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刘备任职青州牧,包拯发现真相!(1 / 1)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章 刘备任职青州牧,包拯发现真相!

就在刘备等人望来的时候,刘辩沉声道:

“南匈奴于夫罗依附袁绍,他忽然率众作乱,显然是得到袁绍的授意,真当朕不知道?

“袁绍如今奔逃冀州,岂会甘愿龟缩渤海?以袁氏的能量,恐怕会谋夺冀州。且冀州牧韩馥,本就是袁氏门生故吏。袁绍得到冀州的可能很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朕决定对冀州出手!幽州有宗室刘虞镇压,兖州有刘岱夹击,青州刺史焦和病死,朕需要一股肱之臣坐镇!”

念及此处,刘辩望向刘备。

“咚咚咚——”

这一刻,刘备心跳如擂鼓。

“刘备,你能否胜任青州牧?”

刘辩言毕,刘备整个心脏都炸裂了,脑袋轰鸣一声,顿时大脑一片空白!

当陛下提起青州刺史焦和病死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什么。等到陛下将目光望来后,刘备心中一动。随着陛下一锤定音,刘备才确信陛下对自己的重视!

青州牧啊!

自从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后,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同时拥有了掌兵权。

陛下对自己如此信任、如此看重,这是刘备没有想到的。

刘备一开始有些期待,等真的重担落在自己肩膀上的时候,他又感觉有些受之有愧。

刘备拱手说道:

“臣多谢陛下看重,为人臣子,自当为君分忧、为国效力。上刀山下火海,臣都责无旁贷。可是臣德才浅薄,害怕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此言一出,顿时令关羽和张飞两位义弟有些急切。

但德阳殿庄严厚重,还是在圣上面前,他们不好放肆,只能疯狂对着刘备使眼色!

可是刘备毫无所觉,他并非是以退为进,而是真的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一州之牧。他怕辜负了陛下,也怕辜负了青州的黎明百姓!

“朕说你行,你就一定行!”

刘辩这是第一次与刘备会面,但只是一眼,刘辩就万分肯定,刘备是汉室忠臣。

刘备:忠诚度99+

“天子望气术”得到的结果,刘备的忠诚度甚至比刘岱90+还高。

这也是迄今为止,除了刘辩召唤的能臣干将之外,第一位忠诚度这么高的臣民。

忠诚度其实有些笼统,但忠诚度高的臣民,肯定对刘辩、对大汉是忠心耿耿的!

这是刘辩最看重的要素!

但闻言后,刘备却躬身不起,他声音已经有些啜泣,明显是泪流满面了:

“陛下,臣听信袁氏矫诏,率兵围攻京师,本是大逆不道的死罪,您宽宏大量,赦免臣等的死罪,让我们戴罪立功。臣感激不尽,愿以死报答君恩。

“如今袁绍未死,臣何德何能,可以胜任州牧之位?愿陛下择一贤臣,臣等愿为其效犬马之劳,以诛袁贼出力!”

闻言后,关羽和张飞叹息一声,他们大哥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墨迹不好!

但他们也知道,这是刘备的底线。

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准则的刘备,忽然发现自己在助纣为虐、成为了大逆不道的反贼,那种痛苦、那种自责,是无法想象的!

陛下宽宏大量赦免他们,可他们还没有将功补过,岂能得寸进尺、心安理得的接受陛下的重任?!

这一刻,刘辩心下也有些无奈了!

如果不是刘辩知道刘备忠诚度99+,就他这推让的作态,真的有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会给人一种虚伪的表象!

这也是为什么,未来有人觉得刘备是伪君子。

不过君子论迹不论心!

从刘备一生的表现,不管他是不是装的,但可以装一辈子,那他就是君子。

更逞论他忠诚度99+,这就足够了!

刘辩于是又道:

“刘备,伱可知道乔瑁发矫诏清君侧的时候,青州刺史焦和也响应了。他率兵酸枣会盟,不顾青州的百姓,致使青州军防空虚。

“这时候,青州黄巾贼壮大,席卷青州,伤亡无数,声势浩大。焦和还未靠近酸枣,青州黄巾贼已经屠裂城邑、牵连万千百姓。

“这时候,酸枣联军溃败,焦和又只能退回青州,然而却已经无力抵抗青州黄巾贼,望风而逃,只知祷祈群神相助。如今青州萧条,化为丘墟。焦和也已病死在位。

“刘备,你身为汉室宗亲,理当忠君报国,为国为民。青州战火摧残、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你还未赴任,就已经怯战退缩,非大丈夫所为啊!”

“大哥!!!”

关羽和张飞终于忍不住,压着声音急声喊道。但张飞声若巨雷,还是显得振聋发聩。

刘备这时候有些艰难抉择,他不想辜负陛下的厚望,但又不忍心看到青州百姓受苦受难,可担心自己德才浅薄不能胜任。

但这时刘岱劝道:“玄德,你这不是谦虚退让,你这是在违抗圣意啊!”

闻言后,刘备忽然惊醒过来!

君命不可违,陛下属意他青州牧,他不行也得行!

啪嗒一声,刘备立刻跪地叩首请罪道:“陛下,臣罪该万死,还望陛下恕罪!”

“那就领旨谢恩吧!”

刘备领旨谢恩道:“臣多谢陛下!!!”

“起来吧。”

刘辩心下无奈,他现在仔细想想,演义中陶谦三让徐州,最后估计是被刘备气死的,终于令刘备没有办法推让了,实在太墨迹了!

刘备又谢恩起身。

刘辩这时候说道:

“朕也不瞒着你们,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丢失了!朕已经派人搜查,但还没有找到头绪。

“因此刘备你的青州牧任职诏书,缺少印玺加盖。朕会令尚书台下发文书,事后补上诏令。”

像州牧、太守这等封疆大吏任职,都需要朝廷下诏任命,上面的任职文书需要加盖印玺,缺少印玺,那就是不合法的。

刘备和刘岱等人顿时大惊失色!!!

印玺关乎国体,这相当于一支军队丢了虎符,事关国家社稷,生死存亡的危机啊!

其实他们也收到了消息,可陛下亲口说出与听到的谣言,那是截然不同的含义。

刘备等人面面相觑,但闻言后,刘备还是立刻躬身行礼道:“陛下,您乃一国之君、大汉之主,您的金口玉言,比什么印玺都重要!”

“……”

刘岱余光一扫,他没想到刘备这溜须拍马的功夫比他还强,他都有些怀疑刚才刘备的推让是不是装的了?

刘辩对刘备的态度很满意,叮嘱道:

“青州经过黄巾贼席卷,你赴任后需要镇压黄巾贼,恢复民生,重建青州,还需要面对袁绍此贼、及其袁氏同党,责任重大。”

“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刘备神色坚定,既然接受了陛下的重任,那他就一定会做到最好的。

“你麾下只有两三千兵马,青州黄巾贼势大,还需要面对袁绍……”

刘辩想了想后说道:

“当初西凉军战败俘虏有数万,你可从中挑选三千人,拜关羽为统军中郎将、张飞为典军校尉、赵云为讨贼校尉各自领军,助你坐镇青州!”

闻言后,关羽、张飞和赵云惊喜无比,忠诚度瞬间从95+跳到99+!

他们就没有刘备那么矫情墨迹了,直接跪地叩首道:

“多谢陛下!!!”

“免礼平身。”

原历史中,三国争霸,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以至于有“将军多如狗、校尉不如狗”的评价。

但实际上,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

关羽、张飞和赵云,算是一步登天了!

这是刘辩给他们在“酸枣之战”中的嘉奖,也是希望他们赴任青州后,可以更加精心精力为国效力!

刘辩召来司徒王允和太傅卢植,他们录尚书事,为刘备等将下放文书,同时征调西凉军三千兵马。

这西凉军三千兵马,不是从‘王方’和徐荣的南军中抽调,而是当初牛辅等将的战败俘虏中,因此能不能驾驭,还需要看刘备等将的本领了。

这时候,刘岱倍感尴尬,他很想问问“陛下,您是不是将臣忘记了?都是酸枣之战的功臣,您不能厚此薄彼吧?!”

许是刘岱的怨念太深,刘辩这才反应过来,嘉奖他此战的功劳,旋即给他调了一千西凉军战俘。

这些俘虏如果留在京师,刘辩也需要拆分打入各部,避免他们聚众反叛。

为了让他们更快坐稳辖地,分兵给他们驾驭是最快捷的办法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的忠诚度,赢得了刘辩的认可和信任!

这时候,司徒王允多嘴问了一句:“陛下,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率众祸乱并州,是否需要增兵驰援?”

王允出身并州太原王氏,就在上党郡隔壁,肯定会被殃及。他是忠君爱国,但也担心家族安危,并州父老乡亲的生存。

刘辩自然也看出来了,但他没有在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国为民,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将大部分的精力奉献给国家社稷,少部分留给家族,那就是忠心耿耿了。

刘辩顺势问道:“司徒,你认为增派谁前往并州最合适?”

“陛下,令吕布率并州军驰援并州最为妥当!”

王允想了想后说道:“吕布等将乃并州本土人,对并州地理最为熟悉,可以避免于夫罗部队利用骑兵机动性打游击战,将战事拖延许久。”

“太傅有何看法?”刘辩望向卢植问道。

卢植想了想后说道:

“陛下,于夫罗部队依附袁绍,忽然在并州作乱,恐怕是袁绍想要图谋冀州,令其故意作乱牵制兵力,好有机可乘。

“我们需要搞清楚冀州牧:韩馥的真正政治意图!

“若是韩馥坚定不移偏向袁氏,袁绍唾手可得冀州,我们分兵并州,会令袁绍在黄河沿线的压力减轻。

“但若是韩馥心向大汉,袁绍想要吞并冀州,必须设法解决韩馥,而驱虎吞狼,令南匈奴过太行八陉袭扰冀州最为简单。“那时我们只需要以此为饵,令上党太守张扬伏击歼灭即可。”

卢植的弦外之意,就是不分兵驰援并州。

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关东诸侯虽然溃败,但京师安危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袁术、孙坚等鲁阳联军还未解决。

且京师粮草危机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万一爆发饥荒,灾民受到有心人挑拨,冲击京师该当如何?

京师动荡,关东诸侯卷土重来又该当如何?

因此黄河防线的军防安危,也是重中之重。

屯兵于此,可以避免袁绍率兵轻易渡河,也能对冀州形成一种对峙之势。

王允心下有些急切,但闻言后没有据理力争。实际上出身太原王氏,他就应该避嫌,而不应该主动提议。说多了,那就是有私心了。

臣子决议不定,就需要君王来抉择!

刘关张赵,以及刘岱等人,都没有插嘴,他们也插不上嘴。

司徒王允和太傅卢植,都是他们的前辈,卢植还是刘备恩师。且卢植更是身经百战,乃文武双全的儒宗,他们也没有资格插嘴!

一切还需要看陛下裁决!

刘辩想了想后,说道:

“太傅乃老成持重之言,但于夫罗祸乱并州,吕布等并州军诸将恐怕会牵挂家乡父老,无心作战。

“留在酸枣,必定是军无战心、将无战意。

“与其如此,还不如令他们分兵前往并州,镇压于夫罗部队,同时可以通过太行八陉转攻冀州。

“不管韩馥政治意图如何,并州军都能对其进行节制或支援。

“至于黄河防线……”

刘辩望向刘岱和刘备等人说道:“兖州刺史刘岱、青州牧刘备,只要他们赴任后,坐镇辖区,必定可以对峙冀州。”

“陛下英明神武!”王允立刻附和道。

“倒是臣考虑欠妥了!”卢植想了想,他没有考虑到并州军将士的忧乡之情。

“太傅过谦了!您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刘辩笑着说道。

卢植闻言后,激动道:“多谢陛下赞誉!”

“事实如此!”

刘辩裁决后,皆大欢喜。

众人各自散去。

在殿外的时候,卢植和王允并肩而行。刘备等人远远跟随其后。

“司徒,我并非故意针对与你。”

“哈哈哈,太傅,我看起来有那么心胸狭隘吗?其实事后我也惊醒过来了,我因为关心家乡,失去了理智判断。太傅所言,才是稳重之言!”

“司徒言重了!陛下说得对,并州军的军心士气,他们关心家乡的忧虑,也需要考虑到。”

“……”

两人将方才殿内的意见相悖抛之脑后,他们是对事不对人。都是为君分忧、为国效力。

王允上了车驾后,忽然发现卢植并没有上车,于是有些好奇问道:“太傅不回官署吗?”

“让司徒笑话了,刘备乃我学生,此次受到陛下重任,我担心他力有未及,因此想要提点一二,传授一些微末经验给他。”

卢植无奈笑道。

王允望了一眼不远处紧随的刘备等人,顿时颔首笑道:

“太傅果然是为人师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我观刘备也是人才,未来必成国之栋梁。如此,我就先行一步了!”

卢植躬身行礼,送别司徒王允。

刘备这时候迎上来:“备,拜见恩师!”

“广宗一别,转眼五年过去了。”卢植欣慰笑道:“你果然没有让为师失望啊!”

“当初备一介白身,多谢恩师提点,这才可以在讨伐黄巾时,屡立奇功。可惜当初恩师被人陷害,不然黄巾贼已经被恩师剿灭了!”

刘备叹息一声,如今他自然明白,陷害卢植之人正是袁隗等袁氏党羽。

那也是他们故意放纵黄巾贼、想要逼迫朝廷下放兵权的阴谋诡计!

“此事已经过去了。”

卢植神色渐渐严肃下来,开始对刘备的言传身教:

“如今你受到陛下重任,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上任青州后,须爱戴百姓,为政宽仁。

“青州黄巾贼中,有穷凶极恶之徒,但也有被裹挟的无辜之人,切记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人留有一线生机……”

卢植对刘备足足说了一刻钟,刘备将每一个字都听进去了,到最后双眼有些潸然泪下。

刘备出身寒微,虽是汉室宗亲,但家道中落,以织席贩履维系生存。

然而他这一生也是幸运的!

有卢植这等为人师表、德高望重的恩师无私授业。也有公孙瓒这等真心相待的兄长扶持。更有关羽和张飞这等患难与共的结义兄弟。

大丈夫当如是也!

“多谢恩师言传身教!”

刘备躬身行礼。

卢植正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城南方向忽然传来“轰隆隆——”一声炸响!

惊天动地,地动山摇。

旋即城南方向有烟尘滚滚飘向上空,还有密集的哗然声、惊恐的声浪汇聚,远远传来!

“出什么事情了?!”

关羽、张飞等人顿时有些惊疑不定靠拢过来,想要保护刘备和卢植。

整个皇宫内的戍卫都被惊动了,东厂番子、锦衣卫密探将德阳殿团团包围,唯恐有人想要行刺圣上。

卢植面色凝重,旋即向着德阳殿疾驰而去,对刘备吩咐道:“戒骄戒躁,你们暂时待在这里不要轻举妄动。”

“学生明白!”

刘备暂时不敢轻举妄动,也没有如同卢植直接前往德阳殿。

皇宫中有皇宫的规矩,忽然出现变故,擅自行动可能会被怀疑。

就好像现在,刘备顿时感受到如芒在背,有一双双眼睛在暗中紧盯着他。

就连关羽和张飞这两位万人敌悍将,都感受到一种危险的气息,不知道皇宫大内有多少明卫、暗卫,在这一刻汇聚道德阳殿。

而只要他们稍有异动,可能就会被当成刺客擒杀!

身为一国之君、大汉之主,刘辩的安危干系重大,身系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容不得半点马虎。

哪怕就是卢植,也是在重重盯防下靠近德阳殿,却发现刘辩已经来到了殿门后,在曹正淳的贴身保护下,遥望着城南方向。

“这是……爆炸?!”

刘辩心下有些狐疑,总不可能是炸药吧?

东汉虽然已经有了火药雏形,但因为配方的配比问题、提纯问题,最多只是当作引燃之用,不可能产生这么恐怖的爆炸!

可现在是什么导致出现爆炸的?!

“陛下,您没事吧?”卢植关心问道。

“朕无恙,太傅无须担心,立刻派人调查城南发生何事了。”刘辩立刻下令。

卢植领命后在退去,顺势将刘备等人带离宫中。

离去不久,就有锦衣卫密探来报:“报,陛下,是南市怡红院地下水道忽然发生的爆炸!”

“地下水道?”

刘辩愣了愣,旋即猜测道:“难道是沼气爆炸?”

地下水道的有机生物发酵,是可以产生沼气的。如果在封闭空间中,遇到火星很容易引燃爆炸。

旋即,接连有锦衣卫密探来报,带来了一个个令刘辩意外的消息:

“陛下,今日包拯和公孙策前往怡红院走访调查,意外遇上了一件凶杀案件。

“经过他们的调查后,循着痕迹追查下去,却发现怡红院的地下水道,勾连整个南市,可深入皇城,通往太傅府邸等官署附近。

“包拯和公孙策猜测,当初袁基等袁氏子弟,瞒天过海逃之夭夭,可能就是利用地下水道掩人耳目。

“他们率率锦衣卫入地下水道追查凶手的时候,半路上遇到伏击,双方发生厮杀搏斗,整个局面混乱无比。

“里面有一种略带臭味的气体,火把可以将之引燃,剧烈甚至可以引发爆炸,这才出现这等惊扰圣驾之举!”

沼气虽然是无色无味,但其中的硫化氢是有臭味的。应该就是沼气被火把点燃爆炸了!

但刘辩在意的不是沼气,而是这个地下水道!

当初他下令查抄袁府,袁基等袁氏子弟先一步逃之夭夭,锦衣卫一直在太傅府邸周围排查,一无所获。原来这些老鼠,竟利用地下水道!

刘辩沉声道:

“令玄甲军包围怡红院!务必保证包拯和公孙策的生命安全!

“不,全城戒备!此事工程由谁负责?相关人员全部严加看管!将地下水道的通道口,全部给朕堵死了!”

“属下遵命!!!”

刘辩没想到,他眼皮子底下,竟发生了东汉版越狱,他对这个地下水道工程也有些好奇了,补充道:“立刻将京师的地下水道图纸取来,朕要亲眼瞧一瞧。”

“诺!!!”

陆续又有人退下了。

因为刘辩的一个个命令,整个京师动荡起来。

谁都没有想到,袁氏会利用地下水道为非作歹,更没有想到,包拯和公孙策竟然真能查到蛛丝马迹。

既然地下水道可以利用,那么相关负责人肯定有问题,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