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打仗前哨--亞羅號事件(1 / 1)宅男Otaku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50年代,又是一个风云变色的年代。

咸丰帝在位仅11年18501861,短短11年却发生了使满清政权风雨飘摇的事情。

先有太平天国发难,后又有亚罗号事件。

不幸的是,两件事情都是发生在咸丰年间。

太平天国一事我在前面几章已有讲述。

今天我们来讲亚罗号事件。

这是一件无理取闹的事。

这件事情,香港总督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1856年10月8日,广州黄埔港口,早上八时。

广东水师收到线报,现时靠在黄埔港口的一艘船亚罗号,是一艘贼船。

何为贼船?

要知道十九世纪的广州、香港,海盗问题仍然严重。

海盗有时会静悄悄地登上货船,假扮水手,然后打劫其他船只。

这事可大可小,海盗乃是广东水兵的大敌。

但搜报必须一网打尽,不能打草惊蛇,不然便醒前功尽弃。

广州水师千总梁国定拟定作战计划。

就在等待一个早上??

「来人!把这船封了!」

40余水兵登上亚罗号。

亚罗号的水手还是睡眼惺忪,懵懵懂懂的??

「什么人啊??」

说时慢,那时快,广州官兵已团团围住亚罗号的水手。

「拿出个人证件来!」

官兵逐一查问。

有惊人的发现!

14名中国水手,有12名是海盗。

即时逮捕!

中国官兵前搜后搜,发现始终有漏网之鱼。

「你们的船长呢!」

这艘船的船长乃是英国人,他当时正在岸上享受阳光与早餐??

「糟糕!我是英国人,他们捉拿我后一定不肯放人,怎么办呢?」

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他立刻冲到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向代理领事巴夏礼报告。

「巴夏礼!你一定要救救我啊!」

「放心!他们当我们英国人是什么?我一定会帮你讨回公道!」

巴夏礼马上找到两广总督叶名琛,进行强烈抗议。

巴夏礼:你们干什么?马上放人!

叶名琛:稍安无躁??但我们自己人捉拿自己人,与你们英国无关,为什么要放人呢?

巴夏礼:亚罗号是英国船!它曾在香港领过登记证!应受英国保护!你们中国官兵到英国船上捉人,不是你们有错在先吗?

叶名琛:但是该登记证已经过期了12天!

巴夏礼:过期又怎么了?我们香港船舶注册条例规定了,船在行驶期间注册过期并不会影响我们保护这些船!

叶名琛:那过期就是过期了,怎么亚罗号还会是英国船呢?亚罗号不过是中国船东雇用了英国船长,而其他水手都是中国人!这些人很多都是从事海盗!犯了大清律例!

巴夏礼:我不理!总之亚罗号是英国船!这件事我就是要管下去了!

叶名琛:??你是要蛮不讲理是吗?

巴夏礼:还有更严重的一点!你们干嘛撕下我们英国国旗?这是对我们大英帝国的侮辱!

叶名琛:我们哪有撕毁你们的国旗?

船长:是我看到的!你们有官兵撕下船上的英国国旗,我到整个过程!我的心很痛!呜呜??

巴夏礼:看到了吧!我们是有人证的!你为什么要这样侮辱我们!你们要公开道歉!

叶名琛:问问身边的同僚??我们这边没有人撕毁你们的国旗,你们不要无中生有!总之我们就不会道歉的!我们也没做错!

巴夏礼:我不管!马上释放所有已逮捕的水手!移交撕毁我们国旗的千总!并向我们道歉!马上!

叶名琛:唉??

事情发展到这样,清廷和英国的关系再次升级。

叶名琛左思右想,认为这样与英国人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决定折衷处理。

「人来!放人!」

事件发生两天后,即10月10日,广州水师释放了9名亚罗号的被补人士。

但巴夏礼拒绝。

「你们捉了12人,只放了9人算什么?我要你们全数释放!还有,你欠我们的道歉呢?我要你们移交撕毁国旗的人呢?你们一样也没有做到!」

这时,第四任香港总督宝灵出场了。

很遗憾,他的出现并不是好事。

因为,宝灵决定狼狈为奸,助纣为虐。

10月16日,同时作为英国公使的宝灵,向叶名琛发出照令:

「如不速为弥补,自饬本国水师,将和约缺陷补足!」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后的中英抗争

意思即是,我们之前所签订的《南京条约,非常抱歉,还有很多缺漏,我们在你们获取的利益还不够多。

请你们为着这件事情速速弥补,不然,我们便派舰队,去跟你们签新一份更符合我们利益的和约!

原来,巴夏礼一直都以强硬姿态对待叶名琛,是有宝灵在背后支持!

宝灵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因为,清朝的这块肥猪肉实在太美味了!

英国人吃大了个胃口了!

「亚罗号事件」表面是很小的冲突,但英国人已经打算把他闹大!

「对宝灵来说,亚罗号事件是不可多得的借口,可以解决第一次鸦片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并能修订《南京条约,令英国获得更多权益。」高马可:《香港简史

宝灵想获得什么权益呢?

这里讲述其中一个,就是要获得英国人可以进入广州城的权益。

话说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方一直要求清廷履行进入广州城的条款。

砵甸乍、戴维斯、文咸等前几任总督一直与清廷有交涉。

但清廷一直都没有理会到。

始终,清朝对英国人的观感不好,不太想放英人入城。

所以清廷告诉英方:

「民情愤激,众怒难犯,非官所能禁止。」

但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入城是一个国家应有的尊严,虽然英国仍然能在十三行做生意,但英人不能入城始源反映了清朝的差别对待。

「福州、上海我们都可以入城,为什么独是广州城不行?」

结果,英国和清廷交涉了好几个总督,英国人终不能入广州城。

宝灵决定,这个问题是时候要在这一任解决了。

10月21日,巴夏礼告诉叶名琛:

「越日日中不如约,即攻城。」

这是48小时最后通牒。

如果清廷不答应英方的条件,英方便会开战。

事情已到了战争边缘。

「放人吧!放人吧!」

叶名琛屈服,将12人全部放还。

但仍拒绝道歉。

叶大哥,你真的认为你放人是有用的吗?

英方根本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们就是要打仗!

就好像吴王刘濞造反,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即时处死晁错就有用了吗?刘濞还不是继续造反?

就好像明朝燕王朱棣造反,打着「清君侧,靖国难」,就算明惠帝朱允炆即时铲除齐泰和黄子澄,朱棣就会停止造反了吗?

就好像日本七七事变,借口「一名士兵在中国失踪」,你帮他找回士兵,他难道就不会入侵中国?

古往今来,凡开战都要有个借口!不然便是出师无名。

宝宁:「不肯道歉是吧?传令下去!勒令香港驻华英军驶入珠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触即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