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万全之策,迁都避兵
九月,朱儁受命出使关东,本欲先调解曹操与陶谦的战事。然因公孙瓒袭杀刘虞之故,为了让袁绍出兵征讨公孙瓒,朱儁不得不改变行程,让副使韩融持他书信调和曹操与陶谦,而他北上邺城。
曹操因兵粮将尽的缘故,本有意从徐州撤军。见韩融前来调解,遂卖朝廷面子,从徐州撤兵回兖州。
同时,袁绍则在邺城与朱儁相会,先是不情不愿地接受了前将军的册封,之后与朱儁交谈中收到朝廷让他征讨幽州的政令。故在与朱儁会面之后,袁绍当即召见了部下,商议事关朝廷下令征讨公孙瓒事宜。
府内,袁绍坐于堂上,嘲讽说道:“公孙瓒难成大事,刘虞深得幽州士民之心,他若挟持刘虞而主幽州,幽州上下尚能听公孙瓒号令。然公孙瓒却难忍刘虞,杀刘虞而自号幽州之主,不仅惹怒幽州士民,更令朝廷震怒。”
相比袁绍当年和平演变夺取冀州牧的手段,公孙瓒的政治手段实在是糙的不行。之前袁绍同样是忌惮韩馥,但为了不落人口舌,故意逼走韩馥。
而公孙瓒见刘虞不配合,所能采用的手段只有靠杀,二者政治水平区别,今下一目了然。
袁绍看向左右谋士,问道:“今朝廷下诏罢免公孙瓒官职,治以不赦之罪,并令我与张虞征讨幽州,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逢纪说道:“禀明公,我军与公孙瓒有盟,今张虞若是率兵征讨幽州,为全往昔之盟,我军当出兵助之。且若让张虞夺得幽州,则我军将被他所制矣!”
袁绍没有回答逢纪的话,而是看向其他人,问道:“可有其余不同之见?”
审配迟疑少许,说道:“我军今若助公孙,则恐陛下降诏责备。然若不助公孙,恐违背会盟之言!”
“怕是不然!”
田丰语出惊人,说道:“公孙瓒今下盘踞幽州,已为我冀州之患。若张虞不讨幽州,则我军迟早必伐幽州。故以丰之见,今不如遵从天子诏令,与张虞共击公孙瓒,以扫平疆之患!”
“那岂不与张虞共分幽州?”审配问道。
田丰冷笑说道:“张虞伐幽州需从代地出兵,跋涉数千里方能至幽州。我军纵与张虞共分幽州,试问幽州与谁毗邻?”
“我军毗邻幽州,待张虞撤走,明公遣将攻略幽燕,则张虞空费兵马,却为明公做嫁衣。诸子目光局限,不能远谋,仅能近视!”
“我军能取幽州,莫非张虞不能取邺城乎?”
逢纪不满田丰态度,反驳说道:“上党临近邺城,我军北取幽州,张虞出兵击邺城,我军则有覆灭之危!”
田丰摇头而叹,说道:“邺城城高且坚,岂是张虞骤然能破。以邺城而御张虞,分兵别取幽州,再袭击雁门。彼时张虞久攻而不克,再闻北疆之变,势必撤军回晋,故有何忧惧?”
“那二公子呢?”
逢纪恼怒说道:“你莫非欲害二公子性命?”
“况邺城之于明公,如京畿之于本朝。贼人久围邺城,岂不让世人耻笑明公,并动摇帐下兵吏军心?”
袁绍与公孙瓒之间互盟,双方为了互信,袁绍便让二儿子袁熙与公孙续交换。今田丰让袁绍征讨公孙瓒,势必会牺牲袁熙的性命。
当逢纪扯到袁熙时,田丰看了眼面露不满的袁绍,顿时摇头低叹。
他知道自己计策惹袁绍不满了,毕竟让袁绍无视亲生儿子性命,实在太过无情了。然为争霸天下,岂能为亲情所束缚。今袁绍不打幽州,让张虞得手幽州,恐北疆无安生之日。
“元皓之策有理,幽州为孤之大患,不可被张虞所得。但今背弃公孙瓒,恐让张虞得利。”
袁绍很快将不满隐去,说道:“张虞与刘和交好,而刘和为刘虞之子。今朝廷已命刘和为幽州牧,张虞如尊刘和,以刘虞之声望,恐幽州诸郡将尽归刘和。故我军北击公孙瓒,恐反让张虞、刘和二人得利。”
今别看有实力出兵之人仅张虞与袁绍二人,但刘和的存在却让张、袁二人不得不考虑很多事。刘和作为刘虞之子,加上又是天子册封的幽州牧,天然是刘虞的继承人,许多刘虞的故吏都会认准刘和。
袁绍难以决断,看向捋须而思的沮授,问道:“不知公与可有计策教我?”
沮授沉吟少许,拱手说道:“明公既以幽州为忧,而不愿见张虞取幽州,故授有一策或能令明公满意。”
“公与细言!”
“天子下诏,令明公征讨公孙瓒,明公不可违令,故可遣兵马屯于赵、燕之际,坐视张虞与公孙瓒攻伐。”
沮授捋须而思,说道:“张虞若败于公孙瓒,明公出兵取上党,求据上党以护邺城,并能趁势西进,重围晋阳,一鼓作气而下并州。”
“若公孙瓒败于张虞,明公则以出兵为要挟,令公孙瓒交出渤海,明公同出上党,扬言取晋阳,张虞忧虑并州得失,必舍幽州而撤军,彼时幽州已难为公孙瓒所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故无论如何,明公皆能取利。前者消并州之胁,后者除幽州之患,故是谓万全之策。”
袁绍不禁点头,相比田丰直取幽州的计策,沮授坐山观虎斗的计策更符合他的胃口。
“公与之策周全,那便依公与之策而行。”袁绍说道。
顿了顿,袁绍问道:“今张虞初下关中,若无意出兵幽州,而是坐观局势变化,不知如何是好?”
“事易尔!”
沮授笑了笑,说道:“刘虞虽说败亡,但故吏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却在为刘虞奔走,欲起兵反叛公孙瓒。故张虞无意出兵,不如迎刘和入冀,令其屯于常山,招揽刘虞故吏。而明公顺势扶持刘和,则能图谋幽州以弱公孙。”
如果没有张虞在并州虎视眈眈,怕河北局势不是会更明朗,袁绍将会直接下手解决公孙瓒。
“公与多智,孤之子房尔!”袁绍称赞道。
“些许小智,不值夸耀!”沮授谦虚说道。
袁绍微微颔首,换了个问题,说道:“张虞分关、陇为雍州,自领雍州牧。如今张虞盘踞秦、晋之地,而我军却以邺城为治,与上党毗邻。眼下张虞兵马强盛,如若耀武山东,则邺城易遭兵戈,我欲迁府治,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迁府治?”
许攸思虑问道:“不知明公欲迁往何地?”
袁绍斟酌几许,说道:“昔天下分裂,齐为东帝,以临淄为都,故临淄有御海滨之地理。然虑冀州为根本,我欲以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为府治,以避张虞兵锋何如?”
迁府治以避张虞兵锋,不是袁绍近期所有,而是在张虞占据并州之后,对邺城的威胁骤然变大,袁绍便考虑将府治迁往冀州中央。
至于为何提及临淄,则是袁绍真有念头迁府治到临淄。
毕竟除了邯郸外,能与邺城相比的都城,唯有青州的临淄。然临淄地理条件虽好,但袁绍根基在冀州,故今袁绍即便同意,怕他下属文武也不会同意。故袁绍转而求其次,选择信都为府治。
自西汉设冀州开始,信都便因位于河北之中的地理位置,成为冀州的州治,一直持续到汉灵帝时期。因历代冀州刺史多有修缮,故信都城池规模颇大,周围十二里,城高二丈五尺5米,护城河深、宽均为七尺。
为何迁治于邺城,则是因为黄巾之乱缘故,为了躲避战乱,朝廷将汉冀州州治迁到更临近京畿的邺城。
“迁治信都?”
许攸说道:“信都为河北之中,旧为冀州府治,故明公迁治信都可行!”
沮授思虑片刻,说道:“临淄偏居泰山,明公欲以青州而制衡兖、徐,以临淄为治可行。然今青州户籍不及冀州,冀州有户百万,能出步骑三十万,为据天下之首,岂能舍大而就小。故明公以信都为治是为上策,西与大山隔巨鹿、魏二郡国,足以避张虞锋芒!”
上党之于邺城的威胁,袁绍与众人尽知,今为了缓冲区,将府治迁到信都,倒是能让众人达成一致。
“丰有一言!”
“请!”
田丰拱手说道:“明公与张虞迟早交手,故丰以为今需早作图谋。张虞所辖疆域之关键,除并州外,唯有关中。陇上韩遂、马腾据险叛乱,先帝在世时,屡遣兵马征讨而难平。”
“故以丰之见,明公需遣人联络陇上诸豪。待与张虞交手,明公则能令韩、马二人袭击关中,以乱张虞腹地。”
袁绍深以为然,赞同说道:“张虞以并州而下关中,据河内、河东二郡,今兵马强盛。河北之中唯孤与公孙瓒,公孙瓒若是败亡,孤势必要与张虞一决高下。”
“韩遂,我与其曾相识于雒阳,有一面之缘,今可遣人前往联络!”
中原形势虽说乱成一锅粥,但河北局势随着刘虞身亡已是渐渐明朗。袁、张之间之前不交手,尚是没触碰到对方利益。而今袁绍派兵进攻常山,张虞虽暂不追究,但实际上二人的战争早已变相的开始。
“明公英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