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7章 京都被围(1 / 1)不知未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7章 京都被围

皇城之内,建兴帝颓废的坐在奉先殿内。

如今主导大荣朝堂的人已经不再是建兴帝,而是陈万松这位誉王。

“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吗?”建兴帝望向陈万松。

陈万松望着那些祖宗神位,“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那”建兴帝想问问自己该怎么办,可是他问不出口。

此时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心气,不再想重振朝纲,不再想九五之尊,不再想执掌天下,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

好死不如赖活,他还不想死。

但是身为帝皇,他已经无路可走。

陈万松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凌厉的看着他,“莫要给祖先们丢脸!”

建兴帝神色一顿,愣愣的看着他,良久才说道:“朕知道了!”

他缓缓站起身,缓步走出奉先殿,站在奉先殿的门前,他扭头看了一眼那些祖宗神位,这才快步离去。

敌军将至,京都城破已经无法避免。

但是他还是要挣扎一下,他要率领大荣最后的力量死守京都。

陈万松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沉声说道:“明兮走了吗?”

“回王爷话,明兮殿下昨日就已经在津海卫乘船离开了!”一道身影从大殿的角落中走出,微微躬身说道。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陈中术。

陈中术还是老样子,只是看起来比以前显得有些沧桑。

陈万松微微颔首,走到殿门前,望着澄净的天穹。

“皇族的血脉还要延续下去,老夫如今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陈中术安静的站在旁边,没有说话。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说实话,陈中术也没有想到大荣会走到如今的地步。

这些年他都不在京都,而是去了皇陵,给承平帝守陵去了。

然而他没想到短短几年,大荣的局势就败坏到如此地步。

“你有什么打算?”陈万松问道。

陈中术沉默了稍许,才说道:“老奴会继续守在皇陵。”

“也好!”陈万松点点头。

他明白陈中术的意思,陈中术不想留在京都拼死一战,他只想守在承平帝皇陵之前。

或许未来他会为了保护承平帝的皇陵拼死一战,也或许他会放弃守护的皇陵独自苟活。

但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陈万松都无法强求他。

虽然陈中术口中自称老奴,但如今谁也无法将他当成奴才来看。

“老奴告退!”

陈中术走了,孤身一人离开了京都。

与此同时,京都内大大小小的勋贵、家族、世家等等也在纷纷逃离这座城池。

国为待死之国,民为待死之民,然权贵却不是待死之权贵。

普通百姓没办法逃,可那些权贵却拥有很多选择。

他们可以投降,可以投靠其他势力,也可以远走高飞。

此时京都的各处城门已经打开,无数车马练成长龙,欲要逃离京都。

没有人能阻止他们,哪怕是陈万松也阻止不了。

其实京都城内还有很多武者和军队,皇帝亲军十六卫已经全部进入京都城内,准备死守京都。那些勋贵、世家都有很多武者,其中不乏武道高手,甚至连先天武者都有很多。

但是人心涣散,除了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普通士卒,权贵家族纷纷自寻出路。

其中逃亡津海卫的权贵最多,因为津海卫是距离京都最近的码头,且津海卫还有足够做的商船和战船。

宁国公府。

周茂和周绪相对而坐,两人不见一点焦急的神色。

“爹,走吧!”周绪轻声说道。

如今周茂已有百岁高龄,行将就木,但精神头还很足。

他不是先天武者,能有如此高寿实属难得。

而周绪也有八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的样子看起来比周茂还要年迈。

“哎,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没必要折腾了!”周茂叹息的说道。

他是不想离开京都的,虽然他也已经放弃了大荣,但是他并不想离开京都。

其实对于朝堂,周茂和周绪心中都是有怨念的。

他们的怨念起于承平帝和延平帝。

当年宁国公何等显贵?

可现在呢?

偌大的宁国公府只有周兰一个人撑着。

是因为他们周家的子孙不成器吗?

不,因为皇帝在压制他们周家。

周绪没有能力吗?

怎么可能?

周绪再怎么差劲,还能差过安国公安怀仁?

可是周绪这辈子就没做过正儿八经的官,也没有继承爵位。

周茂对此十分不满。

如果是承平帝压制他们周家也就罢了,毕竟那时候周家却是太过显耀了。

可是延平帝还在压制他们周家,周茂多次给周绪求官,结果延平帝为了朝局的平衡始终不愿意让周绪进入朝堂。

建兴帝到底是想要请周家出力,可是都这个时候来才想起他们周家,这是不是太晚了?

周绪有些无奈的看着周茂,“爹,你不走,我怎么能走?我不走,你的那些孙儿们还能走吗?”

“妹子已经来信了,将仙儿许配给了杨明昭的儿子,这门亲事是妹子跟杨正山定下来的,我们家正好可以去神木岛跟杨家把这门亲事定下来!”

“等两个孩子成亲之后,大荣这边的局势差不多也就稳定下来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再回来!”

周兰没有说明杨家的计划,只是在信中说与杨正山定了一门亲事,让周家人去神木岛处理两家定亲的事情,也可以在神木岛待个三四年,等两个孩子的成亲。

其实周兰就是给周家找个合适的理由前往神木岛,不至于让人觉得周家是没脸没皮的跑去投靠杨家。

周茂还在犹豫,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几年好活了,还有必要离开吗?

“你们还在这里做什么?还不收拾东西赶紧走?”

就在这时,一道呵斥的声音在房间内响起。

听到这个声音,周茂和周绪立即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

“祖父!”

“曾祖!”门外一个身穿灰色长衫,头发白的老者面色不好的走了进来。

这位就是周茂的祖父周天赐,也是宁国公府一直没有露面的先天武者。

说起来,周天赐当年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外面游历,而且他游历不跟梁胜泽那边只在大荣境内游历,而是经常离开大荣。

每次外出都是数年,甚至十几年不归。

周天赐瞪了一眼周茂,“早就跟你说了,让你带着大家离开京都,你倒好,这都多久了,还没有走!”

“咱们家的人多,若是不利索点,估计不少人都要遭难!”

周家可是一个大家族,周天赐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虽然儿子孙子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了,但是曾孙玄孙还有一大堆。

他虽然对那些曾孙玄孙也没有太深的感情,但也不想看着他们死在这场乱世之中。

“曾祖放心,各房各支都已经离开了京都,现在就剩下长房没有离开了!”周绪连忙解释道。

他其实早就让周氏族人搬离京都了,只是一开始他们的目标不是杨家的神木岛,而是大荣东方的琉盛王朝。

琉盛王朝只是一个小王朝,人口不过三百万,疆土不过是一些小岛,是那种十分卑微的王朝势力。

但琉盛王朝一直都是大荣的属国,周家与琉盛王族关系很好,还是姻亲关系,所以周家的第一选择是琉盛王朝。

早在三年前,周绪就已经安排族人们开始往琉盛王朝迁移,到现在,各方各支的族人都已经迁到琉盛王朝去了。

现在大荣境内,只剩下他们主脉嫡系子孙。

周天赐闻言,脸色好看了不少,“赶紧走,老头子我跟你们一起走!”

周茂或许还对大荣有些许感情,而周天赐对大荣已经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了,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外游历,去过的地方数不胜数,甚至连那风暴海域对面的大昭皇朝他都去待了数年,若不是他还记挂着子孙,他都不会回大荣。

如今大荣覆灭在即,他根本不在意大荣的是是非非,只想让子孙们有个去处,让周家能传承下去。

就这样,周家全族搬离了京都,与此同时,梁家也搬离了京都。

京都城门外,梁胜泽和梁储回头望了望雄伟的京都城。

两人齐齐叹息一声。

此时的京都显得格外的落寞,整座城池都充斥着令人压抑的气氛。

“走吧!”

梁胜泽扭头骑马离开。

梁储微微颔首,转身也离开了。

乱世之下,权贵豪族也有很多身不由已,无可奈何。

往日繁荣的京都此时被他们抛弃了,不是他们不愿意留在京都,而是京都已经变成了灾祸之地。

为了自身,为了亲眷,为了家族,他们不得不离开。

皇权也好,朝堂也罢,在乱世之中都不过是祸端而已。

在梁家的帮助下,王盛也带着家人离开了京都,王彬早在多年前过世,如今王家已经由王盛当家做主了。

王盛之子王千重也是杨家的孙女婿,杨家要从京都撤离,自然不会忘记王家。

除了王家,还有薛家,其实第一个走的就是薛家。

薛常安也已经离世,如今的海昌伯是薛常安的长子薛奉,也就是薛平的大哥,也是杨承茂的大舅哥。

薛家这些年积攒的家底颇丰,他们一直执掌津海卫,靠海贸便利不但积攒了深厚的家底,还有很多海船。

所以薛家想要逃离大荣还是很容易的。

建兴六年,四月初五。

三十万大梁军兵临京都城下,尘土飞扬,大军压境,铁骑浩浩荡荡,黑压压的一片,席卷京郊。

自建兴元年,大梁王开始起事,至今也不过才四年多的时间。

然而短短五年的时间,大梁王就占据了大荣北方四省之地,麾下有大军五十万,其中不乏精兵强将。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却是理所应当。

朝廷腐败,民生多艰,一场天灾,让陇原三省三千万百姓苦不堪言,流寇四起,贼兵作乱,结果就是短短三年的时间,陇原三省的百姓十不存一,剩下的百姓几乎全部化为了流寇。

大梁王能够如此快速的成事,天灾人祸皆是助力。

此时的三十万大梁军虽然还算不上精锐,但其中有十万却是百战之兵。

他们兵甲齐备,战马雄壮,且身经百战,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敢死之士。

十万精锐大梁军,绝非乌合之众。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京都城墙上的皇帝亲军都显得非常紧张。

亲军十六营,本是大荣最精锐的军队,可是这些年来,大荣军事废弛,从皇帝亲军到京都禁军都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说句不好听的,二十年前,皇帝亲军和禁军都可称得上精锐,而如今他们有多少战力还不一定。

禁军十二营在山河省内围剿一群流寇都能把自己打残了,可见所谓精锐禁军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

而现在的皇帝亲军也差不多,那些将士们站在城墙上,望着浩浩荡荡,不见边际的大梁军,一个个都忍不住有些惊惧。

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战场了,甚至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废弛很久了。

再加上如今京都城内人心涣散,权贵豪族纷纷出走,亲军将士们的士气也达到了谷底。

京都西城门广安门城楼上。

海宁侯李飞鹤手持千里镜,望着城外正在安营扎寨的大梁军,脸色无比的凝重。

李飞鹤今年四十三岁,乃是近些年刚刚崛起的一代。

说起李飞鹤,就不得不说其祖父李朝。

李朝,先天武者,大概三十多年前突破至先天境,与杨正山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不过在李朝成为先天武者之前,海宁侯李家已经落寞多年,因此李朝之前并没有在军中担任过太过重要的官职。

直到他成为先天武者,李家才逐渐崛起。

当年,杨正山征讨星月门,李朝就曾随军出征,在那一战中,李朝显得很不起眼,几乎就是打酱油的。

但后来大荣组建水师都督府,李朝为第一任水师都督府左都督,自此,李家才开始真正的崛起。

也就是说差不多是杨正山离开大荣之后,李家才成为朝堂上的新贵。

而李飞鹤也与杨正山有些关系,李飞鹤是海宁侯府的庶子,按理说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的。

但是李飞鹤曾是演武阁的弟子,也算是杨正山的门生。

此人天资出众,为人豪爽,在演武阁时就表现的极其出色,当年杨正山在为杨婉清挑选夫婿的时候,还曾考虑过他。

只是因为李飞鹤是庶子,李家后宅有些不宁,郁青衣才否决了他。

而结果正如郁青衣所料,李飞鹤能承袭爵位,李家内部自然免不了一番争斗。

李飞鹤的资质出众,且在武道上展现出不俗的潜力,因此他才能在李朝的支持下承袭爵位。

李飞鹤也没有辜负李朝的期望,如今李飞鹤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半步先天,而且还是皇帝亲军金吾四卫的提督。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