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赎罪?你自己看永乐朝的史书,如何写的朱标?
当然,这件事还需要通知一声岳丈。
毕竟这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也关乎到整个徐国公府的命运。
妙云再怎么说,也是徐达的亲生女儿,其帮助自己造反。
以朱元璋的性格,诛连牵连是肯定的。
胡惟庸案,牵连多少官员。
蓝玉案,那些皇亲贵族,和皇室有联姻的勋贵不照样是杀了个干干净净吗。
“夫君,你说若是皇后知晓我们未来谋反的事情,我们徐家会不会……”
徐妙云心中十分担忧,谋反罪名,诛全族。
朱棣自己是皇室,肯定不太可能诛全族,可诛徐家全族是没有一点压力的。
尤其是自己父亲,啥也没做,就要被牵连。
还有整个徐家。
朱棣安慰道:“倘若父皇当真要牵连徐家,我会和其说清楚。”
“徐允恭可是实打实的忠臣,岳丈也没有掺和谋逆。”
这也是实话,奉天靖难,整个徐家,除了徐增寿外,其余人并没有给予自己半点帮助。
况且,这次坦白的对象,是马皇后,并非朱元璋。
朱元璋不讲理,但自己母亲讲理。
很快。
徐达便回到了家中。
并得知,朱棣要前往后宫,向皇后坦白造反的事情。
夜幕,朱棣和徐达坐在庭院里,仰头望着星空,徐达喃喃道。
“你都已经想好了?”
朱棣点头:“嗯,这件事,母亲不像父皇,或许她能够原谅我的所作所为,并帮我劝谏父皇。”
“我虽有错,但朱允炆也并非没错。”
“逼死了藩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到时候,若真的和父皇摊牌,也只有母后能够遏制父皇的杀戮。”
闻言,徐达就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唉,好端端的,搞出这些事情。
头疼。
“就算父皇因此要诛连徐家,最起码,徐允恭能活着。”
“也算是给岳丈留下血脉了。”
徐达嘴角抽搐,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同意这门婚事。
说不定,就没有这么多屁事。
徐达站起身:“既然如此,随你吧,反正我徐家现在是和你绑在一起了。”
“小子,你要是真的让我徐家满门给你陪葬。”
“我到了地底下,就算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说完,徐达便转身离开。
给徐家留一条血脉,是他的底线。
不然就算是死,他就是化作厉鬼,也要缠着朱棣,让其永生不得安宁。
其实在知道朱棣未来会靖难这件事,他就猜到,现在徐家可能会面对的结局。
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些思绪不宁,经常心不在焉的原因。
徐达本想回去睡觉。
可转眼一想,自己恐怕没多少时间活着。
等事情败露,朱元璋必定挥动屠刀,到时候自己这辈子都睡着了。
“罢了,找汤和喝酒去。”徐达随即调转步伐,朝着汤和的府上走去。
一醉解千愁。
……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天。
朱棣带着徐妙云,朱高炽内心忐忑的前往了皇宫后宫。
母亲仁慈和善,这些年来,对他们都十分的关爱。
但在造反这种手足相残的问题上,他们也不知道马皇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估计恐怕更多的还是愤怒吧……
不知不觉,朱棣带着徐妙云,朱高炽便来到了后宫主殿。
宫女见来者,便走入殿内,向马皇后禀报。
“皇后娘娘,燕王和燕王妃还有四皇孙来了。”
马皇后抬起眸光,朝着门口望去,颔首轻声道:“让他们进来吧。”
拖家带口,是马皇后没有想到的。
很快,朱棣,徐妙云,朱高炽便来到了马皇后的面前。
“母后。”朱棣和徐妙云行礼道。
刚开始的时候,马皇后并没有给予三人太大的压力。
吩咐宫女道:“给老四和妙云搬椅子来。”
等椅子搬来,马皇后便再次叮嘱宫女。
“你们都下去吧,把门带上,没有我的准许,谁也不准靠近。”
宫女们弓身道:“是。”
整个后宫主殿。
便只剩下了马皇后,朱棣,徐妙云,还有朱高炽四人。
“想好了吗。”
朱棣点了点头:“想好了。”
“嗯,这里只有我一个人。”
能够关乎到整个徐家的生死存亡,必然不可能让宫女在旁。
朱棣缓缓站起身,目光朝着马皇后望去,唇齿轻启:“娘,您昨天问妙云,为何我还有岳丈,妙云,高炽变的很奇怪。”
“我现在告诉您,不过,儿子希望,您能不告诉父皇。”
马皇后点头:“好,我答应你。”
得到马皇后的回应,朱棣便不再掩饰。
开口说道:“洪武十五年,皇太孙朱雄英因豆症病逝,皇后忧伤,加之劳累,一夜重病,同年病逝。”
“洪武十七年,曹国公李文忠因触怒父皇,郁郁而终。”
“洪武十八年,魏国公徐达病逝。”“洪武二十三年,父皇重启胡惟庸诏狱,将李善长全族赐死。”
“洪武二十五年,大哥在北方巡视迁都的事情,回京后,患上风寒,加之积劳成疾,最终病逝。”
“同年,沐英得知大哥病逝,伤心过度,随其一同病逝。”
“同年,父皇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二十六年,父皇以谋逆罪诛杀了蓝玉,并诛连傅友德,冯胜等一众开国功勋。”
“洪武三十一年,父皇病逝,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
“同年,朱允炆听从大臣建议,开始削藩。”
“湘王朱柏自焚而亡。”
“洪武三十二年,燕王朱棣于顺天府,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起兵。”
“洪武三十五年,燕王朱棣攻破了应天府,登基称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短短的几十句话,便概括了这十几年里,发生的事情。
马皇后听着这些话,眉头紧蹙,她心中仿佛知道了些什么。
却不敢相信。
她强装镇定的说道:“老四,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我是在问,徐家和你这些天,为什么如此异常。”
“你说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作甚。”
朱棣扑通一声,跪在了马皇后的面前。
紧接着,徐妙云和朱高炽,也跪在了马皇后的面前。
他抬起头望着马皇后:“这就是儿臣为什么异常的原因。”
“我刚刚说的那些,其实您不用装糊涂,就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马皇后依旧是不相信。
未来之所以能称呼为未来,就是因为其中充斥着不确定性。
仅凭朱棣一言,就算是再怎么相信朱棣不会说谎,她也不会相信这番话。
知晓马皇后心中不会相信,朱棣便继续说道。
“或许您不相信,可您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高炽吗?”
见朱棣需要自己。
朱高炽用着稚嫩的声音回应道:“皇奶奶,父皇说的没错。”
“孙儿其实并不是神童开智。”
“孙儿其实和父皇一样,都获得了来自未来的记忆。”
看着自己这个两岁的孙儿,都解释的时候。
马皇后脸上最后一丝慈祥,变的凝重。
“所以,这就是能够导致让徐家存亡的消息,对吗,妙云。”
要是按照朱棣这么说,那确实。
这消息,要是让朱元璋知晓,灭徐家是必然的事情。
想到这里,马皇后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咬着牙询问道。
“我想知道为什么。”
朱棣解释:“娘,这不是我的错,是朱允炆他太欺人太甚了。”
“是他先逼死了湘王,我迫不得已,才起兵造反的。”
马皇后漠然敏锐的说道:“你在狡辩。”
她从小就熟读各类史书,什么事情没见过?
或许,按照朱棣所言,朱棣谋反是被朱允炆逼的。
可谋反两个字,不是光靠逼就能逼出来的,最起码证明,朱棣心里本就有野心。
“我不相信,别人逼你一年,你只有一年准备时间,便能造反成功。”
“你还不和我说实话!”
朱棣是自己十月怀胎生出来的,母子连心,她心里是什么心思。
她这个当母亲的,岂能不知?
要知道,若不是身为女子,她的智谋可并不比李善长等人差太多。
重八也称呼自己为女中萧何。
朱棣也没想到,自己这套说辞,在马皇后这里一点用都没有。
于是,只得继续解释道:“没错,大哥死后,我确实有想要争夺皇位的想法。”
“可古今往来,哪个皇子没有做皇帝的想法?”
“要不是朱允炆削藩,我虽有想法,却也不会行造反之事。”
“我虽不服父皇的安排,却也不敢违逆。”
“儿臣自知,对不起父皇,对不起大哥,所以,我想弥补我的过错。”
马皇后思绪片刻,回应道。
“这就是你不想去就藩的理由?”
朱棣点了点头。
“儿臣想要改变未来,可我不敢和父皇说……”
别说谋逆之实,就是谋逆之思。
都会让朱元璋震怒。
他不会允许任何一个藩王,心里有半点谋逆的想法。
马皇后眉头一皱,询问道:“你说你想要弥补你的过错,那我问你。”
“历朝皇帝,都会兴修史书,后朝修前朝的史书。”
“你的史书里,是如何记载标儿的?”
这句话一出。
朱棣顿时慌了神。
没错,在永乐朝的史书上,记载的都是朱元璋和朱标不合的史书。
总之,在永乐朝的史书上,太祖皇帝喜欢朱棣,不喜欢朱标。
简单来说,就是抹黑朱标,要是不抹黑朱标,那朱棣的反贼帽子就会越带越深。
反之,朱标越黑,朱棣的皇位合法性越高。
这不关他是否尊敬朱标,是否和朱标的关系好与否,这是皇位的合法性,没办法的事情。
就像是建文朝修的史书,朱元璋不喜欢朱雄英,喜欢朱允炆是一个道理。
为了体现皇位的正确性,抹黑竞争对手,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