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屠龙
此言甫出,大殿之上,不仅大皇子惊愕地抬头,就连一旁因恐惧深渊而目光闪烁的李承平也不禁将视线聚焦于太子身上。
长久以来,太子以文治武功著称,却鲜少在人前显露武艺,此番竟自称亦通武艺,着实令人意外。
太子面色微变,似欲言又止,心中五味杂陈。李承泽之言,字字如钉,显然已洞悉其隐秘。
否认之举,无异于自欺欺人,毫无意义。然而,多年隐藏的武艺一朝曝光,太子心中难免不甘与挣扎。
面对此景,太子一时语塞,那复杂的表情,在旁人眼中无异于默认了李承泽的断言。
大皇子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心中暗自惊叹:
原来这位太子殿下竟深藏不露,武艺不凡!
这等隐忍与城府,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其背后定有非凡的修炼与筹谋。
李承泽则保持着惯有的冷静,目光深邃地审视着太子。
回想起原著情节,三皇子李承平因惧高而退缩,反倒是太子挺身而出
以行动证明勇气与定力,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将半个身子探出边缘,其胆识与修为可见一斑。
而二皇子的恶作剧,更无意间揭露了太子在紧急关头展现出的惊人力量——轻轻一扶,护栏竟断,足见其内力深厚。
这一切,都昭示着太子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实力,他之所以从未张扬,或许只是因时势所需,静待时机。
如今,这秘密虽非太子本意揭露,却也让他的形象在众人心中悄然生变,更加神秘莫测。
这一点,确实与庆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世人对庆帝的了解也仅限于其治国之才,鲜有人知晓他竟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大宗师,隐匿于皇宫深处,其武学修为更是鲜为人知。
“二哥,你这消息来源何处?”
太子沉默了片刻,终是忍不住向李承泽发问,试图探寻其背后真相。
李承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他模仿起太子往日的装傻充愣,轻描淡写地回应道:
“近来我身体抱恙,眼也,耳也背,许多事情都记不清了。
这消息嘛,就像是风中的一缕轻烟,飘过耳畔,留下一丝痕迹,却也不知具体从何而来。”
太子闻言,嘴角不禁微微抽搐,显然对李承泽的这番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感到无奈。一旁的大皇子,虽无意介入这场兄弟间的较量,但见李承泽如此巧妙地应对,也不禁哑然失笑。
“时候不早了,我们还是快些上去吧,别让上面的人等急了。”
李承泽适时地打破了尴尬,微笑着提议,随即率先踏上了前往悬空庙的路途。
在李承泽心中,揭露太子会武功的秘密,不过是棋局中的一步闲子,意在提前为太子铺设一条无法逃避的道路。
回想起原著中的情节,太子在面对庆帝遇刺时的表现,表面上是焦急万分地冲上去护驾,实则暗藏玄机。
他故意“失手”打翻酒壶,滑倒在地,或许那一刻,他心中也暗自期盼着庆帝的不测,以便自己能够顺利登基。
如今,李承泽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为太子日后的“表演”设下了障碍,
让他无法再轻易以装傻充愣来逃避责任。而面对刺杀,甚至是更强大的威胁如巴雷特,
若太子真的选择挺身而出护驾,那将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较量。然而,这一切的走向,都已悄然间被李承泽的布局所影响。
啧啧,这可真是天降的意外之喜啊!
我的首要目标本是扳倒太子,如今他若真的遭遇不幸,那无疑是大功告成,彻底解决了心头大患。更何况,我还背负着那至高无上的钻石级任务——屠龙,即诛杀庆帝!
假若命运眷顾,让我能借巴雷特之威,一举击毙庆帝,那可真是一举两得,收获满满!
那传说中的钻石级宝箱,我至今未曾触及,其内藏珍,定比黄金级更为珍稀。
黄金级宝箱已能产出残破的龙元,那钻石级中,完整的龙元定非奢望!
暂且不论李承泽心中如何盘算,众人继续攀登,不久便抵达了悬空庙的最顶端。
这里,乃是皇室的专属观景台,视野开阔,非一般人所能及。
再往下一层层,则是按照官员品级依次排列,恰似这封建社会严格的阶级划分。
踏上这最顶层,不仅庆帝在此,就连那位长公主李云睿也赫然在列,这不禁让李承泽眉头微蹙。
原著中,悬空庙之役时,长公主并未现身,而今她的出现,显然打破了原有的剧情轨迹。
但稍加思索,李承泽便恍然大悟。
原著中,长公主因故早至,于范闲大婚时便已现身,并随后因故离开。
而今,她迟来一步,恰是为送账册给范闲而来。
虽曾被逐出京都,但此番归来,却是名正言顺,自然能出席此等场合。
如此一想,一切便合情合理,李承泽也就不再深究,只是心中暗自警惕,准备应对接下来的种种变数。
既然恰逢其会,我们不妨借此雅兴,共赏秋菊一番再作别议。
“陛下,姑姑安好!”
太子目光微动,随即上前行礼,其举止间流露出的微妙情感,让李承泽暗自摇头,心中暗自感慨这禁忌之恋的复杂与微妙。
顶层之上,皆是皇室贵胄,彼此间虽各怀心思,但表面上的和睦依旧维持得恰到好处。
庆帝的话语打破了片刻的宁静:“你们几人为何如此姗姗来迟?”
李承平抢先答道:“父皇,适才我们在下方闲聊,二哥还提及太子殿下身怀武艺之事。”
言罢,他偷偷瞥了太子一眼,只见太子面色微沉,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李承泽已将此事公之于众。
庆帝闻言,目光不着痕迹地在太子身上停留片刻,太子只得硬着头皮解释:
“陛下,臣子不过是平日里闲暇之余,习些武艺以强身健体,并无他意。”
庆帝轻轻点头,虽未深究,但心中对太子的评价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回想起史家镇之事,自己曾力挺太子,而今他却私下习武,且被二皇子洞悉,
这让庆帝不禁对太子的能力产生了些许质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