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4章 四路大军南下(1 / 1)不知未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4章 四路大军南下

天武皇帝斟酌了一下语气,问道:“辽东杨氏很强?”

张栾和剑乘风相视一眼,说道:“陛下,辽东杨氏很强,杨正山此人也很强!”

“陛下应该听说过杨正山吧?”

天武皇帝摇摇头,“没有!”

得,时间能够抹除任何人的痕迹,连杨正山也不例外。

他已经太久没有出现在大荣世人的眼前,致使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张栾想了想,说道:“杨正山,也就是第一代靖安侯,出身农户,仅用十多年就成为了重山镇总兵,并且被崇宗皇帝封为靖安侯!”

崇宗皇帝就是承平帝,杨正山这个靖安侯是承平帝封的。

“此人善练兵,善兵法,善奇谋,杀伐果断,百战百胜!”

“东海胡族覆灭,杨正山有奇功,上代庆王叛乱就是杨正山平掉的,并且还一把火烧死了兀良胡族的十万胡骑!”

“再之后,杨正山还率领水师征讨星月门,一战覆灭星月门!”

“率领三万精锐转战四千里,远袭兀良王庭。”

“如今兀良王庭分裂就是他那一战造成的!”

天武皇帝听完后,说道:“我想起来了,我以前听说过此人,不过他不是离开大荣了吗?”

张栾说道:“没错,他是离开大荣了,但是杨家并没有完全离开大荣,重山镇、腾龙卫一直都掌控在杨家手中!”

“如今重山镇大军南下,必然是受到了杨正山的指使!”

“陛下,重山镇不但兵强马壮,还有很多先天武者,而且杨家的先天武者可能更多!”

天武皇帝眉头微皱,问道:“什么意思?”

张栾深吸一口气,“杨正山的修为无需多说,我可以肯定他的实力远在我之上,而杨家除了杨正山外,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先天武者,还有他的夫人郁氏也是一位先天武者!”

“还有,杨氏一族最少有五个先天武者。”

“大荣朝堂为何不敢动辽东杨氏,就是因为辽东杨氏的实力太强,而当年杨正山为何离开大荣,也是因为当时的杨家已经强大到让朝堂忌惮的地步!”

天武皇帝眉头皱起,“那岂不是辽东杨氏可能比大荣朝堂还强?”

张栾露出一抹苦笑,“没错!如果杨家回来,那杨家和辽东杨氏的实力还要强过之前的大荣朝堂!”

他与杨正山的交情不错,对杨家的了解也算细致,因此他对杨家最为忌惮。

天武皇帝有些不高兴,他觉得杨家可能很强,但张栾这么说却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

“王鹤前辈,你对杨家了解吗?”天武皇帝看向刚刚加入他麾下的王鹤,问道。

他对王鹤还是很尊重的,毕竟王鹤也是一位老前辈,而且还助他拿下的京都。

王鹤捋着胡须,摇摇头,“老夫对杨正山了解不多,但也知道杨正山此人不简单!”

他没有与杨正山打过交道,他们王家也与杨家没有太多的交情,但是他以前在京都也没有少听说杨正山的事迹。

天武皇帝想了想,觉得对杨家和杨氏一族重视一些也没有什么,于是他问道:“那诸位的意思是?”

“举兵北上,阻击重山镇大军!”张栾毫不犹豫的说道。

“可是我们之前的计划是南下入江南!”天武皇帝皱着眉头说道。

比起富庶的江南来,他是真不喜欢辽东那片苦寒之地。

虽然这些年辽东还算繁荣,可是辽东再繁荣也比不上江南。

所以他们之前制定的计划就是打下京都之后,迅速南下。

张栾微微摇头,“此一时彼一时,杨家既然已经出手,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绝不能轻视。”

“陛下,辽东杨氏的威胁绝对比江南庆王的威胁更大!”

天武皇帝皱着眉头,他看了看张栾,又看了看一脸认同的剑乘风。

“那就举兵北上!”

天武皇帝能从一个山大王走到如今的地步,自然有自己的长处。

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劝。

愿意接受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劝说。

张栾、剑乘风和王鹤无疑是他麾下最有能力最有本事的人。

不过天武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他问道:“我们能不能拉拢杨家?”

这个问题倒是问住了张栾等人。

“这”

张栾迟疑了一下,“估计很难!”

“为何?”天武皇帝问道。

张栾想了想,说道:“可以尝试一下,不过陛下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天武皇帝也只是想尝试一下,并不认为真的可以将杨家拉拢到自己麾下。

“也好,此事就由张前辈负责吧。”

“至于举兵北上的事情,暂时也不着急,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还需要时间休整!”

“大家先商量出一个章程来,然后在按照章程行事!”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想让将士们休整十日再北上。

不是他们不想尽快北上,实在是他们现在没办法北上。

将士们需要休整,粮草需要筹集。

京都以北的府县并没有在他们手中,他们若是想要北上,怕是需要一个个打过去。

重山镇大军南下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过来的,所以他们无需太赶。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防备江南的陈恒昌。

而此时,杨承业率领三万镇标营已经抵达了平远东阳府,与林展碰上了面。

重山镇大军南下,最先行动的不是重山镇的各路参将,而是余通海的北海水师。在接到杨承业的命令之后,余通海立即率领北海水师南下,只是三天的功夫,他们就有一万将士进驻蓟州,封锁了濡河河道。

一旦濡河河道被封锁,那就相当于切断了辽东和京都的联络。

杨承业南下,濡河封锁,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什么大战将至,而是改朝换代。

在杨承业抵达东阳府的第一时间,就意味辽东这片地域彻底改朝换代了。

辽东的主人不再是大荣皇帝,不再是大荣朝堂,而是杨家。

辽东的将士们和官员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点。

从今以后,辽远和平远两省不再归属于朝堂管辖,而是直接由重山镇大将军府管辖。

杨承业没有封王,更没有称帝,他只是以靖安侯府的名义组建大将军府,总理重山镇和辽东的一切军政事宜。

而在名义上,他也不是造反,而是诛叛逆,扶社稷。

除了辽东之外,辽西也在纳入重山镇大将军府的管辖范围,

中路建宁卫参将杨勤腾,金州卫杨继山已经率领援兵营南下辽西东晟府,原重山镇巡抚蒋南国被杨承业任命为辽西巡抚,统领辽西一切政务。

陆文渊已至重山关,为大将军府总理官,虽然这个总理官属于临时官职,但所以人都明白陆文渊就是大将军府之下的文官第一人。

原重山镇布政使郑玉林被任命为辽远巡抚,林展被任命为平远巡抚,如此大将军府治下文官体系算是完成了基本框架。

重山镇和辽东的文官调配看起来有些儿戏,但实际上将杨家那深厚的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

陆文渊、林展自然不必多说,可是如郑玉林这样的高官,杨家麾下也有很多,而且杨家还有很多年轻可用的官员。

以杨家的底蕴,很轻易的就能在辽东建立一个完整的小朝廷。

所以当杨承业抵达东阳府的时候,重山镇小朝廷就已经高效的运转起来。

大量的民夫将无数粮草运送到蓟州,大量军队开拔,大量新兵接到招募,大量的文官调任,一时间整个重山镇和辽东都忙得热火朝天。

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所拥有的不只是强大的军队,还要有更加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而此时重山镇和辽东水陆并进,将重山镇大将军府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体现的淋漓尽致。

东阳府城内的布政使司衙门内,杨承业和林展正商量着出战事宜。

“目前蓟州那边已经存储三十万石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三个月的消耗,不过马料有些不足,咱们军中多骑兵,战马超过六万匹,这马吃的比人还多!”

“目前,蓟州只能保证两个月的马料供应!”

林展一边为杨承业续着茶水,一边说道。

目前重山镇大军分为四路,中路由杨承业亲自率领,目前有三万镇标营,后续还有三万杨家军,总计六万大军,其中有将近一半是骑兵。

西路有重山镇中路建宁卫和金州卫杨继山两路援兵营,有一万五千将士,他们会暂时驻扎在东晟府,可策应中路大军,也可支援陇原北部的周兰。

东路有重山镇南路定辽卫和东路松州卫援兵营,也有一万五千将士,他们现在已经在濡河北岸,随时可以渡河进入永平府。

水陆有腾龙卫的北海水师,有大小战船三千艘,水师将士三万人,可以在东海策应东路大军,也负责为大军运输粮草。

重山镇的粮草南下都是从腾龙卫那边装船运到蓟州的。

四路大军加起来总计十二万,另外还有随军的工匠、民夫四万余,以及负责粮草押运的兵丁和民夫十万。

总计出动将士和民夫超过二十六万,可称三十万大军。

听起来似乎兵力很少,远不如大梁的三十万大军。

但实际上大梁的三十万大军还不如重山镇的三十万大军,大梁的三十万大军虽然都被视为军队,但实际上真正的精锐不足十万,剩下的那些还不如重山镇的兵丁。

目前来说,两方的兵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只不过重山镇这边的大军比较分散,而大量的三十万大军都聚集在京都周围。

“粮草的事情不用着急,重山镇的粮草足以支撑三十万大军打一年的仗!”杨承业笑道。

林展双眸一亮,“重山镇有这么多粮草?”

这些天他一直都在费心为大军筹备粮草,虽然这些年平远省还算风调雨顺,但是在粮草储备上,平远省并没有储备太多。

林展做过估算,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今年应该能筹备百万石粮草,这是在收缴了夏税和秋税之后的情况下。

而目前,他最多也就只能调用五十万石粮草。

五十万石听起来很多,但这人吃马嚼的,根本不够几个月的消耗。

这么说吧,按照重山镇的军制,一万大军,每月消耗的粮草就要在两万石上下,包含将士们的口粮和战马的草料。

平均下来,一人一马一个月就要消耗两石粮草。

这只是粮食,还有肉食,菜蔬等等。

重山镇的军粮还是很丰富的。

杨承业笑道:“爷爷给了我一千万两白银,从一年前开始,这些白银就换成了粮食和军械陆续运到了复州和腾龙卫。”

“目前复州和腾龙卫都备有大量的粮草和军械!”

林展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原来如此!”

“不过师父他老人家在哪?”

林展有些想念杨正山了,他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杨正山了。

杨承业想了想,“不知道,可能就在东阳城!”

他是真不知道杨正山在哪里,杨正山之前在重山关他是知道的,但是现在在哪,他就不知道了。

他觉得杨正山应该是跟过来了。

“这样啊!”林展道:“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愿不愿意来见见我!我都十多年没有见过师父和师母了!”

就在两人说话时,门外突然有人通传道:“侯爷,门外有人求见!”

“什么人?”杨承业问道。

“来人自称是安雨行、周天赐和梁胜泽!”

杨承业与林展相视一眼,立即明白这是帮手来了。

“快快有请,算了,我还是亲自去迎接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