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9.第169章 全唐肃反委员会(1 / 1)吃不起肉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全唐肃反委员会

李明的表情丝毫不变,仍旧毫无波澜地敲打着书桌,仿佛在听一件寻常的汇报,用眼神在问:

然后呢?

见从领导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来俊臣立刻低下脑袋。

狄仁杰顺滑地接过话头,继续为李明汇报:

“具体来说,这第二起大案,与明哥前段时日被诬陷为逆贼有关。”

呼,原来是这件事,我还以为李世民在查别的……李明无声地松了一口气,不动声色地斜了来俊臣一眼。

那家伙把话说成容易误解的样子,是故意不小心的么。

“明哥应该还记得,您在辽东时,有谣言称您背叛大唐,意图谋反。”

狄仁杰一一道来:

“这谣言一度甚嚣尘上,误导朝廷,还蒙蔽了陛下。”

是谣言吗……哦对对对,这绝对是谣言,我可是大唐头号大忠臣啊!……

李明摁下心里的戏码,高冷地点点头: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潜伏在李君羡府上的探子发现,李君羡正在奉命调查这起谣言的来源。”狄仁杰不卖关子,直指重点:

“是张亮。最早向长安传递误导性情报、干扰陛下和朝廷决策的,是张亮。”

张亮,不就是李君羡的前任,之前替皇帝掌管情报和密探的那家伙么……

李明恍然大悟。

难怪当时有这么多大臣弹劾他造反,连刚被自己搭救的李世民也怀疑上了他。

原来是情报来源出了问题。

但同时,他又有了新的疑问。

他与张亮无冤无仇,素无来往,为什么会被对方刻意针对?

不惜顶着欺君、挑拨皇族关系的重罪?

是他在不经意之间,惹到了那个特务头子?

还是说……

“张亮的背后是谁?”

李明直接问到了关键问题。

而在他心中,对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李泰,魏王李泰。

一边诬陷李明,一边栽赃太子,最大受益者无疑就是李泰。

“呃……”狄仁杰卡住了,下意识地看向一旁的来俊臣。

来俊臣毫不掩饰嘴角的嘲笑,轻咳一声。

但迎着李明冷峻的目光,他也不敢再卖关子了,老老实实地回答:

“是李佑,明爷。

“张亮的背后,是齐王李佑,明爷的五哥。”

李祐?

这个答案出乎了李明的意料,让他不由得扬起半边眉毛。

他和李祐无冤无仇……不,两人在过继之事上,虽然有些小过节。

但李祐老哥也不至于因此而整这么一出吧?

而且李祐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傻大个,最近又被一脚踢去了齐地。

怎么突然开窍了?

不但加入到了这场乱糟糟的夺嫡大战,而且还一下子就抽到了最好用的ssr——

皇帝老爹的密探头子?

你难道也被穿越者夺舍了???

“你们为什么会这么判断?”李明特意问了一句。

来俊臣也是对答如流:

“李君羡在调查张亮这起案子时发现,张亮通过密探,与齐地的李祐有密切的书信往来。

“我们的密探以打扫书房的名义,偷看过李君羡截获的两者书信。

“抹黑明爷的指令,确实是由李祐下达给张亮的。”

嘶……李明不由得深深地呼吸一口。

难道真如调查所发现的,搞坏事的,真的是李祐?

不,不太可能。

站在宫外人的视角,或许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但作为李祐的弟弟,李明可太清楚李祐的为人了——

有勇无谋。

那莽夫也许会因为冲冠一怒,而造皇帝老子的反。

然而,若要进行如此精心设计、徐徐推进的阴谋,李祐老哥是既没有这个智商,也没有这个耐心。

况且,搞这样的阴谋诡计来针对他李明,对李祐自己来说,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就为了出一口过继的恶气?

这么幼稚的人,是没有能力策划这起阴谋、并勾搭上密探头子的。

张亮也不会因为这么幼稚的原因,而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生涯。

因此……

“李祐背后还有别人么?”李明直视来俊臣的双眼。

而这位得力干将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缓缓点头:

“应该是有的,但不确定。”

“是谁?”李明追问。

是李泰么?

“也许是太子。”来俊臣斟酌着说道:

“根据李君羡的调查,在李祐出发去齐州、当他的王爷前。

“太子曾设宴款待了李祐,并且赠送了玉佩。”

居然是太子?!

李明心里咯噔。

绕了半天,幕后黑手原来还是那位女装大佬啊!

难怪……

在如今的朝堂形势下,在岑文本、刘洎等几个污蔑李明最起劲的清流,已经验明正身,其实是魏王一党后。

李世民仍然对太子李承乾保持着疏离的态度,并没有因为太子被栽赃而对他有所改观。

原来,是因为太子老哥随便动了皇帝老爹的大宝贝啊!

结党都结到密探头子上了,李世民没有当场废黜太子,已经算相当克制了……

“可是……”来俊臣却是一脸欲言又止。

李明用酷酷的眼神示意:

继续。

“可是,我觉得李君羡在这儿捕风捉影了。”来俊臣对同行的判断不以为然:

“太子作为所有皇子的长兄,在弟弟远赴外地时设宴告别、赠送信物,算是正常的礼仪。

“并不一定有拉拢的意图,更不一定代表两人就此互相勾结在一起、操弄情报了。”

李明看向了旁边的狄仁杰。

小狄也不得不承认:

“我也同意来俊臣,李君羡的这条证据有些牵强。”

本以为事实确凿的案子,也成了罗生门。

李承乾、李泰、李祐,到底是谁在捣鬼……

李明揉了揉眼睛:

“那就继续查吧。”

“可能查不了了。”来俊臣浮起苦笑:

“不知为何,最近李君羡突然停止了这起案子的调查,把精力调到北方去了。”

李明的眉头越皱越深。

是李世民啊。

明显是李世民不让李君羡继续查了啊。

为什么?

个中理由,也许只有他知道了。

而且父皇的蹊跷行为还不止于此。

对于忠诚度有问题的密探头子张亮,李世民也没有把他杀了,或者轰出朝廷。

而是扔到了河北道,继续盯着辽东!

父皇啊父皇,你到底在盘算什么?

在外人、尤其是来俊臣这家伙面前,李明压下了满腹疑问,还是一脸轻描淡写地问:

“九成宫事件,李君羡发现了什么?”

“没什么,他们发现,长安内部也许有阿史那结社率的内应。

“以至于有可能那个内应才是主谋,结社率只是前台干脏活的。”

来俊臣颇为轻蔑地耸耸肩。

李君羡这位同行,业务能力太差劲了,现在才意识到出内鬼了?

“说起这件事,咱自己把九成宫事件查得怎么样了?”李明问道。

在离开长安、前往辽东以前,他就把这件任务交待给了来俊臣他们。

他早就意识到这起事件有内鬼了,因为九成宫事件是与李世民、李孝恭毒杀案一脉相承的。

而毒杀所用的“雄黄酒加热”这个方法,显然不是阿史那结社率或别的什么突厥人能掌握的。

必定有一位精通丹药的大佬相助,才让结社率有了这个不留痕迹下毒的点子。

而以那位丹药大佬,就能顺藤摸瓜,锁定幕后真凶。

“在去辽东之前,我记得你们好像已经找到了一位知道雄黄酒特性的炼药大师……”

李明仔细回忆着,突然一拍大腿:

“孙思邈!”

对,孙思邈。

在去辽东之前,他本来是想先拜访孙思邈、排查九成宫事件真凶的。

后来,平州那边接连传出坏消息,一会儿外地入侵、一会儿山匪暴乱。

让他不得不暂时搁置这次拜访,提前去了辽东。

既然现在他在长安,就可以旧事重提了。

一提起老孙,来俊臣的表情就垮了下去。

狄仁杰叹了口气:

“孙神医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我们到处都找不到他,更没法问他话。”

来俊臣苦笑一声:

“今天倒是找着踪迹了,听药材铺掌柜的说,老孙大概这两天就回长安。”

李明拍拍被遛得没脾气的两人:

“没关系,能找着人就行。“来俊臣你先忙,我和狄仁杰有事商量。”

被这么直白地支开,来俊臣眉头一皱,但还是什么都没说,就此离开。

李明抱着胳膊问:

“你有什么事想对我说吗?”

狄仁杰苦笑道:

“还是瞒不过明哥。我觉得……来俊臣和他的手下有问题。”

“什么问题?”李明对狄仁杰的这番举报毫不意外。

他也是这么觉得的。

“我具体说不出来。但……”狄仁杰还是老样子,说话不太自信,吞吞吐吐的:

“我发现,来俊臣和他的手下,钱越来越大手大脚了。

“他们都是穷出身,从报社支取的例钱也没有突然增多。

“总觉得……他们好像发了一笔意外之财,但没有证据。”

李明颇为玩味地看着这位小老弟,相比询问、更像是考校地问道:

“你查过报社的账册了吗?发现金额有出入、公款被贪污了吗?”

狄仁杰点了点头,又摇头道:

“我第一时间就查了,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处。

“报社的收入就是一份一份卖报纸的价钱,开销无非是人员工资之类,账册都能一一对应的。”

知道第一时间查账,到底是宰相的苗子。

只是还是棵苗子啊……李明赞许地点点头,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摊在狄仁杰面前。

“发现问题了么?”

“呃……油墨纸张我也查过了,没有偷工减料的痕迹,这钱也没有被他们贪了。”

“不是油墨纸张这些小钱,而是内容。”

“内容?”

狄仁杰一怔。

报纸的内容还能做手脚,做了手脚还能挣钱?

“就是这些诈骗受害人张贴的启事。”

李明指了指这块新增的版面。

上面都是各家有钱人刊登的、寻找诈骗人线索的悬赏。

“长安快报上怎么会多出来这些内容的?是谁让写上去的?”李明问。

“因为这些与长安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就放上版面了,是来俊臣建议的……”

狄仁杰冰雪聪明,被这么一提点,也意识到了猫腻:

“明哥你是说,来俊臣向那些在报纸上张贴启事的人,索要了好处?”

尉迟循毓的黑脸更黑了:

“妈的,欠揍!”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那小子居然还以特权牟利!

他背叛了李明殿下,艹踏马的。

李明轻轻摇了摇头:

“先找他对质。”

…………

来俊臣一脸讪笑:

“确实如此。”

他倒是挺爽快地承认了。

“拉拢探子、疏通关节,也需要钱,明哥最开始留的那些根本不够,那我只能想办法自己攒了。”

“至于用不掉的那一些……嘿嘿,兄弟们吃了一辈子苦,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你再狡辩!”尉迟循毓握紧拳头怒喝道。

“我又没拿你们一分钱,规章制度也没有禁止,哪里错了?”来俊臣嬉皮笑脸道。

“你……”尉迟循毓被噎住了。

狄仁杰却一直不言语。

因为他知道,来俊臣说的也是在理。

搞情报,是门很钱的活计。

李明敲着桌子,感到脑壳有点痛。

自己手下都不是白莲,贪污犯有好几个。

别的不说,侯君集老哥就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大贪官。

李道宗老弟也不遑多让,在四年前也因为贪赃蹲过大牢。

多一个来俊臣,他怎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呢……

他停下手指,轻描淡写地一笑:

“确实是我疏忽了,在规则里加上一条:

“有利用报纸等公共印刷品,为自己谋私利的,赃款吐出,人开除,移送官府。”

就算是放过来俊臣这一回了。

来俊臣搓着手嘿嘿笑:

“我没意见,以后注意。”

“关于张贴启事,这也是条财路,不能这么断了。”

李明继续安排道:

“只是局限在几个被诈骗的有钱员外之中,财路有点窄了。”

在场的几人面面相觑,不太明白李明的用意。

“以后不论是谁,只要出足够的价钱,都可以在报纸的指定版面上,发布他们想要发布的内容。

“尤其是商人,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

“这种形式的文章,我称其为,广告。”

来俊臣猛然一拍手:

“对啊!商人为了宣传产品谋求财路,出价肯定更高啊!”

论想法子搞钱,自己远不是明爷的对手啊……

李明微笑着点点头:

“是的,这项事情,我就交给——

“狄仁杰来办,你组织‘值得信任’的人手,去接洽长安的商人吧。”

来俊臣的表情一下子垮了下去。

这是一块肥肉啊……

“好的明哥。”

狄仁杰欣然应允,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因小失大的来俊臣。

“打广告赚来的钱,一部分给员工发福利,一部分用于探子的经费。

“只是一切都要摊在台面上,不能私相授受。

“这样安排没问题吧,来俊臣?”

李明直视来俊臣。

“您说什么就是什么。”来俊臣无奈地苦笑。

李明略作思考,最后郑重地说:

“关于长安总社和辽东分社的改组,我也有了些想法。”

大家也立刻严肃起来。

情报部门的结构,这可是一件大事。

尉迟循毓专程从辽东赶来,整天泡在报社,就是为了此事。

目前的情况是,李明在辽东和长安各有一个情报部门。

因为各自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任务也自然而然地各有侧重。

北边那个,主要进行对敌国的渗透、反渗透和颠覆破坏工作。

南边那个,则集中于大唐国内,以情报收集为主。

形成了南厂、北厂分治的局面。

本来李明想把这两个机构整合起来,避免地域撕裂的。

但在实地考察、尤其是来俊臣玩了一手贪污以后,他有了新的想法。

南北厂还是分开的好。

一是各自所擅长的“活计”不同。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让这两个机构彼此形成制衡。

制衡手下各方势力,乃是统治者的入门心法,不可不品尝。

尤其是情报机构。

李明要充分吸取李世民被张亮蒙蔽的教训,不能让任何一方垄断自己的情报渠道。

“辽东的情报委员会维持不变,我想在长安,再新设一个委员会。”李明一字一句地说道。

尉迟循毓疑惑地摸着脑袋。

听明哥这意思,长安这边与他辽东,没有关系了?

两边都是独立的机构了?

“委员会内设两个司。

“纪律审查司,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查大唐官员和我们委员会内部人员的贪腐和怠工行为。

“情报司,负责监视大唐国内各级官员、文人、商人等,刺探情报。”

李明环视在场的众人,不紧不慢道:

“委员会由狄仁杰总负责,并分管纪律审查司。

“来俊臣为副手,分管情报司。”

这番安排出来,狄仁杰终于一扫连月被压制的阴霾,脸上有了光彩。

有了这把“惩处贪腐”的尚方宝剑,他就有抓手和来俊臣斗一斗了。

而来俊臣的脸色则暗了几分,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安排确实有理有据,他再不满也无可指摘。

而且两个司的职能互相交叉,起了互相配合、同时又互相牵制的作用。

尉迟循毓多嘴问了一句:

“两个司有了,那这个委员会叫什么名字呢?”

“是哦。这个新委员会的工作覆盖整个大唐,又以肃清贪腐和怠工为主。”

李明随口说道:

“就叫全唐肃清贪腐及怠工委员会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