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红眼(1 / 1)噗噗的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 红眼

参谋长心中默默沉思。

计划的可行性很高,第31军构筑大纵深防御阵地,范围极广,至少在十五平方公里以上。

这么大战场面积,围歼几千名日军,不成问题,绰绰有余。

就看小鬼子会不会上钩了!

刘士毅直起腰,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上次王长官送来的那批子弹,分发下去了吗?”

参谋长心中回想:“我吩咐了后勤站,混着战区补给的子弹,一起发下去了。”

“反正口径都是一样的。”

刘士毅点点头。

事后,那批枪弹他亲自验过,情况很特殊。

从子弹的底座上的铭牌很陌生,不像是国内大型兵工厂生产出来的。

本以为是小作坊粗制滥造出来的残次品,但经过测试之后,发现质量出奇的好。

作为在第五战区的桂系军长,他听说过一些算得上“秘闻”的东西。

据说日军占领太原之前,王奉曾亲自率军,将太原兵工厂洗劫了一通。

传闻此事引得委员长震怒,但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很是奇怪啊!

参谋长凑到耳边,竟破天荒的聊起了八卦:“长官,这王奉究竟是何人?”

这颗忽然崛起的将星,吸引了无数人的好奇。

刘士毅皱眉,挥了挥手:“去去去,少在背后谈论别人,天色不早了,通知各部队准备作战!”

黄昏时分,天色映红。

第十三师团主力部队追击至涡河南岸。

荻洲立兵纵马行至河岸旁,拿起望远镜观察对岸形势。

微风轻轻拂过,高耸的芦苇荡发出哗哗声

地势平坦,连个坡都没有,加之日本人身材矮小,变相的视野受限,即使骑在马上,能观测到的情况也寥寥无几。

除了芦苇,还是芦苇。

中野拓介站在一旁:“将军阁下,中国军队就在河对岸,是否立刻发动进攻!”

虽然用肉眼看不到敌军,但131师的渡河痕迹十分明显,沿着脚印追,肯定没有问题。

荻洲立兵胯下的战马有些骚动,勒紧马缰,稳住身形后:“命令炮兵部队,向对岸进行试探性炮击!”

“中国军队要借助地形阻击我们,一定走不远!”

中野拓介沉默,转头传达命令。

求稳,求稳。

自从到了皖南之后,所有的作战命令,都以求稳为主。

和之前的作战风格大相径庭,下面的士兵和军官,马上就要压制不住了。

这一路上追过来,在他眼中,有很多次能痛击中国军队的机会。

但都因为荻洲立兵的求稳战法,而错失了良机。

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参谋长再怎么样,对全军的作战指挥,只能起到建议作用,根本没有决定权。

炮击消息传达到炮兵部队。

虽然主力部队,只有一个旅团的步兵,但归根结底,是一个甲种师团级编制。

还配属了一个野战炮联队。

大口径榴弹炮部队,并未跟上主力部队高速行进的脚步,落后了很远。

但75毫米野战炮,以及75毫米山炮部队,还是紧紧跟随主力部队的脚步。

尤其是那16门九四式山炮。

可拆卸运输的特性,使其能在第一时间,对步兵作战提供支援。

此外,除了16门九四式山炮,还有36门75毫米野战炮,也跟着集结在了一起。

根据日军的作战习惯,一般不会将火炮集中使用。

鉴于之前的惨痛教训,这次在炮兵部署上,荻洲立兵也留了个心眼。

将52门火炮,分成8处阵地。

分散部署在涡河南岸三公里处,各阵地之间的距离很远。

虽然这么做,会影响指挥和后勤补给,但在荻洲立兵看来,只要能保证炮兵阵地安全,这些都可以容忍。

等炮兵部队构筑好阵地,准备发射时,天色已经渐晚,空气中的能见度越来越低。

涡河北岸。

第31军指挥所内。

刘士毅早就收到了消息,站在瞭望孔前,举起望远镜,冷冰冰的盯着涡河边上的日军。

看样子已经做好了渡河准备,就等待接受命令了。

迟迟不动,很有可能是在酝酿炮击。

对尚不明了的地形,用火炮开路,确实是个法子。

士兵身姿低伏,一声不吭,隐藏在芦苇荡中。

越是到关键时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越要保持头脑清醒。

砰!

突然,天边传来阵阵闷响。

刘士毅作战经验丰富,一听便知是日军的火炮。

立刻放下望远镜,尽可能的伏低身子。

火炮不长眼,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炮弹不会阴差阳错的,砸进这个临时搭建的小窝棚。

刚摆正姿势,耳畔就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

芦苇荡虽然有一人多高,但在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剧烈冲击中,显得格外脆弱。

炮弹刚一落地,便迸发出刺眼的火光和滚滚浓烟。

很多隐藏在芦苇荡中的士兵,被猛烈的爆炸所波及,伤亡惨重。

扬起的泥沙落下,泥泞,松软的土壤中,随处可见残肢断臂。

可即便如此,幸存下来的士兵,并没有军心溃散,惊慌失措,一股脑的逃出芦苇荡。

反而攥紧了手中的步枪,继续伏低身子默默承受。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我们必胜!”

短暂的炮击过后,早就准备好了的鬼子步兵,开始缓缓渡河。

几乎一股脑的,将整个旅团都压了上来。

绵长的战线上,一共准备了八个渡河点,每处部署一个大队的兵力。

同时间向涡河西岸施压。

后方指挥所。

刘士毅放下望远镜,扭过头看向参谋长:“立刻通知各部队,准备战斗!”

“梯次现身阻击日军,不得有误!”

参谋长点了点头:“明白!”

刘士毅转过头,拿起望远镜,继续将视线放到一线战场上。

镜筒内,鬼子士兵动作麻利,速度出奇的快。

首批渡河士兵,已经登上了船只。

在第五战区,李宗仁一直提倡焦土抗战,受其影响,刘士毅在转移途中,尽可能的搜刮,破坏掉民用船只。

导致第十三师团能收集到的民船很少,想要让一个旅团的兵力同时渡河,根本不现实。

一个渡河点,一次只能输送一个中队的兵力。

芦苇荡中。提前埋伏好的,在破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缓缓摆正蹲姿,轻轻拉动手中的枪栓。

咣当!

稀稀落落的金属碰撞声在芦苇荡中响起。

涡河不宽,水流还算平缓。

登船的日军,只用了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就成功抵达了北岸。

下船后,鬼子兵进行警戒,对四周残破的芦苇荡进行搜查。

一个中队的士兵,很难发挥出大作用。

第一批士兵,大多用作开路和排查隐患。

一名桂军士兵忍不住,端起步枪,想要扣动扳机,但被一旁的军官拦了下来。

“等一等,大鱼还没上钩呢!”

鬼子的大部队还没渡河,这时候进行回击,只会打草惊蛇。

小河潺潺。

日军成批次的渡河,等到主力部队完全抵达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看向近在咫尺的日军,桂军士兵们咽了一口唾沫,气氛剑拔弩张到了极致。

啪!

一名日军士兵,向密不透风的芦苇荡中射击。

下一秒,紧张的情绪被瞬间点燃,原本一片安详的芦苇荡中,传来爆豆般密集的枪声。

轻重机枪喷吐着火舌,疯狂攒射子弹。

一时间,整个涡河北岸,绵延数公里的战线上,瞬间热闹起来。

毫无防备的日军,在密集的弹雨下成片倒下,整个队形如同惊弓之鸟般,快速向后退却。

“使劲的打!别让小鬼子跑了!”

鬼子兵的反应速度很快,各个步兵大队寻迅速组织反击,炮兵重新介入战斗。

滚滚硝烟之中,日军的进攻稳步推进。

埋伏在芦苇荡中的部队,只有两个旅的兵力。

面对日军一个旅团,外加炮兵轰击下,时间一长便有些要支撑不住了。

第135师师长苏祖馨将后方交给参谋长,亲临一线督战。

指挥所距离交火线很近,只有不过两三百米的距离。

“炮兵支援!我们的炮兵呢!”苏祖馨放下望远镜,转过头大声叫喊道。

通讯兵点头示意,随后快速向后方发送电报。

滴滴滴滴!

密集如雨点般的枪声,彻底压过了电报的滴答声,只有靠的很近,才能勉强听清楚有人在发报。

芦苇荡有一点不好,就是都会遮挡双方指挥官的视线。

战场上硝烟弥漫,日军的炮击掀起大量的泥土,原本就不良的指挥视线,变得更加糟糕。

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各部送上来的电报,来指挥战斗。

“长官!有些部队要撑不住了!”一名参谋官急匆匆跑来。

苏祖馨眉头紧皱,下意识的撸起袖子,看了一眼时间。

双方已经交战二十分钟。

苏祖馨接过电报,上下扫视一眼。

心中的咯噔一下。

上面的信息很简单,情况紧急,战报也不是扯老婆舌的地方。

我部遭遇日军穿插侧袭,被炮火压制,无法进行有效抵抗,请求向阵地后侧转移!】

实际上,两个旅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将数公里的绵长战线全部填满。

战场上充满了“间隙”,所谓的防御,不过是靠着几个支撑点,进行顽强抵抗。

“报告,一线部队急电!”苏祖馨犹豫之际,又有一名参谋官跑来。

直接送来了三张电报。

已经有四个团顶不住了

结合目前的形势来看,日军的指挥确实高明。

通过对支撑点采取围而不打的方式,让后续部队迅速通过“间隙”向纵深处穿插。

一举捣毁敌军内部以及补给线。

既然日军开始采用穿插战术,想要一举赢得胜利,便说明已经已经上钩了。

任务完成,苏祖馨便不打算继续耗下去。

前沿阵地不是主要战场,没必要将有生力量浪费在这个地方,和日军打生打死。

“通知各部队,佯装溃败,迅速沿预定路线,向后转移撤退!”

两名参谋官:“是!”

命令由指挥部发出,逐级下达。

接受到命令的部队,迅速撤出主战场。

“弟兄们!向后撤!”

“快!把重机枪丢掉!”

芦苇荡中响起阵阵呼喊声,机枪手停下操作,原本不停喷吐火舌的重机枪,立马蔫了火。

“快撤把,执行命令,一会儿该来不及了!”装填手从弹药箱中抓起几把子弹,一股脑的塞进衣兜里。

上衣,裤子,每个兜都不放过,塞得满满登登。

机枪手抚摸着枪身,心中有些不舍。

这些武器,都是用广西人的一笔笔血汗钱买来的,还七八成新,就这么丢在这了,多少有些可惜。

装填手整理了下衣服,神情仓促:“部队撤了,快走!”

机枪手立刻跟上。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重机枪体积大,不便携带,既然要佯装溃兵,就要装的像一点。

谁见过溃兵在逃跑时,还不忘扛着重机枪和弹药箱?

后方,鬼子士兵已经杀红了眼。

自打第25旅团收到命令之后,便受了一肚子窝囊气。

在与第十八师团共同行军时,因为兄弟部队第26旅团吃了败仗,旅团长阵亡,整支部队几乎被打没了番号,所以一直被友军耻笑。

第十三师团虽然是重建师团,但主力部队以仙台师团为母体,士兵高傲的很。

怎么可能受得了第十八师团这种“小趴菜”过来指指点点。

但吃了败仗是真事,无奈之下,第十三师团上下官兵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咽。

在心中默默将怒火转移到中国人身上。

没曾想,到了预定作战地点后,师团长一直不下令进攻,整个军队的戾气,急需开一个口子释放出来。

等了这么久,终于找到机会了、

“杀给给!”

“支那军队逃跑了,追上去!”

“杀!”

鬼子兵们如同疯魔一般,看见“逃窜”的中国士兵,犹如看见了猎物一般,纷纷高呼着口号,要冲上去瓜分“战利品”。

个别理智的大队长,想要拦住处在失控边缘的士兵,结果发现根本毫无作用。

不光如此,扭过头向后方看去。

就连负责督战的宪兵,此刻也“红了眼睛”,换混杂在普通步兵的队伍中,口中高呼着“万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