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太初四年(1 / 1)雪山藏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我……”

“我是说如果!”

“如果我在这里掀起一些波澜,是不是可以做到像黄河那样,磨练子民,加强凝聚呢?”

由于关心已经苍老到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的埃及国主王盛的情况,还有他那篇令诸夏后裔闻之落泪的《尼罗水赋》,

何博在夏国了解了一番太平道的理论后,就润来了秦国,并指着西渭水如此说道。

西泾西渭这两条大河,其实也时常泛滥。

但其流水冲击,多与当地气候的转变有关,所以较之黄河,也称得上稳定。

在这些年里,

老秦人拿出自己当年修都江堰、郑国渠的手艺和精力,一心整治这两条大河,更使得河道宽阔,水流平静,滋润两岸的土地。

这让本就计划将这里打造成“天府之国”的嬴秦,得以在此十多年间,繁衍出大量的人口。

也让曾经居于黄河岸边,从远祖伯益到战国之时,都被迫或多或少参与“治水”的老秦人,深刻感受到了两河跟黄河的不同。

王盛的那篇诗赋,因此流传的更加广泛。

但何博听了,心里很不高兴。

在两河堤坝旁边,那由无数平民手植的杨柳的树荫之下,他如此对着自己的分身说。

正蹲在树上抱窝的玄鸟听了,直接回道,“不要发癫!”

被人用事实污蔑了清白的黄河河伯撇了撇嘴,但也没有再提给老秦人来次大水漫灌的事。

他只是抬头打量起河岸边的各种草木,询问玄鸟,“种这些树是谁的主意,搞得这么恰到好处?”

黑杨,

是西海之地原产的树木,根系复杂而宽大,有利于巩固泥沙土地。

很早之前,两河流域的波斯人就有将之栽种于河岸边的例子。

但怪柳却不一样。

这柳树原产于河西以及西域等地,根系比起黑杨,还要庞大深入。

对于干旱和盐碱,怪柳也有很强的忍耐性。

而两河平原之地,雨水不足,田地长期依赖河水灌溉,久而久之,自然会出现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所以眼前所种植的这些树,除却为来河岸边散步垂钓的人提供阴凉,对未来也是很有好处的。

只是,

何博不觉得一心耕战的老秦人,会对这方面的事,有如此了解。

毕竟专门把怪柳的种子从东方带来西海,还将之培育成林木,到处栽种,也是不容易的。

玄鸟回道,“这是刘煓做的。”

“你要是沿着河道往前走一点,还可以看到当地官员为了纪念他植树的美德,专门铭刻的碑文。”

“啊?”

何博惊讶了,随即向前走去,最后在一处人来人往的渡口处,找到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一篇名为《种树刘橐驼传》的文章。

他将之看完,然后就拍着手笑道,“这个老鬼还真在秦国当上种地王了啊!”

刘煓,

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很有活力的老头,

等他死了,同样闲不住的想要做事。

他在阴间开辟了庄园,每日或是种地,或是召集周边的邻居一块玩蹴鞠,死后的日子过得很是平和。

也许正因如此,

当要向域外输出鬼才的消息传出来后,刘太公便成了第一批报名的。

他要去探索新的世界,迎接新的挑战!

何博当时见了他的申请,也不觉有异,直接批准了,并且感慨:

“九十多岁,正是出门闯荡的年纪!”

刘煓还很高兴的跟人说,“我听说西秦那边的水土,比起中原和夏国要荒疏一些,以至于秦人不得不沾染胡风,平日里连绿叶子菜都吃不了几口。”

“可我擅长种地,还得到过老祖喜的真传……等我过去了,就让那些秦人知道,什么叫神农在世!”

旁人听了,顿时叫好连连,把老头夸得脸色通红,出门就犁了两亩地。

只有旁边的刘老三一头雾水。

他是大汉太祖,

是覆灭了嬴秦在中原社稷宗庙的人,

现在他爹要去秦国那边,指点秦人种田,想办法帮他们的粮食增收?

这……这对吗?

“哪有不对的!”

刘煓面对儿孙的劝阻,直接叉着腰跺着脚说,“你们年轻的时候可以到处游历,难道我就不行吗?”

死鬼有死鬼的好处,

虽然看上去老迈,但终究不会像生人那样脆弱。

刘煓完全有能力,去做一些自己在生前想象过,但终究没有做过的事情。

于是,

他来到了秦国。

还因为提前打听了这里的情况,咨询了许多朋友的意见,方才把怪柳等植物一同带了过来,移植到西海之地。

这些年里,

只要是与土地有关的事,刘煓都跟着做过,这让他的“贤名”得以在秦国广为传播。

秦帝还专门下诏,赐予他作为长者的鸠仗,令地方官吏对这样有德行的乡老进行优待。

刘煓因此得意洋洋。

秦国太庙里,那些知道他身份的先君们,却是对此摆出了一副跟汉太祖刘邦极为相似的扭曲表情。

“甘石他们推算出了合适的历法,老刘头也给这边带来了更先进的耕耘办法。”

“南方和西边沿海的地方,更是修好了航船,同夏国那边往来几遍,试过了风浪……”

“我大秦真是蒸蒸日上啊!”

行走在秦国的一座繁荣城邑之中,看着街道上往来不断的,肤色打扮都很丰富的行人,何博高兴的说道。

“我在夏国那边,肯定也可以像秦汉这样,突破一切阻碍,成功到达自己计划中的目标吧!”

“起码要跟着夏人念经几十年吧!”

趴在他头上的玄鸟从翅膀下掏出来一块馍啄了啄,碎屑稀稀拉拉的落到何博的头上,让本体一下子感觉到了“雪”的气息。

“虽然宗教的经文,总是比其他东西,更容易影响人心,但要想改变自古以来的观念,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就像秦国现在看上去统一西海,繁荣昌盛,可私底下还有许多蛮夷没有得到教化。”

“教化跟念经可不是一回事。”

“后者可以速成,前者的话……多等两代人也无妨。”

这种东西,可是不能急的。

何博路过一处学校,旁窥了下里面正在读书的幼童——

里面有一些诸夏种子,也有一些人的面孔上,透露出明显的异域风情。

但他们服饰是统一的,语言也是统一的,就连面对老师安排作业下来时,露出的那副痛苦模样,也是统一的。

……

当鬼神正在秦国各地游荡,顺便打听埃及国主的消息时,

秦国北地郡的郡守,正在巡视玉壁城的修建情况,以及今年田地的开垦和水利的修建。

他站在一处田垄上,眺望着眼前青青的麦苗,然后叹了一口气说:

“我大秦隐患不小啊!”

旁边跟随的侍卫不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年轻的那人甚至上前几步,挡住了自己乘坐而来,正低头偷啃麦苗的马匹。

郡守见了,便生气的训斥他:

“真是不懂事的蛮子!”

“春耕何其重要,你竟然放纵这畜牲乱来!”

“赶紧给我拖下去!”

等年轻人把马匹乖乖拉走后,郡守又指着他说,“老夫对你向来倚重,还将你收为义子,悉心教导,怎么作态还是如此轻狂!”

“你上次去罗马,殴打那名为庞培的贵人小子之事,我还未曾跟你算账呢!”

“真不知道你跟那五岁小孩哪来的仇恨,竟然跟他过不去!”

“后面那克拉苏的罗马贵人来调和,你竟然还把人给揍了!”

“小的不放过,大的也不放过是吗?”

曾经名为斯巴达克斯,

如今受到郡守恩遇,被赐名“安克奴”的色雷斯青年也说不清自己在罗马之时,那无时无刻的怒意从何而来,以至于要发泄于一个小孩身上。

但他到底是做了,

便只低下头,乖乖听着郡守的训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