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养布如养鹰,惊走非畏妻
九月,安邑。
“君侯,关中灾情缓解,如今桑葚已生,百姓有所食之粮。”
钟繇向千里迢迢而回的张虞,汇报他所主持的工作,说道:“繇已令受灾郡县,秋冬务必种麦,若无麦种者,官府能无息出借。今耕作进展顺利,明岁四、五月便能收麦;次年开春再种粟、稻,秋时便能丰收。依此所为,明年将无需为口粮而忧。”
张虞踞脚而坐,身子依靠在榻上,酸臭的汗脚直放,观之如粗野匹夫。
“我不在安邑时日,元常倒是辛苦了!”
张虞舒适说道:“不仅为我督运粮草,更是为我协御朱儁、袁绍。若无君坐镇安邑,则我难以放心北上。”
钟繇坐在侧席上,无视张虞的懒散姿势,笑道:“非繇一人之功,伯侯、季才、邵然等君皆有助力。什翼将军东奔西走,先恐朱儁,后退张郃,有退敌之绩;督军文远坐镇关中,安抚人心,调度兵马,有稳疆之功。”
“朱儁?”
张虞冷笑了下,说道:“我自认为侍奉汉室无过,然汉室却欲袭取关中,夺我根基之地,实令人寒心啊!”
“君侯,朱儁前几日病逝于陕县!”郭图趁机邀功道。
“朱儁病逝?”张虞收敛神情,确认道。
“然也!”
郭图说道:“图依君侯吩咐,令吴硕、董承等人在朝野中造谣,言朱儁暗联君侯,泄露谋取关中计划。陛下不辨真伪,中谣言之策,下令调朱儁归朝,欲责问之。朱儁于军中得闻经过,当也便因心愤而亡。”
董承因窥探朱儁大位,得知张虞欲离间朱儁,遂答应为张虞奔走。吴硕不用多说,今他离开张虞,便无路可去。且因朱儁为人耿直,在他录尚书事期间,得罪了不少官吏。故在造谣时,不少人有意推波助澜,将谣言屡屡传到刘协耳朵里。
刘协让台崇去召回朱儁,而台崇依附于吴、董二人,故在见到朱儁时,台崇故意渲染刘协态度,释放出刘协不满朱儁,猜测朱儁暗通张虞的意思。朱儁性情刚烈,见自己辛辛苦苦为汉室奔走,却换来刘协猜忌,于是大为愤懑,当晚便因心郁而病逝。
“朱儁为汉室忠节之辈,今既不得其主,更不得其时。”
张虞脸上的冰冷化去,转为悲叹之色,说道:“我本欲离间君臣,不料朱儁为慷慨之士,宁死而不愿受屈。”
“昔黄巾大乱时,我随其征讨贼寇;李傕挟汉室,我与其联合讨贼。今不料再闻朱儁消息,竟是故人病逝之音讯。”
张虞与朱儁之间的关系复杂,之前共讨凉州军时,二人关系同处蜜月,直到雍州的设立,二人代表关系才恶化。而关系虽说恶化,但不代表有生死之仇,今得闻故人因自己间接而死,尤其是直接死于刘协手上,张虞难免唏嘘。
说着,张虞看向郭图,说道:“公则,让吴硕为朱儁上疏,看能否让朝廷追谥,并准遗体送回家乡安葬!”
“遵命!”郭图拱手道。
“今除雒阳之事外,不知中原有何动荡消息,如吕布与曹操战事?”张虞问道。
“吕布与曹操对峙于七月,两军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吕布率兵至兖州山阳就食,陈宫留守濮阳;曹操举军撤至鲁地,食于靑、冀之粮。”钟繇说道。
“胜负如何?”
“吕布略胜曹操一筹!”
钟繇沉吟了下,说道:“吕布在濮阳挫败曹操,曹操兵马折损众多,可用之兵仅万余人。大将夏侯惇左眼中箭矢,险些为此丧命。后虽得救治,但左眼已盲。濮阳大战中,吕布险杀曹操,仅可惜让曹操脱身。”
“啧啧!”
张虞不禁发出赞叹之声,笑道:“吕布用兵迅猛,帐下骑卒剽悍,曹操将疲兵而回取濮阳,吕布以逸待劳击之,曹操安能不败!”
吕布比原历史上强多了,历史上吕布屯兵于河内,手上兵马不多,更谈不上精锐。今位面,吕布出逃河东时,手上嫡系骑兵有七八百;与张虞讨李傕时,吕布手上有两、三千步骑。
出关中,至颍川时,吕布招募兵马,并得张虞、袁术资助兵马,手上之兵近万人,骑兵多达两千多骑。吕布入兖州,收编曹操留守兖州兵,张邈起兵援之,兵马有两三万。
曹操则是先和徐州兵打了好几月,之后为了救援兖州,率军急行军,兵马疲惫之下,自非吕布之敌。而曹操正是因濮阳一役折损太多兵马,方才心生北投袁绍之念。
“濮阳之役后,吕布因帐下骑卒折损颇多,遣使高价求购军马。”钟繇拱手说道:“君侯远在北疆,繇便擅自决断,卖五百匹马于吕布,并送两百匹马以援之,另有食盐三百石。”
“七百匹马足够让吕布用上一段时间!”张虞笑了笑,说道:“然若不出我所料,曹操必会向袁绍求援,而袁绍顾及形势,同样会资助曹操兵粮。”
“那是否多资助些兵粮于吕布?”郭图问道。
“这倒不必!”
荀攸捋须而笑,说道:“吕布略胜曹操,眼下尚在得意之中。不妨观明年兵事情况,若吕布兵败,再遣兵马资助不迟。君侯养吕布,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故不可厚待。”
“善!”
张虞点了点头,笑道:“公达之言深合孤意,吕布虽与我为同乡,且有亲友之情,但性情反复,欲壑难填,今欲让吕布为我所用,则不能令吕布饱食。”如何驾驭吕布,张虞找到了点思路。今虽不敢直接收入帐下,但让他当搅屎棍,当是绰绰有余。
“除兖州外,徐州滋生动荡!”
钟繇向张虞继续汇报,说道:“曹操率兵而归兖州后,徐州陶谦患恶疾病逝。今子陶商继位为州牧,因资历浅薄之故,虽有州牧之名号,却难以驱使诸郡。不知君侯是否要向朝廷表举刺史?”
“徐州?”
张虞思虑片刻,说道:“我与徐州素无瓜葛,遣人至徐州上任恐不能令士民服从。况陶谦治徐州有功,子商尚有人心依附,今便不表徐州刺史。”
张虞其实能够表举刘备出任徐州刺史,但考虑刘备其人,张虞不打算养虎为患,让徐州维持现状便是挺好。况徐州内部政治形势复杂,外有诸将割据徐北,内有士族把持郡事,遣其他人出任徐州刺史,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除兖、徐二州外,今河南暂无大事,唯有袁术与刘繇交手于扬州。”
顿了顿,钟繇问道:“君侯所携三百胡儿,不知欲如何安置?”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让人在薄山中辟屋舍,以容三百孩童居住。遣文士授予汉家学说,募译者授西域、胡、汉、羌四语,令军士传兵家之技,操弓矛之术,勤骑射之法,为期五年学习。其中物资供给,一切由府库支出。”
“对了,并找道教子弟,令胡儿改信移俗!”
闻言,钟繇眉头微皱,问道:“君侯既欲以侍从待之,传授武艺便好,为何另教汉家学说,并通识四方言语?”
郭图点了点头,说道:“胡儿不可深信,君侯莫要过分器重!”
见众人不能理解自己念头,张虞不打算过多解释,仅说道:“三百胡儿为我张氏部曲,今欲以死士用之,岂能不重用栽培?况欲治北疆,非汉胡杂儿不能任之。”
张虞不容否决,说道:“此事便如此定下,不必再商!”
“诺!”
张虞不知道奥斯曼如何培养山竹人,但他却知道如何培养精英。用精英模式培养,并用汉家文化洗脑,足以教育出符合华夏脾性的山竹人。
八到十二岁属于是少年思想发育的关键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教授汉学,并洗脑效忠张虞。那么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再以亲兵出身的身份重返北疆,将不再有重返家乡的喜悦,而是满脑子效忠张虞,为帝国开疆拓土的狂热思想。
“君侯!”
在张虞与众人聊天之际,赵云快步入堂,通知说道:“夫人得知君侯归府,今下亲自来寻君侯。”
“夫人来寻我?”
张虞神色一惊,赶忙穿上靴子,问道:“公则,王公安抚如何?”
不用多想,王霁来找他肯定是因为岳父王宏之事,今他差点忘记这件事。
“仆持君侯书信,驱车至长安,先向王公致歉。之后恭迎出城,一路礼送至安邑。”郭图将情况如实说来,说道:“途中王公倒是心闷,且回到安邑后不再出府。”
“至于惩处,则是依照君侯指示。不知行事可有不妥?”
张虞将靴子穿好,问道:“可有事先见过夫人,向其解释其中缘由?”
“没有!”
张虞拍掌而叹,说道:“今夫人前来寻我,便是为此尔!”
说着,张虞叮嘱众人,说道:“我今离开府堂,前去拜会王公。夫人若是至此,你等稍微拖延,之后便可言我向王公请罪!”
郭图恍然大悟,告罪说道:“图办事不当,请君侯责罚。”
“罚你为胡儿授课!”
张虞带上几名侍从,从侧间溜达而出,生怕撞见王霁。
望着出逃的张虞身影,堂内谋士先是愣了愣,荀攸率先笑了出声来。他为张虞效力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往昔张虞皆是气定神闲,然今还是第一次见张虞敬畏之神态,实在让他忍不住想笑。
有了荀攸的领头,众人皆不由笑了几声。
很快,便见王霁带侍女闯入府堂,环视一圈不见张虞,仅见正在发笑的文士们,神情放缓,问道:“君侯何在?”
“夫人,君侯匆匆回城,朝我等叮嘱几句,便又前去拜会王公,说是要向王公请罪,并要惩治吕范。”贾诩拱手而笑,说道:“君侯已走多时,夫人倒是来晚了。今若有事寻君侯,夫人不妨去王公府上。”
“多谢贾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