡河?”

贾诩说道:“昔韩信取魏,魏封锁蒲坂,阻塞韩信西击安邑。而韩信行虚张声势之策,佯出蒲坂渡河,而实以木罂从龙门渡之。故诩所料不差,张虞当效行韩信之策,遣精锐占据龙门。”

“偷渡龙门?”

贾诩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神情微变,如果真让张虞占据龙门,届时大河险峻已无,他们需与张虞在关中对峙。一旦让张虞到了关中,那么关中潜在的忠汉人士恐会偏向张虞。

李傕仅思索片刻,便立即吩咐道:“郭多,你率本部兵马前往龙门,若遇张虞帐下兵马,务必将其阻击于龙门,不可让贼人入关中。”

“好!”

大敌当前,郭汜顾不上计较得失,便领命出帐。

待郭汜离开大帐,李傕问道:“今马腾屯兵郿县,当如何是好?”

贾诩思虑少许,说道:“马腾性情温厚,非无端反叛之人。将军若疑马腾,诩有两策可供将军抉择,以免马腾袭击长安。”

“其一,以天子名义下诏,让马腾率兵返回陇右,若马腾不遵,可遣兵马突袭;其二,调马腾前往武关,若马腾不遵军令,可立即遣人击之。若马腾迟疑不决,则马腾必暗含不轨。”

李傕微微颔首,迟疑说道:“今容我暂思一番!”

见李傕自有见解,贾诩则是不再言语。在他看来,话说多而无益,还是要看李傕是否愿意听。

说了些布置之后,贾诩便与众人离开大帐。然出了大帐之后,段煨暗中寻上贾诩。

“文和,今我军与张虞对峙,不知胜负如何?”段煨问道。

段煨字忠明,与贾诩为同乡人,故太尉段颎之弟。因出身士族之故,并在兄长段颎的加持下,段煨在东汉军中颇受重用,故他非董卓的亲信属下。

在朝廷与董卓之间的斗争中,段煨一直处于中立,因此不受董卓重用,长期屯兵于华阴。在王允诛杀董卓之后,段煨顺势归降王允,而当李傕、郭汜席卷关中时,他又倒向关中叛军。

而今张虞会盟诸侯,屯兵于蒲坂,段煨不知胜负如何,深怕出力太多,张虞在取胜之后会清算他。

贾诩似乎瞧出段煨念头,笑眯眯问道:“段将军可是不愿与张虞结仇?”

见心思被拆穿,段煨尴尬而笑,说道:“文和智谋过人,煨敬佩不已!”

“李傕、郭汜勇而无智,远不及董公。二人之所以相合,在于张虞重兵在外,以煨卑鄙之见,二人恐不能持久。而张虞威震河朔,奉诏讨贼,欲效姬周中兴故事,深得朝廷公卿心意。”

张虞喊出‘效姬周中兴故事’的政治观念,不仅赢得了诸侯们的认可,朝廷公卿也勉强满意。毕竟汉室衰微至今,如果能继续残喘下去,不是不能接受。

贾诩捋须而笑,说道:“袁术志在中原,今出兵武关,无非响应张虞用武。将军无意与张虞冲突,故不如向李将军请命,率兵南下武关,以备袁术突袭长安。”

闻言,段煨豁然开朗,笑道:“多谢文和指点,煨感激不尽。”

“不敢!”

贾诩帮段煨离开纷争,其实也有为他自己而打算。如果郭、李兵败,那么他归降张虞,总是要有进身之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