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1 / 1)闻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野风云变幻, 门阀贵族大起大落,一切皆是上层的风起云涌。落到了相干的人身上,便成了一座足以压垮家族的大山, 不相干的人看了,也是胆战心惊,生怕殃及池鱼。

昭宁提前准备好,将祖母送去了顺昌府的药庄养病,见到了那里果然风景秀美, 周医郎也医术精湛, 说是会尽心照料祖母的病, 她才放心归来。回到汴京时, 恰逢遇到朝廷正在四处捉拿钦犯。

昭宁坐在马车里, 略挑起素布车帘往外看, 天色已经泛黑,汴京城笼罩在细雨中, 处处张灯结彩,却没有丝毫人烟。满城皆是风声鹤唳, 连个在外面跑的马车都没有, 她也随之忐忑起来,知道恐怕是前世私通外敌的大案发生了!

不知道顾思鹤究竟如何了, 能不能保住家族, 保住他自己和亲人的性命。不过君上是英明睿智、爱民如子的,决不会冤枉了好人,他若是得知顾家并未通敌叛国, 定会明察秋毫的吧!昭宁心中想到。随即催促马车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多事之秋, 还是不要在外面久留的好。

马车匆匆掠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天色已经黑透, 拐角进了已经打开门的榆林谢家。

昭宁回到锦绣堂刚坐下,便有人来传话,说父亲请她去正堂,父亲忙于家中之事不能亲自去送祖母,应是想要问自己祖母的安置情况。

昭宁也没有耽误,简单梳洗后换了件日常的柿蒂纹褙子,去正堂见父亲。

她走到正堂外时,只见正堂还房门紧闭着,里面蜡烛的光透过窗扇朦胧地照出来,传出隐约的说话声,像是堂祖父正在和父亲说话。

昭宁放缓了脚步,仔细听。

先是堂祖父说:“……这次顾李两家的政斗震慑朝野。顾家受害颇多,不过也只折损了一个贵妃,丢了枢密使的位置,国公爷的封爵还在,顾思鹤的官衔也保留了,看来君上并未对顾家动真格。日后若是顾思鹤于社稷有功,顾家再回巅峰也不是不可能。倒是李家满门下狱,只要里通外敌之事彻底查实……恐怕是要牵连九族了!”

昭宁听到此先是心中大大松了口气,听堂祖父的意思,顾家虽然有损,但是并无大碍!折损了一位贵妃,看来是顾思鹤那位贵妃姑姑出了事,对比前世顾家满门皆灭,已是力挽狂澜的结果了,知道顾思鹤对他姑姑甚有感情,昭宁也只能为这位女子感到叹惋。不过李家竟然因为里通外敌,要满门皆灭了!昭宁心里一震,顾思鹤果不愧是未来被人称做十殿阎罗的人,竟能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反将李家一军,让李家几乎是全族被灭,他倒是的确厉害!

随即她又听父亲道:“听说顾思鹤是直接提着他兄长的尸首走出来的,众人都吓到了……若非顾思鹤,顾家此次恐怕也是同李家一样的下场。”

然后又是堂祖父沉沉叹气的声音:“不过顾李两家之事中,最为老谋深算的还是君上,谁也想不到,君上竟是想同时对两个家族下手,手段之狠烈干脆,无不闻之胆寒。这时候我也庆幸咱们谢家也不过是是个中下等的世家,不会被这般狂风暴雨摧残!”

说到这里堂祖父顿了一下,似乎喝了口茶。

父亲也接着说:“君上少年成名,众人只知勤政爱民,谦和睿智。却不知他有这般雷霆的手段。我看朝野动荡,文武百官这几日都是谨小慎微的,伯父您也要小心才是……”

听父亲和堂祖父竟这般议论,昭宁有些不信。他们的意思,是说如今顾李两家的遭遇,竟是君上的权谋之术?她认为君上是极英明睿智的,哪怕他真的如此做了,应也是为了社稷和百姓,不得不为之,是他们这些人都不理解他罢了。

总之君上在谢昭宁的心中,是绝对的好人,也是绝对英明的君主。她知道哪怕后来,也有无数人非议君上,说他冷酷无情,说他其实手段狠毒,但是她也不会非议他。毕竟她们西平府众人,可切实是在君上的庇佑下才活下来的!

昭宁听到这里,正准备叫人通传,又听里面堂祖父说道:“这次李家全族下狱,李廷秀的同平章事一职成了空缺,我听审刑院张知院大人透露,三司使王信深受帝王器重,极有可能便是下一个同平章事。蒋余盛当年在顺昌府为通判时,王信曾是顺天府府尹,是他的上司……伯父怀疑,其实蒋余盛背后之人就是王信!若是王信真的成为同平章事,那蒋余盛恐怕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到时候,谢家恐怕更受其害!”

昭宁听到这里动作一顿。

她想起前世,顾家覆灭半年之后,李家也紧接着出了事。随即的确是三司使王信做了同平章事,成了文官中的第一人。与此同时他还与君上庶出的兄长,寿王赵况交好,在朝中地位甚是稳固。蒋余盛前世长盛不衰,位居要职,恐怕他背后之人还真是王信!若他背后的靠山真的是王信,或者再进一步……他也靠上了寿王赵况,这对于昭宁来说的确非常被动。

这些权贵于谢家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也是这次斗争的胜利者。她即便能在很多地方,包括药行之事上对付蒋余盛,但是朝野之事,蒋余盛通过权势对谢家下手,她也没有办法!

昭宁的手指握紧,将手中的汗巾捏得皱巴巴。深吸了口气想,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蒋余盛想要对付谢家,也总得抓到谢家的错处才能出手。若是谢家并无什么错处,蒋余盛就是想对付谢家也没这么容易!

小厮终于替昭宁通传了,昭宁走了进去,果然见堂祖父谢景正与父亲坐在堂屋中,一边下棋,一边商讨国事。便屈身对二人行礼问安。

谢景放下了棋子,和蔼地对着昭宁颔首,笑道:“昭宁回来了,你祖母可安顿好了?”

自蒋横波之事后,谢景自觉有些对不起谢昭宁,对她比之以往更好了许多。

既是已经过去的事,何况如今东秀谢家与榆林谢家更是要紧密团结,应对诡谲多变的朝野,昭宁自然也是既往不咎,笑道:“祖母一切都好,二舅母还特地赶来探望祖母,说以后也会时常去陪伴她老人家。”

谢景点点头,笑着说:“昭宁比刚回来时懂事许多,这我便放心了,等日后你大伯一家回来,你们一大家子都搬到近处来住,咱们两家便更亲厚了。”

昭宁一怔,搬迁?父亲还未曾与她说过此时。

这时候谢煊道:“叫你来,便是要同你说此事的。你大伯父一家和你祖父已经传回书信,说是任职的旨意已经下来,他们确凿要回来了。咱们榆林谢家如何能住下这般多的人,我和你堂祖父便合计了,把咱们家搬到东秀巷去,与你堂祖父家比邻而居,正好你堂祖父家旁边一座大宅子正在出售。到时候两家合在一起,还有你祖父和大伯父,一家子也是热热闹闹的。你母亲还在养身子,凡事不能太过劳累,父亲便想请你来操持此事。”

原是为着这个,昭宁眉头微微一皱。

对于搬迁,她倒是并无所谓,只要是与家人在一起,哪里又不是家呢。但是她理解父亲现在想搬迁的心情,如今的谢家看起来风平浪静,但也不过是暴风雨中的一艘小舟,不知前路如何,该驶往何方。若是能与旁的力量团结,便更能保护谢家。

她道:“女儿明白,一切定当操持妥当。”

谢煊笑着颔首:“父亲知道你是最明事理的,你大伯唯一嫡出的女儿也将一起回来,到时候你也多个说话的伴……”

谢煊也因蒋横波之事,对她很是愧疚,凡事都想要格外倚重她,同她商量。如今家里,祖母去了顺昌府养病,姜氏毕竟是曾经中毒,又因早产亏空了身子,即便有万金丸补全身子,宋院判也说,最好是修身养性,什么劳心思的事也不要沾染,长年以最好的药材保养,才能保证健康无虞。昭宁听了如何能不慎重,故家中药行、一半的管家事宜,皆是昭宁在管。只让母亲好生照顾襁褓中的弟弟就是了。

昭宁也知道父亲是尽力想弥补她,与她亲近,但于她来说,始终还是与父亲隔着一层,只能将他当做父亲去恭敬,但做不到十分的亲近。

她听完了父亲的吩咐,都一一答应下来,才从正堂离开。

谢煊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轻轻地叹了口气。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至少昭昭没有真的怪他,这就已经很好了。

昭宁却没有马上回去,而是去荣芙院探望了母亲和弟弟。

她送祖母去顺昌府,又陪祖母在那里住了两天,这几天竟极想母亲和弟弟,想着不知道母亲身体养好没有,弟弟吐奶的情况有没有好一些。回来了自然也是赶紧就要来看看。

等到了母亲门外,听到里面热闹的哄睡声,熟悉的说话声,昭宁有些惊喜,大舅母来探望母亲了!

她连忙走进屋中,就看到大舅母和母亲正在暖黄的烛火下,正抱着钰哥儿在哄,两个人妆发都卸了,大舅母嘴里发出柔和的哄睡声,轻轻抱着钰哥儿摇晃,可是钰哥儿还是哭闹不休。大舅母拧起眉头:“……怎的如此难哄,咱们俩也算是身经百战了,难不成哄不好他!”

姜氏也愁得很,跟大舅母说:“你是不知道,这孩子怪得很,我和乳母也不怎么能哄住。倒是……”

她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了昭宁进来的动静,看到昭宁,眼睛一亮:“昭昭,你可算是回来了,快过来!”

昭宁连忙走过去,都来不及同大舅母问好,立刻把钰哥儿接到怀中。用还不太熟练的姿势抱着。说来也怪,只见本还哇哇大哭,脸都哭红了的婴孩,到了昭宁怀里,竟很快就不哭了,转为啜泣,早产的孩子还未睁开眼睛,竟就靠着昭宁的臂弯,渐渐睡着了。软密的长睫垂下来,柔嫩的小脸颊上沾着点点泪珠,看得人心都要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