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河东陆氏所供奉的一间道观里,一名华发白髯的老翁闭目坐于禅榻上,毳袍袖旁茶烟袅袅,静适闲散仿佛餐松饵术、栖隐了数年。
听到有人步履逼近,老翁也没有睁开眼睛,只是摸了摸靠在榻边的锡杖 :“查到了?”
“回父亲话,在庄子中装神弄鬼的,应与山灵庙脱不了干系。”
来的男子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腿脚在走路时还好,但屈膝时就颇为费力。
慢慢跪坐下后,他向老翁说了番他探听到的山灵庙的来历,接着又说道,“那华服盛妆到田地间祝祷的小娘子怀中抱着雄鸡,同山灵庙以骄虫为尊的说辞正对应得上。”
没听到父亲的回应,男子用指尖扫了下他因被火燎伤而秃了的左眉尾,边忖度着眼前人的心思,边继续道:“问过当时在场的人,都说没见过那名盛妆的小娘子,但有不少人认出了她的侍女,因而猜测那小娘子正是将陆檀推到风口浪尖、马车中藏头藏尾的那一个。所以,我便叫人画了那小娘子的画像,带了过来……”
老翁已经将那日发生在河西陆氏家门前事情知道得很清楚了,一听便知是谁。
他睁开双眼,松开盘着的双腿,落地踩上草靸,伸手接过儿子呈上的画。
随后,老翁略长微虬的白眉在端详中皱起,但出声时,问得却并不与那画像有关:“陆檀找到了吗?”
“没有……”
事情没有办妥,眉尾秃了的男子答得声如蚊蚋。可他又实在想不通这事为何会办不成,“那一家人竟就没留下一点踪影,真真如人间蒸发了……”
——
而令男子苦恼不已的的“元凶”,此刻已经抓玩着陆小郎君腰间蹀躞带上银刀的玉柄,沿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进到了山灵庙的后偏殿。
听到酡颜说汝阳夫人和隋娘子还在前殿、迟迟没有离开、似乎对山灵庙生疑,小郡主从颈上摘下了那块她没离身的双螭拱壁玉佩,随手叫过一个侍女,让她拿着玉佩去将二人请过来。
等待的空隙,不耐烦安静的小郡主扶着陆云门的肩膀,坐到了后殿的槛窗沿上,手向外伸着,摸索着,抓住窗边那棵细矮平仲的枝条,用力地抖了起来。
一瞬间,金黄透了的鸭脚叶子便雨幕般哗啦四扬着占满了少年的眼前。
渐渐地,他的一颗心也仿佛被这些辉煌和明亮浸透了。
陆云门忽然意识到,这是他今生过得最灿烂的秋天。
他看向陆扶光,将这句话告诉了她。
“哪里来的这样循规蹈矩的小郎君,竟老实到连伤一伤树枝这种坏事都没做过吗?”
听到他的话,将那根枝条晃到可怜光秃秃的小郡主停了下来。
她转回头,将心思又全放回到了小郎君那儿,居高临下着,慢慢抬起搭在他肩上的指尖,沿着他的颈侧,轻轻向上滑去。
少年修长白净的鹤颈随着她的动作仰起,绷得愈来愈紧,在被她刮过喉间时,他低垂着的乌睫终于如坠不住雪的枝桠似连着颤了数下,颈下那头麒麟的彤色也彻底越出了袍领,可他的眼睛却直直望着看不见他的陆扶光,发暗的眸光定定,没有一丝躲闪。
“不过,你同我在一起所做过的坏事,可都比这要坏多了。”
她说着话,指尖始终未歇,一路轻而柔地从小郎君的脸颊滑上他英俊的眉骨,然后像是要将他的骨相铭刻到心中般、一点一点、丝丝密密地用手指在上面默默划着。
不知过了多久,被她扬起的金黄叶子早就安静地全落了地,她笋白的手指从少年的眉心、鼻尖、又落到了他的唇。
小郡主顿了顿,指尖微微用力,将他的下唇压着拨开,正想要向里伸时,守在后殿院前、见到汝阳夫人走来的酡颜叩响了门。
陆扶光真真切切地、遗憾地叹了一口气。
但被小郎君抱着落了地、低头钗梁拢鬓后,再抬首时,映入隋征眼中的她,神色已是端雅又认真了。
这样的小贵人请求屏退旁人、想要单独与汝阳夫人进殿内相谈,自然是没人能说出“不”字的。
而刚一听到殿门被关好,与汝阳夫人共坐榻上的小郡主就万分赤城地出了声:“我知道我这些小小的伎俩瞒不过夫人和隋娘子,所以,我早早地就等在了这里,想要向夫人坦白。”
感受到小郡主正主动向着她倾身,汝阳夫人下意识便握着杖首向后靠了靠。
她们彼此应当心知肚明,就算这山灵庙出现得再蹊跷,只要郡主想瞒,汝阳夫人便不可能有机会怀疑到她的身上。
可郡主此时却几乎是故意地迫不及待要将一切说出来。
汝阳夫人顿时觉得肩头如坠上了石盘。
但越是如此,陆扶光就越不肯放过她。
“我知道夫人不远千里、专程到永济州找我来此,为的便是想给七堂兄撑腰。我既然应了,自然就要做好。”
即便这屋中两人都生着眼疾,什么也看不到,但端坐着的小郡主还是姿仪无瑕,只眉心淡淡地蹙着,轻叹了一口气。
“可这才刚到河东,我们连面都没露,就有人耐不住地对我们出了手,我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于是,便忍不住想要以牙还牙……”
一貌倾城的小娘子露出这般忧心的神容,足以让看得人焦心如焚了。
即便只是闻声,汝阳夫人也不好硬着心肠故意不接话:“郡主何出此言?”
“夫人对陆檀一事怎么看?”
汝阳夫人对檀管事的事了解得不甚详尽,只有所耳闻,心中有些许猜测:“老身以为……是陆檀账上亏空,急需填补,故利用族中传闻,假做犰狳现世,引族田中的乡亲为了祈求上苍而散财捐钱,好从中获利。”
“如果真是如此,族中为何至今对此都没有明着的说法?”
陆扶光借此将这会儿的情形都说给了她听,“祭祀在即,是族里人最应当安定齐心的时候,明明只要族长的一句判言就能快刀斩麻、平息流言,为什么过了多日,那边却没有半分动静,就好像……是在放任这个流言继续蔓延,故意要闹得人心惶惶。”
汝阳夫人伴君多年,最擅洞隐烛微,只听上三两句,便差不多能将整件事都想明白了。
但她终究是避世惯了,就算对这事在意,也仍是要藏拙装昏一番,不会直言:“郡主不必与老身兜圈子了,有话不妨明说罢。”
不远不近地相处了这些日子,小郡主已经将汝阳夫人的性情看透了。
“其中许多事,我也想不明白。我只知道,虽然很没有道理,但若是犰狳现世的流言继续沸扬下去,族田的乡亲们只会愈发迁怒于七堂兄。明明之后的祭祀,那么需要仰仗他们的出力。”
她声音很轻,说出的话却字字都重砸在汝阳夫人的心上:“如果矛盾愈发严重,今年负责祭祀的人,说不定会‘不得已’从七堂兄换成其他人。到那时候,就算是我出了面,拿着皇室的尊贵来强压他们,只怕也无用了。”
果然,汝阳夫人沉默半晌,还是出了声:“为何要做到这种地步?”
“您知道,我们到河东的第一日,章太医令便在提到崖边寺势大时说过,河东陆氏今岁祭祀时会从护国寺迎出佛骨、送往崖边寺供奉。后来,我叫人到街头巷尾去问,发现这在河东早已人尽皆知,而正是这个消息,使原本算得上寂寂无闻的崖边寺霍然得赫赫之名,远至其他州府也轰雷贯耳。”
小郡主露着编贝般的齐齿,将话说得明白晓畅、不紧不慢。
“夫人,我与七堂兄以往不算相熟,但经过这些天,我对他也算略了解一二。元通十四年,先皇曾令人迎佛骨入宫,那年,我亲眼目睹过迎请佛骨时长安的样子,香刹万座,金翠遍地,数十里间尽是宝帐幡幢,可谓‘沸聒天地,举城涌动’。而就在这样的长安城里,就在我的眼前,有兵卒亲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用右手拿着它,一步一礼地献到佛前,血淋满地;有数不清的人跟着佛骨肘行膝步、遍体不剩好肉;有人咬下自己的手指、有人烧燃自己的发顶,那一日下来,我的双耳竟再分不清哀嚎与梵诵。 1”
她用着极平缓的语气,描说着人间炼狱般令人生寒的当日。
“有谏言道:‘百姓愚冥,易惑难晓’,看到河东陆氏这等门阀豪族都对神佛如此敬信,河东的百姓只会对此更加笃信,轻则为求神佛庇佑散钱废业,重则断臂脔身以为供养2,无异于当年长安旧景重演。”
“我那时年幼,尚对街上斑斑血痕历历在目,夫人,”陆扶光轻声问道,“七堂兄年长于我,对当年长安发生的一切,只会记得比我更清楚。您觉得,以他的为人,他会颔首让‘迎请佛骨’一事发生在他所负责的祭祀程中吗?”
好大的胆子!
这位出身长公主府的天潢贵胄,竟是赤、裸裸在论先皇的过错!
但无论心中如何震喝,隋盼安面上丝毫不显。屏声了许久后,她半分不谈及过往,只低吟说如今事:“崖边寺,究竟……”
她向来话有九分只说三分,但这些已经足够陆扶光听懂了。
她是在问她,河东陆氏究竟被崖边寺拿住了什么天大的把柄,竟不惜与圣眷正浓的燕郡王府彻底撕破脸皮、也要坚持为崖边寺立名。
而当她问出这句话时,无论是为了陆云门还是为了河东陆氏,以往对崖边寺的存在并不上心的汝阳夫人便已注定趟进了陆扶光要同崖边寺斗法的浑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