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员工
安抚了冯筱筱几句后,陆峰就让她先行离开了。
来参加记者会的人还没有走完,他不想和冯筱筱一起离开。
等了十来分钟后,他才出门下楼。
记者会举办的地点,是在浦东的魔都期货大厦内部的多功能会议厅。
这里是魔都期货交易所所在的位置,每天上千亿的期货交易,都在这栋大厦中进行着。
而在马路对面,就是魔都证券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
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等机构,也都在周边不远。
这一片区域叫陆家嘴,汇聚了12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60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
全国40%以上的外资法人银行都在这里。
还有90以上的外资私募机构和90以上的外资资管机构。
全球500强企业有340多家在这里成立机构,115家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地区总部。
这片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国内绝对的经济金融核心区域。
陆峰的顶峰期货,就开在魔都期货大厦对面的长泰国际金融大厦里,正对魔都期货交易所。
这里的办公室寸土寸金,但陆峰还是在这里租下了一间120平的办公室。
贵是贵了点,但这里的办公室装修都很不错,接手就能用。
冯筱筱三天前才租下来,但今天就已经换了门头,开始办公了。
说是办公,但其实也没什么工作要做。
冯筱筱招了八个员工,其中有六个都是没什么工作经验的硕士生。
这些员工也去到了记者会现场帮忙,开完会后,就一起回来了。
陆峰回到公司的时候,他们都在聊着记者会的事。
陆峰进入公司后,刚开始还没引起他们的注意。
一直到他走到了冯筱筱的近前,员工们才都注意到他。
“大家看过来一下。”
冯筱筱拍了拍手,冲着在场的员工介绍:“这位是陆峰,也是咱们公司的老板,今天是第一次跟大家见面。”
听到她的介绍,员工们第一时间并没有反应过来。
还是冯筱筱带来的两个原同事中的一个先回过神,卧槽一声,拍着膝盖站起身,惊愕问:“你就是一览众山小?”
听到他的话,其他人也都一脸懵逼的起了身,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小伙子,看上去才二十出头的样吧?
他会是一览众山小?
陆峰平静的环视了他们一圈,淡淡开口:“我是陆峰,一览众山小是我的账户,今天第一次见面,很高兴认识大家。”
听到他亲口承认,在场除了冯筱筱之外的所有人,都一脸不可置信。
“冯……冯总,这……”
另一个后站起来的原同事,迟疑着想向冯筱筱确认。
冯筱筱不等他说完,就直接再次开口:“你们没听错,也没看错,这位就是一览众山小,或者你们叫他期货之神也好,天才作手也罢,总之,他就是咱们顶峰期货的创始人,你们的老板,也是咱们公司的灵魂。”
“呃!”
这下,原同事再也不敢有所怀疑了,当即站直了身子:“老板好!”
其他人也赶忙跟着开口,打起了招呼:“老板好。”
“陆总好。”
陆峰点了点头,冲他们摆手示意:“不用太客气,我这个人很直接,上下级观念不用搞得太明显,只要做好工作就行。”他的话多少缓解了些员工们的紧张和尴尬,但也让他们的好奇心再也按捺不住了。
“老板,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豆粕行情见顶,精准提前逃顶的?”
“陆总,你是怎么做到在白银期货的最高点位建仓的?”
他们开始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作为公司员工,他们都是见过陆峰交易流水的。
正是因为看到了详细数据,他们才更能领略到陆峰的恐怖。
陆峰的交易,精髓不在他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对市场的精准预判。
他不仅提前一天精准预测了豆粕行情到顶,果断平仓逃顶。
而且他在建仓做空白银的点位,也恰恰就是当时白银期货的最高点位。
这种精准的预测能力,简直叹为观止。
“复盘过去的成功案例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想要预测未来,就要了解分析现在。”
陆峰看着他们一脸崇拜的表情,平静问:“今天的记者会开完了,你们对记者会的反馈,都有什么看法?”
听到他提问,在场员工们都有些迟疑,一时间竟没人敢开口。
在场的员工,光是博士学位的就有三个,其他人也都是清一色的金融相关专业的硕士。
但越是懂行,就越明白自己有多不懂行。
哪怕是冯筱筱带来的两个原同事,都是正儿八经的期货经理,却也不敢在陆峰这样的真内行面前轻易发言。
只有真正操作过期货的人才明白,期货市场上,盈利为王。
能盈利,就是道理。
在陆峰这种有着真实盈利的大作手面前,他们的学位证书,和废纸也没什么两样。
沉默了片刻,还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原同事开了口:“我觉得老板对白银期货市场面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也觉得以白银期货现在的k线走势来看,跌势还远没有停止的迹象,大概率会继续走跌。”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另一个原同事开口附和:“工业买盘对市场的影响的确很大,但那是建立在之前国内生产端不缺订单的情况下。
但这两年四万亿刺激的效果开始消化,国内经济复苏缓慢,消费低迷,出口减弱,房地产衰退,制造业也大量过剩。
这种情况下,工业买盘很难带动起来下一波春季行情,最多也就平稳震荡。”
“没错。”
“是这样的。”
其他员工都在点头附和。
他们中大半都是才毕业没多久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不敢多说,生怕露怯。
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和真实的市场,还是有区别的,多说多错,还是少说为妙。
陆峰听着两个原期货经理的分析,并没有开口点评。
这种车轱辘话,但凡在这一行干个两年,都会说几句。
但这些话本质上还是把陆峰在发言里讲过的东西又复述了一遍,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
陆峰想听的也不是这些。
“股指呢?”
陆峰看着他们问:“公司下个月建仓做股指,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