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纽约,正是春暖开之时。
街头熙熙攘攘,人们悠闲地漫步在公园,享受着阳光与微风。
江淮悄然启动了他的蚊子统领技能。
原本看似平静的春日清晨,一场前所未见的蚊患突然降临纽约。
地铁站口、垃圾堆旁、建筑裂缝甚至河道湿地,无数的蚊子宛如黑色的浪潮,从四面八方向城市汇集而来。
起初,只有少数市民注意到蚊虫的异常。
“怎么这么多蚊子?”
一位推着黑人在公园边抱怨道,挥手试图驱赶耳边嗡嗡作响的小虫。
然而,没过几分钟,他就发现情况不妙。
原本寥寥数只的蚊子,瞬间增至上百只,围绕着她的头部嗡嗡作响。
他惊叫一声,匆忙跑开。
整个城市都在经历同样的事情。
写字楼的高层窗户后,白领们正在开会,却突然发现无数蚊子从通风口和门缝涌入,直扑每一张裸露的皮肤。
咖啡馆里的顾客们试图拍打这些无孔不入的飞虫。
桌上的咖啡被打翻,椅子倒地,空气中弥漫着尖叫和拍打声。
无论是街头的行人,公寓楼的居民,还是正在开车的司机,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
皮肤暴露的部位成了这些蚊子的主攻目标。
哪怕是紧闭门窗,蚊子也能通过极小的缝隙钻入室内,仿佛无处不在。
“法克!这些该死的蚊子?”
一名生活在布鲁克林的白人男子,一边抓着手臂上一片片红肿的包,一边忿怒地咒骂。
他用杀虫剂对着天板狂喷,驱赶着蚊子。
一家餐馆老板无奈地关掉营业灯,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他的店面刚刚被蚊子占领,无论是食物、饮料还是正在用餐的顾客,都被成群的蚊子围攻。
一位刚咬了一口汉堡的年轻人,甚至差点被呛死。
因为他张嘴的时候,一只蚊子直接飞进了他的喉咙。
纽约市民开始拼命尝试各种方法对抗蚊子。
一些人用电蚊拍,一些人点燃香薰蜡烛,还有人躲在厚厚的蚊帐里。
社交媒体上更是充满了滑稽而绝望的画面:
一名男子戴着摩托头盔在街头狂奔,却依然被蚊子追着不放。
一位女性用透明的塑料袋将整个头部罩住,试图阻挡蚊子的叮咬,结果却不小心踩到路边的水坑摔了一跤。
还有人将风扇调至最大功率对着自己猛吹,但即便如此,蚊子依旧密密麻麻地贴在墙壁上等待机会。
这种无处可逃的命运,让每一个纽约的米国人感到崩溃。
“这些蚊子简直是恶魔!”
一名新闻主持人在直播时愤怒地喊道。
他的面部也布满了红肿,忍无可忍地摘下耳机,用手拼命挥舞,却依然挡不住蚊子的骚扰。
蚊患让纽约瞬间陷入瘫痪。
杀虫剂、驱蚊灯、驱蚊贴都成了稀缺品。
“纽约完了,满大街的蚊子!”
一名男子在家里发短视频,崩溃地喊道。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脸上满是被叮咬后的红肿疙瘩。
纽约警方也束手无策。几辆警车被蚊子围得严严实实,驾驶员甚至不敢下车,紧闭车窗躲在车内。
这场蚊患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折磨。
人们已经习惯了纽约快节奏的生活,但如今,所有人都陷入无尽的烦躁中。
“米国是怎么了?”
一名社交媒体博主无奈地发了一条动态:
“从丧尸到蚊子,我们这是在拍灾难片吗?”
这条动态很快得到了成千上万的点赞和评论,其中大多数都是对纽约蚊患的咒骂。
“我宁愿和丧尸斗,也不想再被蚊子折磨了!”
一位网友在留言中愤怒地写道:
“至少丧尸不会这么烦人!”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蚊灾,纽约人只能在无语与崩溃中苦苦挣扎。
随着蚊子的数量持续增加,整个纽约已经陷入无序的状态。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普通的蚊虫季节,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危机。
些市民干脆用胶带将所有门窗缝隙封死,却发现室内的蚊子仍然无处不在,仿佛这些飞虫可以从空气中凭空冒出来。
社交媒体上,关于这场“纽约蚊患”的讨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从脸书到推特,充斥着市民拍摄的蚊灾视频和图片。
一位摄影师上传了一段视频。
画面显示布鲁克林大桥上,骑自行车的行人完全被一团黑色蚊子云包围,甚至看不清他们的面容。
“这是大自然的报复吗?”
视频标题写道,引发无数讨论。
另一条爆火的视频中,一名快递员全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骑着摩托车穿行在曼哈顿的街道上,他身后跟随一大片蚊子。
有人评论道:
“快递小哥都要变成超级英雄了。”
蚊患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城市的运转陷入瘫痪。
学校被迫停课,公司空无一人,因为没有人愿意冒着被咬得满身红肿的风险去上班。
城市的交通也陷入混乱。
地铁站因为蚊子的侵入而关闭,出租车也无法摆脱车内蚊子的困扰。
一些出租车司机干脆停运,表示自己宁愿少赚点钱,也不愿意被咬成筛子。
餐饮行业更是惨不忍睹。
餐馆内外都布满了蚊子,无论是室内用餐还是外卖服务,都因为蚊子的侵扰而停滞。
一位餐馆老板崩溃地表示:
“这真是纽约史上最荒唐的一天!”
在这片混乱的背后,作为始作俑者的江淮,正悠闲地盘旋在纽约的高空。
他的冷眼旁观与米国人的无助形成了鲜明对比。
纽约,这座曾经不眠不休的繁华大都市,如今在江淮的操控下,正一步步陷入混乱深渊、
随着时间推移。
更多的蚊群从周围区域涌入纽约,纽约的蚊子数量变得更加庞大。
白宫办公室接到无数来投诉电话,每一通都伴随着咒骂和威胁。
纽约的蚊患迅速引发米国的恐慌。
世界各大电视新闻播报着关于纽约的混乱景象,
大街小巷充满了蚊子的画面,人人捂着耳朵和脸四处奔逃。
这些画面迅速点燃了其他米国人的焦虑,担心自己的城市也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米国各地的超市,再一次被抢购一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