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7.第57章 钱庄(1 / 1)人身何其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 钱庄

庆帝对于“救驾”之事的态度显得颇为淡然,心中暗自盘算着这不过是自己布局中的一环,故而不露声色。

然而,李承泽的适时提醒却如同一股清流,穿透了庆帝的算计之网,让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关怀与智慧,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激。

李承泽深谙庆帝脾性,知进退,懂分寸。

他敏锐地捕捉到庆帝欲赐恩赏的微妙情绪,心中迅速盘算着如何提出一个既能彰显自己志向,又不至于触怒龙颜的请求。

于是,他巧妙地借坡下驴,提出了开设钱庄的构想。

“陛下,臣斗胆,愿将这份恩赏化作实际之利,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添财。”

李承泽言辞恳切,目光坚定,“臣欲开设一前所未有的钱庄,非但规模宏大,更将汇聚天下财富,流通四方,促进商贸,惠及万民。”

庆帝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他深知钱庄之事非同小可,若能妥善经营,定能成为国家财政之重要支柱。

他凝视着李承泽,仿佛要从他的眼神中读出更多关于这个钱庄的构想与细节。

李承泽见状,继续阐述道:

“此钱庄,将仿效古今中外之精华,设立存贷制度,促进资本流通;

同时,亦将设立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国家所需之处,如水利、农耕、工商等,以解国家之急,助民生之困。”

庆帝听后,心中暗自赞叹。他意识到,李承泽所提的钱庄,不仅是一个金融机构,更是一个能够撬动国家经济命脉、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工具。

他深知,这样的提议一旦实施,必将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于是,庆帝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缓缓说道:

“承泽有此宏愿,朕心甚慰。此事关乎国计民生,需从长计议,但朕愿与你共谋此事,成就一番伟业。”

此言一出,李承泽心中大定,知道自己的请求已经得到了庆帝的认可和支持。

他深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迈进。

庆帝的眯起的眼睛和询问的语气表明他对李承泽提出的钱庄计划感到好奇同时也有些警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金融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成熟,庆帝需要更多的解释和理解才能明白这个钱庄对整个大庆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李承泽清楚,庆帝可能不太理解钱庄对国家经济的深远意义,但他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庆帝可能不会拒绝这个提议。

李承泽知道,即使以他目前的名望,即使不经过庆帝的同意,他也可能有能力开设这样的机构,但得到庆帝的支持和认可显然更为重要。

庆帝在沉思之后,提出了新的问题,他对李承泽的新奇想法感到好奇,想知道这是否是李承泽自己的创意。

庆帝的语气中透露出他对这种创新思维的熟悉感,因为他记得叶轻眉也曾提出过许多新奇的想法,而叶轻眉与神庙有着某种联系。

面对庆帝的疑问,李承泽选择了坦诚,他表明这个想法并非出自自己,而是范闲的创意。

通过将范闲作为挡箭牌,李承泽可能在试图减轻庆帝对他个人可能与神庙有联系的疑虑,同时也可能是在保护真正的创意来源不被庆帝所知。

庆帝听到这个想法是范闲提出的后,似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范闲在庆帝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或者庆帝认为范闲有足够的智慧和见识来提出这样的想法。

如果这个想法是李承泽提出的,庆帝可能会私下怀疑,他能有这样的见解,是否与神庙有所联系。

然而,如果这个想法是范闲提出的,庆帝则会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

毕竟,范闲是叶轻眉的后代,他拥有这样非凡的见解,是合乎情理的。

范闲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了无数新颖的观点和想法,这简直就像是叶轻眉的再现。

观察庆帝的神色,李承泽意识到,范闲的名声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在庆帝继续追问之前,李承泽就继续解释说:

“陛下,您是知道的,姑姑虽然愿意将内库交给范闲,但从她提供的账本来看,内库亏损了两千多万。”

他接着说:“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毕竟,我们庆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又有多少呢?因此,范闲既然要接管内库,自然也要想办法解决这个财务问题。”

“而这个新设立的钱庄,正是范闲提出的解决方案。

它能够汇聚各地的财富,只要不发生挤兑,用以填补内库的巨额亏空,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此外,有了这个钱庄,它掌握在皇室手中,将极大地增强皇室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力,这是内库所无法比拟的。

原本,范闲是想以我的名义来创办这个钱庄,但我认为此事关系重大,所以没有立即答应。”

“范闲之所以找我合作,是因为对我的信任,以及我作为皇子的身份,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

李承泽的话表明,这是范闲为了解决内库问题而想出的办法。

庆帝既然想要范闲接手内库,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反对这个计划。

庆帝对此深感欣慰。

从李承泽的言谈中,庆帝听出了他的意图,如果李承泽真的以自己的声望去开办,庆帝可能真的无法阻止。

而且,考虑到内库那两千多万的亏空,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比庆帝原本打算让庆余堂的掌柜们去割那些商人们的财富要好得多。

“所以,陛下您是同意了?”看到庆帝点头表示赞赏,李承泽趁机问道。

“嗯,去吧,大胆去做。”庆帝点头,给出了口头上的承诺。

“感谢陛下!”得到庆帝的肯定,李承泽面带微笑,表示感谢。

谈话至此,庆帝召见李承泽的目的已经达到。庆帝摆了摆手,示意自己要休息了,李承泽便起身告辞,转身离开。

“去,把李承儒叫来。”李承泽离开一段时间后,庆帝思索着,随即吩咐道。

“是,陛下!”候公公低声应答。

不久,大皇子李承儒在候公公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陛下!”李承儒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

“听说范闲追击刺客时受伤了?”庆帝以一种闲聊的口吻,向大皇子询问范闲的情况。

“是的,他身上有数十处剑伤,胸口的剑痕非常深,几乎要剖开他的肚子。”李承儒点头,详细地向庆帝汇报了范闲的伤势。

“另外,范闲的经脉破裂,他的真气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当他刚苏醒时,他问的第一句话却是陛下您的安危。”

李承儒详细地向庆帝讲述了范闲的情况,表现出对范闲的关心和对庆帝的忠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