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洛邑守藏室(1 / 1)雪山藏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章 洛邑守藏室

在获得了周天子的册封,

同时用“大九州”说服了其他使者,取悦了天子后,

新夏使团又来到了洛邑的守藏室内——

他们希望可以把《山海经抄录一份,存放在这天下藏书最丰富之地。

顺便,也希望可以从中抄录一些古老典籍,将之带回新夏,以壮其文脉,更好的教化蛮夷。

天子扁很随便就同意了。

毕竟到了眼下,

天子自己都只有一座洛邑王城了,时不时还得挨饿,早就不关心守藏室那边的情况了!

那些先贤的智慧结晶,

难道可以换成金银,变成军队,

让周天子恢复往日的荣光吗?

既然不能,

那仅有的钱,就得在刀刃上!

比如说,

给天子扁装修一下宫室,换一些新衣服,维持好天子的体面。

因此,

当新夏众人来到守藏室的时候,里面只有几个老朽的史官,正在清扫着地面。

使者们看着这一幕,忍不住为这座先贤智慧所堆砌的馆阁感到悲伤。

几个老朽,

只怕不能照顾好这里所有的典籍吧?

会不会有些书册,

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腐朽、失落了内容?

“这倒没有!”

一个听到新夏使者担忧的史官笑了笑,露出他仅剩的几颗牙齿。

他对使团众人说道,“也许是鬼神保佑吧,这几十年来,守藏室的情况一直很稳定,就算不把那些书册搬出来晒太阳,也不曾腐朽虫蛀。”

“真好!”

赵回拍着手说,“这里的东西,都是诸夏的精华,是不可以毁伤的!”

“难怪鬼神也垂怜于此地啊!”

他带着小辈们走进去,随即感觉到,守藏室内的温度,和还积有薄雪的室外比起来,的确温暖太多。

没有多少门窗透气,但呼吸却一直很通透,给人一种舒适清新之感。

他们惊叹于这样的情况,

但没有沉迷太久,就根据史官的指导,开始抄书。

史官给他们搬来许多纸张,并且说道:

“这些是秦国的墨家弟子特意送来的。”

“他们还交给了我们造纸的方法,可惜几个老头子,能抄书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有力气去造纸呢?”

史官抚着自己的腰部,觉得搬了点纸后,这地方就有些难受了。

“说起来,可能和你们的祖先也有关系。”

史官对投来疑惑目光的新夏众人笑道,“我听说,纸的制作,是鬼神交给凡人的任务,是用来给凡人延续智慧的。”

“因为鬼神是个惫懒的性子,不喜欢过于插手人间的事务,但又担心长久战乱,会导致先贤典籍的遗失……总之,祂就颁下了这样的法旨!”

于是,

新夏众人就想起了《山海经的原本,还有路上遇到的鬼神。

赵回很惊讶,“漳水原来是到处流淌的啊!”

在和三晋的使者交流一番后,

赵回已经打听清楚了父亲提到的“关河”在哪里——

它是漳水的源流之一,流淌出皋狼之地。

所以父亲、他们,还有洛邑中史官们遇到的鬼神,都是这位源出于漳水的河伯。

史官呵呵笑道,“水就是要到处流淌的啊!”

“行了,你们安心抄书吧!”

“我们这几个老家伙难得休息,先去晒晒太阳!”

冬日里的太阳太珍贵了,

可不能错过一点!

……

三人组仗着年轻力壮眼神好,揽下了很多任务,发誓要把守藏室里的典籍能抄尽抄,成为完美的知识搬运工!

就是秦进翻来其中一册的时候忍不住说,“啧,这字写的真差!”

随思翻开一份帛书,也惊讶的开口,“谁在帛书上画小狗啊?”

赵宁也举着一本,发出呼声,“啊,我这儿上面是一朵!”

“谁这么闲,竟然这么毁坏先人的典籍!”

三人组为此生起了气,想要去向负责守藏室的几位老史官告状,觉得必然是有不良之人偷偷混了进来,破坏了藏书!

然后,

三人起身,

马上就摔了个狗啃泥。

一卷书册自己蹦起来,邦邦就给了三人组两下,其中秦进挨打的力度最大。

于是,

被揍得嗷嗷叫的三人组,总算知道是谁在典籍上留下这种痕迹了。

他们捂着头上的包,面面相觑。

“这个字……”

“这个狗头……”

“这朵……”

要不要一块抄录上去?

毕竟,

这可是鬼神亲笔所书!

总不能把它们当垃圾信息略过去吧?

……

而等到抄完了典籍文章,

使团离开洛邑,拜访起了其他诸侯。

就跟当年的中山国一样,

同样走一路,撒一路的钱,好获得其他诸侯的认可。

诸侯们收了钱,对新夏的好感的确提升了。而且赵回的“大九州”说流传了出去,也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

他们纷纷称赞:

“诸夏的种子就是优良,即便生长在域外,也可以培养出智慧的贤人来!”

如此,

有了利益,

有了名望,

又和诸夏的诸侯们没有直接纠纷,

所以诸侯们半推半就的,认同了新夏的确是自己人,而不是像当年嘲讽秦楚一样,贬斥它们为“蛮夷”。

谁让秦楚不仅会打人,还不给钱呢?

只有中山国见到新夏使团的时候,十分纠结。

新夏这边,

是因为好奇中山这个完全诸夏化的蛮夷之国,觉得对方的情况,就是相对的自己,于是专门过来拜访一下。

中山则是觉得,

新夏一来,

自己就被突显起来了,

因此损失了不少东西。

是故,

双方见面的时候,难免火气比较大。

中山君先是邀请新夏的人,跟自己比试君子六艺,结果:

驾车输给了赵宁,

射箭输给了秦进,

数术输给了随思。

好在,论说起礼仪来,中山获得了胜利。

因为在全身心学习诸夏的文化后,中山国上下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狂热之中,摒弃一切的白狄残余,尽情拥抱周礼。

而新夏那边,

自认自己是诸夏苗裔,是出来代天子教化外九州蛮夷的,虽然重视根本,但也不至于像中山这样热切。

不过……

再怎么找理由,

输了就是输了,

还是输在了“礼”这方面,

这合乎周礼吗?

新夏使团由此闷闷不乐,转向去了齐国。

在齐国,

使团们除了去著名的稷下学宫旁观了几场学者们的激情斗殴后,还有一位本地的豪商特意拜访。

他自称是齐国公族出身,叫做田仲舟。

他来向新夏的使者询问西方的土地有多大。

去过波斯的三人组就说,“其土之阔大,比从齐国走到秦国还要远许多啊!”

田仲舟很惊讶,“这么广大的土地?”

“那那里的蛮夷岂不是很多?”

三人组解释,“蛮夷分散得广,但人数并不算多。”

“因为那些地方虽广,但气候不好,水土不够丰饶,根本养不起多少人,因此蛮夷们多同北狄东胡一般,逐水草而居,放牧牛马,其中很多还是荒漠戈壁。”

那里怎么能跟诸夏这仿佛天赐的土地相比较呢?

水热同期,

降水充沛,

既有高山起伏,又有平原开阔,大河穿过,水网密布,汲水便利。

因此,

诸夏的君子们才可以繁衍出这么多人口,开创繁荣的景象。

虽然有内战,

但也不过是诸夏的内战,

四周的蛮夷是不敢过来的。

哪里像波斯:

偌大一个国家,这么多年了,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国族认同,没有树立起“一天下”的志向,许多行省,除了向国君交税,基本上各过各的,以至于国家动乱,被外族所侵。

而正因为从秦国一路走到齐国,

新夏使团惊叹于诸夏祖地人口的丰盛,认知的统一,文化的昌盛,土地的丰饶……

便更加认同这里的确是中央之国,自己那教化外域的使命了!

田仲舟就说,“原来如此,我就说要是土地丰饶,外域的蛮夷早就人多的住不下,要跑来侵犯我诸夏了!”

或者说,

诸夏的祖先们也早就打出去了,宣传教化了!

想来穆王当年拒绝西王母的挽留,也是有“水土不服”的原因在吧!

最后,

他也对新夏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我之所以经商获取财富,是为了筹钱渡海。”

“我听说天下是十分广大的,大使所提出的‘大九州’,我也非常认同。”

“如今新夏的祖先,已经去了西方,那我就应该去东方的大海上看看!”

新夏的使者们很欣赏他的志向,但是忍不住问他:

“你知道海上有什么吗?”

“有岛屿吧!”

“岛屿距离诸夏大地,又有多远呢?”

“这个不是很清楚,我现在出海只去过箕子之国那边,从那里听说与之相隔的海外有个大岛。”

田仲舟用手臂比划了出了大致的距离,“过了那个大岛屿后,就要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才能见到新的陆地了。”

济水里会说话的大鱼,

当初就是这么跟田仲舟说的。

只是何博一入海就会被强制刷新回老家,让他先润去大岛和新大陆那边探探路,估摸一些行程,根本不可能。

所以一切,

只能靠田仲舟自己去探求。

三人组很敬佩他:

“当年我们的祖先,应该也是怀抱你这样的想法,想要走出去看一看天下之大吧!”

什么都不知道,

但却敢于探索,

这不就是年轻人的热血吗?

而这个时代,

在这个文明注定漫长到无边无际的寿元中,不正好处于“年轻”之时吗?

三人组还跟田仲舟约定:

“我们听从鬼神的指引,认为脚下的大地,混元如同鸡子。”

“那么你一直向东走,我们一直向西行,就一定可以在天地的尽头相会吧?”

“到那个时候,可要记得带上好酒好菜,在相会的天尽头,畅谈各自的经历啊!”

田仲舟笑道,“绝对不会忘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