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直把东北作缅北(1 / 1)吃不起肉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直把东北作缅北

李明发现了自己思维的盲区:

古代的神职人员,看似在搞封建迷信,其实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理科人才啊!

不仅在欧洲,第一批科学家是从神学家之中诞生的。

即使在中原,道士同样也是精通自然科学的高手。

因为要探索宇宙万法,所以对物理有所研究;因为要炼丹,所以化学也不错。而因为要堪舆算命,所以数学还更好。

比如祖冲之是道士,杨辉三角的杨辉是道士,发明火药的葛洪也是道士。

常言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建设好辽东,光凭房玄龄这种文科老银币,还不够全面。

如果能将袁天罡这样的数理化人才,也收入自己麾下。

再辅以自己的现代化思路……

虽不至于能手搓核弹,但也能如虎添翼,大大推动辽东生产力的发展啊!

李明敏锐地意识到了袁天罡的重要性。

“没想到案子没能继续推进,却掘到了一枚意外之喜……”

他有种走在路上捡到钱的感觉,看向袁天罡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这枚罕见的ssr,一定要收入后宫!

至于方法,简单。

只要把握对方的心理,理工男是很容易搞定的。

“……小施主,你怎么了?”

袁天罡莫名觉得,坐在他面前的小孩,眼神变得猥琐了起来。

盯得他心里直发毛。

“道长,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

李明摸着下巴问:

“道长既然勘破了天地大道的秘密,为何屈居在这简陋至极的地方呢?你的门徒呢?”

“这……”袁天罡受到了暴击,表情立刻垮了下去,含糊不清地嘟哝着:

“世人皆愚昧,不懂大道的精妙,说这些数字游戏都是奇技淫巧。

“不如修习儒家经学,能经世致用,出将入相……”

老袁说的还真是体制问题。

虽然君子六艺包含算学,唐朝的科举明经中也包括了算学的内容。

但这些学问都围绕着“算”,而非“数”,更像是一门“会计学”。

旨在培养的也是能计算田亩面积、能算清账目的实干型官吏,而非钻研“数字”这门学问的数学家。

而众所周知,数学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

“口说无凭,袁道长可有著书?”李明问。

“那当然有!”

一说到著书立论,袁天罡立马就不困了,从怀里掏出一本书

“贫道的终身所学,就凝聚在这本书上。只恨世人有眼无珠,大道暴殄……”

“然,今天有幸遇见有缘人,若小施主……小公子能施舍一二,让这本书早日付梓刊印,传达四方。

“大道就不会废止,而更多有缘人也能得以一窥世间的奥秘!”

施法前摇这么长,原来是为了骗钱啊……李明肃然起敬,对这袁老道刮目相看,顺手接过了对方递来的书本。

书随主人,散发着同款恶臭,让人恨不得扔进水潭里泡上几天几夜。

李明浓眉紧皱,像对付霉苋菜梗蒸臭豆腐一样,憋住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揭开封皮,大致瞄了一眼。

不出所料,抛除夹杂其中的道家术语,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数学教科书。

其中甚至记载了一串有规律的数字,每个数等于上方两个数之和,且每行数字左右对称,有“杨辉三角”的雏形了。

袁老道没有说谎。

这确实是他呕心沥血所凝聚的结晶。

袁天罡假装继续研究着河图洛书,一双眼睛却从下往上,贼溜溜地偷看着李明。

他又不是真的呆子,有钱没钱,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位衣着光鲜、前呼后拥、泛着清澈愚蠢的小纨绔,明显就是钱不完的主。

正好,给道长呗。

“明爷。”娄师德在李明耳边小声说:

“这就是我说的,和袁道长聊天时,千万别被他带到坑里去。他现在就是想坑您钱呢。”

李明却好像没听见娄师德的忠告似的,将袁天罡的书籍一收,笑着说道:

“妙哉妙哉,这本书确实蕴含了世间万物的本质。

“如果只有一本孤本,未免暴殄天物。

“我愿意出钱多印几本,让我的子民们好好学习学习这些数学知识。”

娄师德的脸上出现了失望的神情,但又不敢明说。

袁天罡的整张皱褶的老脸,像朵一样盛开了,不由得激动地握住了李明的小手:

“小公子……不,小祖宗,这可是你说的哦!咱俩说好了哦!”

老东西说话还挺有礼貌,李明心里想笑,道:

“一言为定。但是,我有个小小的请求。”

袁天罡殷勤地问:“什么请求?”

李明嘴角一勾,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请道长随我一同去辽东。”

你馋我的钱?

我馋你的剩余价值。

“辽东?”

袁天罡一听那鬼地方,本能地大皱眉头。

在大唐,辽东属于最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在前朝的隋朝,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杨圣人,发兵三征辽东。

结果在丢下几座万人京观和一整个隋朝之后,耻辱下线。

说陌生,是因为辽东那鬼地方太靠北了,又与中原没有交通。

既不像黄河之北的东突厥、薛延陀那样,时不时南下打秋风刷下存在感。

也不像西北的西突厥和西域诸国那样,刚好卡在通商要道上。

那化外之地就这么扔着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袁天罡不明白,让他去那天寒地冻的不毛之地干什么?

对着傻狍子传播大道吗?

“哎呀袁道长你有所不知”李明搓着小手,露出了营业性的笑容:

“辽东不再是北大荒,而将是北大仓啦!

“过不了多久,那里的经济就将腾飞,人丁兴旺!

“不趁现在去抄底,太可惜啦!”

袁天罡狐疑地抱起了胳膊:

“真的吗?我不信。”

他从没去过辽东,仅有的一点印象,也基本和“冷”、“蛮荒”、“一辈子都别去”强绑定了。

连朝廷流放罪大恶极的犯人,都不忍心往那里送。

抄底?

怕不是把贫道当成垫底的那个人吧?

“哎呀袁道长的消息可真不灵通啊。”

李明的笑容越来越殷勤,说得唾沫横飞:

“你没看今天的《长安快报吗?朝廷正式在辽东建立了全大唐首个经济特区啦……

“那里深化体制改革、大胆制度创新,不限商贾、不设宵禁……

“不但三年免税两年减半,朝廷还向当地进行了巨额的转移支付……

“辽东两州的新任刺史,乃是青年才俊,克己奉公,整支官僚团队也是高效廉洁……

“总之,在朝廷的建设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安民乐,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今日份的报纸。

李明没有说谎,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印着一连串惊悚的大标题:

《谢邀,人在辽东,刚赚了十贯

《朝廷在辽东大撒币,你怎么还不去捡钱?

《三免两减半,陛下德政让冻土成热土?

《辽东,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

当然,这些软广都是李明自己写的。

里面的内容不能说虚假,因为朝廷实打实地在辽东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李明也确实“计划”从下到上地改革整套行政体制。

不过为了忽悠……不是,劝导人才前往建设东北边远地区,他在软文上用了一些文学上的修辞手法。

包括不限于夸张、提供片面信息、将未来“或许”的新政提前在纸面上“实现”,等等。

不过,正如李明所预料的那样。

唐朝人还是淳朴的,还没有遭受过水军、舆论战或者ake news的毒打。

袁天罡同样如此,对“印在书上的”东西有种本能的信任。

他真的信了,眼中泛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袁道长,那里可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啊。”

李明在袁天罡耳边煽风点火,仿佛恶魔的诱惑:

“你想想,辽东有那么多新增人口,他们的思想都是白纸,没有被儒教经学所毒害。

“如果袁道长能率先在辽东扎根,在当地天真单纯的民众中间,传播你的思想,那……”

咕嘟……袁天罡贪婪地咽了口水。

作为探寻世间大道的思想家,他最大的执念,莫过于让自己的思想流芳百世。

就像春秋战国时的那些思想家一样。

即使四处“化缘”要钱,也只是为了让自己毕生心血所作的经书能多印一本,让多一个人看见。

他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若能早生千年,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他袁天罡何尝不能开门立派、著书立说?

只可惜,他生在了唐朝,哲学的赛道早就被“这个子”、“那个圣”占据了。

如果,能在一片没有被其他学派污染的处女地上,传播自己的学说……

那他袁老道,也不是不能当一下至圣先师!

“如果辽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他显然有些心动。

李明给他添上最后一把火: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过几日我便要去趟辽东。袁道长何不同行?”

一听连路费都能省了,袁天罡兴奋之余,又不免怀疑:

“小施主,我与你非亲非故,你为何要帮我到这地步?”

很好,这人虽然有点轴,但基本的情商还是在线的。

李明也不隐瞒了,直言道:

“道长,小弟我便是辽东的新任节度使。

“要让辽东更为繁荣富庶,离不开道长的襄助。”

他诚恳地向袁天罡行礼。

“繁荣富庶?”袁天罡一愣。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研究河图洛书所揣摩出来的数字技巧,对治理地方能产生什么作用。

而且他也不知道,这个“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既然能有一位贵人欣赏他的学识,那他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反正自己烂命一条,被骗了又能如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