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扬州混乱的局面,各方的政治交锋!
兴平二年,即公元191年,四月。
近段时间京师上下洋溢着喜庆的氛围,除了皇子皇女诞生,普天同庆之外,则是春季大丰收。
在刘辩天子气运术加持下,朝廷掌控的辖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这种气候也令粮食的收成很不错。
红薯、土豆和玉米,经过两三年的推广种植后,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
如今收成的红薯、土豆和玉米,一半还需要用来当作种子,另一半可以投入使用之中。
京师上下不说再无饿殍,至少百姓们不会饿肚子,爆发饥荒问题。
粮食危机暂时缓解了!
当然,刘辩也知道,这是因为朝廷没有发动战争。
自从去年冬季平定冀州袁绍之乱,收复冀州这膏腴之地后,朝廷兵马进入修生养息之中。
粮草辎重的投入缩减大半,自然也就有了余粮。
而且。
平定袁绍之乱,清扫袁绍党羽后,朝廷控制冀州,这不仅得到了华北平原这膏腴之地,也获得了庞大的赋税收入。
因为刘辩推行“摊丁入亩”!
这让无地、少地的平民百姓,税收上缴缩减、甚至几乎不用上缴赋税。
而那些多地的大地主就惨了!
摊丁入亩可以说就是“劫富济贫”。
这令那些世家大族叫苦连天,希望朝廷可以减免赋税。
这些人引经据典,说的理由还很充分——冀州方才经历大战,自古以来战争过后,明君都应该减免赋税,修生养息,安抚万民。
刘辩不置可否!
经过锦衣卫和麾下官员调查、数据统计——
冀州摊丁入亩后,
无地农民不再负担丁税。
占地30亩以下的人丁摊丁后负担明显减轻了。
而占地60亩以上的人丁则较大幅度地增加了负担,大概增加20%以上。
而占地100亩以上,负担增加200%以上。
占地愈多,增加负担也愈多。
但人口数量嘛……
占地30亩以下、少地农民、无地农民,约占冀州总人口80%以上。
这80%的人口,是受益者,对朝廷歌功颂德,赞颂刘辩为千古明君!
刘辩赢得大多数人的赞颂和欢呼!
至于少部分……
冀州袁绍方才败亡,朝廷兵马镇压冀州,翻不起什么浪!
当然,朝廷还是给予了口头安抚。
至于实质上的减免,只能说如同吊在毛驴前的胡萝卜,看得见吃不着。
这不仅是冀州的现况,也是刘辩掌控的司隶、青州、兖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六州的现况!
靠着这河北六州,就足以供养朝廷运转,缓解粮食危机影响。
由此可见,大汉曾经的赋税问题多么严峻!
一个“摊丁入亩”,就可以解决大汉曾经的弊端,那些肉食者贪得无厌,硬生生将国家拖向覆灭的深渊。
这些肉食者在地方鱼肉百姓,巧取豪夺,土地兼并,令百姓们家破人亡,或成为奴隶托庇世家大族、或成为流民影响社会安定。
而国家却因为户籍人口的减少,赋税收入也相应减少。还需要面对流民对社会制造的动荡不安,要么赈济灾民支出、要么征兵讨伐军事消耗。
如果这时候发生战争,或有塞外夷狄趁虚而入,国家赋税减少,难以发展军事、改善民生,最后只能陷入恶性循环,活生生被拖向亡国。
这让刘辩有些警醒!
一个国家的赋税问题,尤为重要,哪怕就是“摊丁入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摊丁入亩,前提需要“丈量田亩”,而后置需要“士绅一体纳粮”、“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
可就算这样,也做不到一劳永逸!
因为屠龙勇士终成恶龙!
那些跟随者刘辩改革的先烈英雄,他们的后代还会不会如此延续下去,犹未可知!
甚至,如今刘辩可以镇压不服,他的子嗣可以做到吗?!
一切都犹未可知!
不过!
刘辩看了看自己的寿命上限寿命:20/81岁】,至少暂时不用忧虑这个问题!
而且。
如今刘辩只是完全掌控河北六州,大汉可是有十三州,剩下七州至少可以提升刘辩四、五十岁的寿命上限。
长命百岁不在话下!
没有意外,刘辩至少可以活到公元290年!
甚至!
谁敢保证,未来他抽不到真正的“长生”之法呢?!
这也让刘辩看的很开,没有那么迫不及待,且忧心忡忡。这些时日,除了操劳国事之外,则在逗弄子女。
这些皇子皇女个个不凡,出生都带着异象祥瑞,甚至还有生而能言者,古今未有。
让刘辩都不得不感慨,他的基因质量太高了!
“报——”
但总有人不想让刘辩安宁,四月末,一份军情战报八百里加急送至皇宫。
“启禀陛下,扬州急报,孙策军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在他的猛烈攻势下,刘繇败走,退往豫章彭泽。”
之后接连有关于扬州的军情战报,送至皇宫之中,一个个都是噩耗。
刘辩召集文臣武将议事。
扬州六郡,包括——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也是东吴口中的“江东六郡”。
其中。
长江以北的庐江郡、九江郡,如今在淮南袁术掌控中。淮南寿春就在九江郡。
长江以南,或者说江东地区——丹阳郡、吴郡,如今呼应孙策兵马。
扬州刺史刘繇奔逃豫章郡。
至于沿海的会稽郡,如今会稽太守是王朗。就是那位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由其掌控之中。
王朗如今是心向朝廷的,与扬州刺史刘繇配合,对抗袁术兵马势力,与孙策交战。
原历史中,王朗在一开始是忠于汉室的,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得王朗逐渐地忠于曹魏政权。
很多汉室忠臣们,也因为大势所趋,逐渐的改变政治立场。
除了荀彧等少数死忠,宁死不屈!
当然。
刘辩可以理解,也没有倒果为因,由此厌恶王朗。
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原历史汉室倾颓、大厦将倾,人人自危,他不会因此怨恨谁。
重要的是现在!
当前!
在刘辩力挽狂澜,挽大厦之将倾后,谁是汉室忠臣?这是刘辩可以拉拢且重用的人才!谁是乱臣贼子、叛逆分子?这是刘辩必须打击的对象!
而如今——
扬州刺史刘繇代表朝廷命官,会稽太守王朗奉召讨贼,这是汉室忠臣,是朝廷需要重用信任的对象。
而渡江作战的孙策等人,就是乱臣贼子!
这一点,刘辩分得很清楚!
哪怕对原历史中的小霸王孙策、大都督周公瑾有些敬仰和钦佩,但也不至于因此改变看法!
敬仰归敬仰,但任何挡在刘辩面前的人,都是乱臣贼子,都需要兴王师讨伐!
文臣武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最后。
荀彧说道:“陛下,据传荆州刘表似有二心,可令其驰援刘繇,验证刘表的忠心,也可阻击孙策势力。”
荆州刘表有二心,倒不是说他想要如同袁术那般,妄图自立为王、登基称帝。
比起荆州刘表,反倒是益州刘焉似乎有称帝野心,刘表还上奏弹劾刘焉私造帝王车驾,吓得刘焉上奏解释。
且刘表性情立意自守,没有四方之志,也不像是有野心登基称帝的人。
但正因为刘表这种性格,让他受到荆州世家大族的蛊惑,宠溺后妻蔡夫人,使妻族蔡瑁等得权。
这令刘表在朝廷“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之事上,有些优柔寡断,进退不得。
而这,其实就是二心了!
“准奏。”
刘辩颔首,这是一箭双雕之计了。
朝廷立刻下诏荆州刘表,令其出兵驰援相助扬州刺史刘繇。不过还未等诏令下发,这时又有扬州的军情战报,八百里加急送至宫殿。
刘辩一目十行扫了一遍,倒是略微有些意外——
豫章太守周术病逝之后,太守之位悬空,刘表上表诸葛玄为太守,治所在南昌县。
不过朝廷正对扬州动兵,在扬州刺史刘繇举荐下,任命朱儁之子朱皓为太守。
这就出现矛盾了,朱皓与诸葛玄争锋。
正值刘繇被孙策击败,奔逃豫章郡,刘繇收拢溃兵与朱皓联手,攻打诸葛玄。
诸葛玄退屯西城,朱皓进入南昌。】
…
诸葛玄在历史上不是很有名。
但他是琅琊郡诸葛氏,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以及,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叔父!
诸葛亮!!!
按照时间推断,诸葛亮如今才十岁左右,还只是一位小正太!
原历史上。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考虑到未来诸葛亮“躬身南阳,隐居荆州”,诸葛玄与刘表的关系应该不错。
只是。
刘表为何插手扬州豫章郡的官员任命?!
刘繇对刘表任命的官员出手,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刘辩问道:
“刘表何时表奏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是上表朝廷奏报?还是自表擅作主张?为何与朱儁之子朱皓冲突了?刘繇对此是否知情?”
文臣武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荆州刺史刘表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
扬州刺史刘繇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
这不是冲突了吗?!
朝廷的官员任命,是需要经尚书台等机构下发的,不是你说任命就任命。
更逞论还是一郡太守!
这是需要汉帝刘辩过问的!
不过刘辩日理万机,对此有些记忆模糊了。但政务处理都有公文留档的。
经过排查过后,终于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启禀陛下,扬州刺史刘繇举荐朱皓任职豫章太守,乃朝廷下发任职文书,是合法任命。
“刘表举荐诸葛玄任职豫章太守,也确实有文书上奏。且根据奏疏上面的时间先后关系,刘表在先,刘繇在后。
“不过因为当初南阳郡交战,刘表的奏报被耽误了。但刘表让诸葛玄先行赴任,以稳定豫章局面。
“反倒是扬州刘繇的奏报先一步入京。
“朝廷考虑到扬州动兵,以及刘繇的举荐,且朱皓以诚待人,又是车骑将军朱儁之子,因此任命其为豫章太守。
“刘表的奏报姗姗来迟后,已经出现了误差。这才出现诸葛玄和朱皓豫章太守之争。”
…
刘辩眉梢一挑,锦衣卫指挥使朱雀的表述,都这么弯弯绕绕。那么现实中的奏报传递,肯定也出现了时间差。
毕竟道路交通不便,且当初南阳、袁术交战厮杀,阻碍了传信。
然而!
刘辩如今的内政已经满级100+了,这弯弯绕绕的言语中,他听出了其中的政斗味道!
大汉如今是察举制,刘表先表奏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于情于理朝廷都不会驳回刘表的举荐。
这时候,刘表让诸葛玄前往豫章稳定局面,并非是先斩后奏,而是审时度势后,因时制宜的考虑。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
诸葛玄赴任豫章太守后,扬州刺史刘繇为何表奏朱皓为太守,后又发生争锋!
既然明知道是刘表表奏诸葛玄,刘繇于情于理应该等候朝廷裁决,而不是私下兵戎相见!
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刘繇的问题更大!
难道刘繇也有二心?!
“朕要知道豫章太守之位的具体情况!”刘辩沉声道,显然对锦衣卫的调查不太满意。
“臣等遵命!!!”
麾下文臣武将,包括荀彧等大臣,都参与了对豫章郡的公文、奏疏等调查。
最后汇总梳理后,荀彧说道:
“陛下,臣斗胆猜测——
“袁术盘踞南阳时,与刘表纷争,二者不可调和。但随着袁术奔逃淮南,二者之间的仇怨已经瓦解,没有直接利益冲突。
“可袁术割据淮南,自表扬州牧,对扬州六郡出兵谋夺。而扬州豫章郡毗邻荆州江夏郡,袁术和刘表又出现了直接利害关系。
“但这时候,袁术任命属下部将刘勋为庐江太守,刘勋此将与荆州刺史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关系不错。
“这其实是袁术释放出一个信号,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不会对荆州出手。
“荆州刘表借此,任命曾经的属下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这也是一种试探,试图将豫章郡当成荆州和扬州的缓冲地带,避免与袁术交恶。
“而诸葛玄从徐州琅琊郡避祸南下,可以顺利抵达江东,足以说明诸葛氏与袁氏略有交情。
“这也是刘表释放的一个信号,他让与袁氏略有交情的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也是一种善意表达。
“就好像袁术任命与刘表、黄祖关系不错的刘勋为庐江太守。
“庐江郡的寻阳江口、豫章郡的柴桑口,这是大别山和罗宵山脉之间重要的荆扬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袁术和刘表分别任命自己信任、亲近的官员,且与敌方关系不错,分别掌控。
“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暗中的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
荀彧不愧是“王佐之才”!
哪怕京师洛阳距离扬州十万八千里,他根据文书、奏报,以及当地的交通地理,相关人员的性格,做出了最终的推断。
且这种推断,合情合理,令在场文臣武将都挑不出毛病来。
刘辩闻言后,神色有些难看!
朝廷可是对袁氏下达讨伐文书,刘表也是上奏领诏了。
最后呢?
表面上声讨袁术,暗地里与袁术各不相干,划江而治。逢场作戏给朝廷看!
以刘表那立意自守、没有四方之志的野心,还真的有可能。
且荆州世家,怕是也不想与袁术撕破脸。
荆州与扬州,就这么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
不过,朝廷可是任命了刘繇为扬州刺史,这就是“第三方”插手,令刘表和袁术暧昧不下去了!
果然。
荀彧顿了顿后,继续说道:
“扬州刺史刘繇应当也猜到了。但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朝廷命官,刘繇暂时不好对其出手,且需要应付袁术兵马,因此对豫章郡一直没有动手。
“然而随着孙策渡江作战,刘繇连战连败,接连失地后,已经没有办法了。他只剩下会稽郡和豫章郡可去。
“会稽太守王朗对刘繇多有帮助,忠心汉室,对其攻伐出手或依附没有意义。但如果转战豫章郡——
“一来可以将刘表拖下水,让其表态,破坏他与袁术的暧昧关系。
“二来豫章郡交通便利,北可与豫州联通,西又与荆州接壤,东与会稽王朗互为犄角之势。
“可以接收朝廷诏令,可以在此地收合吏民,可以蓄势反击朝廷。甚至如果刘表有二心,可以直接对荆州出手。”
…
经过荀彧的解释后,刘辩倒是理解了刘繇的政治意图,也明白他为何对豫章郡出手了。
这次“豫章太守之争”,看起来似乎是儿戏,因为时间差的缘故,任命出现了偏差。
但其实是刘表、袁术、刘繇三方势力,明争暗斗的表现。
果然。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荀彧最后总结道:“陛下,不管如何,我们下诏令刘表驰援刘繇,就可以试探他们的态度了!这一次,刘表不可能敷衍了事了!”
“加急传诏荆州!”刘辩直接下令。
“诺!!!”
(本章完)