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上奏太子
暂且不谈二皇子那头的动向,视线转至东宫太子府邸!
太子稳坐于自己的殿堂之上,眉头紧锁,面容凝重,显露出内心深深的忧虑与思索。
那救治之事,犹如一柄悬于头顶的利剑,让人难以心安。
能治愈世间万病,其神妙无比,竟落入二哥之手,此等威胁,非同小可!
拥有如此能力,二哥无疑将能吸引众多人心向往之,其势力与影响力势必大增。
加之他与范闲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特别是他成功救治了婉儿,无疑让范闲对其感激涕零,忠诚更甚。
这对于本就因二哥而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令太子的地位更加风雨飘摇。
“该如何是好?是否应将此事的消息公之于众?”
太子心中反复权衡,思绪万千。
深知二哥行事缜密,既已公开展示此符,定有周全之策应对各种变数。
若自己贸然行动,恐正中其下怀,落入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然而,坐视不理亦非良策。
在太子眼中,这能力犹如一枚布满诱惑与危险的诱饵,明知其险,却又难以抗拒其诱惑,内心挣扎不已。
二哥此计,当真是狠辣至极,让人防不胜防!
这一夜各怀鬼胎,时光悄然流转至次日清晨。
李承泽早早地起身,经过一番精心梳洗,身着庄重的朝服,踏上了前往皇宫的路途。
他的出现,在朝堂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文武百官纷纷投以注目之礼,心中各有思量。
年仅十三岁便受封亲王,十五岁即能参与朝政旁听,李承泽在朝堂上早已是众人熟知的身影。
然而,半月之前,他与太子殿下同遭禁闭之罚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如今,太子殿下尚在东宫闭门思过,而李承泽却能现身早朝,这一反差不禁让人心生疑窦,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太子一派的官员们面露不悦,显然对李承泽的归来感到不满;
而反观二殿下麾下的臣子,则个个喜形于色,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行进间,李承泽与几位主动上前寒暄的官员点头致意,其风度翩翩,令人难以忽视。
最终,他来到了群臣之首的林若甫面前。林相见状,连忙起身,
主动向李承泽致以问候:“二殿下,久违了,看您精神焕发,真是可喜可贺!”
李承泽回以温暖的笑容,道:
“林相亦是容光焕发,令人钦佩。”尽管林若甫向来不涉党争,但他对李承泽的感激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毕竟,昨晚李承泽治愈了爱女林婉儿的病症,这份恩情怎能轻易忘怀?
更何况,林若甫的女婿范闲与李承泽交情匪浅,更是让两家关系更加紧密。
这一幕,让在场的百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开始意识到,李承泽与林若甫之间的良好关系,或许将为朝堂带来新的变局。
一时间,各种猜测与议论在朝堂内外悄然蔓延开来。
如此,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随着一声唱喏,所有人各占其位,庆帝龙行虎步的走进了大殿!
“李承泽,你不是被朕禁闭了吗?
怎么突然上朝了?”
坐在宝座上,庆帝的目光看向李承泽,先开口问道!
随着庆帝的话语落下,此刻大殿上所有人都转过头来,看向李承泽!
二殿下这是公然抗旨吗?
“陛下,今日儿臣来此,没啥大事就是看戏!”
“哦”庆帝眉头微微异样说到“看戏看什么戏”
此时!
“陛下,臣有事启奏!
“何事?”庆帝不咸不淡的看了范闲一眼!
“微臣斗胆,呈上对太子殿下的弹劾之辞!“
范闲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投下了一颗震撼朝野的重磅炸弹,瞬间让整个朝堂为之哗然,犹如晴空霹雳,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神。
“弹劾太子?可太子不是已受禁足之罚逾半月之久了吗?
他究竟有何不当之举?“
庆帝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审视着范闲,询问中带着几分不解。
“陛下明鉴,两月之前,微臣自北齐归来,曾就二殿下与长公子涉嫌走私之事上奏,彼时虽未获确凿证据,却也引起了重视。“
范闲沉稳地答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坚定。
“朕确有印象,那时因你言之无据,朕还曾对你有所责备。“庆帝微微颔首,表示记起了此事。
“然而,微臣后来发现,太子殿下对此事亦有所知晓。“
范闲话锋一转,继续深入,
“随后,微臣追查线索至史家镇,意图揭露二殿下的不法行为。
但令人震惊的是,史家镇竟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数千生灵涂炭,看似是二殿下为掩盖罪行而行的灭口之举。“
“不过,微臣心中存疑,遂提出另一假设——是否有人蓄意屠灭史家镇,企图以此嫁祸于二殿下?“
范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打着在座众人的心弦。
“基于这一推测,微臣命监查院上下全力以赴,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查证,终于拨云见日,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说到这里,语气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欣慰,
“所有相关证词与证据,微臣已悉数整理于奏折之中,恳请陛下圣裁。“
言罢,范闲恭敬地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呈上,整个朝堂再次被一股凝重的气氛所笼罩,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庆帝手中的那份奏折上,期待着即将揭晓的真相。
庆帝接过范闲的奏折,细细审阅,眼神逐渐变得深邃。
他心中暗自惊骇,未曾料到太子竟会为了构陷李承泽,做出屠灭史家镇这等残忍之事。
尽管深知太子表面谦逊,实则心机深沉,但此番行径之狠毒,仍超出了他的预料。
帝王之道,固然不乏权谋手段,但若一味沉溺于阴谋之中,岂非有违正道?
更何况,此番算计非但未能得逞,反而被揭露无遗,实乃自取其辱。
正当庆帝沉思之际,李承泽适时出现,面带委屈之色,跪拜于地,声泪俱下地控诉太子的屡次陷害,恳请陛下为他做主。
李承泽此举,无疑是在太子落水之际再推一把,尽显其落井下石之能事。
“陛下,太子身为储君,理应以身作则,仁德治国。
然其行事如此狠辣,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又如何能担起未来天下之重任?”李承泽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太子的不满与对公正的渴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