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天降祥瑞,亩产五千斤!!!
“哒哒哒——”
就在刘辩考虑怎么拿红薯做文章的时候,曹正淳去而复返,禀告道:“启禀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朱雀求见!”
“传。”
朱雀很快被带进来,拱手禀告道:
“启禀陛下,锦衣卫发现在地震灾区,有不少细作间谍,蛊惑灾民,造谣中伤。含沙射影直指陛下!”
刘辩眉梢微挑,问道:“谣言说什么?”
“谣言说……”
朱雀犹豫片刻,还是直言不讳的回道:
“说这都是上天预警,陛下杀戮太重,已经天怒人怨,以至于坏了‘天道伦常’,天道降下神罚天谴,未来还有更大天灾出现!”
“呵呵。”
刘辩冷笑,这些造谣中伤之人,显然对自然规律、物理知识,知之甚多。甚至肯定是博览群书,从历史资料中,看到了不少实例。
地震过后会引起连锁反应的天灾,比如令震区的石质、土质变得松软后,更容易引起崩塌和滑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裂缝、深渊。
洪水会引发泥石流、旱灾过后很大可能爆发蝗灾、台风等气象灾害会引发风暴潮等海洋灾害。
等等!
这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引发的连锁反应。
在未来连小学生都知道的知识,但在识字率低下,且信息传输不便的古代,黔首百姓们显然不知道,会以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神罚!
而那些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他们从史书中,肯定会反推出灾害的原因——知识懂得越多,人越科学。然而,如果位置错了,知识越多,人也会越反动。
就像现在,他们不会宣扬这是“连锁反应”的灾害,让黔首百姓们提前防备,未雨绸缪。
而是会推波助澜,说这是上天预警,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大天灾出现,等到“次生灾害”降临,无疑更加证明他们的说辞!
这些反动派又开始蛊惑百姓,对朝廷、对皇帝进行反抗,最后演变成“起义”这种政治述求!
刘辩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本质,冷笑一声,问道:
“京师中袁氏的党羽势力,已经被朕扫荡一遍,他们造谣中伤的速度,为何还如此强烈快速?
锦衣卫可查到,都是哪些人在造谣中伤?始作俑者是谁?”
…
朱雀拱手回道:
“陛下息怒,谣言的源头暂时还没有找到,但散播谣言之人,多是市井下九流之人。
“如河运的船夫、脚夫等,贩夫走卒等、还有遍布京师的乞丐,都成为了造谣的传播者。
“锦衣卫已经在控制,但收效甚微!”
…
刘辩眉梢微挑,朱雀口中这些市井下九流,属于三教九流之中的下九流,都是在社会底层跑生活的底层人士。
而这些人,因为遍及各行各业,如果成为造谣者,传播很深远。
如朱雀所说的船夫,河运遍布天下,这谣言也会被带到天下。
还有四处流浪的乞丐、贩夫走卒,都能成为谣言的散播者。
以当前的舆论控制手段,根本防不胜防,收效甚微!
这让刘辩忽然警醒起来!
他一直以来都在控制朝政、控制军队,将目光着眼于高层斗法之中,却有些忽略了底层士卒、衙役,忽略了民间这些下九流的人士。
这些人,遍布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是朝廷很难控制和指挥,甚至不受法律约束的群体。
这些人,也有一个专业术语描述,那就是“江湖中人”。
“朝堂和江湖,都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刘辩忽然回想起来,当初袁氏盗窃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设法送出京师,他利用包拯和公孙策这才破案。
结果不就是,袁基通过怡红院这个下九流场所,设法将之转交给了袁术的谋士杨弘,而后发生了一系列动荡吗?
袁氏身居高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的党羽势力涉及军政高层,但也没有放过这些下九流的江湖中人。
这才构成了全面且完善的庞大力量。
念及此处,刘辩顿时望向朱雀,眼神一凝,沉声说道: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些所谓的江湖中人,必须进行控制!
这些人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利用得当,也将是一柄利器!此事交由锦衣卫负责!”
…
“属下遵命!!!”
朱雀立刻领命。
…
“如今谣言已起,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止不住乱臣贼子煽风点火、浑水摸鱼。既然如此,堵不如疏,设法引导谣言。”
刘辩想了想说道:“他们不是谣称这是神罚?这是天谴吗?那就让他们看看天降祥瑞!上天赐福!”
…
闻言后,朱雀不明所以。
天降祥瑞,这也能控制吗?!
上天赐福,这该如何做到?!
反倒是曹正淳,顿时心领神会,见到朱雀惊疑不定,他立刻主动请缨道:“陛下,奴婢有一万种办法出现天降祥瑞、上天赐福!”
不就是作假吗?他们东厂擅长!
这一刻,曹正淳忽然感觉东厂超过锦衣卫,不管是智商还是能力之上,都完全是凌驾其上!
“不必了!”
刘辩淡然的回道。
旋即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明明是雕梁画栋的殿内,看不到屋外的璀璨星空,但他似乎能看到什么似得,清晰可见。
只见他心中想道:“系统,给我空投红薯到北邙山!”
“叮咚。”
“一吨红薯已空投至北邙山无人之地!”
“请宿主查收!”
…
刘辩让那些百姓看看天降祥瑞、上天赐福。但又不让曹正淳作假,那么该如何做到?
朱雀和曹正淳顿时有些惊疑不定,但不敢多嘴询问。
可就在此时,曹正淳武艺高强,感知灵敏,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无比恐怖的能量威压,从天而降。整个虚空都震动起来,令他都感受到喘不过气来的压抑!
“这是……”
曹正淳大惊失色,哪怕面对吕布这位天下第一猛将,他都不曾有过面色大变,但如今,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超出掌控的危机感。
曹正淳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害怕自己不能保护陛下。
这时候,忽然有禁卫行色匆匆入内,诚惶诚恐道:“陛下,天降陨石!”
曹正淳和朱雀神色剧变!
全场也只有刘辩可以沉得住气,镇定自若的起身,向着殿外走去:“随朕出去看看!”
“诺!!!”
一行人走出了德阳殿,屋外星空璀烂,但在天空之中,一块陨石带着长长的尾焰,向着北邙山的方向疾射而去。
哪怕距离很远,都能感受到虚空震荡,气温骤升,一股恐怖的威压震慑全场!
这令曹正淳和朱雀等高手,都神色剧变!
在皇宫中拱卫的锦衣卫和东厂,以及禁卫军们,此时如临大敌,职责所在的保护着德阳殿。但他们望着天空的陨石,也是骇然失色!
如果在未来,众人或许还有观赏陨石雨这等天文奇观的心情。但在古代,天降陨石,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甚至是,灾难的征兆!
京师动乱不安,这才稍稍停歇下来,难道又要再起动乱了吗?!
他们有些惶恐不安!
在场也只有刘辩一人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陨石,而是被系统空投到北邙山的一吨红薯!
或许是因为从天而降,那种超音速速度引起的摩擦,达到了着火点,红薯自然而然出现一种燃烧现象,看起来就好像是陨石天降。
估计靠近了,还能闻到烤红薯的味道!
刘辩镇定自若,心中甚至还有些哑然失笑,这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但他想着想着,就笑不出来了!
“烤红薯……还能种植吗?!”
刘辩需要的不是可以吃的烤红薯,而是能种植的红薯苗、红薯块啊!
他神色顿时沉凝下来,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的时候,沉声下令道:
“方才仙人传音,这不是天降陨石,而是天降祥瑞,立刻前往北邙山接收上天赐福!”
闻言后,曹正淳和朱雀等人顿时惊醒过来,也立刻心领神会!
陛下果然英明神武、雄才伟略,明明是代表灾难的异象,愣是被他说成天降祥瑞!
嗯,这比造假真实多了!
“属下/奴婢遵命!!!”
曹正淳和朱雀顿时领命退下,锦衣卫和东厂分别派人前往北邙山。
玄甲军、北军五校等军队更是倾巢出动。
事关天象,他们不敢松懈!
甚至曹正淳还很体贴,命东厂立刻镌刻一块石碑,上写:“帝辩,明君。大汉,千古。”
谶语在大汉很流行,上到公卿权贵、下到黔首百姓,不少人都很相信谶语。
甚至不久前,就有人谣言“代汉者,涂高也”,锦衣卫和东厂都收到消息了。
曹正淳嗤之以鼻,造假谁不会?!
为了凸显天降祥瑞的逼格,曹正淳甚至命人写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从三皇五帝开始到夏商周秦汉的文字都写上!
证明陛下是天下共主,历朝历代皇帝都认可的明君!
如果不是时间上来不及,曹正淳甚至准备命人将陛下的英容雕刻上去,这样就连图文都有了。
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先贤们都认可的明君!
千古奇闻!
……
刘辩这一手空投红薯,造成的宛如“天降陨落”的天文奇观,不仅是南、北宫中人看到,整个京师洛阳。甚至大汉淮河以北的半壁江山,很多人都看到了!
这一幕,自然为之惊恐哗然!
但地位不同,阵营不同,看到之人所想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黔首百姓们而言,他们立刻诚恐诚惶的跪地磕头,祈求上天恕罪。在他们看来,天降陨石就是神罚、就是天谴,就是老天爷的警示!
而对于那些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他们通过史书中记载的只言片语,可以反推出某些可能,这应该是天外降下的石头引起的燃烧现象。
不要小看古代的科学,如墨家都已经出现了小孔成像、光影关系、杠杆原理等物理知识。
对于天文知识,甚至未来还在沿用古代的天文历法、农历等,可见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绝不都是封建糟粕!
但这些饱学之士中,也分为两种——
汉室忠臣们忧心大汉未来,如今国家动荡、社稷丘墟,战火摧残,这天降陨石会被野心家利用,蛊惑愚民,再起兵戈。
而那些野心家们,则利用这种天文现象,开始了阴谋诡计的布局。可以想到,什么“神罚”、“天谴”、“陛下引起天怒人怨”等等言论,很快会疯传开来。
因为“天降陨石”之事,以至于宛如飓风似得,顿时引发京师,甚至大汉天下的人心惶惶!
当然这一切,锦衣卫和东厂等兵马无暇顾及,他们快马加鞭前往北邙山,终于在寅时正刻、黎明破晓时分,在帝陵附近找到了“祥瑞”。
“快快快,将石碑放到附近。”
如此重要时刻,曹正淳依旧没有出宫,在他心中,保护陛下才是首要大事。
不过由曹正淳的心腹太监:魏忠负责,将刻着“帝辩,明君。大汉,千古。”的多种文字的石碑,放在了天降陨石附近。
锦衣卫看到之后,嘴角抽搐,心下有些无语至极。
朱雀无奈问道:
“我说魏黄门,这块石碑崭新亮丽,连火烧的痕迹都没有,一看就是伪造的。你们东厂就算造假,也要造的真实一点吧?!”
“这……”
魏忠顿时面色一愣,他们东厂忘记做旧了,他神色有些难看:“曹公公交代的这点小事,我们都办不好,真是太没用了!”
“魏公公,要不我们去换一块旧碑?!”有东厂太监提议道。
“来不及了!”魏忠摇头。
大汉其实没有“公公”这个宦官担任的职位,也没有这个称呼。
不过是因为刘辩偶尔一次称呼曹正淳曹公公,以至于成为了宦官们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位叫魏忠的魏公公,任职小黄门,一般是称呼魏黄门,但宦官太监私底下,也会尊称魏公公。
“朱雀指挥使,您说我们直接在祥瑞上面刻字,会不会有什么不妥?”
魏忠望着朱雀问道,他嗅了嗅鼻子,好奇道:“不过还别说,这真的是天降祥瑞,散发出阵阵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不用画蛇添足了!”
朱雀望着这个“天降祥瑞”,也是有些惊疑不定,实在是味道太香了,以至于令她食指大动!
因为从高空摔落,这一吨红薯有些被砸开了,露出了里面的软黄嫩肉,清香扑鼻,令人口舌生津。
他们锦衣卫和东厂忙碌了一夜,再加上近段时间随着陛下节衣缩食,饥肠辘辘,闻到烤红薯的香味,真的是忍耐不住,想要扑上去大快朵颐。
但锦衣卫和东厂番役又有些敬畏,因为这是天降祥瑞,他们不敢对上天、对陛下无礼。而且又担心这个祥瑞吃不得,反正不容他们亵渎,只敢远观。
因此厂卫们流着哈喇,惊疑不定的望着这个“天降祥瑞”,将周围封锁保护起来。
随着玄甲军和北军五校兵马而至,将这个“天降祥瑞”保护的密不透风,连一只苍蝇都不容放过。
天色逐渐放亮,已经来到了卯时初刻,大概早上五点左右。周围有百姓们起床活动的迹象。
昨夜“天降陨石”,有些睡得晚的百姓们看到了,但不敢夜深人静出来探寻,北邙山可是有猛兽的,因此在诚惶诚恐中,一夜无眠,等天色大亮才敢出来。
有些睡得早的百姓们还不知道,起床后听到街坊邻居、村落村民的商议,这才大惊失色。旋即随着众人涌向北邙山,想要寻找这个“天象”。
当看到军队已经将“天象”把守起来,百姓们不敢靠近,只敢远观,对着“天象”指指点点。
这些百姓中,肯定也有世家大族的眼线、探子、细作等等。
甚至还有煽风点火、浑水摸鱼的狼子野心之徒!
渐渐地,从“天象”变成了“异象”,变成了这是“上天警示”,这是“神罚”、这是“天谴”!
锦衣卫和东厂一直在控制舆论,但造谣者揪出一个两个,不可能将全部揪出来。且这么做,还会引起百姓们的恐慌和质疑,走向更坏的局面。
这就是造谣者的险恶用心!
如果厂卫真的对他们雷霆出手,估计躲在背后的幕后黑手,立刻就能换一种说辞“看吧,这就是神罚天谴,朝廷心虚了再捂盖子”等等。
令厂卫一时雷霆出手不是,就这么纵容谣言散播也不是。“哒哒哒——”
就在此时,有宫中快马加鞭传讯:“陛下即将驾临北邙山,你们做好接驾准备!”
“诺!!!”
……
刘辩的銮驾一路从皇宫,浩浩荡荡的向着北邙山帝陵行去。
北邙山很大,有炎黄故里平逢山、华胥故都宜苏山、道源祖庭翠云峰等三十三峰,是中原腹地的文化名山,被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
但最出名得是,北邙山是历代帝王贵胄、显赫人物都趋之若鹜的葬地,汇集古代墓葬数十万座,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
自东周迄五代,有40多个帝王、千余名达官贵人埋骨在此,号称“东方金字塔”、“中国帝王谷”。大汉有五座帝陵处于北邙山。
昨夜空投红薯,目的是制造一种“天降祥瑞”的效果,但没想到空投到大汉的帝陵附近!
幸亏没有砸坏帝陵,不然列祖列宗估计要掀开棺材板跳出来,对刘辩这个不肖子孙破口大骂了。
“我们也去北邙山看看天降祥瑞吧?!”
“不是灾难异象吗?!”
“既然没有封锁北邙山,我们去一看便知。到底是祥瑞还是异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确实如此!”
“……”
京师洛阳的大街小巷中,厂卫暗中潜伏其中,舆论宣传。逐渐将京师的三教九流,向着北邙山帝陵附近汇聚,想要看看天降祥瑞,还是天降灾祸!
这就是刘辩故意引导!
他既然想要制造一种“天降祥瑞”的效果,那么自然需要越多人知道越好,不然起不到舆论宣传的效果,孤芳自赏不可取!
就在刘辩銮驾后面,越来越多的人群跟随,终于在一个时辰后,也就是卯时正刻,大概早上六点多的时候,刘辩的銮驾到达北邙山帝陵。
远远的,刘辩就看到那一吨红薯,被砸成一团,宛如一块陨石。从高空落地被砸开,外面已经变成烤红薯,露出红薯软黄的嫩肉,那香气扑鼻而来,令刘辩食指大动!
放在前世,刘辩对红薯最多偶尔品尝一下,但对于如今吃了好几日的糠菜生活的刘辩而言,红薯对他而言就是美食珍馐,他下意识吞了口唾沫。
“拜见陛下!!!”
当刘辩銮驾到来后,锦衣卫和东厂,以及军队众将士,立刻山呼海啸迎驾。
就连在周围围观的百姓们,都下意识躬身行礼,甚至远远望去,有种诚惶诚恐的胆颤,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身躯甚至有些颤抖起来。
慕强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
刘辩这位大汉之主、一国之君,就是人类的王者,至高无上的存在,受命于天、合法正统的天命之子,自然令黔首百姓们诚惶诚恐、胆战心惊起来了。
“免礼平身!”
刘辩洪亮的声音回荡,顿时令在场众人谢恩。
刘辩单刀直入,在曹正淳的拱卫下,走下了銮驾后,直接前往“天降祥瑞”之处,防御在祥瑞附近的军队,立刻为他们的君王让开一条道路。
刘辩就在众人的拱卫下,走到了“天降祥瑞”处。
近距离嗅着烤红薯的香气,更令刘辩食指大动、口舌生津。但他知道,如今当务之急,不是留恋美食,而是渲染“天降祥瑞”之事!
周围隐藏着不少世家大族的探子,他们显然都在看笑话。这件事情稍微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令刘辩的名誉受损,甚至引发一种连锁反应。
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下,那就是神罚、就是天谴,就是上天对刘辩的惩罚。那么到时候,近些时日大汉发生的天灾,都要冠在他头上。
刘辩可能要降下罪己诏,甚至面对灾民们的祸乱、讨伐,起义叛乱!
不过刘辩相信,红薯可以创造奇迹!
就在众人的惊疑不定之中,刘辩伸手抓起一块烤红薯,这一刻,他甚至听到了人群中的惊呼声、哗然声、倒吸冷气的声音!
因为不管是天降祥瑞,还是异象灾祸,这么做是不是太草率?太鲁莽了?!
曹正淳也顿时脊背发凉,唯恐这个“天降祥瑞”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意外,伤害到了陛下。但他火力全开、全神戒备,也没有感知到危机感!
众人的惊疑不定之中,刘辩高举烤红薯,洪声说道:
“昨日仙人给朕托梦了,他说大汉风雨飘摇、天灾人祸,朕既然受命于天,乃天命之子,自然需要得天赐福,因此降下祥瑞,助大汉度过难关!
“此仙物名叫‘红薯’,乃仙界农作物,味道甜美,香气怡人,虽然不如小麦饱腹感,但胜在亩产较高。而红薯的亩产是……五千斤!!!”
刘辩的声音,没有引起质疑。
黔首百姓对这些封建迷信深信不疑,而那些饱学之士就算暗中嗤之以鼻,也不敢明面上表现出来。毕竟锦衣卫和东厂,以及军队将士虎视眈眈!
然而!
前面玄学的部分可以无视,但后面那一句“亩产五千斤”,却令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管是黔首百姓,还是饱学之士,都愣在当场!
亩产五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
大汉亩产最高的是冀州良田,种植小麦亩产三石左右。而大汉一石120斤,等于三百六十斤的亩产。
这是地处华北平原、有着海河水系滋养、土地肥沃、膏腴之地的冀州,才拥有的亩产。而其他地方,根本达不到这种要求!
当然,有些特例的良田,拥有特殊的高产土地,是可以达到4石、5石,甚至更高。但这是特例,不是普遍现象,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而现在,陛下竟然说这个红薯,亩产……五千斤?!!!
哪怕是五百斤,就足以骇人听闻了,陛下竟然说五千斤?!!!
这是陛下不知民间疾苦?!还是故意夸大其词?!
很多人心中惊疑不定,也有些人蚌埠住,在强忍着笑容,觉得陛下根本不知农耕,在贻笑大方!
当然他们不敢直接笑出来,毕竟这可是一国之君,周围还有虎视眈眈的护卫,生怕殃及池鱼,只敢憋着笑,在心中腹诽嘲笑!
“朕知道你们中很多人是不信的,但没有关系,红薯喜温怕冷,如今正值九月份,播种下去后秋季就可以收成。夏季生长周期大概在两个月左右。
“到时候,伱们就会知道朕并非夸大其词!当然,因为土地肥力的不同,亩产会有上下浮动,但仙界的农作物,肯定是高亩产!
“朕可不是不知民间疾苦,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朕也知道高亩产的粮食,是需要优秀的良种、土地肥力和水利工程,三管齐下,这才可以达到高亩产大丰收!
“所以,你们就拭目以待吧!两个月后,你们就知道这是不是天降祥瑞,是不是上天给大汉的赐福了!”
刘辩镇定自若,且坚定不移的说着。
这些话,反而令不少黔首百姓们会心一笑,听着刘辩言辞凿凿的说辞,他们就知道陛下是懂农业耕作,而不是外行在贻笑大方。
这令他们对刘辩的话,信服了不少!
然而!
亩产五千斤,实在是太过天方夜谭了,他们又不敢相信!
如果这真的可以做到,大汉将再无饿殍了!
因为超出了常理,不敢置信。但又觉得刘辩贵为一国之君,君无戏言,可能是真的。
这让在场众人有些将信将疑,很矛盾的心理!
刘辩知道,他不可能虎躯一震,就令所有人都相信红薯的高亩产。
实际上五千斤的亩产,他也有吹嘘的成份,能达到两千斤,就已经非常恐怖了。
但刘辩知道,这么一个“天降祥瑞”的场合,不抬一抬“仙界农作物”的身价,反而是落了下乘!
不过光凭刘辩一番话,让人期待两个月的收成,也是有些不切实际,还需要有一些佐证。
刘辩想了想,又洪声说道: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证明,这就是食物!就是天降祥瑞!就是上天看到大汉风雨飘摇、粮食不足,因此降下的福缘!”
说着,刘辩将烤红薯举到了嘴边。
这一幕,顿时令众人明白过来了!
陛下,这是准备“以身试红薯”,只要证明这个“红薯”可以吃,那么什么异象灾祸无稽之谈,哪里有可以吃的异象和灾祸?
那么陛下口中所说的“天降祥瑞”、“仙界农作物”、“食物”、甚至“亩产五千斤”,都有可能了!
只要陛下吃一口红薯,证明这是食物,胜过千言万语,可以令很多谣言中止!
不过。
红薯是第一次在大汉问世,谁知道这到底能不能吃?有没有毒?会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影响?
第一个吃螃蟹的绝对是勇士!
可问题是,这个勇士,绝对不能是一国之君担任!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因此众人又有些担心恐慌起来!
“陛下!!!”
曹正淳等厂卫更是疾步上前,想要阻止刘辩以身试红薯,这小白鼠似得行为,不应该由他这位一国之君来尝试,而是应该让他们来。
“住手!!!”
刘辩眉梢一挑,神色冷下来。
自己这位一国之君亲自吃一口红薯,比什么千言万语,比什么诏令更加信服。
“陛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太傅卢植等百官劝谏,眼看着刘辩执意如此,更是直接跪地死谏。
这一幕,令周围的百姓们动容!
至少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陛下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仁厚。
黔首百姓们也呼啦啦跪下一大片,山呼海啸“请陛下收回成命!”
“唉——”
刘辩叹了口气,举着红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明明这些人在逼迫他收回成命,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怪罪这些人的意思,反而有些感动。
与当初袁隗和西凉军逼迫他收回成命不同,这些人是担心他这位一国之君的身体康健,担心因为他的莽撞,以身试红薯,引起什么意外。
可是!
这真的是可以吃的食物啊!
曹正淳想要抢夺刘辩手中的红薯,但这是违抗君令,以陛下忠犬自居的他做不到。可他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吃下这个未知的红薯。
念及此处,曹正淳直接闪身到“天降祥瑞”旁,也抓起一块烤红薯,都没有去皮,直接狼吞虎咽、食不甘味的吞了下去。
旋即大喊道:“这是食物!你们看咱家吃下去,没有任何问题!嗝——”
曹正淳显然呛到了,打了一个嗝,但如今细细回味,他发现这个红薯,还真的是甘甜可口,令人口舌生津,吃了还想吃。
“哗——”
这一幕,令众人有些哗然。
厂卫们顿时一愣,看到刘辩举着红薯进退两难,他们也立刻扑到“祥瑞”旁,对着烤红薯狼吞虎咽起来。
倒不是他们贪吃,而是要为君试风险!
太傅卢植等百官一愣,旋即也起身,有样学样的吃下红薯。
他们不能让陛下以身犯险,但他们熟悉陛下的性情,是阻止不住的。
既然如此,他们就学曹正淳等厂卫,以身试红薯。为君效力,死亦瞑目!
但卢植等人怀着死意吃下红薯后,却同样被那种甘甜可口的味道惊讶住了!
好吃!
吃了还想吃!
人类其实是有一些特殊本能的。比如什么东西能不能吃,直接吃一口就知道了。
上古有神农尝百草,如今有众人吃红薯!
这令周围围观之人顿时哗然!
没想到刘辩这位汉帝,已经有了这么恐怖的威信和凝聚力!
须知不久前,刘辩刚要被太傅袁隗和西凉军妄行废立。但经此一乱后,反而将隐患不安清扫一空,留下了汉室忠臣们!
这些人可能也有私心,但君子论迹不论心,他们的言行举止,是真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点,从他们的忠诚度就能看出来!
眼看着卢植等人沉浸在红薯的美味中,刘辩这时候哑然失笑,既有感动、又有无奈的问道:“太傅,现在朕可以品尝红薯了吧?”
“这……”
卢植想了想后说道:
“陛下,红薯甘甜可口,软糯美味,确实是上佳的食物。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亩产五千斤,那么这是大汉之福、天降祥瑞!
“臣建议,等红薯种植收成后,陛下举办红薯盛宴,普天同庆。而不是如今独乐乐,应该与天下万民同乐乐。到时候在共享美食如何?”
卢植说的天乱坠,就是害怕红薯有什么副作用。
万一短时间看不出来呢?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有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清晰可见。因此卢植这是拖延战术。
闻言后,曹正淳等厂卫,及其百官也附和劝道:
“陛下不应该单独贪享美食,等红薯收成后,普天同庆!!!”
刘辩心下无奈。
荀彧生怕刘辩不答应,转移话题问道:“陛下,这红薯如何种植?烤熟后也行吗?”
“嗯?!”
刘辩这才惊醒过来,也不在执意吃烤红薯,而是立刻下令道:
“你们将外表的烤红薯掀开看看,里面有没有生的红薯,只有红薯苗和红薯块可以种植!”
“……”
众人顿时无语,厂卫和将士立刻将外表的烤红薯搬开,疯狂寻找着里面是否还有没有生红薯。
这万一都是烤红薯,那还说什么亩产五千斤?!连个种子都没有,种植都没有办法种植,那就搞笑了!
不过幸好,一吨红薯裹成一个圆,外表虽然被烤熟了,但内里还有很多生红薯!
至少有半吨生红薯!
刘辩心下松了一口气,在众人惊疑不定中,直接下令道:“将这些红薯在上林苑种植,百姓们可以远观观察,全民监督。我们两个月后一见分晓!”
“诺!!!”
还有半吨烤熟的红薯,刘辩大手一挥,赏给军民了!
有满朝百官和厂卫当先行者,哪怕这红薯是未知食物,但还有不少军民前仆后继,想要一尝方休。更逞论,其中不少百姓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
他们不像刘辩身居高位,生命安全干系大汉天下,吃红薯会受到多麾下将士军民的阻止。他们吃树皮挖草根,甚至连泥土都吃过,还怕什么红薯有没有毒呢?
这些人受封赏之后,顿时大快朵颐起来了。
“真的是甜美可口、软糯香甜啊!好美味啊!”
“皮薄细嫩,薯香浓郁,肉质细腻,一口咬下去就直接甜到心里!!!”
“味道香甜,入口即化,口齿清香,非常鲜美!”
“……”
这些人边吃边品鉴起来,说的刘辩都食指大动、口舌生津。
“陛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卢植看到这一幕,顿时再劝道。但他手中的烤红薯如果可以拿开一点就更好了。
刘辩顿时脸色难看,方才还有些感动,但如今又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在戏弄他?!
你们吃的香甜可口,倒是让朕这位一国之君眼巴巴望着?!
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辩直接摆驾回宫,眼不见为净!
“恭送陛下!!!”
卢植等人送走刘辩后,并没有贪图红薯美味,而是登记起来。
比如哪些人吃多少?吃一个和吃两个有什么不同?份量增加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红薯是第一次在大汉问世,他们必须慎之又慎!
当然最重要的是,安排人手前往上林苑种植红薯。
这可是亩产五千斤的神器!!!
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须慎之又慎对待,甚至需要卢植这位三公亲自关注,需要将士兵马亲自守备,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如果红薯真的是高亩产农作物,这可是关乎国家社稷、黎民百姓!
这不仅是天降祥瑞,更是大汉的未来!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等到两个月后方才见真假!
今日北邙山“红薯之事”,消息随着围观之人散播出去,以京师为中心蔓延疯传开来!
必将是天下震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