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开门!自由贸易!(1 / 1)吃不起肉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8章 开门!自由贸易!

唐、高两国就近期发生的边境摩擦,深入坦率地交换意见,双方增进了了解,就后续保持沟通达成一致。

简单来说就是鸡同鸭讲,双方根本尿不到一壶。

有李明一句定场诗镇着,加之将敌方首领逼到了自己的山头谈判这个事实,基本奠定了唐攻高守的基调。

高句丽作为主动求和方,自然是要出让利益的。

如此之外,渊盖苏文还希望大唐皇帝能册封他一个什么“平壤郡公”之类的名号。

只要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他就能以此震慑高句丽国内的反对力量,增强他执政的合法性。

但是,对于李世绩提出的,割让玄菟、建安等十座城池的条件,渊盖苏文一概不答应。

渊盖苏文也有理由的,他打的是什么仗?他打的是进攻战,战火实际上又没有延烧到本土。

有本事你们来撞我家城墙啊?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明明唐军还没打进来,如果就这么割让重要节点的城池,让山城防线被白白撕开一个大口子。

将来高句丽会不会被大唐肢解不知道,他回去是肯定会被其他四大部落大卸八块的。

李世绩忍不住敲桌子:

“割让十城这个条件,不是来和你讨价还价的,而是皇帝陛下的命令。

“在我出发前,陛下亲自将战后的安排交代与我。

“尔等悍然挑衅我大唐,被雷霆之势惩戒后,还妄想得到皇帝的册封?你莫不是在消遣我?”

他的意思很明白:

无耻偷袭我大唐,被反敲一棍灰溜溜回去,就像装作无事发生?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至少留下块肉再走!

而渊盖苏文的态度也相当直白:

“那十座山中坚城牢不可摧,民风彪悍,去留不是我一个大莫离支能决定的。

“如果你想要,就自己过来拿。”

有本事,你们几万大军撑着几千里的补给线,过来一个一个地啃地堡。

就算唐军能暴打高句丽一顿,斩首几万几十万,又能如何?

只要大唐在辽东站不稳脚跟,炮灰随你们砍,还能替我们省一笔军饷呢。

双方互不相让,从早上一直吵到了中午。

“累了,大家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李明百无聊赖地坐在旁边,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借口午休,把李世绩拉到一边。

“你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结果?”

用屁股想也能知道,渊盖苏文只是傻,又不是活腻歪了。

在本土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防线上的关键城池拱手相让?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拿不到。

李明对自己的力量还是很有逼数的。

作为一支作战顽强、训练科学、擅长运动战的轻装步兵,赤巾军把高句丽犯贱伸过来的咸猪手一刀砍下,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若要论攻城略地,那只能说,咱还很菜,咱得多练。

宝刀锻造得再锋利,也砍不动最粗糙的夯土。

想要获得城市攻坚战的能力,李明还得再发育相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更何况,平、营两州的起点虽然很低,但上限也不高。

指望这点微薄的战争潜力,去硬莽掉多少座高句丽的坚城、在他们的山城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多少有点异想天开。

而且暴力占领后,当地万一再闹个民变什么的,更会增加维稳成本,给辽东本来就不长的血槽开个口子,得不偿失。

这就是为什么李明毅然转变国策。

将吞并高句丽的战略,从征服胜利转变为文化胜利。

不但省时省力省成本,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占领区的抵抗。

因此,像李世绩这样头铁硬要吃地,就很没有意思了。

除了两边磨嘴皮子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理性分析,在辽东,他们有任何能逼高句丽就范的筹码吗?

“咦?殿下问末将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李世绩反倒被李明的问题给问住了:

“可……这并非末将的个人意图。

“末将只是行军大总管,不是鸿胪寺,更不是陛下授权的天使,并无权柄随意与敌酋达成条件呀。”

“咦?”

李明也被李世绩的答案噎住了:“那你……”

“如末将刚才所说,所提的那十座城池,都是陛下在末将临行前交代的战争目标啊。”

原来你刚才在谈判桌上吹的牛逼,不是口嗨?

你说的“陛下钦命”都是真的,还真是李世民在远程微操的啊……

李明想吐槽,又有点吐不出来。

也对,全天下除了他自己,有谁会假传圣旨就为了装个逼的……

“你们这样纠缠下去是没有结果的。”李明语重心长道:

“渊盖苏文一直赖着不同意怎么办?难道继续打?”

面对李明的反讽,李世绩思考了一下,点头道:

“没错。”

李明肃然起敬:

“马上春耕了,我们辽东可打不起了。”

让我用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赤巾军,去死磕堡垒群,和让我挥刀自宫有什么区别?

要打让李二去打。

李世绩压低声音道:

“若再于高句丽开启战衅,那就肯定不仅仅是辽东的事。”:

“而是整个大唐的事。”

李明眉头一皱:

“什么意思?”

李世绩眼睛微眯:

“殿下,您觉得高句丽悍然入侵辽东,肆意践踏大唐的颜面,还害得魏侍中积郁而亡。

“陛下会就这么算了?

“魏州都督府的部队只是先锋,战略目标是迟滞敌主力,保护殿下和诸位贵人的安全。

“真正的主力,正在集结。”

李明眼角一抖:

“你是说……父皇这是要……”

“毕其功于一役,以此为契机,扫平高句丽。”李世绩的眼中闪过一道厉光。

李明有点头皮发麻。

啊?原来李二你真想打啊?我刚才开玩笑的……

原本的计划里,高句丽应该由他的辽东军镇慢慢渗透、最终独吞的。

怎么中间突然横插进来一个“大唐”呢?!

抢我的奶酪啊!

我可以留到最后吃,但你不准乱舔!

玩地图填色游戏,哪种行为最让人头大?

莫过于想占领的土地,被盟友截胡了!

如果唐军真的越过李明,打下了整个高句丽,会分给他一杯羹吗?

想屁吃!

现如今,李世民和整个朝廷已经对他李明起了疑心。

以皇帝这个职业的统一尿性,说不定都恨不得想收回他这个“辽东节度使”的权力了,至于新的土地州县,更是断然不会交给他。

至于大唐朝廷该怎么治理高句丽,以古典时代有限的通信水平和治理能力,多半是强行还原历史——

设立个安东都护府,在县城驻点军,广大农村则还是土人治土,搞羁縻统治那一套。

然后让高句丽余孽和其他蛮族联合,在故土上借尸还魂搞出个“新高句丽”渤海国,打得后世的皇帝们哇哇叫。

最后等这轮间冰期结束,东北重新冰封,华夏从此失去染指东北的机会,直到一千多年以后,东北老铁入关主动奔向华夏。

李二,你千万要忍住手瘾,你别当历史罪人啊!

“咳咳,我倒是有一套新的方案。”

李明干咳一声:

“能让高句丽彻底驯服,从此再也不能为祸华夏。”

若是其他人这么说,李世绩只会报以礼貌的微笑。

军人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服从陛下命令而生的。

管他陛下的命令是有理还是没理,李世绩一定不折不扣地执行,绝对不会去质疑的。

这就是这位半路投唐的瓦岗寨降将的自保之道。

但李明的意见,这位明哲保身的高情商将领却不得不侧耳倾听。

谁让他打赢了呢,谁赢谁有理。

李明凑近了说,在纸上写写画画:

“我会提出这些条件,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暂且这么应着,先回报我的父皇。”

李世绩有些为难地说:

“如果陛下不同意怎么办?”

“那就撕毁协议呗,这有什么难的。”李明觉得李世绩的问题很幼稚。我大唐乐意遵守的协议才是协议,大唐什么时候不乐意了那就是厕纸。

你渊盖苏文不服?不服就憋着,有本事来砍我?

李世绩思索了半天,只能点头:

“就这样吧。”

…………

当日中午,渊盖苏文就乘着马车,得胜回平壤了。

经过他一番巧舌如簧、文攻武吓,大唐最终放弃了所有割地、赔款、朝贡的条件。

只是大唐为了保全面子,加了几个不痛不痒、莫名其妙、甚至渊盖苏文念都念不利索的条款。

高句丽几乎没有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众所周知,炮灰不算人,就结束了这场因自己手贱而起的战争!

甚至渊盖苏文还白赚了一个“平壤郡公”的封号!

严谨地说,是提交了“请封郡公”的预约申请,大唐朝廷还得走个内部流程,回去等通知吧。

“等我成了平壤郡公,看国内那几个部落的反贼,谁还敢忤逆我!”

渊盖苏文得意洋洋地盘算着,想象着自己坐在宝座上,面对匍匐在地的群臣,挥舞着这份对高句丽极度有利的和平协议,慷慨激昂地说:

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我国主动挑衅,居然还能全身而退。难道,大唐是金玉其外,而李世民也并没有传闻里的那么厉害?”

劫后余生之余,渊盖苏文又动起了得寸进尺的心思:

“和我军作战的一直是平州的那几个山贼,大唐的军队是一个也没看见。

“由此可知,大唐内部一定虚弱不堪,李世民更是软弱!

“是荣留王高建武无能,才被几个山贼打得丢盔弃甲。

“只要我上,捏死平州那小皇子易如反掌!哈哈哈!”

渊盖苏文咬着牙,哼哼冷笑。

那小孩开场就给了渊盖苏文一个下马威,让他丢足了面子。

而渊盖苏文最好面子。

这给了他刻骨铭心的仇恨和屈辱,更甚于高句丽将士死伤惨重之痛。

回平壤城的路上,渊盖苏文马不停蹄地开始策划厚积薄发、再接再厉、梅开二度的奇袭辽东计划。

发誓要剖了那熊孩子的心下酒,一雪前耻。

以高句丽之大,只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拿下唐属辽东不是如喝水一样简单?

在仇恨和兴奋之余,他完全忽略了协议最末尾的三行字:

唐、高两国一致认为,自由贸易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高句丽向大唐开放市场,不得限制大唐国民在高句丽境内的贸易、勘探、采矿等权益。

双方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大唐国民有权在高句丽境内办报,高句丽无权干涉。

东北是两国共同的家园,为防止风沙、保护水源,大唐有权在高句丽派驻环境保护组织,防止过度开垦、畜牧、冶炼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

“就算陛下同意,那渊盖苏文又会遵守那份协议么?”

送走高句丽使团后,李世绩忧心忡忡地嘀咕着。

那家伙面相不大好,恐怕是会反骨的。

李明一边观察着李世绩的微表情,一边露出天真开朗的笑容:

“怕什么?有营州都督府的唐军震慑,还怕他高句丽翻了天不成?”

“哦?”李世绩眉毛微挑。

在李明当上辽东节度使以后,营州都督府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首先,都督府兼任的地方治理权肯定没了,大政奉还。

问题是军权。

天下兵马,尽由陛下节制,这是贞观以来的公理。

只是,以李明殿下的霸道性格,会容忍在他的辽东腹地,留下都督府这么一颗钉子吗?

朝臣们普遍认为,李明殿下一定会找个理由,把都督府“请”出去。

他也是有理由的,因为营州的都督府与别处不同,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

而是羁縻州特有的军政一体机构。

现如今,羁縻州被全面撤销,营州也已经成为了辽东军镇下的直属州。

将都督府这个“前朝余孽”清理掉,在法理上也说得过去。

因此,营州都督府的去留,已经成为了朝廷观察李明殿下真实态度的窗口。

留,说明他还是大唐的大忠臣,愿意受中央的节制。

不留,那李明殿下的真实动机……

就不好说了。

“殿下的意思是……营州都督府,要留下?”李世绩几乎掩盖不住自己的惊讶。

李明回以一个更惊讶的表情:

“当然,为什么不留?

“如将军所见,我们辽东穷得连喝西北风都要排队,而北边还有心怀不轨、如虎似狼的高句丽。

“离开了唐军的驻扎,怎么保护我辽东百姓的安全?”

把一个离不开父亲呵护的小屁孩演得活灵活现。

抛开百姓喝的是肉羹还是西北风不谈,这态度让李世绩深以为然:

李明殿下的心里,果然还是有我们大唐、有唐军的!

“不仅如此。”李明的眼珠咕噜噜地转着:

“我还要请求父皇,在平州也设立一个都督府。

“与营州互为犄角,巩固辽东边防。”

这句话,让李世绩几乎要为李明殿下鸣不平了。

朝廷那帮文臣们真是瞎操心,居然担心辽东节度使谋反?

哪有反贼会主动要求,在自己领土的核心布设朝廷的武装力量的?!

“所以……”李明嘴角勾勒:

“麻烦李将军快些回长安,将我的决策速速带回长安。”

…………

是,没错,营州都督府是李世民在我核心领土上打下的钉子。

如果我让都督府留下,那就相当于让自己暴露在朝廷的武力投射范围内。

若朝廷对我有什么不满,随时可以用武力喝止。

如果我让都督府滚蛋,那就暴露了我摆脱朝廷约束的心思。

这会引起皇帝的猜疑,随便一个动作就会被抓住把柄,打成反贼。

不论去留,朝廷都稳赢不赔,阳谋无解……

吗?

有没有想过,如果我在朝廷的钉子里,再打进一颗钉子呢?

“薛将军,回营州一路小心。”

李明站在大道上,笑着向搬师回营的薛仁贵、以及他所率领的营州军道别。

是的,平州战事结束,这些驰援平州、因后路被切断而被迫“滞留”的营州军,也到了归程的时候。

“请委员长放心!”

理论上的大唐游击将军薛仁贵,在马上郑重地向李明作揖。

他所率的将士,都是营州军的绝对主力。

至少在编制是属于营州军的。

“记得戴好头盔,别让红头巾露出来。”李明指指脑袋提醒。

“哦!差点忘了……”薛仁贵赶紧戴上头盔,藏好自己的真实身份。

理论上,他们是英勇无畏的大唐军人。

暗地里,他们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赤巾军。

以支队、小队、中队、大队、纵队五级编制,统一接受侯君集的指挥。

并且,以他们为核心,还能进一步感染……不对,感化其他营州军的基层战士。

这便是旧瓶装新酒的意义。

朝廷的营州都督府还在。

但里面的兵到底听谁,那就不好说了。

“再会!”

薛仁贵率“营州军”高唱着纪律之歌,在军乐队的伴奏下,踏着整齐的步伐,向东行军。

望着滚滚黄尘,李明忽然生出了奇妙的感悟——

人类的本质其实都是草台班子。

所谓都督府,和山贼并没有本质区别——

当下面的人都服你,那整个机构也就被你“夺舍”了。

山贼如此,都督府如此,平州州府也如此。

那其他、更高一级的机构呢?

比如太极宫的那个,是不是也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