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不能够让做实事的人寒心
养心殿内。
庆帝正在审批奏折,见到李承平急匆匆闯进来,有些诧异。
“老三,你怎么过来了?放心,圣旨朕已经拟好了,等下就派人将东西送到你府上。”
他微微一笑,还以为李承平是为了封赏之事来的。
“父皇,儿臣此行是想向您提个建议。”
“我庆国朝堂之中有不少老臣,他们已经为庆国工作多年,对于这样的功臣,儿臣建议可是根据这些老臣们的经济状况,给予一些金钱上的支持。”
“这样让其他臣子看到,也能明白父皇您的一番苦心,这样大家更能够更好的为庆国效力!”
“不能够让做实事的人寒心!”
李承平躬身行了一礼。
他非常了解庆帝的性格,如若说单独是为了赖名成,对方绝对不会答应。
迫不得已,他只能换一种说法。
朝中这些人都是大官,纵观整个京城中,能够找到第二个跟赖名成这样穷困潦倒的三品大员,还真难!
庆帝一愣,他没想到李承平这么着急入宫就是为了这事。
转念一想,这件事似乎也正如李承平说的那样,确实应该给予那些老臣们一些关心。
“老三,既然此事由你提出,那这事就由你去办,朕给你一道手谕,拿着它去户部调集银子。”
“至于说每个人发放多少,事后你给朕拟个奏折呈上来。”
李承平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拿着手谕匆匆出门。
他前脚刚走,后脚庆帝就把候公公唤进来。
“以朕的名义去发一张公告,庆国官员凡是在任十年以上,无任何政绩污点的人都可以向朝廷都可以向朝廷申请一笔补助,如若有政绩优秀者,朕另当重赏!”
“其中细节你要是不懂得,可以找老三多聊聊。”
候公公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走出宫殿的那一刻,心中泛起波澜。
陛下竟然答应了三殿下的提议!
他心中满是吃惊,甚至可以想象到这一则政令颁发出去,天下官员们在领补助的时候,肯定会念着李承平的好。
候公公行动很快,不多时就安排禁卫军将公告张贴在了各个路口。
见到皇室又有新动作,顿时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围观。
“陛下要给官员们发福利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羡慕你也去当官啊,这有什么好眼馋的,反正跟我们老百姓没关系。”
“说的也是,就算这天下真的有为大家办实事的官员,也1绝对不会在京城。”
百姓们嘟囔几句相继散开。
监察院的探子得知此事,赶忙汇报给了陈萍萍。
经过一番调查,很快他就把目光集中在李承平身上。
“看来,这个提议是三皇子说出来的,不过这要求可真是太难了,京城之内恐怕没几个人能领到。”
“不过这件事可以给基层官员一些补助,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陈萍萍嘴角露出欣慰和几分赞赏。
由于李承平继承了内库,打乱了他一切部署,这让陈萍萍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不过从江南之事到现在这则公告,可以看得出来这位三皇子是真心实意为了天下百姓。
有关明家一案,监察院调查多年也只知道一些皮毛。
李承平过去之后,直接以雷霆手段整治明家。
这份果断和魄力是常人不能及的。
“如此看来,三皇子还真是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陈萍萍目光闪烁,手指在扶手上敲打着,心中不知道在盘算什么。
……
李承平这边没有闲着,得到手谕直奔户部。
自从上一任户部尚书遇刺身亡,范建就正式就任户部尚书一职。
凭借着他和庆帝的关系,完全可以浑水摸鱼,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每天都兢兢业业的工作。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庆帝才会对这位老朋友如此放心。
“三殿下,您怎么来了?”
见到李承平登门,范建有些意外,赶忙起身行了一礼。
“范大人不必多礼,我今天过来是想从户部调一批银子。”
说着,李承平将庆帝的手谕递去。
范建扫了一眼,认出上面正是庆帝的笔迹。
“三殿下,请恕臣多嘴,不知这笔银子用往何处?”
“这是对庆国官员的一些补助。”
李承平笑了笑,将事情讲述一遍。
“殿下此举真是高义,不知道像臣这样的人能够领到多少补助?”
“范大人府中颇有财力,应该也不差朝廷这点补贴,你说呢?”
“哈哈,臣不过是开个玩笑,既然有陛下手谕,这事自然没问题,只是银子发放多少还未清楚,臣建议殿下给他们写个条子,让这些人带着东西来户部领取。”
“多谢范大人提醒!”
李承平抱拳行了一礼,匆匆离开。
“都是一块长大的,人与人差距为啥就这么大?”
范建望着背影嘟囔一句。
他说的正是小儿子范思辙,整日里就捣鼓那个什么书局,可惜也只能挣点小钱。
得到范建的提醒,李承平转头又去一趟吏部。
直接让吏部尚书将官员们的名册调动出来,京城中的官员们都记录在册。
想要找到一个没有任何政绩污点的人还真困难,不过这种人也不是没有。
赖名成这个耿直的小老头自然不必多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官员,不过这些人的品级都不超过三品。
另外他还在从其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未来的老丈人,叶重也在此列!
转念一想,这也没什么不对。
叶重作为京都守备师将领,从来不与外人有任何瓜葛,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很少听到。
如若不是叶家有叶流云这位大宗师名声显赫,估计都不会有人会想起叶重这个名字!
将这些官员名字记下,李承平立刻回到王府,将自己关在书房。
半个时辰后,书房的门打开,他手中多出了一沓纸条。
这上面清楚写明了每一个官员能领多少银子,为了防止有人造假,上面还有他的文王大印。
有了这个东西在,就算是那些人想钻空子也没机会。
上面根据这些官员们的政绩以及做官年份给予银两补偿,最少的一百两两,多几百上千两不等。
如若有政绩出色者,能够领取的更多。
当然这些条件暂时没有人能够达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