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中小住几天也就行了,暂时是避了风头,不用担心麻烦太多。
只是当马寻刚回到家,何大就跑来了,“国舅,李相派人送来了拜帖。”
“他怎么又送拜帖了?”马寻顿时头皮发麻,“这还有完没完了?”
何大则解释说道,“李相府里的人说了,是李相牵连国舅被陛下责罚、心中难安,这才送来拜帖,想要登门谢罪。”
一时间马寻无言以对,因为李善长的这套说辞好像还是有点道理。
这还真的是丧事喜办,正常的理解就是李善长等人会因为内疚,不会再来找马寻了。
可是李善长这样的人显然不会如此,本来就觉得和马寻不够亲近,现在找到了理由就登门拜访了。
道个歉、摆出姿态,在合适的时候再给与一定的好处进行补偿等等。
这么一来二往的,原先看似关系不够亲近,但是以后就难说了。
毕竟李善长这样的人极其擅长拉拢人,对于马寻这样的土包子,他还是有些手拿把掐的感觉,觉得问题不大。
看到马寻想要拒绝,刘姝宁笑着说道,“夫君,我觉得倒是用不着如此避嫌。夫君心中已有主意,岂是李相三言两语能改变的。”
马寻一想也有道理,就说道,“也行,等他真的了解我了,就知道现在做的事情多么可笑。”
刘姝宁心里也是这么想的,马寻一旦打定了主意,就算是皇帝和皇后循循善诱等,那都改变不了太多。
而李善长的三言两语想要拉拢等等,显然是没有多少成效的。
好歹也是淮西勋贵,就目前这个阶段来说,李善长还是淮西勋贵当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也是表面上朱元璋的心腹、肱股之臣,现在谈不上离心离德。
就算是面和心不和,也要做点表面文章,让不知内情的人以为淮西勋贵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
常茂这小子串门还是勤快,“舅舅,听说你在朝堂上被陛下责骂了?”
看着这小子幸灾乐祸的样子,马寻问道,“是不是听着觉得高兴?”
常茂用力点头,一点都不隐瞒自己的心思,“谁让舅舅整天不做正事,你跟着我去打猎、练兵多好,非要和文官搅和在一起。”
马寻打量着常茂,说道,“回去和你爹说一声,家里该准备了。下个月大封功臣,到时候我和恩亲侯去你家。”
“真要定下来了?”常茂又是激动又是难过,“我姐才多大,怎么就要成亲了?”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明年成亲,到时候你姐就十七了。快些回去,该准备的也要准备了。”
常茂仔细想了想又问道,“舅舅,没给我说个亲事啊?”
“你?”马寻想了想说道,“还是再等两年,等你姐入宫了再说。给你找个勋贵人家的,找个国公家的如何?”
常茂连忙讨好说道,“不行、不行,我还是想要找文官家的。舅舅,到时候你去说说情如何?要不然真要给我找勋贵人家的了!”
别看常茂平时咋咋呼呼,可是有些事情心里清楚着呢。
“那你就盼着你姐早点给你生个外甥,到时候就好说了。”马寻鼓励着说道,“给你寻个亲事,那也难。”
历史上的常茂的正妻是冯胜的嫡女,可是现在的历史早就改变。
比如说常遇春还活着,自然不存在常婉孝期未过就被朱元璋夺情册立为太子妃。
到了常茂这里,只要常遇春还活着,再让两大实权国公联姻,这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常茂连连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找个读书人家的多好。”
老娘彪悍,又被姐姐血脉压制,再找一个厉害媳妇的话,常茂就觉得没一天是好日子。
旁边的刘姝宁打趣说道,“淮西的人我不太熟,但是文官这边的一些大家闺秀倒是知道些。”
常茂连忙讨好说道,“那就拜托舅母了,给我找个相貌周正的、知书达理的。要温柔体贴、还不能善妒,我得多纳几个妾。”
马寻立刻嫌弃的说道,“你给我滚出去,才多大的孩子,一天天的在想些什么呢?”
常茂嘿嘿笑着随即跑走,只是没多久就听到常遇春的大嗓门,“小弟,在家吗?”
马寻起身走到门口,“常大哥,你说的不是废话吗?我刚和常茂说的话,能不在家吗?”
“时间定下来了?”常蓝氏有些激动的问道,“我们家得准备些什么啊?”
马寻也不隐瞒,“陛下的意思是三礼,只是可能要去掉大雁这些礼。回头我再去找陶凯商议一下,太子大婚得重视。”
“三礼?”常蓝氏稍微有些意外,不过随即说道,“这么说来,老常能在京城了?”
常遇春其实很想明年就跟着一起去打四川,可是他也明白这件事情大概率是不现实的。
明年去打明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皇帝在为汤和封国公准备的,搭配的兵将、路线等,都是皇帝深思熟虑。
徐达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甚至是冯胜,都不会参与到这一场战争。
明夏是强弩之末,只要汤和稍微正常点发挥,再加上辅佐的将校,灭国之功肯定是跑不了,封国公也就水到渠成。
“常大哥今年、明年肯定是走不了,倒是徐大哥估计快要动身了。”马寻就笑着开口,“打完了明夏,就该动身去打和林了。”
常遇春也有些激动,虽然他想打明夏,可是最希望的还是打和林。灭了残元,那才是为将者的至高追求。
“舅舅,你去打仗吗?”常茂就好奇问道,“我听说你的学校里配了好多军医,都在准备出征四川了。都给派去了四川,怎么去打和林啊?”
马寻解释说道,“这批人学了些基础,去明夏历练一番,到时候还是要回来跟着北上去打鞑子。”
打四川的明夏、打云贵的梁王和段氏,那可不是大明顶级将帅的目标。
常茂又好奇问道,“那舅舅不去打鞑子?舅舅,要不然你带着我好不好?咱们就在我爹帐下当先锋。”
常蓝氏也期待着看着马寻,马寻这个神医在,大家才安心。而且老常的功劳那么大,女儿又要成太子妃了,哪能再有许多功劳啊。
马寻就有些为难了,“这事情我现在也不知道,反正我是想去。看情况吧,明后年我这边有了动静才好说。”
什么有了动静才好说大家也都明白,反正马寻没有子嗣的话,哪都别想去。
这个道理马寻明白,常遇春等人也明白,所以大家就算是想要邀请马寻一起出征,但是也需要看时机。
也就是常茂这样缺心眼的小子想不明白,常遇春等人要是经常提起这些,马秀英就会不太高兴了。
常蓝氏岔开话题说道,“小弟,真要是三礼,这事情是不是还要有李相参与?”
这就是没办法的事情了,因为李善长参与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包括亲王册封、大婚,甚至包括登基等等仪式,他基本上都参与制定了一些规矩。
“嗯。”马寻也不隐瞒,“只是他此前定下的一些规矩,现在未必合适。就比如说先前几位亲王册封,其实就改动了一些。”
常遇春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李相回京之后各处走动的厉害,我现在都有些怕他了。”
马寻深以为然,李善长对于权力的欲望实在是太让人感觉到恐惧了,这位大功之臣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功大难封’。
“他是怎么想的,那我管不着了。”马寻就说道,“只是他现在是想和我处好关系,我看不久之后就要想着和你处好关系了。”
常遇春倒是自信,“我和李相关系一向不好也不差,只是以后他可能要走动的勤快些。”
现在的李善长更加‘亲近’徐达、李文忠,这是正经的‘淮西人’,但是以后就难说了。
对于李善长来说,所有有分量的淮西人和他关系好,那是最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和皇帝亲近的人,他都想要处好关系。
而地位不如他的、和皇帝没有那么亲近的淮西人,他都想要收为小弟了。
至于浙东人等等,那就另当别论了,他显然也不会将所有人都收为门下。
马寻和常遇春对视一眼,他们也是有着一种深深的无奈感。
要说李善长的能力等等,某些方面两个人加起来都是比不上李善长。
按说李善长这样深谙官场之道的人,怎么偏偏有些事情就是看不透呢,或者是看透了也不愿意放手,心里还是抱着那些侥幸。
也可能是权力真的让人迷失,李善长根本就不愿舍弃半点权力。
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只不过按照现在李善长的一些做法,可能会和朱元璋越来越有分歧和隔阂了。
真到了那时候,也怨不得别人了,反正马寻肯定是不会去多求情之类的。
就算是所谓的淮西人,马寻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也不认为自己有本事讨的所有人的喜欢。
还是踏实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有些人试着劝一劝,劝不动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