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1 / 1)深碧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羡长公主特?地遣人送来一车物件。

除却陈年好?酒, 还有近来时兴的绸缎、饰物,琳琅满目。

而其中最紧要?的,是片玉简。

青玉雕就, 镂有翠竹, 其上刻着苍劲有力的“裴”字。

阳羡长公主只在信上轻描淡写提了两句, 说这是昔年孝惠皇后留给她的物件。又?说如今多?事之秋,若有用得着裴氏的地方, 只管遣人将这玉简送过去就是。

裴氏虽不如早年那般煊赫风光, 但到底是簪缨世族, 名望人脉摆在那里。会稽那边若能得其助力, 能少许多?麻烦。

崔循才见到这片玉简, 没等萧窈开口解释, 便已猜到来源。些?微惊讶后, 颔首道:“长公主是疼你的。”

这是孝惠皇后留给女儿的庇护。

阳羡长公主将此物留了这么些?年, 未曾动用,眼下却将这莫大的人情轻飘飘给了萧窈。

不可谓不爱重。

“姑母自然疼我, ”萧窈眉眼一弯,认真道,“但这并非全因私情。兴许更?因为,姑母认同我的所?作所?为,也知?山雨欲来, 故而愿意帮我一把。”

眼下的情形并不乐观。

长公主虽居于阳羡, 但并非闭目塞听?之人,看得也远比某些?自诩清贵、实则庸碌的士族更?为清楚。

各地突如其来爆发的疫病令难得稳住的局势急转直下。自陈恩死?后, 本?已逐渐沉寂下去的天师道死?灰复燃, 民间祭祀之风又?起。

那位“死?而复生”的少主陈恕,更?是犹如一记猛药。哪怕还未曾露面, 在口口相?传之际,已经令原本?散落各处的信众们?又?重新有了主心骨。

有染了疫病的寻常百姓,原以为此番必死?无疑,却因一片虔诚之心,得了天师使所?赐符箓,煮水饮下后不出几日便已痊愈。

此事传开后,在家中供起天师像,日夜祷告者不计其数。

至于先前的禁令,则成了一纸空文?。

且不说“法不责众”,纵使官府真要?为此大动干戈抓捕,于百姓而言横竖都是一死?,又?有什么好?忌惮的?

更?何?况,官府的卫兵要?么自家也有病倒,暗暗供奉祈祷的。要?么,便是对此避之不及,唯恐上门也被传染了疫病的。

自是

不愿为此尽心。

不过月余,便有信众纠集一处,如昔年那般劫掠富户,又?或是挑着那等偏远、防卫不足的官衙下手。

乱象频生。

士族们?这回倒不敢如当年那般倨傲托大,觑着情形不妙,便有人开始吩咐仆役们?收拾行李车马,以便及时出逃避祸。

“我知?他们?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货色,但也不至于此,还未较量,便先避之不及。”萧霁在属官面前按捺着,是个十分?合格的端正?储君,谨言慎行。但对着萧窈还是没是忍住,流露出些?许少年心性,无奈道,“如今叛众尚未成气候,他们?便这般惧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陈恩当年那般心狠手辣,怕是将有些?人吓破胆了。”萧窈对此毫不意外,饮了口茶,“原也指望不上他们?。阿霁可知?当年王澍御敌之事?”

听?到“王澍”这个名字时,萧霁神色立时一言难尽起来。

算起来,萧霁那时年纪尚小,不会有人特?意同他提及战场上的事宜。只是此事实在荒唐,传的极广,一直连他那么个小郎君都有所?耳闻。

当初天师道来势汹汹时,王澍正?任浙东的地方官。旁人都劝他早做打算,可他既没有将妻儿家眷送往安全的地界,也没整顿兵卒备战,而是闭门不出,在家中摆起祭坛。

属官求见,只见府衙烟火缭绕。

王澍披头散发,着道袍、执拂尘,说是已经借十万鬼卒,将于叛众必经之路拦截,必令他们?有去无回。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王澍自己落了个尸首分?离的下场,后宅家眷也是死?的死?伤的伤,十分?凄惨。

思及此事,萧霁心中那点怒其不争的情绪算是没了,按了按眉心:“……罢了。”

不能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功绩,不添乱就是好?的。

“有些?人不欲与叛军抗衡,想携家带口回建邺避祸倒也无妨,只是擅离职守,理应付出点代价。”萧窈眨了眨眼,“银钱或是权柄,总得交出一项才行。”

鱼米之乡最为富贵,如今建邺有名有姓的士族,在会稽一带大都置办着田庄、商铺,家财万贯,佃客无数。

总有带不走的。

萧窈此举虽有“趁火打劫”的嫌疑,但与其落于天师道叛众之手,被劫掠得一片狼藉,倒真不如同她做交易,破财消灾。

只是这回萧窈要的多了些。

就连谢家,哪怕知道谢昭大多时候都是旗帜鲜明站在公主这边,却还是颇有微词。

“公主这般,吃相未免难看了些。”谢叔父捋着胡须,打量谢昭的反应,“咱们?家前前后后帮了不少,如今这般境况,她却还不肯通融,实在是令人寒心。”

谢昭在萧窈那里说得上话。

他这话,便是想让侄子在其中斡旋,好?省去这一大笔开支。

谢昭在他才开口时便已猜到用意,耐心听?完,却并不如他的意愿应承。反微微一笑:“叔父若不愿舍不得会稽家私,不若就让二兄安守于斯,有裴氏在,想来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谢尚反驳道:“若有万一,难不成要?阿晰拿性命来赌?”

“多?事之秋,叔父既知?境况不妙,便也该知?道,如今并没那么多?两全其美之事。”谢昭向来行事周全,少有将话说得这般直白的时候,“若公主此举是为中饱私囊,我自不会听?之任之,可她如此行事,只是想要?为将士们?筹备军资,又?有何?可苛责之处?”

谢尚被噎得脸都青了。

嘴唇开合,修剪得宜的胡须微微颤动,最终还是没能说出话来。

“昔年会稽、临海为叛军劫掠,生灵涂炭,便是因各有私心而起。若非琢玉收拾残局,由?叛军攻破建邺,还不知?是何?景象……”谢昭解释到一半,又?觉无趣,索性直截了当道,“如今决断的是公主,而非琢玉,叔父应该庆幸才对。”

也就是萧窈心慈手软,才会这般,同他们?有商有量的。

若换了崔循,压根不会多?费口舌,令他们?还有挑剔的余地。便做得狠绝些?,由?旧日惨案重演,再坐收渔翁之利,又?有谁能拦他?

谢昭不愿再多?费口舌,说罢,便往东宫去。

这时辰,每日例行议事已过。

萧霁在殿中批阅奏疏,属官们?各领差使办事,而崔循大半是在议事厅看公文?,偶尔找人问询。

谢昭是来找崔循的。

只是行至廊下,听?着里间传来女郎的声音,不由?停住脚步。

春光正?好?,门上悬着的厚重冬帘已经撤下,换了湘妃竹帘。萧窈的声音隔帘传来,清脆悦耳如山中泉水,不经意间又?透着几分?亲昵。

一听?,便知?房中只她与崔循两人。

萧窈出现?在这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她每每入宫,往祈年殿看过重光帝,便会过来东宫。

大都是同萧霁议事,帮着分?担政务。

偶尔也会来议事厅与崔循说话。

初时还有较为古板守旧的属官为此感到不妥,渐渐发觉公主在时,崔少师仿佛都和颜悦色些?后,深感受益良多?。对此习以为常后,有时遇着棘手之事,甚至会盼着她能早些?来。

“……天气转暖,又?不似冬日那般,只是吃了碗凉酥酪,没什么妨碍的。你再念叨,我便要?恼了。”萧窈贴近了些?,就着崔循面前的茶盏饮了口热茶,闷声道,“这样行了吗?”

崔循眼眸稍黯。

下意识攥了萧窈的手腕,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听?着帘外隐隐约约走过的脚步声,抬眼道:“谁?”

萧窈立时坐直了身子,偏过头,隔窗看去。半敞的窗外是一树开得正?好?的垂丝海棠,在春光映衬之下,颜色娇艳动人。

谢昭行经花窗,脚步稍顿,低声道:“我先拜见殿下,再来叨扰两位。”

萧窈:“……”

她不知?谢昭听?了多?少,脸颊微红,坐立难安地想要?起身,却被崔循扣住手腕不放。

“好?。”崔循答得从容,丝毫没有被人打扰后的窘迫,话音中依稀带着笑意。应了声,又?向她道,“躲什么?”

萧窈横了他一眼。

若此时在门外的是程璞或秦彦他们?,崔循不会刻意拦下她,无非因为是谢昭,才这般罢了。

还要?在她面前装。

崔循松开手,指腹有意无意擦过她腕骨,徐徐道:“叫他彻底歇了心思,也好?。”

至于是什么心思,他没挑破。

萧窈猜了个七七八八,哭笑不得捏了捏他指尖:“你记性虽好?,倒也不必这样事无巨细地都记在心上。”

从前那点子事惦记到现?在。

崔循垂眼一笑。

日光透过窗棂,映在他身上。

鸦羽似的眼睫垂下细密的影,眉目如画。如玉似的好?颜色,仿佛比窗外海棠还要?动人几分?。

萧窈按着心口,轻轻舒了口气。好?不容易端正?了神色,一本?正?经道:“谢昭特?地来寻你,我猜也是因疫病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