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公子稷上
“我儿没死!”
原本沉浸在秦国大败韩国,君临洛邑豪迈中的惠文王惊闻噩耗,直接托关系,让自己来到了阳世看儿子一眼。
然后,
他就看到了奄奄一息,但的确还有些许生机在身的秦王荡。
死鬼先君高兴的趴到儿子身上,发出欢呼。
秦王荡仅存的生机被死鬼的阴气一冲,差点就彻底散去。
好在张仪手疾眼快,把惠文王拉了回来。
他说,“这太危险了!”
“秦王的情况还很危急,我们现在都是死鬼,生死相隔之下,过多接触,只会害了他!”
没有鬼神的能耐,
却想像鬼神那样跟凡人随意往来,
这只能是活在梦里!
“不如回去请求鬼神,让祂补全秦王的亏损,替他延续寿命。”
惠文王说,“只能如此了!”
他不舍的离去,
返回了阴间。
但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准许。
被称之为阴间宰执的西门豹告诉秦惠王,“一国君主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死人怎么可以如此干涉人间呢?”
“而且经历了这样濒死而复生的事,难道您不担忧秦王因此沉迷鬼神,不理朝政了吗?”
施恩于平民,
是因为在这样的乱世中,
太多平民只能随波逐流,
活力足够的鱼也好,
还是死的翻白肚的鱼也好,
都要被洪流席卷,极难逆流而上,跃龙门而去。
何况当今之世,
还是个“王侯将相有种乎”的时代!
所以平民和诸侯能享受到的鬼神恩赐,
还真不可以相同而论。
当然,
恩惠也不会太过。
因为死的久了,
死鬼们对人世的看法也逐渐出现了变化——
活得好坏又如何?
反正都是要死的。
只是秉持着“生死不相干”的原则,死人不能对活人透露太多的东西。
且让他们努力的活上一辈子,下来了再回首往事去!
“可是我儿还没有子嗣,却承受了这样的伤害!”
“如果他不能痊愈,秦国就要混乱一段时间了!”
秦惠王还不想放弃。
西门豹就劝他,“兴衰治乱的事,我已经看过许多了。”
他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请求鬼神延续文侯的寿命,或者调教魏侯击,又怎么会在死后这么多年,允许别人做这样的事呢?
他那在人间的子嗣,也早已随着魏国的衰落,而沦落为普通的士人,奔走求生了。
西门豹和商鞅等人谈论过——
在大家都变成死鬼,没有了人情世故的负担后,总算可以心平气和的说上一阵了。
不管是强权的法家,还是潇洒的道家,或者勤恳的农墨……
他们都认为,
这大争之世,
就如同冶炼一把宝剑时,必须经历的捶打。
挨过了打,
受过了痛,
后人总要学会吸收前人的经验了,如此才能更加稳妥行向前方,迎接一个全新的统一之世。
不痛,
则不足以改天换地!
因为人的天性是喜欢怠惰的,一路顺遂的话,就会越来越惫懒,变得和坐在王座上打瞌睡的土伯一样!
“如果秦国这次可以撑过来,天命就要定下了!”
“还请惠王好好等待,相信后人的智慧!”
秦惠王气的跺脚。
他就是太相信后人的智慧,
才从不阻止嬴荡的好武竞力!
现在好了,
这小子举鼎把自己腿给砸断了!
真是……
当年就不该带着荡儿去看新夏人的举鼎表演!
……
好在,
秦王最终还是被送回了咸阳,并且没有因为伤重而咽气。
黑夫有家学,有经验,自己对治疗伤筋动骨的问题,也颇有兴趣。
但即便拼尽全力,
秦王在举鼎时过于费力而导致的内伤,他是治不好的。
用黑夫的话说,便是“即便一时保住了命,也活不了多久的,只能苟延残喘一阵。”
当时,
秦国的臣子就想冲上来跟他论说道理。
吓得刘清连忙出列缓和。
而恢复神志的秦王也轻轻摆手,不让大臣对黑夫动手。
他虚弱的发话,“这是救命之恩,怎么可以对他不敬?”
“如果要说有错,那本就是寡人之过,岂能怨天尤人?”
秦王荡,
是个生性锋锐的人,
他就像一柄出鞘的宝剑,一往无前,更不会回头,后悔自己做过的事。
他只是有些遗憾,
自己一时不慎,祸及秦国的大业。
他觉得,自己应该趁着还有力气,弥补一下。
于是他先询问黑夫,“你的恩情,寡人实在忘怀。”
“你愿意同寡人返回秦国吗?”黑夫下意识的想摇头,毕竟他妻儿老小都在大梁。
但刘清直接踩了下他的脚,让他住口了。
刘清说,“你在魏国能当多大的官呢?”
“凭借救治秦王的功劳,你可以做秦国的大夫了!”
黑夫挠头说,“可我跟你一块过来的洛邑,怎么能抛下你自己走呢?”
刘清跳起来打了下他脑袋,“蠢啊!”
“魏国和秦国,难道距离很远吗?”
“到时候我在魏国当大夫,你在秦国当大夫,咱们互相出使,还怕不能相会?”
到那个时候,
两人再多点配合,指不定还能利用自身在魏秦的影响力,刷点功劳,更进一步呢!
“就这么办吧!”
“反正魏王并没有重用你的想法,还不如去秦国!”
于是,
黑夫就稀里糊涂的到了秦国。
他的家人在刘清的帮助下,很快也来到了咸阳。
因为“功高莫过于救驾”,
他的确当上了大夫,并且获得了一块封地。
只是秦王的情况过于让人担忧,给予了黑夫尊荣之后,没有对他加以任命。
大家都围着秦王荡,祈求他快些恢复。
但秦王荡明白自己的身体情况,他只是说,“将我的兄弟们找来!”
于是,
太后魏氏带来了先君的庶子公子壮和公子雍,芈八子带来了自己生育的公子悝和公子市。
“让市下去。”
秦王看了看自己的兄弟,随后让最年幼的兄弟退下。
芈八子有些不甘心。
但好歹还留了一个,并不是直接选择了魏氏带来的人。
她怀抱着希望,让小儿子走了。
“雍也出去!”
然后,
秦王又说。
于是,
在场的先君之子,只留下了三人。
一个躺在榻上,两个跪坐在旁边。
两名先君珍贵的遗产也在静静等候秦王的抉择。
虽然太后魏氏对儿子的情况非常伤心,但她久在宫廷,更加关心自己的未来。
亲儿子不行了,
她必须保证,下一任国君仍旧与自己关系匪浅。
这样,
她才不会辜负出嫁之时,魏氏对她的嘱托:
“生下下一代秦王,以复秦晋之好。”
但秦王看了两个兄弟许久,最终一闭眼,没有下定决心。
“唉!”
“都出去吧!”
他颤抖着止住两个女人的嘴,让她们无需多言。
既然已经活着回到了秦国,总不会一下子就死去。
他不能匆忙决定哪位兄弟来继承君位,以免再给秦国带来麻烦。
“请严君来!”
严君,
也就是公子疾听闻秦王命令,迅速赶来王宫之中。
秦王握住他的手,很苦恼。
“叔父,我很犹豫。”
“我在洛邑举鼎负伤,这是因为我过于傲慢而获得的惩罚。”
“所以无子而亡,将王位传给兄弟,我心里没有太大的怨言。”
“只是我的兄弟之中,没有谁的才能很是突出,这让我心生忧虑,下不了决心。”
公子壮是先君的庶长子,是秦王的兄长。
在坚决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情况下,公子壮被先君故意冷落,以免激起他的争位之心。
毕竟,
孝公时公子虔那样的人,可太过稀少了。
因此,
公子壮的性格有些怯弱,并且因为幼年失去母亲,对养大自己的魏太后十分恭敬。
偏偏秦王对自己这位生母,十分了解——
魏氏和先君,是纯粹的政治联姻。
而魏氏也时常向先君进谏,希望可以缓和秦魏关系。
但秦国东出,
必攻魏国!
个人的情谊,怎么可能阻止国家大业呢?
于是先君将年幼的太子荡抱走,自己教导他,防止魏王后利用子嗣,对秦国不利。
因此,秦王可以看出,魏氏要向他引荐公子壮的本意。
而芈八子的心思,
又何尝有异呢?
都是企图利用子嗣,以太后的身份,把控秦国罢了。
公子疾知道了秦王的忧虑,也皱眉思索起来。
最后,
他提到一个人,“正在燕国的公子稷,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