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袁术败逃淮南,袁绍进退不得!(1 / 1)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章 袁术败逃淮南,袁绍进退不得!

袁术军临时驻扎在陈留郡雍丘,面对接连传来的军情战报,立刻进行了高层会议。

袁术的谋主原本是杨弘,但当初为了盗窃传送出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杨弘亲自入京。与袁绍谋主许攸各有算计。

但最后,两人都折在京师。

如今袁术的谋臣阵容中,以阎象为主,还有袁胤、袁涣等人,这些人都是一流谋臣、甚至是顶级谋臣。

如今阎象拱手建言道:

“主公,我军当前面临的处境是——

“南下有陈王刘宠、陈国相骆俊兵马包抄,西南方颍川还有张辽兵马。北侧有兖州刘岱坐镇、东侧如今曹操正率兵杀来。

“如今我军四面楚歌、危机四伏。只有两条路可走了——

“第一,继续北上,夺下整个陈留郡和东郡。正值东郡太守曹操为父报仇兵临徐州彭城,哪怕如今回马枪率兵杀来,短时间很难赶上,我们还有时间。

“这时候,只要与冀州的袁绍夹击,哪怕兖州还有刘岱等势力,我们也可以夺下东郡。到时候,可以与冀州袁绍互为犄角,面对包抄上来的敌人。”

袁术余光扫向一份情报,那是袁绍率兵度过黄河,进攻东郡的军情战报。

只要他们继续北上,肯定可以与袁绍夹击东郡,夺下东郡。互为犄角,背靠背防守。

但袁术闻言后,却摇了摇头!

如果他们一味北上,或许可以夺下东郡、陈留郡,在兖州撕开一道口子。

但可能面临多方兵马的围堵截杀,如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回马枪杀回的东郡太守曹操,甚至还有豫州陈王刘宠、陈国相骆俊等势力!

情况甚至比在南阳更加严峻!

因为南阳毕竟靠近汝南,这里是袁氏经营数十年的地盘,嫡子袁基死后,嫡次子袁术接收了袁氏的根基实力,可以反哺南阳袁术。

但袁术如果占据东郡,他所能依靠的,只剩下冀州袁绍!

假以时日,袁术只能依附袁绍,宛如嗷嗷待哺的婴儿似得,袁绍万一断粮,他就危急万分了!

哪怕如今兄弟俩联盟,但袁术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个婢养子,他才是嫡子,依附庶出子袁绍?还不如杀了他!

念及此处,袁术于是问道:“第二条路呢?”

阎象看到袁术的表情,其实就已经猜到了袁术的忧虑,因此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第二,果断放弃进攻兖州,趁着敌军还没有合围的时候,顺着颖水南下,度过淮河,占据淮南。靠着淮河天险挡住敌军兵马。”

袁术犹豫了片刻,就果断下令道:“立刻率兵南下淮南!”

“诺!!!”

文臣武将都没有异议,甚至没有意外。

对于这一步,其实他们早有准备。

当初袁绍想要挑动青州牧刘备和东郡太守曹操时,袁术却选择了徐州陶谦这条路,挑动陶谦和曹操之争。

这不仅是为了让兖州和徐州陷入动乱,也是影响徐州毗邻的扬州等地。

袁术及其麾下谋臣,很早以前就构思了一步战略——那就是割据淮南,经略江东,以淮河天险挡住朝廷兵马,靠着淮河二分天下!

如今,不过是顺势而为!

但还未等袁术大军整军南下,忽然有紧急军情战报传来:“报!东郡太守曹操部队已经进入梁国睢阳,距离我军不足五十里了!”

“什么?!!!”

袁术军大惊失色,不敢置信!

曹操不久前还在沛县,也就是彭城和沛国接壤之处交战,怎么不过半日时间,就已经杀到了梁国睢阳了?!

这简直达到了日行千里的急行军,简直匪夷所思了!

阎象皱眉急问道:“是曹操的先锋军?还是大部队?!领军之人是谁?!”

“由夏侯渊统率骑兵部队,具体详情不知!”传令兵回道。

阎象又问了一些细节,旋即传令兵这才得以下去。

阎象沉思少许,旋即拱手望向袁术道:

“主公,这只是曹操的先锋军,由夏侯渊统帅,据说这支部队被称之为‘虎豹骑’,乃曹操任职东郡后亲自打造的骑兵部队。

而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看似来势汹汹,但急行军追击,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我们可以逸待劳,设法在匡亭附近伏击这支兵马。”

“依计行事!”

袁术立刻下令,得知只是曹操的先锋军,且还是急行军千里奔袭,他顿时嗤之以鼻。

就凭这样也能吓住自己?!真当他袁术是吃素的吗?!

袁术军立刻在襄邑附近的匡亭设伏,但夏侯渊统率着虎豹骑杀至后,却没有贸然强攻,甚至根本不上当,在襄邑附近逡巡,就是不进攻。

哪怕袁术军主动出击、想要诱敌深入,夏侯渊都没有上当。只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拖延袁术军的行军速度。

直到这时候,袁术军才知道他们又中计了!

曹操就是担心袁术直接进攻兖州,因此派遣夏侯渊过来拖延敌军速度,为大部队杀至拖延时间。

袁术得知后,雷霆震怒!

没想到他堂堂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竟被曹操这个阉人之后戏耍。

袁术立刻下令进兵梁国,与曹操的大部队交战。通过主动进攻来击溃曹军!

但谋臣阎象极力阻止:“主公,我军的战略意图是南下淮南,而不是与曹操鏖战,如果真的被拖延行军速度,才是中了曹贼的奸计!”

“曹操不过是阉人之后,靠着溜须拍马、逢迎媚上获得东郡太守职位,有何可惧?当初在京师的时候,他不过是袁绍麾下小弟,不足为惧!

“而且我们击溃曹操后,在强势南下淮南。这叫杀鸡儆猴,也可以避免路上遇到宵小的拦阻惊扰,岂不是一箭双雕?!”

袁术这个说法并没有问题,虽然他自高自大且心胸狭隘,但可以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并且麾下聚集能臣干将,自然也有过人之处。

但问题是,袁术太过低估曹操了!

袁术军上下劝不动袁术,只能依计行事,通过主动进攻曹军大部队,来吸引夏侯渊等虎豹骑,想要做到一击必杀、击垮曹军!

然而!

他们在梁国宁陵相遇,旋即爆发交战!

最后袁术军,败退!!!

“不可能!!!我不如婢养子也就算了,如今连阉人之后也能踩在我头上耀武扬威?!!!”

袁术不敢置信的嘶吼道。

但败局已现,大军只能退回雍丘。

曹操立刻率军包围雍丘,不过袁术军虚晃一枪,躲过曹军的包围,顺利南下奔逃匡亭。

相当于绕了一个圈子,终于将曹操引诱到北侧,给他们南下创造空机。

然而这时候,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率军北上,正好遇上袁术败军!

双方在匡亭爆发交战,曹军又追杀上来,三方混战,袁术军再次溃败!

袁术军又奔逃向宁陵,在这里刚刚收拢溃兵后,曹军和陈王联军杀上来。

袁术军又只能南下奔逃,一路追杀、一路奔逃,交战十多次,袁术军次次溃败!

最后袁术军逃过淮河的时候,只剩下四五千残兵败将。

“奇耻大辱!!!我竟被曹操这个阉人之后追杀了六百多里?!!!奇耻大辱啊!!!”

袁术气急败坏。

然而这一路连战连败,他袁术威望尽失,逃到九江寿春的时候,镇守寿春的是袁术部将陈禹,竟不让袁术入城。

虎落平阳被犬欺!!!

袁术当初就是担心这个意外,因此主动对曹军出手,想要杀鸡儆猴、震慑宵小,这样顺利南下,也可以轻而易举夺下九江。

然而谁能想到,曹操这个阉人之后如此勇猛精进,军事战略如此卓越?!

袁术连战连败,又被陈王刘宠等兵马围追堵截,最后宛如丧家之犬般奔逃淮南。

这时候,袁术哪里还有威望可言?!

估计当初依附袁术、甚至臣服袁术,袁氏的门生故吏和党羽,如今都要反客为主了!

袁术气急败坏,只能退守阴陵。重振旗鼓,招兵买马,攻向寿春,最后方才夺下寿春,终于有了喘息之机。

……

曹操这边,追杀袁术六百多里,原本想要杀向淮河对岸。但因为没有事先准备船只,只能望河兴叹!

同时后方传来袁绍强攻兖州的消息,他毕竟是东郡太守,立刻率军回防。

不过在路过沛国谯县的时候,曹操听到了一个奇闻——就在曹军与袁术军交战时,袁术溃军四散开来,兵过如篦、袭扰周围郡县。

谯县许褚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人,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贼兵入侵。

当时袁军数万溃兵,兵围谯县,其实想要挖了曹操祖坟,因为缺粮向周围百姓讨要粮草,许褚拒绝,双方发生交战。

最后许褚寡不敌众,战得精疲力尽,箭矢也用完了,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御敌。

当敌兵冲上来时,许褚飞石退之,力大无穷,于是贼兵便不敢靠近。

直到粮食将尽,许褚假意与贼兵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

贼兵把牛迁走后,牛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

甚至不敢在谯县逗留,又南下劫掠而去。

许褚之名,名震谯县!

相信随着时间的过去,会名震淮、汝、陈、梁之地!…

“擎二牛尾倒拖数百步,两头牛起码得上千斤,更何况是活牛,牛向前走,人往后拽,这相反的作用力至少得四五千斤以上!”

曹操闻言后,大为震动:“不曾想家乡出了这等猛人!令人叹为观止!”

“确实厉害!!!”

夏侯渊等兄弟也是为之惊叹!

须知,曹氏、夏侯氏可都是豫州沛国谯县人,许褚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更加亲近了。

他们立刻拜见许褚,曹操伸出了橄榄枝后,许褚想了想,率壮丁、宗族依附曹操,归顺朝廷。

这员大将,加入了曹军阵容!

曹操在家乡重整兵马,又急行军向着兖州杀回。

整个豫州和兖州因为战乱影响,不说生灵涂炭、社稷丘墟,但也是影响慎重,令很多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时代的一粒尘压在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山。要不怎么说兴亡苦的都是百姓!

汉帝刘辩立刻下诏令陈王刘宠、陈国相骆俊等豫州郡/国长官,对辖地进行安抚、救济百姓、恢复民生。

陈王刘宠的表现很出色,不在青州牧刘备、荆州牧刘表、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兖州刺史刘岱等汉室宗亲之下。

但问题是,陈王刘宠是诸侯王!

汉灵帝当初“废史立牧”后,重用宗室,但对诸侯王却一直有些防备,就是担心重演“七国之乱”的影响。

不过刘辩不担心,他有这个自信!

每一位雄才伟略、英明神武的帝王,是可以镇压麾下臣子的野心的!

如枭雄曹操、如陈王刘宠!

这些人属于一把双刃剑。

利用得当,那就是杀敌利器、治国干将!利用不得当,反受其害,主弱臣强!

而刘辩自信,他可以完善利用!

……

就在曹操军、陈王刘宠军与袁术军交战正酣时,黄河沿岸也爆发大战。

冀州袁绍强攻兖州。

袁绍军的目的,是为袁术军分担压力,夹攻兖州。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切只是朝廷的诱敌出击之计!

东郡太守曹操、徐州牧陶谦、青州牧刘备假意在沛县混战,但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随着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出击,曹操西进夹攻袁术军。而青州牧刘备立刻挥兵北上,驰援兖州战场。

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汉室忠臣们,立刻组成战略防线,阻挡袁绍兵马南下。

其实这时候,袁术军如果执意北上兖州,与冀州袁绍前后夹击,是可以夺下东郡等地,在兖州打开突破口的。

这也是袁绍希望看到的结果!

青州和兖州一直隔着黄河对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袁绍需要扶持一支势力,为他在兖州打开突破口与山阳太守袁遗呼应!

袁术就是最佳人选!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然而!

袁术却在失去南阳后,放弃了北上兖州,而是选择了南下淮南。

这也让袁绍军孤军奋战!

闻讯后,袁绍差点气到吐出一口鲜血:“目光短浅!!!”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袁营文臣武将知道,袁绍说的就是袁术!

“主公,我们必须撤回冀州!”

逢纪等谋臣凝重道:“如今我们孤军奋战,已经不利于逗留兖州了!”

“撤!!!”

袁绍果断下令。

然而这时候,袁绍想要撤走,朝廷兵马却已经不让他走了!

青州牧刘备率军进攻平原,兖州刘岱、济北相鲍信,一边对付山阳太守袁遗,一边进攻袁绍军。

与此同时,河内太守王匡出兵魏郡。坐镇虎牢关的征东将军秦琼率兵出击。

整个兵马调动到黄河战线。

这时候根本无法撤退!

只要袁绍军下令强行撤兵,朝廷兵马一拥而上,他们背后就将中门大开,到时候兵败如山倒!

将背后露给敌人,这是行军大忌!

撤兵也是一种学问!

就好像原历史中,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设下计谋,死诸葛吓走活司马,蜀军这才顺利撤兵。

不然蜀军贸然撤兵,必将被司马懿趁胜追击,兵败如山倒!

袁绍大军,如今就是这般进退两难的局面。

袁绍没有办法,上奏请罪,希望得到朝廷赦免。

汉帝刘辩闻讯后冷笑,直接下诏令袁绍入京,受廷尉审问。

“哼!真当我是白痴吗?!”

有着他叔父袁隗、他兄长袁基的前车之鉴,袁绍哪里还敢入京受审。

他不愿意束手就擒,既然求饶无用,那么只能以战止战了!

袁绍调动冀州兵马,赶赴黄河沿线,决定以武力击退朝廷追兵。

同时令于夫罗率南匈奴部众袭扰并州,张燕率黑山军袭扰河内郡一带。

甚至传信幽州公孙瓒,令他盯着幽州牧刘虞,避免他请假稳定,令袁绍军腹背受敌。

整个冀州的袁绍军联盟,都被袁绍调动起来!

说实话,这时候如果袁术军没有逃亡淮南,而是北上兖州,他们就能一鼓作气,鲸吞兖州了!

这令袁绍对袁术更加气愤,恨铁不成钢!

但兖州中也有很多袁氏门生故吏、袁氏士族党羽,且山阳太守袁遗就是袁氏子弟。

这是一股很庞大的力量!

从山阳太守袁遗至今还在兖州上蹿下跳,就可见袁氏及其背后的世家大族的力量之庞大!

袁绍这一战,调动了整个兖州的力量,或者说,隐藏在兖州的反抗皇权的士族的力量!

这一切,袁绍还需要感谢陛下!

如果不是陛下执意推行“摊丁入亩”,估计很多世家大族会作壁上观,不会在暗中全力支持袁氏!

摊丁入亩,这是在挖世家大族的根基啊!

就算那些世家大族表面上不敢反抗皇权,但暗地里也肯定会反抗皇权!

袁氏,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反抗皇权的代表!

就如同当初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图谋兵权、清流希望解除党锢之禁,因此他们推动太平道谋反,发动黄巾之乱。

而现在,他们也在背后推动袁氏反抗皇权!

袁绍派遣外甥高干、长子袁谭坐镇平原郡。

平原郡其实是隶属于青州管辖,但有一大半辖地处于黄河对岸,袁绍自然不可能让刘备的兵马镇守平原郡,因此一直派重兵把守。

就好像袁术占据荆州的南阳郡一样,袁绍也在占据青州的平原郡。

这是避免青州牧刘备的兵马,从平原郡直接进攻冀州渤海、清河,袭扰袁绍军侧翼。

如今既然决定以战止战,自然需要牵制住青州刘备,因此派遣外甥高干和长子袁谭,足以证明袁绍的决心,以及对刘备的重视!

而袁绍主力则试图渡河进攻兖州。

袁军可以渡河登陆的地点,其实也只有兖州东郡沿岸渡口。

因为青州济南国和兖州济北国,在地图上看似接壤,但实际上两郡之间,还有一座泰山山脉阻挡,这里不利于大军作战。

因此,如果冀州袁绍想要南下,行军路线除了青州平原郡,只有兖州东郡,这两个郡有渡口行军作战!

因为青州经历黄巾贼乱,世家大族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利用。反而被青州牧刘备顺势掌控。

若是袁绍军选择青州登陆,会陷入胶着战,且青州周围有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群山包围。

届时,袁绍军将陷入重围,困兽之斗!

因此,袁绍军选择的进攻地点,是兖州东郡沿岸!

这也是为什么,原历史中,袁绍会上表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因为那时候的曹操,依附袁绍,属于他的小弟,袁绍通过曹操打开进入兖州的突破口。

东郡,成为冀州渡过黄河后,进入兖州的桥头堡!

不过这份行军路线图很容易判断,因此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兵马,在曹操挥兵沛县对峙陶谦后,第一时间进行军事布防。

袁绍军主力强渡黄河进攻兖州,主力屯兵魏郡元城,试图进攻兖州东郡东武阳县。一直没有太大进展,进退不得!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