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8章 极简主义(1 / 1)落日满余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8章 极简主义

早春三月,春意渐浓。

除了跳楼自杀的人多了些,整个日本丝毫未变,仿佛没有股市下跌、地产破裂一事。

依旧是那么的繁华,依旧是那么的喧嚣。

人们沉浸在泡沫经济的余温下不愿醒来,觉得经济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这一天下午,松本制造社长小林博明匆匆来到会长办公室。

“会长,古田、丽友、樱月等公司都纷纷扩大产能,我们真的不跟吗?”

青年摆摆手,冷笑着回应:“不用管,现在扩大行李箱产能就是在慢性自杀。”

“他们扩张负债累累,正好方便我们后续兼并。”

不仅是普通民众,很多公司也错估日本的经济形势。

无数的企业家都觉得,风波会很快过去。

因此为了抢占市场,不缩减生产规模,反而纷纷扩产。日本开始出现类似于21世纪中国的情况——产能过剩。

后来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这种危机,使用各种政策鼓励同行业公司兼并重组。

比如水泥行业,几百家公司最后变成9家巨头公司。

竹下雅人知道未来的情况,自然不会让自家公司踩坑。

除了低端品牌玲珑继续扩大产能,开拓国际市场,中高端品牌一律削减产量。

高端拉杆式旅行箱已经开始进入存量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只会造成产品大规模滞销。

“这……”

小林博明很慌,担心市场被竞争对手抢走。

见此情况,

竹下雅人双手紧握,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人充满压迫力。

“小林桑,不要担心。我们公司已经在日本形成品牌效应。国民买高端行旅箱,只会选择风雅。”

“现在经济出现困难,中高端行李箱销售一定会降低。我们就算缩减生产规模,别人也无法抢走这部分市场。”

高端品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装,也就是所谓的提升逼格。但行李箱这种东西,提升逼格效用明显没有手机、包包来的高。

人们会为了买一部最好的新手机或者是最新的包包简衣缩食,却很难为高端旅行箱改变生活。

经济下跌的情况下,高端旅行箱市场一定会遭到沉重打击。

不过这也正常,风雅旅行箱能卖那么多。

完全是日本经济荒唐的一种表现,大家只买贵的,根本不在意性价比之类的。

现在只不过是让高端旅行箱市场,逐渐回归它应有的位置。

“是,会长大人。”

小林博明依旧没有转过来弯,但自家会长都这样说了,那么一定是如此。

“ok,那么话题就到此为止。还有别的事情吗?”

“嗯,确实有一些。中国的分公司,想在那边设厂生产脉动。不知道,会长您的意见是?”

小林博明做事考虑很周全,但过于周全。

他觉得目前在中国设厂不是件合理的事,但那边又比较渴望,所以他表现很犹豫。

“暂时不是很合适,脉动价格太高,中国当下很难接受。”

眼下中国的经济还是不太行,需要再发展两年。

此外,脉动的销售规模同样不太行,需要更多的销售额支撑。

只有双方都变得更好,青年才有机会找中粮集团进行合作。

是的,青年心里脉动进入中国的形式要和麦当劳一样,依旧是和中粮集团进行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在先天上立于不败之地。

小林博明心里长舒一口气,语气快速的回应:“好的,那我等会就回绝对方。”

“嗯,好。”

聊完能量饮料,两人又说起成衣市场。

“可以大规模扩张我们的服装品牌了,国人需要价格合适的衣物包装自己。”

日本经济下滑,人们买不起太多的奢饰品。

价格适中看起来又很有范的服装品牌,会很快脱颖而出,发展成服装巨头。

比如无印良品,比如优衣库,再比如松本制造的极简主义。

是的,松本制造旗下服装品牌就叫极简主义。

简约风格是未来的主要流行趋势之一,竹下雅人作为穿越者,自然要在第一时间拿下这条赛道。

同时这样做还有另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确立自家服装品牌风格。

公司好建立,品牌风格难成。

一旦成功在市场上留下极简主义的概念,松本制造就有机会成为世界级品牌。

“好的,会长。”

小林博明眼神中充满着热血与斗志,准备从明天开始大干一场。

如果不是有青年压着,他早就将极简主义品牌扩张到各地。而不会像现在一样,全世界只有不到50家店面。

“扩张速度要适中,千万不要出现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国外市场,员工培训更是重中之重。”

“他们可没有国内服务人员的素质,扩张太快容易出现问题,损害我们的品牌价值。”

日本的服务人员,堪称世界第一。海底捞的顾客第一服务,估计就是师从日本。

其余国家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世界第一大市场美国。

员工们懒散惯了,很难适应将顾客当成上帝的工作态度。

不过青年已经想好了办法。

提高公司服务人员素质的最好方法就是砸钱,狠狠地砸钱。

如果市场上普通服务人员的工资是1000美元,那么自家公司就提高到2000美元。

更多的钱,绝对可以轻松招到更有素养、更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

至于具体的执行时间,需要等公司完成改组之后。

“明白,请会长放心。”

“嗯,那就好。”

竹下雅人轻轻点了下头,然后又郑重说起廉价成衣市场,也就是那种没有品牌,便宜到几美元一件的服装。

“我们对无品牌超市服装,也要更加的重视。虽然赚钱很少,甚至可能出现亏损,但显著提高公司地位。”

“利益很重要,我们在当地的地位同样重要。”

松本制造的廉价无品牌服装,目的就不是为了赚钱,是想着讨好地方政府。

毕竟服装产业是人力资源型产业,会用到巨量劳动力。

这种公司无论在哪个地方,都要更受重视。

“会长请放心,我们在一个地方投资项目,基本都会顺便建立一座服装工厂。”

“不错,就该如此。”

松本制造的做法,就是拿自家赚到的一部分钱,在当地补充就业市场。

钱虽然会少一部分,但更受地方政府欢迎,在当地的地位也会更加的稳定。

聊完各个项目,竹下雅人想到同样要进行改制的松本制造。

“小林桑,上次说的公司改制计划,完成的如何了?”

“已经完成初稿,正在进一步修改。”

“嗯,这样啊。那么争取在5月前完成,松本制造的改组计划,我定在6月份进行。”

“请会长放心,5月前一定可以制定好计划书。”

公司结构的调整其实很简单,小林博明思考这么久,主要是想要更加的完善。他还很年轻,有着在公司更近一步的野望。

比如说,接班同样出身于松本制造的铃木善介位置。

虽然机会不是很大,但他依旧想要尝试完成。

松本制造可是星海集团的起家之地,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拿下第一副社长的职位。

是的,没错。

小林博明想的是,接班之后成为星海集团第一副社长,而不是单纯的成为副社长。

因为后者是一定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前者则还是未知数。

毕竟从公司角度考虑,规模最大的是星海半导体,最赚钱的是星海投资。

松本制造两个都不拔尖,可以依靠的只有起家这个优势。

“嗯。”

松本制造的事情很繁琐,两个人差不多聊了一个下午。

“时间上也不早了,走,我们去食堂吃点东西。”

“哦,好的。”

竹下雅人很喜欢在自家食堂吃饭。就算去旗下一家工厂,他中午能在食堂吃也要在食堂吃。

一方面在食堂吃会比较的干净卫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食堂出现严重贪腐。

说起来,青年这一招还是和菊厂任总学的。

华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人数还比较少。任总经常自己下厨,煮个猪尾汤之类的。

某一天他就在煮饭的时候,突然豪情大发。

身上扎着围裙,手上举着大马勺,对员工们大喊。

“未来世界通讯制造市场三分天下,华为占其一。”

当然,员工们只当他发疯。

没有人相信,一个规模只有百来人的小企业,可以成为世界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

等到华为壮大了,任正非没办法为那么多人下厨。他开始经常站在食堂门口,笑眯眯的看着大家吃饭。

新来的员工,基本都会以为他是食堂清洁人员。

没人会想到,眼前这个胡子拉碴,穿着打扮邋里邋遢的家伙,就是自家老板。

竹下雅人做不到任总那样经常去食堂视察,但每个月最少也会在食堂吃上几次饭。

不仅青年自己,他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每个月都要在食堂吃几顿饭。

除非是外出出差,或者是实在没有办法。

公司食堂实在是太重要了,涉及到员工对公司的直接体验。

本来工作中就一大堆烦心事,吃的再不好,就更郁闷了。

星海集团可是以智力为主的公司,员工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新产品的研发进度。

“师傅,给我来一份狮子头、一份小炒河虾,再来个菠菜。”

“好嘞,请稍等。”

竹下雅人平日里很喜欢吃正宗的中国菜,而不是调整过的中华料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整个公司,也开始流行起吃正宗中国菜。

尤其是中高层领导,更是每餐最少都有一道。

比如眼前的小林博明,就点了个常见的椒盐虾、地道的东北菜地三鲜,以及经典粤菜蜜汁叉烧。

当然,两人点的都是食堂特意做的小份菜。

要是外面餐厅那么多,绝对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

点小份菜,这在公司属于默认的潜规则。

就算刚开始有人违反,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过来。

如果一直不纠正,基本都会被大家排挤。

“松本制造今年的招聘工作,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挺好的,新员工的素养,会更上一个台阶。”

小林博明对于现在的招聘工作很满意。

因为公司不仅会有早庆双雄的高材生,还会有东大毕业的学子。

这在前些年,基本是想都不敢想。

没办法,前些年金融和地产公司都不拿钱当钱。

松本制造虽然也归属于大手公司,但一来太过年轻,二来还是制造业企业,自然抢不过那些更赚钱的行业。

现在不一样,时代变了。

金融行业深陷困境,地产行业也处于下行区间。

不知道外面情况的东大学子,可能依旧首选金融和地产。

聪敏过人的,则更多瞄准科技届和制造业巨头。

星海半导体和松本制造,都成为了聪明学子眼中的香饽饽。

一来,这两家公司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选择这两家公司,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来,这两家公司,尤其是松本制造高材生数量有限。现在加入进去,可以利用名校身份获得更高额薪水。

“不错,我估计招聘形势会越来越好。以后公司招聘新人要开始优中选优,而不是看到高材生基本就通过。”

松本制造现在的招聘,类似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半段的中国。

各大公司不再迷信留学生,开始从注重名校转变为注重能力。

当然,好的学历依旧是强大的敲门砖。

因为好的公司会卡学历。比如211以下简历,全都直接作废。

除非你能力逆天,否则连门槛都过不去。

“是,请会长放心。”

小林博明也觉得招聘工作越来越容易,是时候从优选拔。

不过想到文科生的能力,他又感觉有点困难。

之前日本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日子太好,不用进行实习就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工作。

这就导致,企业很难分辨出哪个更合适。

毕竟除了个别天才,以及个别蠢材,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强能力。

“对了,还有一点。国内进行招聘,除非对方是顶级学校的顶级专业,否则我们只招本国大学毕业的学生。”

日本就业市场会越来越难,必须更多的选择本国毕业学生。因为只有本国市场好,星海集团的发展才更稳当。

这是公司的大本营,向海外扩张的基地,必须牢牢打实。

此外,国外很多学校都有专门为了赚钱设立的坑人专业。

星海集团没那么大功夫全部进行鉴别,不如一刀切。

“会长放心,我也知道国外的情况,不会大量招收。”

“嗯,就是要这样。”

竹下雅人给了个赞赏的眼神,然后准备将相关事情推广到整个集团。

以后公司将不再缺大学毕业生,招聘需要加大难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