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2.第223章 李明:埋个大雷给哥哥们(1 / 1)吃不起肉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李明:埋个大雷给哥哥们

“该疏散的大臣都已经去了辽东,该埋下的暗桩也已经埋下。

“我留的后手准备已经基本就绪,阿娘,我们明天就可以出发北上。”

李明说道。

他骗人的,准备工作再充分,也永远都有完善的空间。

但是李明隐约意识到,现在的时机非常紧迫。

他们母子俩的境遇,恐怕十分危险。

虽然前线的战报还在每天正常发送,李世绩、侯君集等人也没有发出“陛下和唐军遭遇背刺”的密报。

仿佛岁月静好。

然而,普通战报的传送优先级较低,和真实的战场前线是存在好几天时差的——

毕竟皇帝陛下本人就在前线,后方人员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运营、运粮就可以了,对实时了解战线实况的需求并不高。

也就是说,在这动辄十几二十天的时差之内,是存在前线突然发生巨大变故、而李明仍然蒙在鼓里的可能性的。

而李泰等人煽动起来的、关于“李明勾结薛延陀和突厥、意图借刀弑君”的谣言,则让他的危机意识更进一步。

敢传关于皇帝的谣言,除了李祐那个脑子里都是肌肉的莽夫之外,其他几位王爷是肯定不敢的。

结合李泰这个屡屡意图弑君的重大嫌疑……

他们的传言,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背刺皇帝的真正导演,正是他们的好兄弟李泰。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谣言真的只是谣言。

对方表现出的狗急跳墙的态度,也不能不是一记警钟。

因为如果李泰联合其他七王,真的给他来一个鱼死网破,那他还真有些招架不住。

“因此,阿娘,小心起见,我们还是避其锋芒,去辽东‘巡视’一番吧。”

李明的语气带着急迫。

杨氏仔仔细细地听取着儿子的想法,眼神有些恍惚。

“你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

她不禁喃喃道。

虽说是“巡视”,但李明此举,无异于自绝于储君之路——

皇帝让你看家,你却自个儿跑到犄角旮旯,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陛下,你要辞职么?

生命诚可贵,杨氏自己也很清楚。

然而,当天平另一端摆上的砝码,是整个天下的时候。

即使冷静如她,也难免动摇,心生留恋。

可惜啊,可惜!

“可惜什么?”李明轻巧地笑道:

“大不了卷土重来,把全天下再打回来。这事儿我又不是没干过。

“领土,还是自己亲手打下来的安心。”

杨氏看着儿子振奋的双眼,哑然失笑:

“论洒脱,我远不如你。”

这事儿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明天,跑路。

“还有一件事,你还没来得及扫尾。”杨氏提醒道。

我没来得及扫尾的事儿多了,具体是哪一件……

“这件事就是大唐。

“尚书省左右仆射和中书省中书令、中书侍郎则早就走了。

“现在你这个监国也一走了之,国家怎么办?”

李明砸吧着嘴巴,无可奈何地苦笑:

“这事情我也早有准备。只是……”

只是实在不太情愿把大权交给“他”啊。

…………

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脸色煞白:

“太太……太监,监国殿殿……殿下召见我?”

宦官古怪地看着他:

“正是,赵国公有什么问题吗?”

“可可……可现在是晚上啊。”长孙无忌控制不住牙齿打架。

宦官的表情更古怪了:

“监国殿下勤政,经常在夜间召见诸臣,国公并不是第一个。”

“哦哦……”

“那……奴在外面候着您,等您整理整理?”

“哦……啊?”

长孙无忌目光空虚地看着宦官走出房门,身体像烂泥一样,失神地瘫在座位上。

完蛋了,完蛋了!

李明殿下今晚就要杀他!

因为“二五仔”的属性,长孙无忌尽管顶着国舅、晋王府长史的名号,但是并不被亲外甥李治所信任。

他实质上被排除出了李治的核心圈层。

所以,长孙无忌对四位皇子夺储的最新情势,并不之前。

然而,他对自己干的坏事,那可是心里门儿清的。

自从李明执政以来,他可是使出了平生之所学,对李明使用的必杀技包括不限于:

阳奉阴违、歪曲政策理解、不及时汇报情况、以琐碎议题恶意灌水、拖延施政、恶意将政令扩大化或不执行到位等等……

一言蔽之,长孙无忌将各种“非暴力不合作”的官僚手段,一股脑儿全部招呼到了李明头上。

终于,极端、激进又嗜血暴躁的李明殿下,终于忍不了他的作妖,要一举结果制造问题的人了么!

“阿翁,你在琢磨什么呀?”

长孙延凑了上来:

“怎么还不去宫里?”

长孙无忌蓦然回过神,悲怆地对好大孙交代着:

“遥想当年,我与你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出城门捕猎的美好旧日,是一去不复返了!”

长孙延满头问号:

“阿翁你在说什么?不是进宫商谈要事么?”

怎么说得好像在交代遗言一样?

“唉,你不懂!”

长孙无忌唉声叹气:

“这么晚叫我进宫,你的明哥是要杀了你阿翁啊!”

“怎么可能。”长孙延用和宦官同款的眼神,古怪地看着神经兮兮的爷爷。

“明哥叫我也进宫,怎么可能当着我的面对你不利?”

“怎么不可能?唉……‘那位’暴虐的殿下……有什么不可能的?”

长孙无忌心事重重,压低声音对孙儿说:

“你什么都不知道!李明殿下连他父皇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的!”

长孙延抱起了胳膊:

“阿翁说的是,最近在外地州县疯传的谣言?

“说什么李明殿下勾结突厥、薛延陀等外夷,试图弑君,导致皇帝陛下下落不明?”

作为李明座下的首席秘书,他对来俊臣、狄仁杰等小伙伴收集到的情报了如指掌。

“这不是谣言,这是千真万确!”长孙无忌郑重其事道。

虽然被李治瞒着,但他还是是通过自己在朝里和地方上的关系,打听到了不少小道消息。

长孙延却轻巧地挥挥手:

“肯定是假的,不值一驳。”

长孙无忌失望地摇头:“你不懂政治。”

长孙延也有样学样地摇头:

“是阿翁你不懂李明。

“如果这局真是明哥谋划的,他会做得这么稀烂?”

“那你说他会怎么做?”老赵国公颇为不以为然。

长孙延开始推演了:

“首先,他应该将陛下遇险一事公之于众,以监国之名,立刻掌握天下兵权。

“然后以‘北上靖难’为借口,号令南方的军队北上、辽东的赤巾军南下,以拱卫京师的名义,进京压制反对、巩固政权。

“最后,为以防万一,他应该以商议如何营救父皇的名义,召集诸皇子进京,全部软禁起来。若有不从,就扣上犯上作乱、阴谋弑君的帽子,发兵攻讨。”

长孙延说得一套一套的,把长孙无忌说得嘴角直抽抽。

我的乖孙儿呢,我那个温文儒雅、乖巧听话的乖孙儿呢?

怎么不但人变黑了,连心也跟着变黑了!

你为什么这么熟练啊!这一套篡位夺权的流程,你到底在心里练习了多少遍啊!

无父无君无法纪,你到底跟谁学的啊!

“现在宫里连个风声都没传出来,长安城里连个兵都没调动。

“所以说,这事儿就是彻头彻尾的谣言,李明肯定没有意图弑君。”

长孙延宽慰着阿翁:

“所以,李明没有撕破脸,不至于对阿翁你不利。”

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可他不敢动皇帝,谁知道他会不会动我……”

长孙无忌还在那儿碎碎念。

长孙延斜了一眼患得患失的阿翁:

“宦官还在外面候着。阿翁如果还拖延不去,可能监国殿下就真的得对你有意见咯……”

在胳膊肘往外拐的好大孙的劝诱下,长孙无忌还是出了门,惴惴不安地进了宫。

不知为什么,今晚的太极宫透着一股肃杀的气氛。

人烟稀少,仿佛成了一座空城。

偶尔遇见的宫人,都低着头快步赶路,而守卫则带着盘查警惕的眼神。

这和他印象中大相径庭。

该不会,李明殿下该不会真的想把他给……

“阿翁,你去哪儿?”

长孙延叫住了他:

“两仪殿在那个方向。”

“哦……好。”

长孙无忌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继续跟上孙子和宦官的脚步。他都意识模糊了,下意识地踏上了去立政殿的老路。

差点忘了,李明在监国期间,一直都在两仪殿侧殿的书房办公,并没有僭越动用老爹的寝殿。

这种平时善于隐忍的人,往往放纵起来最是可怕……长孙无忌心里嘀咕着,抱着上班如上坟的心情,到达了两仪殿。

在孙子熟练的带领下,七拐八拐,来到了书房。

李明正坐在桌案边,低着头奋笔疾书,一旁的文件都堆成了山。

他鞠躬尽瘁的模样,让长孙无忌不禁想起了陛下,眼睛一阵恍惚。

“来了?”李明头都不抬:

“长孙延,你先去一边等着,我和你阿翁说点事。”

“好咧。”

长孙延也不见外,向阿翁拱了拱手,便去一旁的休息室了。

房间里,长孙无忌独自面对帝国的执政,紧张地站在一边,一动也不敢乱动。

即使面对陛下,他也从没有像现在面对李明这般,如此畏畏缩缩。

眼前的这位小殿下,是长孙无忌最大的政敌,也是这位国舅迄今遇到的最大敌人。

身为文官之首,他长孙无忌一度权倾天下。

他想要清除的绊脚石,哪一个不是灰飞烟灭?

然而,当碰到李明时,他碰了一鼻子灰。

这一年多以来,长孙无忌是真的使出了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在和李明作对。

然而,结果如何已经很明显了——

李明不但没有被他摁死,反而成为了监国,眼看着就要登临大宝了。

而他长孙无忌,则被一步步边缘化,迟早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虽然不想承认。

但是,李明确实赢了……

“哼,虽然不想承认,但你们赢了。”

李明放下了手里的笔,语气冰冷地对长孙无忌说。

“咦?”长孙无忌愣了愣。

这不是我想说的台词吗?

“舅舅干嘛站着?来,坐,坐。”李明指了指面前的蒲团,语气中带着揶揄和自嘲。

长孙无忌满问号脑袋,顺着小李的手指,一头雾水地坐在他对面。

“这是尚书省的文书,这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以及这个月的各地财政报表……等等,全部交接给你。”

李明懒得和他弯弯绕绕,直接开门见山,指了指边上的文件山,顺手把他刚才写字的那张纸塞到长孙无忌面前。

“交接单,你签收一下。”

长孙无忌:“???”

他本来都抱着上坟的觉悟了,没想到真让他上班啊!

“这是最近的几起重要议案,你优先处理,其他的可以暂时放一放……”

李明也不管对方消化不消化得了,继续喋喋不休地交代着。

长孙无忌全程呆若木鸡。

他一开始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的死对头在说什么。

但渐渐的,他从字里行间听出了两个字。

两个让任何一个政治动物都怦然心动的字——

交权。

李明殿下,正在把监国之权交给他!

可是为什么?

他俩之间不是刀光剑影、剑拔弩张么?

刚才不是还在防备顽劣残忍的小殿下会把他给砍了么?

怎么现在,好外甥转头就要把监国大权移交给他?

小李这个代理皇帝不是当得蛮好的吗?

李明深深地剜了一眼一脸懵逼的长孙无忌,不无幽怨地从鼻子里哼出一股气:

“呵,算你和你的主子厉害,先下一城。”

长孙无忌:“???”

我怎么又赢麻了?

这种似曾相识的、莫名其妙躺枪的感觉……

“唉……总之,我要巡视地方。

“房相等一众良臣都不在,所以就交给大司空你了。”

李明半张脸说道。

长孙无忌莫名听出了傲娇的感觉。

那些良臣,不都是被好外甥自己给支走的吗……

“大司空,不论你是否知道个中原委,还请你正告你的少主,我的李治哥哥。”

李明直视长孙无忌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们双方并非敌人。

“真正的恶人,多次尝试弑杀父皇、太子、李治、以及我的谋逆之徒,不是别人。

“正是李泰。”

这怎么又把魏王给牵扯进来了,魏王不是早就被淘汰出局、安心窝在封地了吗……长孙无忌有种火星了的感觉。

“我要交代的,就这些……”

李明环顾整个房间,眼神中带着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惆怅:

“退下吧。”

长孙无忌一肚皮官司。

但他不敢细问,唯恐节外生枝,应和着离开了因堆满文书而显得有些逼仄狭小的书房。

他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首先可以排除李明“退位让贤”。

他只是火星了,又不是傻。

“好外甥如此反常,怕不是和那则‘陛下遭遇不测’的传言有关……

“如果这事儿不是他干的,那会是谁?

“魏王……”

长孙无忌心里嘀咕着,脸色复杂地回到廊下。

“阿翁,看,我不是和你说过么?他不会动你的。”

长孙延一脸“不出所料”:

“传言终归是传言,如果他真要篡位,不会干得这么破绽百出。”

“但那传言也未必只是传言……”长孙无忌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过了半晌才缓过劲儿来,给了没大没小的孙子一个爆栗。

“你怎么也学他,变得这么无父无君无法纪!

“去去去,监国殿下叫你进去回话!”

“哦。”长孙延摸着脑袋上的包,悻悻入内。

然后又马上出来了。

“你落下了什么东西么?”长孙无忌抱着胳膊问孙子。

“没有,明哥已经和我把事儿交代完啦”长孙延兴高采烈地说着。

长孙无忌:“这么快?说什么了?”

长孙延:“他让我明天和他一起回辽东!”

长孙无忌:“回……你生在京城!你不是辽东人!”

长孙延:“啊对对对。总之赶紧回家,明天还得早起赶路。”

…………

“一桃杀二士,这就是我留下的最后一记后手。

“李泰,李治,你们也想当皇帝么?想要,就过来拿。”

李明坐在书桌边,嘴角明显勾起。

两个嫡子背着他搞大新闻,那他也不客气,临走前回敬以一颗大雷。

那就是把执政的权力,交给弱势的李治一方。

李泰现在是主动方,有兵力优势,肯定要来抢。

而李治一旦手握大权,能甘心再把权力让给李泰老哥吗?

能和他李明一样,以退为进吗?

以李明对李治的了解,腹黑的山鸡哥,多半是没有这般大智慧、大气度的。

一方不让、一方要争,双方的矛盾就会迅速激化,彻底对立。

以监国之权为饵,可以避免李治与李泰媾和的最坏结局,让两边退无可退,正面对抗。

这样,他李明就能在辽东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你俩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等着吧,洗干净等我回来吧。”

李明思索一阵,便伏案给最后一点公文收尾。

…………

与此同时,太极宫之北,玄武门。

在夜色的掩护下,沉重的大门打开了一道足够一人通行的缝。

一队唐军鱼贯而入。

他们既不是禁军守卫,也不属于驻守玄武门的北衙屯卫。

从他们背上的负羽颜色判断,这支部队隶属于左武侯卫。

这支部队的大将军之职由魏王李泰遥领,负责京中治安。

一般来说,这些高级“片儿警”是没有资格进皇宫的。

然而,现在非一般时。

“快!趁守卫轮换,速速进入,别让其他兵士发现!”

在门口,屯卫大将军李君羡焦急地挥着手。

“谢李将军协助。”

黑暗之中,一位身材伟岸的老将向李君羡一拱手。

他便是左武侯卫中郎将,苏定方。

今晚,由他亲自率领这支部队,穿过宫门、进入太极宫,执行大将军魏王布置的“任务”。

“这一切都是韦贵妃和魏王的主意,与我无关。”

李君羡既当又立地念了一通免责声明。

从开门这一刻起,你就逃不过这场因果了,我也一样……苏定方没有戳破政治盟友的自我安慰。

他清点了进宫的人头后,隔着门,向门外的李君羡点了点头:

“人都到齐了。”

李君羡立刻悄悄地合上玄武门,若无其事地回到驻扎在门外的营房。

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