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1章 日间(1 / 1)雪山藏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1章 日间

秦王政十六年,

闲散了好一段时间,沉迷于“卡皮巴拉”之中的鬼神终于惊醒——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何博啊何博,

母亲河还在等着你把它收入怀中,改变辈分呢!

这本来就很需要水磨功夫的事,你怎么还能把时间浪费在他人身上呢?

于是,

何博决定振作起来。

他抛弃了对刘煓生活的观察,转头就润去了西域,换了个地方泡澡。

嗯……

反正母亲河那边的事,是急也急不来的。

等何博真把黄河完全拿下了,

那他就要失去“母亲河”了!

趁着现在,

还是多享受下有妈的快乐吧。

“嘶——”

“还是盐泽的水得劲!”

“喝起来都比诸夏那边的有滋味!”

也许是跟刘煓待久了,

何博这次,给自己捏了个水豚的皮套,大半个身体浸泡在水下,只露出一个神情麻木,对生活充满失望的脑袋在外面。

何博可以感觉到,

时隔多年,

他的身体里再次充满了盐分。

等会要是上了岸,

他就要从一只生无可恋的水豚,变成一只生无可恋的咸鱼了。

不过,

这并不是大问题。

因为鬼神总是有咸的时间的,

但鬼神期待的新夏使者,却不一定总能刷新在西域。

这十多年里,

新夏那边出了事情。

何博通过西域流传来的消息,大致可以得知:

立国百余年的新夏,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加之外部敌国的打击,使得新夏被迫断绝了跟诸夏的往来。

这让秦国的人才输出计划遭受到了沉重打击,也间接使得阴间的鬼口增涨迅猛。

毕竟西域这边,

到底是以绿洲为主,没办法养活太多人口,气候水土,也不适宜以农耕为根本的诸夏君子们。

但新夏土地广袤,扩张到恒河流域后,更是拥有了大量的肥沃领土,足以养活许多人口。

而恒河的脾气,

虽然比起多疑、躁动、爱横扫大地的母亲河来说,要温柔太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夏人就可以轻松征服这条大河两岸了。

因为恒河稳定了,

身毒那边大陆的气候却很不稳定!

热的时候太热,极易引起旱灾,年年要热死不少人。

雨季的时候,降水又太过充沛,河水轻轻波动,就要泛滥起来。

突出一个“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因此,

在新夏扩张到了恒河上游,跟占据下游的“孔雀王朝”断河而治后,其君臣不得不投入许多财力人力,去兴修水利。

而大修水利工程,

需要的人手实在不少。

原本的蛮夷耗材被消耗得多了,新夏君子们也必须光膀子上了。

这也是新夏这么多年来,还坚持“人才引进”的一大原因。

反正恒河两岸的水土实在肥沃,

只要防住了那过度的雨热,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养活许多人口。

新夏因此,成为了诸夏君子们,在这动乱时代的一个退路。

虽然这条路一退,就退出了已有认知的版图,直接到了域外。

但好说歹说,

总归比已经展开“大乱斗决赛回合”的诸夏要好太多了!

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不断开垦,国家建立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很多问题,

自然也跟着浮出水面。

首当其冲的,

便是新夏上下不同族属的问题。

孔雀王朝的兴起,

对新夏来说,是很不利的。

因为这个国家是身毒人建立的,对那些蛮夷天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新夏跟孔雀王朝的征战,也是有胜有败,没办法全然将之压制。

其次,

又有文化上的冲击。

新夏立国于外域,不可能不采取一些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政策。

起初,

新夏的君臣们是希望效仿诸夏先祖,特别是姜齐那样:

先巩固统治,然后再不忘初心的,推广诸夏的典章制度。

但姜齐等立足于戎山狄海之间的诸侯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中,蛮夷的力量已经被大大的削弱了。而当诸夏君子们淬炼好手中刀剑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便已经注定——

不服从,

就去死!

但身毒那边却不一样。

谁能想到一向“谁来都能打服,谁来都能做主”的身毒人中,会出现两代雄主,缔造了一个孔雀之国呢?

新夏与之角力,结果不相上下,自然没办法在话语权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根据往来两地的商人说,如今新夏国中,正有从孔雀国那边传来的佛教兴起。

甚至还有一些通过商路传来西域,吸引了许多人去信奉。

不过,

信什么都是次要的。

新夏的诸夏种子已经遍地开,而以诸夏骨子里的传统,让君子们天生就很务实。

有用就信,

没用就不信!

反正祖先的地位,永远也比神要高出一截。

真正让新夏爆炸到瘫痪,失去对外交流能力的,,

是其“尚贤”之制。

建国之初,国小民乏,尚贤推举,自然没有问题。

但时至今日,新夏已然壮大,“推举民选”便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燕国的子之之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新夏后面的几个君主想要集权,想要传之子孙,独霸社稷宗庙。

但新夏的臣子却不愿意失去角逐君位的机会。

内乱因此爆发。

这些年来,也只有逐利的商人,不顾烽火战斗,坚持往来于两夏之间了。

何博对此,也觉得有些遗憾,担忧新夏的事情。

但国家的兴衰治乱,本就有其规律,并不是他能阻止的。

新夏作为诸夏文明延伸到外域的分支,能够坚持到现在才爆发第一次大乱斗,已经很好了。

而百年治理,

根基已经牢固,

新夏接下来的命运,顶多是“改朝换代”罢了。

并不会像更西边的那些文明一样,一亡永亡。

毕竟比起西边许多民族来,诸夏君子们可太擅长“种地”了。

在如何把自己的根扎得更深,让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的更加长久,吸取更多养分长的更加壮大这个问题上,诸夏已然遥遥领先于天下各族。

……

“列祖列宗在上!”

“我决不做背城逃亡的苟且之人!”

新夏,

面对国家前所未有的混乱时刻,拥有第一代君主血脉的赵氏子孙站了出来。

那位英武果决的年轻人拔出自己的宝剑,向祖先宣告誓言,然后率领自己的卫士,向着围在城外的敌人发起了进攻。

在艰难的作战之后,

敌人退去,

他取得了胜利。

而在同一时间,

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君主,一手将国家带上巅峰的阿育王,也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他最终没有完成父祖的愿望,击败那个可恶的新夏。

而他晚年所崇敬的信仰,也让这个凭借武力建立的国家,变得温顺柔和起来。

僧侣们为这位王者的离去,不断念诵着经文,祈祷他可以前往极乐世界,沐浴佛陀的荣光。

至于未来这个国家会如何,已经占据了大量土地和财富的僧侣们并不关注。

不久后,

站立在咸阳城中的秦王也摁住自己随身的太阿之剑。

他伸出手,号令起秦国的虎狼之师,决心在历代祖先修筑好的道路上,走出更远的一步。

“此战!”

“灭韩!”

一阵狂风吹起秦军的旗帜,吹得他们携带的甲兵发出声响。

无数的秦人也大喊起来:

“风——”

“风!”

他们高唱着《秦风,走出了函谷关。

而何博把自己泡在盐泽里,眯着眼睛,静静感受自己被腌入味的过程。

多方齐动,

让水豚的耳朵也忍不住摆了一下。

一头野骆驼被这从未见过的奇怪动物吸引了过去,舔起了何博露出水面的脑袋。

它舔了两口,然后忍不住呲起了大牙:

嗯,

的确咸!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