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降鸭兵震撼天下,袁绍妄图扶立新君!
别说‘王方’等西凉军将士震惊住了,就连袁营众将士,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陆续降落的鸭子军团!
这可不是一只、两只意外出现的鸭子,而是一大群,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鸭子,从天而降!
“怎么回事?!这么多的鸭子从何而来?!”
“见鬼了,这老天爷还能降下鸭子雨不成?!”
“我这耳朵嗡嗡作响,都是鸭子的‘嘎嘎嘎——’声音,这到底怎么回事?!”
“呸!这鸭毛填塞我一嘴巴,一张口就是满天空的鸭毛飘散过来,呸呸呸!——”
“你们快看!鸭子在对那些蝗虫进攻!!!”
“……”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从天而降的鸭子,高空跌落没有丝毫损伤,落地之后稍微有着片刻的呆愣,扑腾的翅膀卷起周围尘土飞扬,鸭毛乱飞,将蝗虫吹飞起来。
“嘎嘎嘎——”
这些鸭子似乎对当前的处境有些懵,但旋即望着那密密麻麻的蝗虫,顿时鸭眼一亮,嘎嘎叫之中,欢快的迈着小短腿,对着蝗虫猛啄过去。
“嗡嗡嗡——”
蝗虫发出恐惧的嗡鸣声,如果只是一只蝗虫,这种声音微不可闻。但成百上千只蝗虫发出嗡鸣声,那就十分的嘹亮且恐惧了!
因为鸭子,可是蝗虫的天敌克星!
这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仓皇逃窜,惊慌失措,这是来自血脉上的压制,来自大自然食物链的碾压!
“啪嗒——”
这些鸭子一口将一只蝗虫吞下,鸭嘴吧嗒、吧嗒着回荡着声响,似乎在咀嚼着。
周围的蝗虫立刻仓皇逃窜,完全没有因为同伴的死亡而兔死狐悲,对这些鸭子群起而攻之。
蝗虫不敢,这是食物链之上的存在!
“啪嗒!啪嗒!——”
“嘎嘎嘎——”
这片战场,很快出现了一幅诡异的画面。
一大群鸭子追着密密麻麻的蝗虫,漫山遍野的奔跑着。
因为京师降雨,导致蝗虫羽翼浸湿不能飞行,这令鸭子军团轻易就对这些蝗虫展开了扑杀。
食物链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扑杀!
一只鸭子一天能吃掉200多只蝗虫,每只鸭子至少可防治1公顷土地的蝗虫,平均灭蝗率达到了90以上。
而刘辩抽奖得到了“一百万只鸭兵”,每一只都是鸭子中的王者,堪称“鸭王”的存在!
肯定比寻常的鸭子吞吃蝗虫更多,灭蝗更加厉害。每天灭蝗可以用上亿只来计算!
而且这些鸭子,不仅吃蝗虫成虫,就连蝗虫的虫卵都没有放过,鸭嘴宛如犁地似得,将地面上的虫卵全部吃个干干净净。
这一幕,对众人的身心冲击巨大!
“天降祥瑞!!!”
这时候,‘王方’下令西凉军众将士大吼起来。
“这些鸭子可不是凭空出现,而是陛下开坛祭天,上天降下的祥瑞!!!”
“谁说蝗灾是上天警示陛下?!那不过是妖言惑众,蝗灾是因为干旱爆发,自古有之!但是天降鸭子,古今未有,这才是真正的祥瑞!!!”
“上天看到大汉受到蝗灾影响,乱臣贼子借着蝗灾意图不轨,立刻降下祥瑞镇压!!!这才是天命啊!!!”
“陛下乃天命之子,陛下受命于天,你们这些叛贼还不束手就擒?!”
“……”
因为‘王方’收到锦衣卫急报,这是陛下开坛祭天后,上天赐下的“祥瑞”,专门用来克制灭杀蝗虫的祥瑞!
据说陛下祭天后,京师中密密麻麻的鸭子飞舞而下,在京师周围的郊区进行灭蝗,令京师万民山呼海啸!
这令众人对陛下的天命,更加坚定和敬畏!
联想到红薯、土豆和玉米,陛下何止是天命之子,简直就是天命他爹啊!
锦衣卫从京师扩散开来,对着蝗灾地区进行通报,稳定民心、传召天下。
闻言后,‘王方’及其麾下西凉军众将士,顿时军心大振、士气如虹!
反之对面的袁军上下,哪怕有四大将淳于琼、麹义、吕旷和吕翔镇压,军心都开始晃动起来了!
“天降鸭兵”!
这宛如天兵天将似得从天空降下,这一幕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强烈!
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啊!
“撤!!!”
吕旷和吕翔望着军心晃动,知道已经不利于继续鏖战下去。
且如今漫山遍野都是鸭子灭蝗,这种战场也不利于他们两军冲锋厮杀。
撤兵是最好的选择!
袁营响起了鸣金收兵的声音,大军陆续向着后方撤退。
‘王方’没有率西凉军趁胜追击,这时候追杀,反而会令袁军上下背水一战。
穷寇勿追!
放任他们离去,任由他们将今日“天降鸭兵”、“上天赐福鸭兵灭蝗”等消息传播出去。
这会令袁营、乃至冀州上下,人心惶惶,惊恐不已!
而那些曾经质疑陛下,认为蝗灾是上天降下的警示、神罚的人,都将因为“天降鸭兵”而颠覆观念!
甚至那些叛逆想要造谣中伤、煽风点火,也根本无从下手!
天降鸭兵,事实胜于雄辩!
袁营是军队,时常进行训练,且战且退,有条不紊。但那些百姓裹挟的叛贼,就没有这种素养了!
当密密麻麻的“天降鸭兵”出现后,旋即在‘王方’,以及王匡的宣扬下,他们都听到了喊声。
天降鸭兵!
这是陛下开坛祭天,上天降下的“祥瑞”!
大汉国运昌隆,上天赐福,镇压蝗灾!
…
这一桩桩、一件件消息,都冲刷着这些叛贼的三观,令他们惊恐之中,无心作战!
很多百姓们见此情形后,缴械投降!
而那些隐藏在百姓中的袁营细作、间谍们,则想要仓皇逃窜,却都被河内太守王匡率兵追杀。
袁绍在背后推波助澜裹挟的民乱,因为天降鸭兵的出现,而直接被镇压了!
就连那密密麻麻的蝗虫,在“天降鸭兵”的地毯式“轰炸”下,竟一下子都稀少了!
……
这一幕,不仅出现在河内郡,整个受到蝗灾影响的司隶州,如河南尹等,都出现了“天降鸭兵”的画面。
这宛如天兵天将下凡似得的画面,冲击着当地黎明百姓的精神,令他们为之震撼!
不仅是司隶,兖州各郡,青州、豫州、徐州等,就连冀州也出现了“天降鸭兵”!
随着朝廷的诏令传遍各州,当所有人都知道“天降鸭兵”的主导者是当今陛下,是汉帝开坛祭天,且很快得到上天回应,赐福降下祥瑞后!
整个天下都为之震动了!
黔首百姓们对汉帝的敬仰为之暴涨!
而民心即气运!
刘辩的气运值原本有一千五百多万,因为蝗灾跌到一千万。如今又暴涨到两千万。
这也让刘辩得到了一个新的能力——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天灾减少,百姓生活安定。
不知是不是错觉,获得国泰民安】之后,刘辩感觉极寒的天气都回暖了!
须知东汉末年可是走到了“寒冷期”,类似明末的“小冰河时期”。
这是因为气候变迁、地壳运动、太阳黑子运动等大自然运转规律,所形成的一种自然变化。
从“温暖期”走到了“寒冷期”。
而华夏大地从古至今,都是农耕文明。
温暖期自然是风调雨顺,大丰收。而寒冷期自然是天灾人祸,颗粒无收。
而这种气候变迁,也对应着王朝更迭!
温暖期大丰收,哪怕世家大族土地兼并、巧取豪夺,百姓们因为丰收还能苟活。
但寒冷期,百姓们颗粒无收、收入锐减,但土豪劣绅的贪婪并没有得到遏制,继续土地兼并、巧取豪夺,最后民不聊生后,只能揭竿而起。
王朝的兴衰,对此息息相关!
因此很多人认为,王朝周期律,其实也是大自然气候变迁!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非人力可以对抗!
如今,刘辩以一己之力,在对抗王朝周期律、对抗大自然的自然运转规律!
何其伟大!!!
……
袁军退回黎阳后,袁绍的神色已经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了。
不用袁军将士汇报,袁绍在黎阳就看到了“天降鸭兵”,这画面何止是冲击力,简直是震撼人心!
“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天降祥瑞!!!”
袁绍怒不可遏,手掌捏紧,指甲都要掐进肉缝里面,他却感受不到疼痛,只剩下愤怒和憋屈。
为什么老天爷如此无眼?!
汉室倾颓,明显是德不配位!
这时候,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有德者居之!
他们袁氏,最有机会!
可是。
为何刘辩上位后,天降祥瑞宛如大街上的白菜似的普遍,宛如儿戏似得?!
天降红薯、土豆和玉米,袁绍没有亲眼所见,并没有那么震撼灵魂的冲击力!
但是这一次,“天降鸭兵”,上天赐福鸭子军团镇压蝗灾的画面,袁绍亲眼所见!
那一刻的震撼,毕生未有!
袁绍知道,大汉国运还在,刘氏江山天命还在。
可是袁氏已经在篡逆了,刘氏还有天命,那他们的谋逆,不就成为了一个笑话了吗?!
整个袁营,鸦雀无声!
这一次的“天降鸭兵”,不仅给袁绍身心巨大冲击,就连麾下文臣武将都是如此!
这时,田丰沉声说道:
“先帝昏庸,宦官专权、外戚乱政,以至于京师动荡。但幸好当今陛下,英明神武、雄才伟略,登基即位后,励精图治、国泰民安。“大汉国运逐渐昌隆,天降祥瑞,红薯、土豆、玉米,如今的鸭兵,皆是如此!不然根本无法解释缘由。陛下有大气运、大天命在身。
“你们继续冥顽不灵,无济于事。只是害苦了冀州的黎民百姓,原本膏腴之地的冀州,已经经受战火摧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
“收手吧袁公,冀州周围都是朝廷兵马!”
…
田丰、沮授等文臣,都是前任冀州牧韩馥的麾下,韩馥让出冀州后,自然转投到袁绍麾下。
原历史中,他们为袁绍出谋划策,可惜袁绍根本不听从这些冀州人士的建议,反而比较信任自己的豫州乡党。
但这一世有所不同!
袁绍对抗的可是朝廷、可是汉帝,而不是原历史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贼,因此沮授、田丰等文臣,根本不为其效力。
如果不是因为袁绍兵马掌控冀州,害怕家小受到侵害,他们估计早就弃官离开了。
此时,田丰想要顺势劝说袁绍投降。
但不曾想,这一句劝说激怒了袁绍,他沉声说道:
“田丰,伱真当本将军不知道,你暗中为朝廷告密之事吗?
“不过是看在文节韩馥的面子上,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与你们计较。
“如今两军交战,你如此大放厥词,意欲何为?简直在败坏军心,妖言惑众。来人!!!”
立刻有将士上前。
袁绍沉声说道:“将田丰关押入狱!”
“诺!!!”
“袁公……”
沮授立刻上前劝谏,但袁绍不为所动,反而将他驱赶了出去。
“败坏军心,罪该万死啊!!!”
袁绍其实想要杀掉田丰,但却不能杀!
因为田丰不仅代表韩馥旧部,还代表冀州士子,值此危急关头,如果杀掉田丰,反而会激怒冀州人士。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这对袁绍坐镇冀州不利,得不偿失!
闲杂人等退下后,在场都是袁绍的心腹文臣武将了,他环顾四周后问道:
“诸位,我军该何去何从?”
天降祥瑞、鸭兵灭蝗的冲击力,是非常强大的!
冀州人如果知道,说不定会反了袁绍,弃暗投明转投朝廷。
届时,袁营将腹背受敌!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这时候,逢纪建言道:
“主公,大汉国运还在,刘氏江山天命依旧!
“可我们与陛下对抗,木已成舟,事已至此。只能另辟蹊径,扶持一个新君与之对抗!
“如此一来,就不是我们反抗朝廷和陛下,而是刘氏皇位之争!”
此言一出,顿时令袁绍双眼一亮。
其实比起袁术那目光短浅的冢中枯骨,袁绍的能力眼界更高一点。
袁绍从一开始就没有登基称帝的想法,他不过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当一位“摄政王”。
毕竟袁绍可不是袁氏嫡子,庶出子没有袁术那些肠子。
如今闻言后,深表赞同!
袁绍环顾四周,发现麾下心腹文臣武将,也都是双眼一亮,呼吸都有些炙热起来!
显然都十分赞同!
如果他们可以扶持一位新君,那么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了。
甚至借着新君的名义,更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了!
不过问题是——
汉帝刘辩乃灵帝嫡子,登基即位虽然是大将军何进和何氏外戚拥立,但也是名正言顺。
且汉帝刘辩没有过错,他们扶立新君,名不正言不顺!
袁绍皱眉说道:“扶立新君,怕是不会令天下归心吧?!”
这说的很委婉,但众人听懂了!
逢纪说道:
“主公,当今陛下,杀伐太重,非明君,实乃暴君!
“太傅满门及其许攸等世家子弟都被斩尽杀绝。当初太尉杨彪率百官撼门大哭,最后死的死、贬的贬,令公卿朝臣离心离德。
“弘农杨氏有‘关西孔子’之称,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最后落得告老还乡的下场。汝南袁氏,为国尽忠,最后满门被斩。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
“且陛下强推‘摊丁入亩’,何止是世家大族离心离德,就连很多诸侯王,怕是都要对陛下破口大骂,但碍于情面不敢无君无父。
“只要主公选择一位贤明、德望,且辈分高的宗室,为了大汉江山着想,废当今陛下这等暴君,相信他一定会极力赞同的!”
…
逢纪只差没有搬出“七国之乱”了。
白送一个皇位给诸侯王,谁都会心动,谁都会笑纳的。
且支持者有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这等四世三公的家族,以及天下的世家大族,甚至很多诸侯王。
闻言后,袁绍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问道:“元图认为,何人可当此大任!”
逢纪想了想,这位诸侯王的封国肯定要在冀州,这样才好受到他们摆布控制。
就在此时,忽然有传令兵来报:
“报!启禀将军,北平太守公孙瓒求援,因幽州牧刘虞挥兵十万讨伐他!”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袁绍闻言,神色有些阴沉,不耐烦的挥退传令兵。
但逢纪却双眼一亮道:
“主公,刘虞乃是最佳人选啊!他宿有德望,是宗室中最贤明、辈分最高的,功德治行,华夏少二,当今公室枝属无人能比得上他。
“如果扶持刘虞为新君,我们的阻力会小很多,甚至会得到很多黎民百姓的赞许和认可,这就是民心所向,天下归心之举!”
…
郭图也说道:
“过去光武帝距离长沙定王五世,以大司马领河北,耿弇、冯异劝他即尊号,卒代更始。
“如今刘公刘虞是东海恭王刘彊的后代,与恭王也相隔五世,他以大司马领幽州牧,这就和光武帝的情况相同。”
…
“对对对!”
“这不就是天命所归吗?!”
“前有光武中兴,今有刘公再兴!”
“据说代郡出现过两个太阳,这是刘公代立的征兆啊!”
“虞,天子也!”
“……”
袁营上下,立刻开始了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谶语话术,似乎刘虞登基即位,这才是真正的天命。
袁绍听着,也深表赞同。
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
“刘虞如今挥兵十万攻打公孙瓒,这表态明显是汉室忠臣,我们扶立他登基即位,他会赞同吗?”
袁绍惊疑问道。
就算他们说破天,吹的天乱坠,如果刘虞不赞同即位,对皇位没有野心,又有何用呢?
逢纪说道:
“主公,此事简单,我们先派遣使者,劝刘虞退兵,且暗中透露此事,看他如何反应。如果退兵,必定就是默许了!”
“如果不退呢?”袁绍问道。
逢纪再道:“我们就设法造谣,谣称刘虞有篡位的野心,逼迫他即位,造成既定事实!”
袁绍眼神浮动,沉凝道:“如果这样刘虞还不答应呢?”
“那我们就与公孙瓒合力击败刘虞,挟持刘虞即位,届时木已成舟,事已至此,他只能服从!”逢纪冷声道。
袁绍深思熟虑后,又环顾四周,最后重重点头:“就依计行事!”
“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