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1 / 1)噗噗的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长治方向。

王奉走后,由宋文杰总领全军事务,还要兼顾工业区的发展,重担一时间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

军务还好说,有刘志坚,孔志勇两人帮忙分担。

工业区的诸多琐事,就只能靠他一个人了。

一名文员走近,递来份一指厚的报表:“长官,这是上个月的电力细表,请您过目。”

宋文杰正在忙别的,暂时腾不出手,随便翻了两页,密麻的文字看得顿时脑袋疼:“你念给我听!”

“总结着念,别全念!”

文员轻车熟路,拿起报表:“上个月总用电额发电额.收支差值.”

“其中。最大用电单位.”

“.”

宋文杰听明白了。

缺电了!

“司令长官前不久传来电报,从外国订购了一批火力发电设备,要我们提前建设好厂区。”

“项目落实的怎么样了?”

文员:“长官,账上的法币省的不多,咱们要没钱了”

宋文杰蹭的站起身,声调都不禁高了几分贝:“怎么会没钱了!”

“当初第十四集团军,给过一笔军饷,这么快就完了?”

“会计呢?去给我把会计找过来!”

宋文杰还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工业区虽然是军管,但根据事前约定,黄绍竑的行政公署,平摊了好大一笔费用。

实际由军队支出的并不多。

文员转头离开房间。

几分钟后,一名身材略显肥胖,带着副眼镜的会计走来。

还抱着好大一摞账簿。

宋文杰双手叉腰,厉声呵斥道:“查账!老子要查账!”

虽然他现在督领后勤,但不能说明文化素质有多高,脾气有多好。

相反,一直靠着政治铁腕,和军队暴力镇压,才维持着工业区的行政体系,进行高效率运转。

原414团的班底中,只有赵方远上过几天学堂。

胖会计额头汗珠密布,心越急躁,手上的动作越乱。

这些文员都是外聘来的,虽然经过几轮筛选,但依旧鱼龙混杂。

若非宋文杰够强势,早就乱成一团了。

“好了没有!让你干点活,这磨磨唧唧的!”

一声暴呵,胖会计浑身战栗:“这就核对,这就核对”

“拨发1月军饷.固定资产折旧购进原材料.”

“1月行政公署拨款.”

宋文杰在一旁冷冷的盯着,胖会计心里直打哆嗦,生怕出现一个纰漏。

半个小时后,胖会计抹了一把汗:“长官,都在这了”

说罢,不禁松了一口气。

在军队里当差,不比外面企业,虽然工资更高,但处处都要小心谨慎。

宋文杰眉头紧皱。

他看明白了。

整个军队的财政,长期保持着只出不进的局面。

按理来说,行政公署会负担军队财政,整个长治地区,两三百万人,供养一支几万人的军队,还是绰绰有余。

话虽这么说。

但行政公署现在也拿不出钱来。

黄绍竑刚到任三个多月,在此之前,长治被划分成两个专区,内部的行政体系,早就被蛀虫给腐蚀烂了。

就算黄绍竑的个人执政能力再强,短时间内,令行政公署的财政达到收支平衡,就已经很难得了。

想要拿出多余的钱,来建设军队。

至少还要再等几个月。

宋文杰靠坐在椅子上,心思沉重。

得想个办法,弄点钱补贴军队。

心里想着,手不自觉摸向腰间的手枪袋。

可把一旁的胖会计吓了一跳。

“通讯兵!通讯兵!”宋文杰站起身,朝门外大喊。

一名士兵跑进来:“长官!”

宋文杰挥挥手:“给长官发报”

士兵拿出纸笔,快速记下。

徐州。

第五战区长官部。

李宗仁召开了一场小型军事会议。

仅有第五战区几名要员参加,讨论的议题,正是王奉送上来的战报。

徐祖贻目光望向墙上的地图:“引诱日军渡过淮河,借助地形进行围歼。”

“李长官,这么做会不会冒险了点?”

“一旦计划失败,日军距离徐州,仅有百公里,丢了淮河天险,想要再进行阻击,可就难了。”

李宗仁坐在首位,一声不吭。

下方几名军官众说纷纭。

有人支持,同样也有人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就像徐祖贻所说的那般。

太冒险了

支持的人较少,但态度很强硬。一名参谋官站起身,言辞激烈:“长官,现如今本战区精锐齐聚淮河,正是围歼日军的天赐良机!”

“若能在徐州会战之前,在南线取得一场重大胜利,于激发国人抗战情绪,大有裨益啊!”

“说不定,还能吸引委员长的注意力,多给咱们拨发些兵员和弹药,北线的矶谷,仙台师团也会投鼠忌器,延缓南下脚步,给我们腾出更多喘息之机啊!”

“这不敢打,那不敢打!防守!防守!除了防守,我们就不干别的了吗?”

参谋官的话打动了李宗仁。

眼下徐州城内,兵荒马乱。

百姓跑了一大半,几乎快要成了一座空城。

为了稳住民心,他这个战区司令长官,除了召开各种动员会议外。

每天还要骑着马在街上走动,心情虽然沉重,但还要故作悠闲,让普通民众误以为战区安稳。

实际上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强硬派”见李宗仁有些动摇,立马纷纷站起身:“长官,池河大捷战报传来后,徐州城中百姓群情激奋,学生上街游行,带头进行募捐!”

“倘若能再来一场更大的胜利,徐州城定是矶谷廉介和冈村宁次的坟墓!”

此话一出,立马有人附和道:“对啊!纵观以往战史,这华北战斗群,最擅长迂回穿插,每次都能直指日军要害,若是让此旅担任主攻,肯定能取得大胜啊!”

见“强硬派”如此,“保守派”说不了了,直接拍案而起:“胡闹!”

“李长官还没有下达作战指令,哪里容的你这番胡言乱语!”

“若是作战失败,日军南北对进徐州,该当如何?你亲自领兵去阻击日军吗?”

“你当谁都和你们东北军一样?连和小鬼子打仗都不敢!”

“艹!你再说一遍!当时我们的部队都在关里,拿什么打?”

一时间,会议室内吵得不可开交。

第五战区就是一锅大杂烩。

主力作战部队,由来自山南海北的杂牌军组成。

长官部也是如此,参谋官分属各个派系,在这之前大多互不相识。

共事不久,一有什么争议,吵着吵着,就能上升到各派系互相诋毁的地步。

李宗仁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但瞬间就将将会议室内的吵闹声,给压了下去:“够了!”

“诸位的意见,我都听明白了。”

“此战打与不打,各有利弊。”李宗仁站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徐祖贻觉得有些不妥:“若是主动吸引日军进入包围圈,矶谷,仙台师团加速南下,该如何面对?”

“南北战场本为一体,若只顾一头,定会陷入太原会战之窘境啊!”

目前北线,只有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和沈鸿烈的海军陆战队撑着。

一旦和日军接触,防线顷刻间就会破碎。

李宗仁点点头,心态开始反复摇摆。

徐祖贻是他钦点的战区参谋长,战略眼光相当卓越,这年头进入日本陆士学习的军官不少。

但能又进入陆军大学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强硬派”不甘心,继续道:“若是让第三军团沿铁路线两侧布防,陆战队和第89军埋伏在侧后方袭扰。”

“仙台师团还远,如此配置兵力,足矣抵抗矶谷师团一周的时间。”

“歼灭日军南线主力,四路大军回援北线,再如法炮制打上一场,则徐州可高枕无忧!”

“对啊,我们兵力本就稀缺,根本支撑不了双线作战,应当先集中力量解决一路。”

见双方又要吵得脸红脖子粗,李宗仁敲了敲桌面:“其他地区,还有什么战况禀告?”

主管情报的军官站起身。

方才他并未参与众人的争吵,而是一直在冷静分析手中的情报。

“长官,京沪传来消息,日本参谋部下达命令,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以及第十军,各部队原地待命,其司令部官员均返回本土。”

“很可能是要组建新的战略单位,发动新一轮的侵略进攻。”

李宗仁闻言皱眉。

部队原地不动,应该是要编进新组建的战略单位。

重点在司令部

原本的司令部,主要任务是进攻京沪。

松井石根曾担任驻上海武官,是个“中国通”担任司令官,在合适不过了。

现在全换了,说明战略意图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要在华中地区,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极有可能会波及到第五战区。

南线日军要增兵了?

一道念头在李宗仁的脑海中闪过。

“消息什么时候传来的?现在日军动作到哪一步了?”

情报军官:“上午刚收到电报,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李宗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缜密的审视眼下战局。

一将功成万骨枯。

做到战区司令长官这个位置上,一个念头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战局滑向意想不到的阶段。

毫不夸张的说,中华民族之危亡,皆系于一身。

“燕谋,你亲临一线,为第三军团督战可否?”李宗仁看向徐祖贻,内心已经打定了注意。

至少要在临沂,拖上一周的时间!

徐祖贻心领神会,见李宗仁笃定了主意,也不再多说什么:“为将者自当马革裹尸,不过是亲临一线督战,有何不可!”

听到这话,李宗仁心安了许多。

“给南线部队复电,批准围歼之计!”

“另外.委任王奉为前敌指挥,如遇情急之时,诸多要事可自行决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