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盛世
“陛下,二皇子李承泽已到。”皇宫深处,候公公恭敬地向庆帝通报。
“让他进来。”庆帝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他今日并未沉浸于破甲箭的研究,而是目光温柔地落在桌上精心准备的餐点之上,未曾回头。
不久,李承泽步入大殿,目光掠过桌上的一盘盘佳肴,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
庆帝召见,此情此景却似乎有违常例,竟有美食相待?
在他的记忆中,庆帝鲜少单独留人共餐,即便是太子、范闲等亲近之人,也多是集体相聚。
今日此举,着实令他感到意外。
“承泽,来了便坐吧。这些菜肴,我记得都是你平日里所喜爱的。”
庆帝面带和煦笑容,向李承泽招手,示意他坐于自己身旁,并轻轻指向桌上的食物。
李承泽虽心中满是不解,却也未多加询问,依言在庆帝身侧落座。
“快尝尝,这些可都是特意为你准备的。”见李承泽只是静坐未动,庆帝温声催促道。
李承泽环顾桌上,虽非满汉全席之盛,但每道菜都透露着匠心独运,精致非凡。
更令人惊喜的是,连他偏爱的水果也一应俱全,细节之处尽显关怀。
此刻,李承泽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庆帝此举的不解,也有对这份突如其来关怀的感动。
他缓缓拿起筷子,开始品尝这份特别的午宴,心中暗自思忖着庆帝此举背后的深意。
“陛下,这盘红烧鲤鱼,臣实在不敢动筷,您应记得,臣食后便会周身泛起红疹。”
李承泽轻推面前的红烧鲤鱼,目光中带着几分提醒。
庆帝闻言,恍然大悟般拍了拍额头,笑道:
“哎呀,看我这记性,竟忘了你幼时那次因误尝鲤鱼而起的疹子,那时你应是七岁吧?”
“陛下,实则是七岁,不过民间常以虚岁计,故常言八岁。”
李承泽温和地纠正道,心中却暗自思量。庆帝素来深沉,今日却如此热情地邀自己共餐,这份殊荣前所未有,背后定有深意。
莫非,是因自己那起死回生的奇异能力,让陛下也按捺不住好奇与重视?
世间之事,往往如此,一旦展现出非凡的价值,周遭之人便皆成良善。
正如范闲以才华赢得庆帝认可,又如自己培育出高产水稻,引得陛下寄予厚望。
而今,这起死回生的仙术,更是让庆帝不惜以慈父之态相待,亲自设宴,意在拉拢。
然而,这桌上竟还摆着一道自己过敏的鲤鱼,看似无心,实则耐人寻味。
李承泽心中明镜,这一切皆是因自己价值提升,庆帝欲借此机会拉近关系。但这份亲近之中,也不乏试探与考量。
他深知,在这权力与利益交织的皇宫中,每一步都需谨慎前行。李承泽心中暗自揣测,庆帝此举背后的深意,
却一时难以捉摸。“
还请候公公将这道红烧鲤鱼撤下。”
他礼貌地提出请求,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候公公应声而动,迅速上前,将鲤鱼盘撤离了餐桌,动作敏捷而恭敬。
“陛下,其实您若钟爱此味,不必顾及我。我不过是对它有所忌口罢了。”
李承泽轻声说道,试图缓解氛围中的微妙。
庆帝闻言,摆手笑道:“今日之宴,主旨在于与你共餐,你既不能享用,
它留在此处又有何意义?”言语间,尽显其老练与圆滑,对人心拿捏得恰到好处。李承泽心中暗叹庆帝此等手段之高明,若非自己早已对其有所了解,恐怕也会为其突如其来的“父爱”所动
他表面上则维持着欢愉与感激的神色,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情感的波动,既不过火也不失真诚。
“看来,陛下今日之举,确为加深我们之间的情谊而来。”
李承泽心中明了,庆帝之所以如此,皆因那起死回生之术的震撼。在这权力与秘密交织的宫廷中,无人能对此无动于衷,庆帝自然也不例外。
而那盘被撤下的红烧鲤鱼,或许正是庆帝布下的一枚微妙棋子,意在试探或观察李承泽的反应。
然而,这一切在李承泽眼中,不过是权力游戏中的一环罢了。他深知,唯有保持清醒与谨慎,方能在这复杂多变的宫廷中立足。
经此一番观察与交流,庆帝心中确认,眼前的李承泽确为其真身无疑。
那关于鲤鱼的记忆如此深刻,细节之处不容作假,非亲历者难以道出。
“对了,关于你主持的银行项目,进展如何?”
庆帝夹起一筷佳肴,边吃边以闲聊的口吻询问。
李承泽微笑着回应:
“一切进展顺利,银行已步入正轨,累计吸纳了数千万两银子的储蓄,其中不乏大商贾的巨资,更有许多平民百姓将闲散银两存入,以求微薄的利息。
此外,贷款业务也运行得有条不紊,为商民提供了便利。”
庆帝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道:“你办银行确有几分本事,成效显著。”
李承泽谦逊道:“此乃臣分内之事,皆为庆国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随后,他又补充道:“范闲在江南的银行也即将落成,范思辙在边境的银行也已动工,
相信不久之后,庆国的银行网络将更加密布,商业也将因此更加繁荣昌盛。”
庆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对李承泽的规划与执行力表示了肯定。
如今庆国,正步入盛世的光景,一派繁荣景象!“承泽,此等盛况,
你的贡献功不可没,朕以此杯敬你!”庆帝言辞间透着真诚,举杯示意。
李承泽亦举杯相迎,谦逊回应:“此皆陛下圣明领导,万民之力共筑,臣不敢独揽其功。”
深思之下,庆帝的话语确实耐人寻味。若论家庭角色,他或许有所欠缺;
但论及治国之道,庆帝无疑展现了卓越的才能。
自登基以来,大庆国力日益强盛,经济繁荣,商业兴旺,这是有目共睹的成就。
庆帝的策略,先促商业发展,这确实展现了帝王的远见卓识。
然而,将盛世之功全然归于己身,却让李承泽心中微澜起伏。
大庆的盛世景象,乃是众多臣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岂能一人独享其功?
此事背后,蕴含着权力的微妙与君臣关系的微妙平衡。一位明君,
当有海纳百川之胸襟,能容得下不同声音与功绩。
至于庆帝,是否能做到这一点,李承泽心中暗自揣摩,深知其性格复杂,难以轻下定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