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1.第171章 过小年(1 / 1)九月飞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过小年

“好。”

李胜利点点头。

两个人抬着担架,牵着两条狗,先去找石头和兵子汇合,很快陈卫东和李胜利就遇到兵子和石头两人。

“卫东哥!”

“胜利大哥!”

石头和兵子拉着大个子,大个子身上套着爬犁,爬犁上两头野猪和两条受伤的狗。汇合后,陈卫东四人又牵着拉着去另外两头野猪。

还好有大个子,不然有三条伤狗的情况下,就算打了再多野猪,也运不回去。

这次一共打了四头野猪,三百斤的泡卵子,三百斤的老母猪,还有两头不足一百斤的黄毛子,开趟破肚之后差不多也有七百来斤,

两条伤势轻的狗趴在爬犁上,至于受伤最严重的二黑,兵子和李胜利抬着。

这大几百斤的东西,大个子拉着也很吃力,因此四人回去的速度十分的慢!

野猪开膛破肚后血腥味十分重,再加上几人速度慢,不一会就吸引来的在山里游荡的野狼群。

对于狼群,陈卫东四人已经见怪不怪,狼的嗅觉灵敏,四人搬运野猪浪费不少时间,有狼来,实在太正常了。

陈卫东四人手里有枪,时不时的朝后开枪,狼群也不敢靠近。这些狼群数量并不算太多,他们又不是一个人,因此面对狼群,陈卫东四人也不太害怕。

尤其是在枪的威胁下,这些狼还不是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鬼鬼祟祟的跟在后面,一直跟了几里山路。

这些狼群看着四人,出了自己的领地,这才放弃了继续追下去。

这让陈卫东四人不由松了一口气。这些狼要是一直跟在后面,虽然不害怕,但肯定得出很多精力来防备,而且一个不留神总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好在现在这些野狼知难而退。

陈卫东四人接着往回走了大概又走一个多小时,前面突然出现四五头的小型马鹿群。

“大个子!”李胜利惊喜道,说着就要放下担架,拿枪。

这不是李胜利心大,忘记了二黑的伤势。

而是一个猎人看到猎物的本能反应。

一群大个子,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不远处,这要是放过,那还叫猎人。

“胜利大哥,算了吧!”

陈卫东开口道。

“为什么?”李胜利有些不明白。就在眼前不到二百米,他们四人也能留下一两头马鹿,要是能再活捉一头就更好了,

要知道眼下,一头大个子拉着爬犁太慢了,要是有两头就好多了,而且以后进山打猎,那就是又多了一个好劳力。

“胜利大哥,咱们已经打了四头野猪了,现在狗也伤了,再去打马鹿有些太过贪心,而且这马鹿群和落单的马鹿不同,没有猎狗,想要活捉太难了,基本不可能。”

就算打死了,拖着三条伤狗,还有这么多野猪咱们也不好运回去。还是别耽搁时间了!

陈卫东缓缓说道,如果是来之前遇到马鹿群,他肯定是毫不犹豫,立刻就干这群马鹿,

但是现在的情况,该放弃肯定要放弃,打猎最忌讳的就是贪心。

“走吧!马上太快黑了!先找个地方打雪窝子,顺便吃点东西!”

“行!听你的!”李胜利没有说别的,又抬起担架,至于那群大个子,不要也罢。

就像陈卫东说的,做人不能太贪心,回去的路还很远,

这次大个子拖着野猪和两条伤狗,他们这次恐怕就要放弃收获了!

毕竟在山里打猎,猎狗的命更重要。

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猛兽。

眼看天色快擦黑,陈卫东先找了一个地方开始生火,接着安排李胜利三人开始打雪窝子!

打完雪窝子!

陈卫东扭头一看,只见石头和兵子正在一棵树下灌木丛中,弯着腰不知道在挖什么。

“石头,兵子,你们俩在干什么?”陈卫东走上前好奇的问道。

“卫东哥,刚才打雪窝子时候,我把这块雪扒完了,发现了好东西。”

说这兵子这时候把一个类似人参状像小树根一样的东西过来献宝道。

好家伙!

两人这是挖到了颗党参了。

陈卫东面色一喜,这一颗野生东北党参起码有一二十年了,党参是参类的一种,也是中药材,眼下这一颗皮部黄色,木部黄白色,根条肥大、外皮黄色、皮紧肉实、是一个上好的党参。

而且党参有镇静解热、降血压作用、降血的作用,还能有保护肝脏、抗利尿、抗疲劳等作用。

“卫东哥,这东西我听说一块多钱多一斤呢!”

石头憨笑道。

“可惜,不是人参,要是人参那可值老鼻子钱了。”

兵子道。

党参和人参一字之差,两者价格也是天差地别,

党参和人参功效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等功效,但是人参产量较少,价格昂贵,而党参价格则相对便宜,

“兵子,咱们地方哪有什么狗屁人参啊?我从来没见人挖过。”

李胜利这时候笑着道。

“我倒是听过,但是没亲眼见过!”

陈卫东也笑着道。都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其中人参是东北“三宝”第一宝,为百草之王,但是并不是东北所有地方都有人参,人参虽说产于东北,但是大都存于长白山及小兴安岭一带,大兴安岭不产人参。

不过发现党参也不错,党参在黑松县一斤能卖上一块钱多钱,

但是陈卫东上次在哈江市的木牌上看过,价格比黑松县高了两倍多,而且陈卫东上辈子跑山货,他清楚知道,党参这玩意打籽!发现一个,就是一片。

“好了,你们俩别挖了天都黑了,拿着刀能挖多少!先回雪窝子烤烤火。”

陈卫东招呼道。

“卫东哥,我们就是挖两颗,看一看!”

石头和兵子当然明白,现在可不是挖党参的时候。

回到雪窝子里,烤着火!

“等明天走的时候,在这儿留点记号,等有时间咱们再来挖这些党参!”

陈卫东吃了一口饼子,一边对李胜利三人说道。

“嗯,我刚才扒了几块雪地看了,这地方估计党参不少。”

这一夜有惊无险,第二天一大早,四人收拾好,就往屯子里赶!

半路上,遇到了一队进山的猎人,陈卫东认识是张大奎四兄弟。

张大奎一看是陈卫东,连忙招呼着兄弟三个,迎了过来。

“卫东兄弟,刚打猎回来?今天……”张大奎刚想问陈卫东四人收获,只是话音还没落下,张大奎就看着马鹿上的四头野猪,直接目瞪口呆,

张大奎连忙竖起大拇指:“卫东兄弟,你们打了四头野猪,其中还有一头大泡卵子,真牛逼。”

“在山里待了快两天了才打到的!”

陈卫东缓缓道,这次虽然打了四头野猪,但是黑虎受伤让他情绪不是很高。

“卫东,这是怎么回事?狗伤着了?”

张大奎此刻也看到受伤的三条狗,尤其是其中还有一条被李胜利和兵子抬着,看起来十分严重。

“嗯,被野猪给伤到了,”

陈卫东点了点头。

“伤的还不轻!你们快回去吧!进山打猎伤到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想开点!”

张大奎安慰道,此刻他并不知道受伤最严重的陈卫东家的狗,而且看样子奄奄一息的,还以为快凉了呢。

陈卫东闻言,也没多做解释,张大奎四兄弟说完,没有多做耽搁,带着人绕过他们四人继续去打猎了。

接着陈卫东四人先来到李家屯李胜利家里,毕竟有一点和张大奎说的一样,在山里过了一夜,二黑的情况不乐观,

四头野猪,两头大的去县城卖,两头小的,陈卫东打算分一分留着吃。

接着,兵子赶着大个子把野猪拉回自己家,石头也抱着受伤大黄回家。

陈卫东则是抱着黑虎带着白虎回了自己家。

回到家里。

“爸爸”

“爸爸,回来了,”“卫东……”

看到陈卫东回家那一刻,柳雪婷和院子里的小丫头,齐乎乎的都迎了过来。大龙,二龙,四条狗早就化身舔狗,来到陈卫东的脚下,汪汪汪的叫着。

陈卫东一回家,看到迎接自己的媳妇孩子,他的心里暖暖的。

“卫东,冷不冷!”

柳雪婷放下六妮,然后连忙走进堂屋,将火炉点上,考虑到陈卫东早饭估计也没吃,又去厨房忙了起来。

“爸爸,黑虎怎么了?”看着陈卫东抱着黑虎,大妮问道。

其他几个小丫头也都屁颠屁颠关心问道。

“没什么,受了点伤。”

陈卫东笑了笑,抱着黑虎,走进堂屋,几个年纪小的小奶团子也很乖,没像之前一样,要抱抱,而且屁颠屁颠的跟在他的身后。

烤了烤手,陈卫东又仔细检黑虎伤势,所幸和之前检查的一样只是轻微骨折。

“二妮,拿一些骨头过来。”

陈卫东招呼道。

“三妮,你去把白虎也喂一喂!”

“爸爸,我们呢!”

四妮和五妮奶声奶气问道。

“你们带小六在院子玩吧!”陈卫东无奈道。

“黑虎,好好养伤,”

喂了一些骨头后,陈卫东腰摸着黑虎脖子上黝黑光亮的毛发,轻声说道。

“汪!”

黑虎对着陈卫东叫了一声,伸出舌头在他手上舔了舔,

“真是一条通人性的好狗!”

陈卫东赞道。

接着大妮端来了一盆热水:“爸,洗手吃饭。”

“嗯。”

洗了洗手,换了一套干净衣服,简单吃过饭之后,陈卫东去兵子家,处理野猪!

六个小丫头,也屁颠屁颠跟在他后面。

起锅烫褪毛!割肉!

处理完野猪,两头小野猪差不多一百八九十斤,一人差不多分了四十多斤肉。

第二天,一大早陈卫东赶着着驴车,带着兵子和石头,将两头大野猪拉进县城。

两头野猪,一共卖了二百多块,陈卫东没有多拿,一人分了五十多。

陈卫东三人分了钱之后,又在县城采购了一番,陈卫东这才驾着驴车回去。

回到家,柳雪婷正忙着给陈卫东洗衣服,其他几个小丫头都在外面玩,陈卫东也没有闲着,走到狗圈将黑虎抱出来,

这倒不是陈卫东心狠,狗受伤了,还要把它赶出来,

陈卫东把它抱出来,是为了让它方便的,狗也是需要撒尿拉屎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阵子陈卫东也没时间进山。

一晃,时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了。

今天是小年,祭灶神,洒扫除尘的日子。

过小年的日子,南北不同,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在东北过小年,第一件事就是扫尘,小年这天扫灰尘,东北也称大扫除、扫房。

全家一起打扫庭院,清洗灶台刷碗,拆洗被褥,擦玻璃等等。

有供奉灶王爷的就把画像请下来,然后有一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等清洗灶台后我们在把画像安放好。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打扫庭院内的陈年污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人们希望过去一年所有霉运和不好的事情全部清除,为新的一年祈求好运和幸福。

因此陈卫东一大早就带着孩子们开始全家里里外外地打扫卫生。

由于前段时间扫过,这次就轻松许多,陈卫东带着,二妮,三妮,四妮,五妮齐动手,了差不多先把小半天的时间,把整个家擦洗了一遍。

过小年第二件事就是祭灶王: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命灶王府君”,也叫灶神,负责管理各家灶火、饮食,并记录一家善恶。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行为。为让灶王爷说好话,人们会供麻,小糍粑等。

祭灶时会说一些吉祥话,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祈求保佑全家幸福安康。

这时候,柳雪婷和大妮已经准备好了祭灶神的小糍粑。

小糍粑是用糯米做的,搓成圆形。

“爸,要祭灶神了。”

大妮提醒。

“好。”

陈卫东则洗了洗手,然后端着糍粑放在灶台前,接着念念有词了好一阵。

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大妮好奇问道:“爸,灶神真的会保佑我们吗?”

陈卫东笑道:“当然,信则有不信则无。”

二妮很认真地问道:“爸,真的有灶神?”

陈卫东笑道:“灶神是不存在的,是我们的一种美好想象而已。”

“其实我们祭灶神,祭的不是神,而是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而已。之所以弄这些奇奇怪怪的动作,就是为了一种仪式而已。”

“你们都要记住,美好的生活不能依靠别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勤劳的创造。”

“嗯,我们记住了。”

孩子们点头。

四妮:“爸爸,那我们现在可以吃小糍粑了吗?”

“不行,刚刚祭了灶神的糍粑,小孩子不能吃,吃了容易肚子疼。”

陈卫东道。

“啊?爸爸刚刚不是说灶神是假的吗?”四妮嘟着嘴道。

“哈哈哈,他现在又成真的了,所以你们都不能吃,只能我吃。”陈卫东笑道。

“为什么?”五妮听懵了。

四妮:“五妹,你笨啊!爸爸是骗我们的,我们赶紧抢着吃啊!”

话音未落,她已经向小糍粑扑了过去。

“别抢!”

陈卫东喊道,“这些糍粑已经冷了,吃了之后确实容易肚子疼。你们想吃的话,先拿去热一下再吃。”

“好。”

四妮喊得响亮,嘴里却已经丢进去一颗糍粑了。

陈卫东也没让她吐出来,端着剩下的糍粑去了厨房,给柳雪婷热了之后,一家人才一起吃了起来。

等孩子们吃完糍粑,接着就是贴窗,等到下午一家人开始包饺子,在八十年代都是自己剪的窗,

东北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平时舍不得吃,过年总要吃一顿,不过饺子大多数吃酸菜馅水饺,一是便宜,二是因为酸菜有“栓财”的寓意。

不过,这天吃饺子有个禁忌——不捣蒜,捣蒜有被人算计或捣穷的意思,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