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智取生辰纲(35)(1 / 1)白水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8章 智取生辰纲35

这些生辰纲,梁中书原本是打算要用车拉的。

因为东西太多、太重了,又是盛夏时节,天气热得像火一样,用人挑着担子走,那简直是拿人当牲口来用。

万一路上有一两个人扛不住,累趴下了,连个备用人选都没有。

但去年用车拉,二十多个精锐士卒护着,还是被人劫了去,一个活口都没留下,用一年时间也还没查到作案人员。

显然这般运送是不可行的。

今年肯定不能再这样了。

杨志便另辟蹊径,扮作挑夫偷偷入京。

他负责带队,而且要负责一路安全,肯定不能扛担子消耗体力。

剩下三个闲人,老都管和两个虞侯,都是体质一般的普通人,肩上没有担子,都赶不上大部队,更别想指望他们挑担了。

这些细节,杨志统统没有考虑到,但这种思维又符合他的人设:他是个军人。

在战场上长官让你冲锋,你绝对不敢回头,否则就要面对督战队的刀子,这是要掉脑袋的,所以杨志的惯性思维,总以为自己还在军队,有一言九鼎的气势。

担子再重、路程再远、天气再热,也要完成任务,这是他下达给手下军士的指令。

可上路之后,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一开始离开大名府的几天,路上还有村户人家,倒还安全,所以杨志让大家凌晨天擦黑的时候,趁着凉快就出发,中午酷热时休息。

走了五六天之后,离大城市越来越远,人烟越来越少,杨志修改了原来的计划:变成了天亮之后再出发,下午照常休息。

这是因为到了人少的地方,天黑出发不安全,杨志出于安全考虑,不敢擦黑赶路了。

一定要等到天亮再出发,单就这一点而言,杨志确实表现出了阅历丰富的一面。

而杨志的短板在于:他总是用家学兵书带兵打仗的思路,来管理团队,导致生辰纲团队上上下下,对他怨声载道。

那是厢兵啊!

不是杨令公麾下的百战精兵。

对于挑担的脚夫,他轻则痛骂,重则拿起藤条抽打。

两个虞侯跟他商量是不是可以天凉的时候再走,杨志张口就是: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

两人虞侯只能背后小声抱怨杨志说话难听。

杨志这一套在军营有用,但管理团队,就不能这么干了,伱得学会恩威并施,要知道什么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要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而不是只用拳头说话。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

自然是晒得流油。

而且他们走的路,都是山峦间的崎岖小径,南山北岭,更是耗体力。

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兵卒扮作的脚夫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却又被杨志拿着藤条一阵打,喝道:“快走!等到了地点再早些歇息。”

众丘八看那天空,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只觉得头晕目眩,身体发软,半点力气都没了。

但见:热气蒸人,嚣尘扑面。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四野无云,风穾穾波翻海沸;千山灼焰,必剥剥石烈灰飞。

空中鸟雀命将休,倒攧入树林深处;水底鱼龙鳞角脱,直钻入泥土窖里。直教石虎喘无休,便是铁人须汗落。

便是那石头都晒热了,脚疼走不得。

如此这般,两拨人马便在这黄泥岗上不期而遇。

远处,早早打听到押送人员的吴用站在阴凉处,只等那计成功。

在智取生辰纲上,他真的是算无遗策,不给杨志半分机会。

此刻,他摇着鹅毛扇暗自嘀咕着:“可惜是那青面兽杨志押送生辰纲,他见过我面貌,不能亲自指点,万幸我点了时迁、杜迁、金大坚,又有公孙先生在旁,应该不会出现差池。”很快,一个矮瘦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

唱调远远传来,乡野小调倒也动听:“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又等一段时间,就听那黄泥岗上响起一长两短尖锐的口哨声。

“吾计成了。”

吴用将鹅毛扇一收,迈开双脚便大步走了过去。

那边厢,那六个贩枣子的壮汉,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那劫匪麻利地从松树林里推出几辆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

便一直往黄泥冈下推了去。

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也眼睁睁地看着那几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一时间,只觉天旋地转,天塌地陷。

“军师哥哥,成了!”

“学究,真是好计策,不费吹灰之力,便劫了十万贯。”

“诸葛在世也莫过如此。”

吴用往那黄泥岗上一看,拧眉道:“将宝贝先运回去,再麻烦刘唐兄弟,将那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也一并劫了吧!”

“啊?!劫那人做甚?是要死还是要活?”

“自然是要活,我也没料到是此人押运,他丢了这些宝贝,除了一死,便要上山落草,不如随我上山吧!”

“这……他若醒来,会不会……”

“我自有考虑。”

“好,哥哥稍等。”

很快,刘唐迈着尺八毛腿扛着杨志跑了回来,将他往车上一扔,便往东溪村赶去。

中间,吴用又喂了他几粒安眠药,断无可能让他早醒。

黄泥岗上,那十四个押运直到二更方才醒来,一个个爬将起来,口里只叫得连珠箭的苦。

老都管道:“都是你们不听杨提辖的话,现在如何是好?!”

“老爷,生辰纲已经丢了,且商量怎么办吧。”

老都管将两手一摊,说道:“你们说怎么办?”

众人七嘴八舌道:“是我们不是了。古人有言,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若杨提辖在这里,我们便不说这个了。

如今他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只说:他一路上凌辱打骂众人,逼迫得我们都动不得。他和强人做一路,用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掳去了。”

老都管沉思了一下,点头道:“这话也说得是。我们等天亮,先去告官,留下两个虞候随衙听候,捉拿贼人。我等连夜赶回大名府,报给中书大人知道,然后写文书,让太师得知,一定要让济州府追查出这伙强人。”

“好,好!”

只要能甩锅,那便万般皆好。

今天先欠两更,后面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