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1 / 1)博士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好许总,我是魔都顶峰私募的负责人,我叫陆峰。”

陆峰主动伸出手来,微笑打量着面前的许洋天。

许洋天的模样和他印象中差不多,虽然稍微年轻了些,但整个人的气势却更显锐利,举手投足都显得雷厉风行。

“私募?”

许洋天的眼神微微闪烁,抬手和陆峰握了握手:“陆总,幸会幸会,你来我这有事?”

雷厉风行的人总是不喜欢兜圈子,还没松开手,许洋天就问起了陆峰的来意。

陆峰也没有掩饰,笑着回答:“我做私募,肯定是想找项目来投了。”

“哦,陆总这是看上我们公司了?”

许洋天呵呵笑着,收回手去,指着周围乱糟糟的环境开玩笑:“没想到我这小门小户的,居然能引来陆总的关注,太荣幸了啊!”

“我最擅长的就是发现价值。”

陆峰视线不偏不倚,看着许洋天,语气认真:“我觉得许总就是一座价值连城的金矿。”

许洋天微微一愣,像是重新认识陆峰一样,再次打量了他一番。

每个创业成功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的成功者。

但自认为和被他人承认是两回事。

没人不喜欢被别人认可,尤其是给出这么高的赞誉。

许洋天虽然知道陆峰大概率是恭维自己,却也忍不住心中暗喜。

人家说得没错啊?

我可是在26岁就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商业天才。

有几个人在26岁的年纪,就能住别墅,开豪车,办公司,兜里随时能掏出上千万现金的?

而且目前他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的过程中,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大有可期。

综合各方面条件,他怎么就不是金矿呢?

笑意浓了些,许洋天抬手邀请:“陆总,这边坐吧。”

说着,他就带陆峰来到了工位后方,靠窗摆放的沙发处。

这里就是公司简陋的会客区了。

“陆总,条件有限,别嫌弃。”

许洋天熟练的拿出茶几上的茶具,烧水,冲洗,准备泡茶。

“不差了。”

陆峰看着他的操作,随口笑问:“许总是80后吧?这么年轻就能搞出这么赚钱的公司,已经很厉害了。”

“我年轻?”

许洋天抬头看了陆峰一眼:“陆总看着是90后吧?你们90后都开始出来了,这才叫后浪推前浪呢!”

“一浪推一浪是为了走得更远,不管是什么年纪,大家合作做生意,互相扶持借势,才能越来越好嘛!”

“陆总真会说话。”

许洋天按下烧水的开关,看着陆峰问:“陆总,咱们就有话直说吧,粤省做外贸的公司多了,你为什么偏偏看中了我们公司?”

陆峰早有准备,正色回答:“其实我最先看中的是romwe,后来了解过后,才来找许总的。”

“哦?你接触过李朋?”

许洋天眼神微动,但表情却依旧平静。

李朋就是许洋天当初创业时,一起合作的两个合伙人之一。

当初许洋天创业,是在金陵起步的,开了一家名叫金陵点唯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当时许洋天持股45%,另一个合伙人王晓虎持股45%,李朋持股10%。

但后来因为经营理念不同,许洋天直接带领点唯的核心管理层出走,来到广州,另行创立了现在的sheinside,等于是把王晓虎和李朋踢了出去。

这也导致三人因此反目。

李朋离开点唯后,也开始自行创业,创立了跨境女装品牌romwe,想要打造自己的潮牌。

他率先在服饰搭配网站 lookbook.nu上培养一些有潜力的网红,通过每周给她们寄衣服、寄相机的方式,请网红给自己代言。收到衣服和相机后,作为回报,网红们就会在发帖时打上romwe的标签。

之后,李朋再在数据上使些手段,把照片推上排行榜,从而导致romwe一下子就火了。

李朋的这种宣传方式很有前瞻性,一直到多年后,很多做线上营销的品牌,也都是这么找网红带货打广告的。

romwe在去年就已经在海外火起来了,而许洋天也是在看到了romwe的火爆,才在今年年初创立了sheinside。

只不过他对sheinside的定位是快时尚,也就是各种女装款式都卖,请买手疯狂寻找爆款,打板上线销售,靠效率抢占市场。

而李朋的romwe,定位却是潮牌模式,主要做品牌影响力。

看到许洋天询问过后,就一直看着自己,陆峰知道,他其实对于李朋的romwe是很在意的。

“我调查过,但暂时和李总没有接触。”

陆峰也看着他,平静开口:“我认为,做潮牌始终是小众生意,品牌影响力再大,也没办法覆盖整个市场。

可口可乐的品牌再响,也做不过亚马逊。

比起李朋,我更看好许总。”

听到陆峰的回答,许洋天沉默了。

滴!

电水壶烧开了,许洋天伸手拿下水壶,伸手去拿茶壶旁的茶叶。

但手伸到一半,他却顿了下,探手去茶几下方的铁盒里,拿出了一包小袋的茶叶,冲泡了起来。

“李朋是很有能力的人,聪明,能干,在学校里就很受欢迎。”

许洋天开口说着,像是说给陆峰,又像是说给自己:“他是属于精英层次的人,比较理想主义,想有一番作为,名利双收。

但他不适合做生意,因为他没吃过苦。”

说到这里,许洋天顿了下,给陆峰倒上茶水后,才继续开口:“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外出打工,我和爷爷留守在家。

爷爷要干农活,有时候来不及做饭,我就用馒头蘸酱油吃。

高三的时候,我就在外面打工了,大学也是半工半读。

我知道挣钱有多不容易,也知道这个世界上,穷人还是占大多数。”

许洋天看着面前的茶水,像是陷入了回忆:“李朋和王晓虎他们家庭条件都比我好,吃过好的,见过阔的,玩过贵的,所以做生意的时候,也总想做有钱人的生意。

他们想创造一个品牌,靠品牌溢价赚钱,但我觉得应该做大众的生意,尽量扩大销售人群。

全中国能买得起耐克的人一共才有多少?恐怕1%都不到吧?

大部分人,不都还是穿着广东生产的各种便宜衣服么?

我要做的是99%的生意,不是1%,哪怕利润低一点,但积少成多,也能赚大钱!”

听着许洋天的话,陆峰心中也在感慨。

每个商业成功者都不是庸才,都有着超越常人的眼光。

陆峰自己是站在先知者的角度,能看到未来的趋势。

但许洋天却是靠着自己的理解,选择对了路线。

他的思路,就是后来让拼多多的黄总打败老东家某宝的下沉市场战略。

只是他选择了主打海外下沉市场,赚老外的钱。

虽然带着团队核心,踢掉合作伙伴的行为有点不厚道。

但事实证明,李朋他们的品牌战略,的确比不上许洋天99%下沉市场的战略。

这也是很多创业者的无奈,义不掌财,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断,是不可能做强做大的。

可有些时候,这么做却避免不了伤害到一些人,也给自己带来诟病。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吧?

“我试过合作,但结果并不愉快,所以我决定出来自己做,哪怕难了点,至少能让公司上下一条心。”

许洋天说到这里,才重新看向陆峰,认真开口:“所以,我短期之内,可能不会有融资的打算,希望陆总你能理解。”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