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章 你阿娘还是你阿娘(1 / 1)吃不起肉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 你阿娘还是你阿娘

陛下的这次无耻偷袭,已经成为了这两天朝野最大的话题。

一向直性子的群臣们直言道,陛下这样嫡庶不分、混乱纲常,只怕是整个国家都要乱套了。

另一方面来说,李明是备战第二赛季最早的队伍。

“今天还是有很多弹劾我的奏章?”

房玄龄府上,李明磕着干西瓜子,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地问道。

现如今,小学教育已经名存实亡,学生和老师都被李明的长安报社总社或辽东分社征用了。

所以索性关张了,你们这群小屁孩子爱干嘛干嘛去。

而房玄龄这个曹王府长史,也不必装模作样地去小学打卡混工分。

到点下班后,就与宋王府司马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辅佐辽东节度使的工作中来。

“如雪片一般。”房玄龄慢条斯理地喫一口茶,嚼着没煮烂的茶叶子。

“所有人都在喷我吗?”

“那倒没有。”

“哦,比我想象中好一点。”李明颇有自知之明地点评道。

官僚系统有这么大反弹,李明丝毫不感到意外。

帝皇无家事,皇帝陛下突然自说自话地给皇后添一个儿子,问过群臣没有?问过天下没有?

当然,不合礼法只是表面理由。

陛下同时加强李明和杨德妃,傻子都知道这其中的用意。

一想到那个大闹宫廷、败坏斯文、滥杀地主的小家伙,居然有可能入主天下,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

这个可能性本身,就让他们战栗不止。

“马周辞任晋王府长史之职,赴齐州任职后,长孙无忌主动请任,辅佐晋王。”

房玄龄看着李明,缓缓道:

“陛下允了。”

嘶李明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这是强行还原历史的节奏吗?

再加个武则天,李治就能集齐神装召唤神龙了!

“长孙公也是身段柔软啊,一见东宫漏水,便果断跳船。”

侯君集毫不掩饰自己的讥讽之意。

“唉……这也是没办法。不管怎么说,李治同样也是他的亲外甥。

“怎么着也比我李明强。”

李明自我安慰道。

房玄龄定定地看着他,眼神中有些责备:

“殿下锋芒毕露,吓退了许多人,过早将他们推到晋王殿下那边了。

“现在殿下是朝臣们争论的焦点,倒是掩盖了晋王殿下的动作,让他悄悄地拉拢培植势力。”

“哦?雉奴哥还有这份心机?”李明有些惊讶。

历史上的李治是个腹黑,这他知道。

可现在的李治才十三岁,是不是有点早熟了……

嗯,十三岁,在唐朝也不算太早熟,过两年已经能结婚生子,完成许多现代人三十三岁都完不成的伟业了。

“定然是那李世绩在旁辅佐,为那小儿铺路。”侯君集毫不客气、又有些忌惮地说。

李世绩能文能武,而且情商比侯君集高得多,从不居功自傲,因此仕途一路平坦。

侯君集常与他自比,内心深处自叹不如,但又不愿意承认。

“唉……表面是英国公辅佐,其实是陛下暗中助力。”

房玄龄放下茶碗叹气道:

“没有陛下首肯,晋王殿下岂能这样频繁走动?

“事实上,虽然殿下在朝廷搞出了大动静,但实际得利最丰厚的,还属晋王殿下。”

山鸡哥真贼啊,闷声发大财……李明直龇牙。

说到底,李世民只是给了李明争一争的资格,又不是直接钦点他为下一任话事人。

在将李明过继给长孙皇后以后,李世民便撤去了对李明的“新手保护”。

朝臣们该弹劾弹劾,该站队站队,不干涉。

而在陛下一通微操以后,现在宫中的格局已经十分明了了。

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明,四人各显神通,同台竞技。

“辽东那边如何?”李明问道。

他在朝中的实力最弱,辽东是他的最大底气。

朝中和辽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都边疆两开,这样才称得上健全。

见势不妙,他也可以随时开溜,割据东北继续苟着。

根据李明的要求,长孙延每天制作工作简报,向长安汇报。

若有要事,先行处理后,再由辽东节度使亲自定夺。

提前让李明体验到了君主离线制。

而且因为现在是非战时,所以无法动用飞驿驰道。

单趟信件需要十五天才能送到长安,回信又得十五天。

侯君集道:

“截至十五天前,那边一切如常。

“宿麦丰收,营州的田地全部分配,两地的荒地也在开垦中,截至今日合计开垦荒田十万余亩。

“经济与发展委员会下新设的各大商社,以及民间的商人,也都进入高句丽经营了。

“还有,经陛下特许,与内地各州县的煤铁贸易也已经开展起来了。

“邻近州县近期似乎格外缺煤铁,生意兴隆。”

“缺煤铁?”李明有些吃惊。

邻**州的州县,不就是燕山和太行山一线吗?

那地方缺煤缺铁?搞笑呢?

“不是还在往西北大漠运送铁矿吗?怎么还会缺呢?”

李明多问了一嘴。

侯君集很干脆地摇头:

“不知道。需要去函问问吗?”

李明想了一想,摆手道:

“算了吧,专门去信也太远了,有什么事的时候再一并问吧。”

反正辽东就是沿着既定方针,继续种田、继续和平演变北方邻国,积攒物质力量,时刻备战。

嗯,尽管李世民给了他另一条“和平夺权”的道路。

但李明并没有懈怠基本盘的开发,更没有放松警惕放下枪杆子的想法。

枪杆在手中,万事好成功。

辽东被自己从根到头修整过,所以没什么问题。

几人的重心又回到了朝堂上。

李明问:

“这几日的朝会上,有人从头至尾没有反对过我吗?”

“有的。”侯君集掏出小本本。

观察朝廷百官对李明“高升一步”的反应,这事是李明特别关照过的。

有拉拢的价值,可以作为潜在盟友。

“并不多,大理寺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崔仁师等舌战群儒,这倒是意料之中。

“不过也有一些人始终没有表态。嗯,其中职位最高的杨师道。”

“杨师道是?”

“中书令。”

“哦?”

李明有些惊讶。

中书省是发布政令的最高机关,其长官中书令,在行政编制上是首席宰相。

虽然实际上不如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秦王府老将那么受器重,但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你们和老杨很熟吗?”李明问。

言外之意是,杨师道为什么会偏向我这边?

宁这甩手掌柜是除了种田啥都不知道啊……房玄龄与侯君集互视一眼,道:

“杨令公出身弘农杨氏,是观德王杨雄之子。”

“so?”李明挑了挑眉。

朝廷里都是门阀士族官n代,有个弘农杨氏有什么稀奇?

侯君集的呼吸陡然粗重,瓮声道:

“殿下的生母也出自弘农杨氏观王房,是杨雄的侄孙女。

“所以杨师道是令母的堂叔,是殿下您的叔公。”

“哦?!”

李明一惊。

搞了半天,原来我是弘农杨氏的亲戚?!

一开始还以为是隋炀帝那一脉的亲戚呢。

切。

这时,房府的门童来报:

“相公,杨令公来访。”

说曹操曹操到。

“请。”

不一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文官趋步入内。

看见李明和侯君集也在,不由得一惊。

“叔公!”李明脆生生地喊了一声。杨师道的表情立刻松弛了下来,款步入内。

“杨令公有何事莅临草庐?”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客套、倒茶。

杨师道有些顾忌地看了一眼一旁的李明,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才说道:

“为在下的原属下,马周之事而来。”

马周……提起这名字,李明又忍不住呲牙了。

也许房玄龄是对的,自己确实太锋芒毕露了。

以至于赶走了马周,腾出了晋王府长史这个位子,让长孙无忌给占了。

他又想起了那个笑话:当敌人很菜的时候,千万别把他干掉。

否则换上来一个通天代,就有得自己头疼了。

“陛下已经下诏,马明府也已经去章丘县走马上任了。现在再疏通,恐怕……”

房玄龄让自己的语气表现出了一丝为难。

“非也非也,相公您误会了!”

杨师道急得连连摆手:

“在下来,主要是想打听……”

他又忌惮地看了一眼李明。

李明回以理解的微笑:

“我要回家吃晚饭了,叔公相父继续聊哈。”

把最近炙手可热的准·嫡皇子殿下给赶走了,杨师道更是如坐针毡,连连说道:

“非也非也!殿下请坐,侯尚书请坐!”

老杨的道行显然比房玄龄浅得多,性格也更软弱一些

房玄龄捋着山羊胡,静候对方开口。

杨师道深吸一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才说道:

“马周是原中书省属官,而中书省又是在下主持的府台。

“听闻马周是被李节度所弹劾的。

“不知中书省哪里得罪了李节度,在下才特来向房相公求教。”

李明听懂了。

老杨有投靠十四党的意向,但手下突然被贬后,他一下子搞不懂小侄孙李明的态度了,所以来老房这里投石问路。

房玄龄笑了:

“殿下本人就在敝府,令公何不亲自问他?”

就在杨师道尴尬万分的时候,李明回以诚挚的微笑,主动解释道:

“我并不是针对马周,更不是针对中书省或叔公你。

“我只针对蠢政。

“马周提出了一条蠢政,我当着陛下的面驳斥了他,仅此而已。”

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了“被陛下亲自带着与朝臣奏对”这一事实。

李明殿下竟受宠至此,这是储君才有的待遇啊……杨师道脸上闪过惊讶之色。

“敢问,节度使所说的蠢政是……”

“两税法,在齐州酿成民变的那条蠢政。”李明说道。

杨师道一怔:

“我道是为什么只在一地试行新税法,原来是李节度力阻……”

若是没有李明这么一卡,这条蠢政若在全国推行……

后果不堪设想啊!

知道李明是对事不对人后,杨师道明显松了口气。

“在下,知道了!谢节度使解惑!”

杨师道深深作揖,心情轻松地拜别房府。

“呼”李明揉了揉假笑到发酸的脸颊。

老杨那老小子也太不经吓了,他怕把人给吓跑了,痛失一潜在盟友。

杨师道虽然城府不深,为人软弱,和崔仁师有的一拼。

但位高权重,而且在摸不透李明态度的情况下,也没有落井下石,参与到朝臣们对他的攻伐之中。

忠心可鉴,可以发展。

房玄龄瞟了一眼明显在打坏主意的学生,满意地捋着胡须道:

“先示以帝宠,再示以才干,以此引诱天性胆怯的杨师道入局。

“殿下的拉拢之术炉火纯青啊。”

李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皮:

“哪里哪里,我一向真诚待人。”

“杨师道是唐高祖旧臣,通过他可以联络更多前朝老臣,值得笼络。”侯君集评价道。

李明自信地扬起嘴角:

“包在我身上!”

“还有一事。”侯君集补充道:

“薛万彻来信,说他奉诏又调回长安了,官复原职,任右武卫大将军。”

“哦?这是好事。”李明兴奋地搓起了手:

“他若能渗透进朝廷的军队,在军队之中大量发展赤巾军……”

画面太美,李明都不敢想象。

如果顺利,直接游戏结束好吧!

“此事十分重大,我得重重地勉励老薛!”

李明严肃地问侯君集:

“薛万彻缺什么?”

侯君集严肃地回答:

“缺媳妇!”

噗……连房玄龄都绷不住了,差点吐出一口茶。

少扯淡……李明正要批评侯君集不够严肃,忽然想起,好像自己的母亲也曾经提过一嘴薛万彻。

在他离开辽东以前,杨氏似乎说过,薛万彻讨厌李元吉,想要谋一门婚事……

李明旋即露出自信的笑容:

“老薛的终身大事,也包在我身上。”

小孩给大人说媒,可真是倒反天罡了。

但考虑到说这番大话的,是能干大事的李明殿下,两人便又释然了。

“静候殿下佳音。”

…………

“阿娘帮帮我吧,给老光棍薛万彻介绍个女朋友吧!他好可怜啊!”

当日晚,在立德殿用晚膳时,李明抱着杨氏的大腿就嚷了起来。

“殿下不应该称臣妾为姨娘吗?”杨氏调侃道。

“唉妈,你就别埋汰我了。”李明嘟嘴道:

“老薛都饥渴到调戏良家妇女,被一脚踢到营州了。

“你若是不帮他说媒,他万一再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那我就痛失一员大将了。”

杨氏温柔地抚摸着宝贝儿子的头发。

他虽然善政一方,虽然力抗蛮夷,但他还是阿娘的小宝贝。

“行,此事交给阿娘,一定给你的爱将撮合一场体面的婚事。”

“阿娘最棒!”李明吹着彩虹屁,继续得寸进尺地说道:

“还有一个人,我想拉拢叔公杨师道,阿娘能替我想想办法吗?”

“行行我这就给他写信。”

“阿娘威武!”

从辽东回来以后,李明就属了狗皮膏药,没事就粘在杨氏身上,撕都撕不开的那种。

“二位的母子关系,真是羡煞旁人。”还是那位忠心耿耿的老宦官,端上一盘煮葵菜,亲热地和两位贵人们唠着嗑。

虽然杨氏荣升德妃,但立德殿一切照旧。

家事还是由杨氏和其他姨娘分担,还是只有热心老宦官偶尔来帮一下手。

王姨娘为此还很不满,专门和杨氏吵过几架,被遛狗似的遛得不要不要的。

更夫敲过戌时,李明达准时出现了。

“小明,该回家上床睡觉啦!”

她熟练把李明这块狗皮膏药从杨氏身上撕下来,扛在肩膀上,礼貌地与各位姨娘们告别,便扛着他回立政殿了。

“这里也是我的家呀。”李明在肩膀上刚回嘴,嘴里就被塞了一颗枣子。

“你已经我的亲弟弟了,我的家也是你的家呀。”李明达理所当然地说道。

回到立政殿的玄关,正好撞上了李治。

警惕在他脸上一闪而过,很快柔和下来,春风化雨地笑说道:

“阿兕子,小明,你们回来了?”

“我们回来啦”

李明若无其事地向闷声发大财、堵口憋大舰的竞争对手打招呼,被阿兕子一步一步往屋里扛。

李治看着他俩的背影,眼神骤然幽深。

“在与父皇和李明奏对以后,马先生被贬。

“马先生被贬以后,李明急速升迁,屡破礼制,过继进了后族……

“也就是说,这次贬谪与李明有关……

“李明是踩着马先生的头上位的……”

李治的呼吸逐渐沉重起来,不由自主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放在玄关昏黄的灯火下。

这封信他看了又看,信纸边已经有所破损了。

信的署名,是魏王李泰。

“动手……要动手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