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社会责任和福利(1 / 1)恐怖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社会责任和福利

香港的冬天相对于北方并不寒冷,温度适宜,对于锻炼的李鑫来说,这样的气温很合适,虽然不像夏天背心短袖那样活动方便,也没有了夏日炎炎的灼烧感。

在后院健身的李鑫并不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只是聚精会神地消耗着自己的体能,将在意识空间锻炼的技巧和经验通过锻炼快速的掌握。

李家的院子虽然处在居民区之中,但是周围并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为李家保驾护航的保镖们都居住在周边的房屋。

不止是他们自己住在这里,他们的家人也在附近居住,房子都是李父的产业,提供给这些人免费居住。

这样既方便他们上下班,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李父也得得到快速的支援。

江三水是新界一家劳务公司的老板,手底下跟着混饭吃的弟兄大部分是新界的本地人,也有一些内地过来的同胞。

本来江三水和李父是没什么交集的,最近两年,李父的建筑公司在新界买地建房,和江三水的劳务公司有了不少的合作。

最近李父承接了一部分政府的公屋建造工程,江三水准备从李父手中分上一些。

公屋建造工程,是麦理浩提出的十年建屋计划。

从去年年底提出议案和规划,在今年年初通过的审批和预算。

也就是计划在十年内建造足够一百八十万人居住的公共房屋,再低价租借给贫困市民。

最早通过的是居者有其屋计划,可是考虑到政府财政的压力,这项计划只有部分被审批通过,后续加入了“私人机构参与发展计划”。

前面那个居者有其屋计划是属于政府的福利计划,最后因为财政的原因,只有部分修建计划展开,而且都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贫困的几个地区。

后面那个“私人机构参与发展计划”就完全的变成政府和地产商合作开发房地产了。

就是政府通过出售土地或者使用地皮入股,开发建造居民小区,然后低价出售给有需要的市民。

恩,理论上这个计划是很完美的,政府只需要提供开发所需要的地皮就可以为那些需要住房的市民提供足够的房屋。

开发商只需要负责开发建设,就可以获得一块可以开发建房的地皮,并可以通过销售房屋回收建筑成本。

而市民们也不需要一家人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只需要支付开发商的酬劳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新房。

理论上确实是没毛病,大家共赢,可就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貌似政府最早的计划是公款建房,然后出租给我们的,怎么就变成了政府和开发商建房我们购买了?

这个时代的市民,普遍手教育水平并不高,再加上信息渠道的不对等,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福利待遇。

李父的公司并没有本钱去争夺哪些大块的肥肉,只是跟在商会的后面吃些边边角角,承建了新界的新屋建设计划,也就是政府拨款的居者有其屋。

这项计划由于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对项目的审核时比较的严格,鬼佬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全程参与和审核的,相对的利润不是那么多高。

而李家的主要赢利点并不在建筑公司上,之所以成立建筑公司,一方面是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另一方面是在地产行业占据一个位置,为以后地产生意的扩大做预热。

不要觉得这两个事情不重要,先说后一个,作为传统抱团的行业,要想进入房地产,没有一定的关系和资历,不说你能不能拿到合适的地皮,就算是拿到了,顺利开工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香港可以开发建设的地方就那么大,你吃上一口,别人碗里就会少上一些,所以要控制参与的人数和席位。

而解决就业就是一张自保的王牌了,李父的建筑公司现在盈利不能说很少,相对于投资其他行业,这种稀薄的利润基本可以忽略。

李家所有的公司和工厂,就属建筑公司的员工最多,收入最低。

很多人原本都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一家人过的是极为的紧张,每天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发愁,建筑公司的底层薪资虽然很低,但是能解决很多人急需的吃饭问题。

就像后世的国企一样,很多时候这种公司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让社会不至于因为就业问题而陷入混乱。

随着李家的产业增多,跟着李父混饭吃的人也就越多,李父的地位也就越发的安稳。

之前调查葛伯的时候,调查组的人就盯上了李父,可是一没有证据,二是李父已经退休,当时麦理浩就决定先放一下,等处理好葛伯这些英裔高官再秋后算账。

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葛伯还没有被拿下,李父手下的员工已经近千人了,这还是只算员工的人数,如果算上从李父手中接活的人,数量还要翻上几番。

这就让港英政府有些投鼠忌器了,一千人看着不多,但是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一旦针对李父的动作过大,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上千个家庭的不满,如果加上有心人的挑动,很容易形成游行甚至暴动。

**的浪潮正在全世界蔓延,这个时候,处于冷战前沿的香港一定要表现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游行示威什么的可以是可以,但是不能不受政府的控制,这也是港英政府推行十年建屋计划的一个原因。

这个时期,香港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生活在底层的市民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厌气,如果不能将市民的怨念引导平复,对于政府的统治是不利的,很容易演变成不可控的暴动甚至是革命。

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设立很多生活保障的原因,保证你最基础的生存问题,同时会将底层民众的注意力和不满引导发泄出来。

这样推翻现有制度的基础核心就很难形成,处在金字塔上层的管理阶层就有时间改变压榨的方式和手法。

新界十三个公共住房村,有八个被李父承包了下来,因为利润和工期的原因,李父的接手是很顺利的,几乎没有人竞争。

要知道,工程是需要垫资的,虽然是分批投入,阶段拨款,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个年代是遍地的商机,将钱投在这种回款周期长的项目上,不如投资在金融领域或者别的行业。

港英政府是将李父的这次行为当作了一种对政府的示好和妥协。

因为建筑时间和成本的原因,港英政府内部对于公共房屋计划有很多人反对,李父的接手解决了政府很大的麻烦,虽然也让李父变得更加的难以对付,相对于大局来说,秋后算账都是小事情了。

江三水的劳务公司叫做三江水劳务有限公司,算是一个大号的包工头,平时都是在各个建筑公司下面接活,然后召集很多的民工和劳力做事。

建筑公司也比较喜欢这种劳务公司,因为省时省力,不需要自己过多的忙活和操心人员问题。

很多劳务公司都和社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大哥风光,小弟也得吃饭啊。

出头之日不可期,眼下的生存是迫在眉睫,很多帮派份子不是在自家社团的产业做事,就是自己找工作或者加入各个劳务公司。

江三水能开办劳务公司而不被人找麻烦,一方面是本身善于交际,为人处事也够周详。

另一方面是自己有着很多的师兄弟帮衬,二十年前江三水也是社团里面的一个小字头,那时候江湖人称三江水,也就是公司现在的名称。

有一次收保护费的时候,踩场下帖子时遇到了硬茬子,也就是江三水的师傅。

本来仗着自己从小练过武术,牛气冲冲的三江水,被八极拳宗师张震一顿收拾。

鼻青脸肿的三江水也就变成回江三水,那一年香港外来人很多,数不清的过江龙定居香港,一时间捞偏门的风险直线提高,江三水也就借机退隐了。

一方面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习国术,一方面开始干买卖,做生意。

辗转挣扎十几年,最后发现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幸好一次建筑工地招工缺人,江三水发现自己这么多年虽然一事无成,可是却交集甚广,三教九流都认识一些。

就利用自己的特长帮人招工,介绍工作,慢慢的开办了自己的劳务公司。

这次拜会李父也是受到师父的吩咐,张震是1952年到的香港,之后开办了一家白玫瑰理发厅的小店。

虽然开得是理发厅,却不怎么靠这个挣钱,以前生死搏杀的积蓄完全够自己生存了,就将重心转移到了教徒授拳上面。

在新界一住就是小二十年,也慢慢的扎根在香港,最近很多街坊邻居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很多人开始为养家糊口发愁,看到实在困难的人家,平时冷着一张脸的张震也会帮上一把。

但是杯水车薪,经历过战乱的张震很清楚人的劣根性,也就是偶尔救急。

前几天江三水拜会师傅的时候,顺嘴说了一下政府在新界的公共房屋计划。

张震当时就上心了,详细的询问后,就让江三水试试,能不能就地招聘工人,给这些生活困难的街坊找一口饭吃。

知道师傅性格的江三水虽然没有一口应下,也是在回到公司后开始多方打听,最终联系上了李父,约定今天拜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