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灯大师
便如赵志敬猜测,这丁唯忠果然已经被公平教用药物控制住了。
据他所说,那药物虽然可以将人变成行尸,但只要按时服用解药就不会发作。
丁唯忠被吓破了胆,自己即便是死,尚可留个全尸,但如果变成那种六亲不认的怪物,说不定要永受地狱煎熬。
所以也顾不得黄蓉在场,说那药物服用之后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甚至可以让人老树发新芽。
“呸!”
黄蓉啐了一口,稍微离远了些。
可是除了这些以外,丁唯忠连与他联系的公平教教众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姓名。
至于那解药,会不定时出现在丁唯忠的书房之中。
“原本还想着至少可以找到些公平教的线索,结果到这里又断了。”
三人离开牢房,往府衙方向走去,这次虽然破了二龙山,又抓了丁唯忠这个狗官。
但最重要的事情进展不大,难免有些让人泄气。
赵志敬劝道:“起码知道了确实有那种可以让人变成行尸的药物存在,总不算白忙一场。”
黄蓉点点头,也明白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公平教可以搞出那么大的乱子,自然有着极为严密的谋划和手段。
若是轻易就能找出他们的跟脚,那就不必浪费之前的五年时间了。
“赵道长,我夫妻二人这就准备往襄阳去,好监视蒙古方面的动作。”
“再者若是有合适的机会,还可筹备一场英雄大宴,将公平教的底细公布于众。”
赵志敬说道:“贫道这次回山后,准备继续钻研万物相生相克之理,若是能破解公平教使毒的手段,相信也会有很大的助益。”
郭靖喜道:“道长高义,请受郭某一礼!”
黄蓉听到赵志敬的打算后,却是转了转眼珠,显然心里有了什么主意,只是并未说出口。
三人又说些日后如何保持消息往来的细节,并约定真要举办英雄大宴时,赵志敬一定前去助阵。
此时郭芙与武氏兄弟就在府衙等候,郭芙见到杨过后,想起在玉女峰时害他挨骂。
虽然已经得知是娘亲故意为之,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过不去,便想着主动与杨过说说话。
谁知杨过客客气气的说无妨,然而态度却远不及在玉女峰上带她游览时热切,明显疏远了许多。
郭芙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有气,当即扭脸走了。
时间不长,赵志敬与郭靖夫妇回到府衙,各自带着徒弟互道珍重,就此作别。
“师父,那个丁唯忠最后会被杀头吗?”
“师父,二龙山那些匪人的武功也算不上有多高强,为什么会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呢?”
“师父.”
回山的路上,徒弟们围前围后的议论纷纷,有些想不通的,或是意见相左的事情,最后还是要来找师父做个评判。
赵志敬给了一些回答,但对于需要人生阅历去做出自己选择的问题,则是笑道:“这世上有些事,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
“为师不想让自己的看法影响你们,所以这个答案,还需要你们以后自己去寻找。”“不过既然说到这了,那等回到玉女峰,每人写一篇关于这次下山的感悟心得交上来。”
赵志敬带着徒弟们回山的同时,郭靖夫妇正在去往襄阳的路上。
“靖哥哥,你可知赵道长提起破解公平教使毒手段时,我想起了什么?”
郭靖知道妻子时常智计百出,寻常人很难猜到她的心思,但还是仔细思考一番,这才答道:“莫非是那参仙老怪梁子翁的蛇血,可以让人百毒不侵?”
黄蓉摇头,“不对,你再猜。”
这次用的时间更长,郭靖搜肠刮肚又想到一件,“又或是欧阳锋的通犀地龙丸?”
“都不是。”
黄蓉见丈夫猜的方向不对,也不再卖关子,直接道:“我想到的是南帝一灯大师,还有他的师弟,那位来自天竺的神僧。”
郭靖恍然大悟道:“啊!是了,那时一灯大师中了瑛姑前辈的毒,还是这位天竺神僧出手相救,方才转危为安的。”
“正是。”
黄蓉听赵志敬提起回山后要钻研医术时,便想起了曾救过自己性命的一灯大师。
一灯大师身负先天功与一阳指绝技,可医内伤,天竺神僧更是通晓药理,医术极为高明。
若是能得这二人相助,那不管公平教使的什么奇毒,应该都能找到破解的办法。
只不过虽然有了计划,却不知道何时能达成,所以才没在赵志敬面前说出。
“一灯大师宅心仁厚,你我一同写封书信请他与天竺神僧出山搭救世人,想必他老人家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郭靖大喜道:“不错!咱们这就写信,将整件事情详细说明,然后找人尽快送往湘西!”
赵志敬带着徒弟们回山后,只消停了不到一天时间,整个玉女峰又开始人满为患。
其中大部分是华山一带的百姓,感谢赵志敬师徒为当地除了丁唯忠与二龙山这两害。
当时赵志敬与郭靖夫妇商议,从二龙山上缴获的赃物,官府那边有记录在案的,就物归原主。
而剩余的部分,就拿来赈济穷苦百姓。
那通判是个清官,自然无有不从,而且办事雷厉风行又不居功,所以华山赵仙师的名声迅速在民间传开。
之前李莫愁的事,大部分还要归于江湖恩怨,平常老百姓听了就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但这次可不同,或是大仇得报,或是得了救济的百姓们找不到郭靖夫妇,便全部跑来了华山。
于是赵志敬师徒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去应对每天从各处赶来的人群。
有的人刚见了面,二话不说就跪下磕头,有的人拖家带口,哭的泣不成声。
至于带来的礼物更是堆成山高,即便尽量推托掉一部分,但数量还是太多,更有放下直接就走的,也不可能再挨个去找。
“好家伙,不说金银财宝,光是吃喝用度,看这样子都足够用到明年了。”
所谓民心所向,赵志敬总不可能将推不掉的东西都扔了,干脆就在山脚下设置一处善堂,也算是来之于民用之于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